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医药企业管理学》课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594284 上传时间:2017-06-2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2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医药企业管理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第六章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医药企业管理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第六章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医药企业管理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第六章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医药企业管理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第六章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医药企业管理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医药企业管理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医药企业管理学》课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教学内容,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企业生产计划企业生产组织企业生产控制现代生产管理方式,一、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一)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概念 广义的企业生产活动,是关于企业产品生产密切有关的各项活动的总和。 广义的生产管理包括生产过程管理、劳动管理、物资管理、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设备管理、环境和能源管理等方面。其中,生产过程管理是广义生产管理的基础,质量管理是广义生产管理的核心。,一、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狭义生产管理则是指以生产过程为对象的管理,即对企业生产技术的准备、原材料投入、工艺加工直至产品完工的具体活动过程的管理。主要生产包括:生

2、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生产过程的组织以及生产过程的控制等内容。,一、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生产与运作管理-对生产与运作过程所进行的规划、设计、组织和控制的活动。是一个输入、输出的转换过程,即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一系列的转换,最后以某种形式的产出提供给社会的过程。它既是一个物质形态的转换过程,也是一个价值的增值过程。,一、医药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二)医药企业生产的特点1. 原料、辅料品种多,消耗大2. 机械化、自动化程度要求高3. 卫生要求高4. 药品生产的复杂性、综合性5. 产品质量要求严格、品种规格多、 更新换代快6. 生产管理法制化,二、企业生产计划,生产计划是根据对市场

3、的预测,从企业能够适应需求的生产能力出发,来规定企业计划期内应生产的产品品种、数量、质量和进度安排。 生产能力的核定 生产计划的确定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一)生产能力的核定,1、生产能力的概念生产能力是指企业参与生产的全部固定资产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的组织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一定种类产品的最大可能数量。是设备能力、人员能力和管理能力的总和。生产能力一般分为 设计能力、核定能力、计划能力。,(一)生产能力的核定,设计能力是企业设计任务书和技术设计文件中所规定的生产能力,它是企业建设时所规划的。核定能力是企业在没有设计能力的数据或原设计能力数据不能反映企业生产能力水平时,企业以现有生产组织技术条

4、件为依据,对原设计能力重新调查核定的生产能力。计划能力,又称为现有能力,是指企业计划期内所能达到的生产能力,它是编制企业年度(季度)计划的主要依据。,(一)生产能力的核定,2、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生产中固定资产的数量固定资产的有效工作时间固定资产的生产效率劳动者科技水平或熟练程度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二)生产计划的确定,生产计划的确定就是根据对市场需求的预测,从企业能够适应需求的生产能力出发,来规定企业计划期内应出产的产品品种、数量、质量和进度安排。,(二)生产计划的确定,生产计划的确定的步骤,可分为四大步:调查研究,收集相关信息;拟订生产计划指标方案,进行方案优化;综合平衡,确定生产计划指标;编

5、制生产计划大纲。,(二)生产计划的确定,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产品品种指标产品质量指标 产品产量指标 产品产值指标 出产期,(三)生产作业计划编制,1. 生产作业计划的概念生产作业计划是企业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它是根据企业年、季度生产计划所规定的生产任务和进度,并考虑各个时期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把企业的生产任务分配给各个车间、工段、班组、以至工作地和个人,并按日历顺序安排生产进度的具体计划。,(三)生产作业计划编制,2.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1)在制品定额法(2)生产周期法(3)多品种轮番生产的最小生产费用 计划方法(4)“看板”法,在制品定额法,在制品定额是指在一定技术组织条件下,为

6、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生产各个环节所必须占用的最低限度的在制品数量。在制品定额的计算是按照产品生产的反工艺顺序,从成品出产的最后一个车间开始逐步向前推算各车间的在制品定额。这种方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企业。,生产周期法,根据产品生产周期来规定车间生产任务安排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这种方法关键是注意期限上的衔接。,多品种轮番生产的最小生产费用计划方法,多品种轮番生产的最小生产费用计划方法是车间制定生产作业计划的一种很有用的定量方法。这种方法的思路是将计划期划分为几个长度相等的循环流程,在每个循环流程中实行多品种轮番生产;以循环流程长度作为因变量,列出生产费用函数,求出最小费用循环流程

7、;最后从该流程长度推算出各品种的批量。,“看板”法,“看板”法即准时生产法,所谓准时生产法即“只在必要的时刻、按必要的数量生产必需的产品”。实行准时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控制生产数量,消除积压储备,降低成本。由于各道工序之间的信息传递工具为“看板”或“传票”,故名“看板”法。,“看板”法,特点:A. “拉”式的“反工序法“,按照总装配-部件装配-零件加工的“拉式”的反工艺路线次序安排整个企业生产。 B. 强调下“求”上“供”,准时生产、按时交付、避免积压。下一道工序所用物料要求上一道工序按实际需要供给。,三、企业生产组织,企业生产组织指生产过程的组织,主要是解决产品生产过程各阶段、各环节、各个工序在

8、时间和空间上的协调衔接,即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三、企业生产组织,(一)生产过程组织概述 1、生产过程的组成(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 (2)基本生产过程 (3)辅助生产过程 (4)生产服务过程,三、企业生产组织,2、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客观要求所谓合理组织生产过程,就是要把生产过程在空间和时间上合理组织安排,以保证企业按质、按品种、按数量、按期限完成生产计划任务,取得良好经济效果。,三、企业生产组织,客观要求:(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3)生产过程的节奏性。(4)生产过程的适应性 。,生产过程的连续性,-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的各生产阶段、各个生产工序,在时

9、间上紧密衔接而连续不断或很少间断。连续性的实现,可以保证缩短生产周期、加速资金周转,减少在制品的资金占用,提高设备和生产面积的利用效率。,生产过程的比例性,比例性是指生产过程的各生产阶段,各生产工序之间,在生产能力的配备和产品劳动量上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保证比例性,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设备利用率。,生产过程的节奏性,节奏性是指生产过程的各生产阶段、各生产工序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所生产出的产品数量大致相等或均匀倍增,使每个工作地的负荷保持均匀,避免时松时紧,或前紧后松的现象,保证正常的生产秩序。保证节奏性,有利于充分利用人力和设备,有利产品质量提高和缩短生产周期,生产过程的适应性,适应性是指产品

10、生产过程具有灵活性、可变性和可调节性。产品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要灵活多变,能够进行恰当的调整,以满足生产不同产品的要求。为了增加适应性,企业的生产应向多品种、小批量、应急应变的方向发展。,三、企业生产组织,(二)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 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的组成及合理布置的问题。企业为实现生产过程,必然要建立相应的厂房建筑,配备相应的生产设备及装备,并在空间上进行合理布局,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保证生产过程的顺利实现。,(二)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1. 设施选址 设施选址-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决定设施的地理位置的决策过程。影响因素:劳动力、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科技依托、气候和生活条件、

11、环境保护等满足要求:充分接近市场、接近原材料产地、交通运输和通讯联系方便、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完备、气候条件能满足生产技术要求、有利于三废处理,设施选址的方法,(1)量本利分析法 任何方案都有一定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对不同方案中成本和收入随产量变化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一般取总成本最低的方案。(2)负荷距离法 对所有备选方案的原材料供应和产品及服务的移动成本进行比较,选择原材料和目标市场的运输成本最小的方案。,(二)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2. 工厂平面布置 -是根据已选定的厂址,将企业的各种生产单位进行合理的布置。 (1)以基本生产为中心,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使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运输路线尽可能缩

12、短,避免往复交叉,节省运输费用。(2)适当提高建筑系数,尽可能提高厂房、建筑物等在厂区内的紧凑程度。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不得互相妨碍。同时根据安全防火、卫生等要求分区布置。(3)美化和绿化厂区,创造一个良好文明的生产环境。(4)要考虑企业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在平面布置中留有余地等。,厂区平面设计方法,(1)平面模型法 将要布置在总平面上的所有建、构筑物按照比例制成模型,然后根据总体布置的原则,按初步构思在总平面地形图上进行布置。布置时一般先安排主要生产车间和某些由特殊需要决定其位置的作业,其次是确定主要过道的位置,最后根据各组成部分的相关程度,确定其他辅助部门和次要过道的位置。(2

13、)物料流向表法 是按照物料(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在生产过程中总的流动方向和运输量来布置工厂的方法。适用于物料运输量很大、品种较少、生产条件相对稳定的工厂的布置。,(二)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3. 车间布置 车间合理布置的原则 (1)工艺专业化原则(2)对象专业化原则(3)混合布置原则,(1)工艺专业化原则,是按照生产过程的不同生产阶段的工艺特点来建立车间。它是将同类型的设备和同工种的工人集中在一起,对各种不同产品零件进行相同工艺方法的加工。优点:对产品的变换有较强的适应性;设备的利用率高;便于工艺管理,有利于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缺点:材料、半成品的物流比较复杂,运输费用大;生产过程的连锁性差;

14、质量管理复杂化。,(2)对象专业化原则,就是按照产品或零部件为对象来划分生产单位,每个车间完成其所担负对象的全部或大部分工艺过程。在对象专业化车间中,集中了不同类型的设备、不同工种的工人,对同类对象进行不同的工艺加工。优点:克服了工艺专业化形式的不足,便于采用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缺点:需要较多型号的生产设备,投资费用大,使用分散,设备的利用率低;对产品的适应性差;不利于提高工人的技术水平。,(3)混合布置原则,将上述二种原则结合起来对生产单位进行布置。混合布置,一般是以对象专业化原则为主,一些特殊的车间采用按工艺专业化原则布置。在我国医药企业中应用比较普遍。,流水生产又称流水作业、流水线,是对

15、象专业化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是劳动分工较细、生产效率较高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流水生产一般是指劳动对象按一定的工艺路线和统一的生产速度,连续不断地通过各个工作地,顺序地进行加工并生产产品(零件)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流水生产的主要优点是:能使产品的生产过程较好地符合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以及均衡性的要求。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占用量和运输工作量,加速资金周转,降低生产成本,能及时地提供市场大量需求的产品;还可以简化生产管理工作,促进企业加强生产技术准备工作和生产服务工作。,(三)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就是要求劳动对象在车间之间、工作地之间的移动,在时间上紧密衔接,以保证生产的

16、连续性和节奏性,达到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效率的目的。,(三)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的移动,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顺序移动方式平行移动方式平行顺序移动方式,顺序移动方式,概念:这种方式是一批在制品在前道工序上全部加工完毕之后,整批移到下一道工序,同一批在制品在各个工序上的加工时间没有任何交叉。优点:组织工作简单,有利于减少设备的调整时间,提高工效。缺点:生产周期长,在制品的数量大,资金周转慢。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工艺专业化,工序劳 动量小的车间。,平行移动方式,概念:这种方式是一批在制品在前道工序上完成一件后,立即转移到下一道工序继续加工,产品在各道工序上呈平行作业状态。优点:生产周期短;缺点:在制品运输工作频繁,而且当前道工序单件作业时间大于后道工序时,后道工序会出现间断性的设备停歇。适宜于:大量大批生产,对象专业化的车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