怀念学生时代(修改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15952201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怀念学生时代(修改稿)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怀念学生时代(修改稿)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怀念学生时代(修改稿)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怀念学生时代(修改稿)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怀念学生时代(修改稿)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怀念学生时代(修改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念学生时代(修改稿)(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段丽苗:你好!仔细拜读了你的回忆文章,又使我回想起我们一同度过中学时代的美好时光。文章中许多往事是我们共同经历的,有苦、有甜、有乐、又有辛酸。文中看出你是多么想成为一名报务兵,未能实现深表惋惜。文章写得非常流畅,学生时代你的语文就非常好,老师提问,时常见到你抢着发言,而我等躲还躲不及呢,更别说抢着发言了。时光流逝,现如今数学物理还学得不错,但语文长进不大,只能用笨拙的文笔,也来回顾一下学生时代的美好记忆,以此共勉。怀念学生时代今年我们已过知天命之年。五十年转瞬即逝,回首往事,感慨颇多,但在锦州度过了近年的学生时代,却是难忘的。在那里,我从儿童长大成青年,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做人,充满了

2、美好的回忆。一、小学因父亲工作调动,全家于 1966 年夏由北京搬到锦州。我进了解放路小学上学,好像是分在四年级的某个班。班主任当时大概有 40 多岁,戴着一副黑框的眼镜,家住在自来水公司(学校曾在自来水公司礼堂请她的母亲做过忆苦思甜报告)。同学有:马兴华、申锦江、王德义、倪晓辉等(好像马兴华、倪晓辉在我之后转来)。记得刚入学时,有个女体育老师看我乒乓球打的不错,打算培养参加乒乓球训练队。还记得一个男体育老师上体育课,在班里讲解射击技术。用一把气枪,当时气枪子弹还比较缺少,就用一根钢钉,后边绑上线穗来代替。讲解完射击要领后,在讲台上放一根粉笔,距离几米远处让大家射击,轮到我射击时,粉笔被我一枪

3、击倒。不知是蒙的还是继承了老爷子的遗传基因,反正同学中只有我一人击中,当时感觉还是挺荣耀的。老师还想在射击方面进行培养。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升级,我们停课了。中学生、大学生进行革命大串联,而我们小学生整日在家游玩,玩是玩痛快了,但却荒废了学业。随着“复课闹革命”口号中,我们懵懵懂懂地进入了中学。二、中学我不记得刚上中学时分在哪个班,也不记得老师的名和姓了,只记得没多久就到农村劳动去了。回来后就被分到了电报班。电报班是一个光荣的集体,又是一个纪律严明的集体。加入这个集体既兴奋,又荣耀,一切都充满着好奇。头戴耳机,手持电键,有节奏的敲击着,传出“滴答、滴滴答、滴答答”的美妙音符,通过电台,把这红色电

4、波传向远方。这不就是“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再现吗!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新鲜感都过去了,每天重复着同样的机械动作,不免对学习电报的热情不高了,以致招来党老师的批评。估计要淘汰,我必然是其中之一。谈到军事训练,就别提有多烦了,每天别的班同学在游玩,我们班却不断的训练、训练、训练,重复着立正、稍息、齐步走、正步走、集合、解散等动作。难免在训练中偷懒,不好好练,由此常引来申锦江和王德义的不满。我想他俩也一定会记忆犹新。不过在正式表演中,我还是很卖力气的呀!电报班解散后,我们又在同一个班,直到毕业。后期我还是很求上进的,学习也很努力,并且写了入团申请书。不过最终也未能如愿,段书记当时就没有考虑发展我吗?以

5、致让一颗上进的心充满遗憾,心里拔凉、拔凉的呀!虽然对电报不感兴趣,但我却迷上了无线电,自己组装收音机。一有时间就去老马路的无线电器材商店,挑选购买元器件。回来腐蚀电路板、打孔;然后照着图纸,插上电烙铁,点着松香和焊锡,精心地把元件焊接在电路板上。闻着松香散发出的香味,看着一个又一个元件被整齐的焊接在电路板上,那心情就别提有多高兴了。这只是第一步,关键的是在调试,细心地、反复地调节本振、中放、低放、功放。完成后,用拨盘调谐电容,收听到一个个电台声音,那成功的感觉难以言表。三、老师我们学校的老师是很优秀的,估计当时在锦州也是首屈一指的。有许多年过半百的老教师,还有许多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以及刚大学

6、毕业的年轻教师。记得一个教历史的女教师,当年已年近六旬,历史课讲得生动活泼,课堂上充满了欢乐,既让学生们学到了知识,又把整个学习气氛调动起来了,简直是妙不可言。还有一个男老师,当年已有岁,教我们语文课。他课讲的不紧不慢,很有之乎者也的味道。马文景老师,我们的班主任,当年也就多岁,教我们政治。正如她所教的课一样,时常保持着严肃的面孔。任老师,也曾当过我们的班主任,教英语。记得上第一堂英语课时,学得不是字母“”,而是“Long Live Chairman Mao !”这样的口号。杨光烈老师,是我们毕业时的班主任,教数学,当年已有多岁。杨老师是四川人,个子不高,脾气非常好,即使我们调皮捣蛋,也从不对

7、学生发火。记得他常说的一句话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图伤悲”,当时不理解,现在看来是千真万确的。98 年初回锦州,前去府上探望,此时他已重病缠身,长期卧床,身体已十分虚弱。见到他曾经教过、远在北京、且多年未见的学生前来看他,十分惊喜,流下了激动的泪花。与老师告别时,我虽极力劝阻,但他仍执意拖着病弱的身体下床相送。老师的儿子说:“他手术后已很久没有下床了”,闻此言既令我过意不去,又令我十分感动。看到老师病弱的身体,简陋的家居,心理非常不是滋味。那个年代,老师是清贫的。四、同学1974 年,我们在实验中学度过了年半的中学时代,结束了人生一段最美好的时光,我们毕业了,每人得到一张纸质毕业证书。那一年除

8、了少数上学、当兵和留城的外,恐怕其他同学只有上山下乡这一条出路。段丽苗,我们的班长,团支部书记,毕业时我们还在同一班。记得任老师当班主任那年,有一次调整座位,把我从最后一排调到前三排(在最后一排搞小动作多方便呀),我任性的就是不去,老师一怒之下,派你等人到我家把我母亲请到了学校。不过还好,不但没说什么,还了聊起了家常。我们那个年代比较封建,男生和女生之间是有距离的,互相之间很少说话,我几乎就没有跟女生讲过话。不过段丽苗是例外,为什么呢?因为她是班长,经常管教我们呀!马兴华,我们好像从小学、电报班、直到毕业都在同一个班,难得的缘分呀!上学时,马兴华就是高高的个子,很是出众,歌也唱得很好,时常在班

9、上教同学唱歌。班里有个男同学(忘记叫什么了),好像对音乐也略懂一二,为了表现自己,常与马兴华对歌曲中“休止符”问题进行争论,经常争的面红耳赤,很有意思。孟北宁,电报班的同学,我们是好朋友,曾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一起玩闹。放学了还翻墙而入,到孟北宁家去玩。虽然还未毕业就当兵走了,但我们还是在一个特殊的场合相见了。那是在部队篮球场举行的一场篮球比赛上,我们虽然座在不同的看台,但目光相聚,彼此心照不宣。五、本人我于年月离开锦州后,回到阔别了近年的北京。因为我上面一个姐姐、两个哥哥都已当兵,其中一个哥哥只有岁就当兵走了。到我这父母就不愿意让我在去当兵了,而是直接参加了工作。从工作就搞电,年了,至今仍在电子行业中摸、爬、滚、打。虽然离开锦州已有余栽,但心中时常记挂着度过童年的锦州,记挂母校,记挂老师,记挂同学。每当夜深人静时,看着当年同学的照片就想起那时的情景。时间越久,就越觉珍贵,您说不是吗!六、尾声感谢段丽苗“回忆电报班”的文章,通过你的文章使我了解了过去许多未知的往事,这是我们童年的回忆,美好的记忆。儿时的往事不是一两篇文章就能够讲完的,希望同学们多发表感言。此文放入我的“博客”中,愿与同学们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