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后练习1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159401442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后练习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后练习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后练习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后练习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后练习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后练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课后练习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课后练习1一、选择题1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B酿酒的原料是粮食主要成分是有机物,则酿出的酒一定是有机物C常温下pH大于7的水溶液显碱性,则碱的水溶液pH一定大于7D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2下列图像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A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B向稀盐酸中滴加过量的烧碱溶液C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D 20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3向氢氧化钡溶

2、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某个量y随稀硫酸的加入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y表示()A沉淀的质量 B氢氧化钡的质量 C溶液的pH D溶质的质量4某NaOH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KOH和不溶于酸的杂质A,取5.6g该样品与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g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m1.8B若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AC若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固体KOHD若样品中不含A,则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为4%5实验室有一瓶失去标签的NaOH溶液。为测定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取m2gNaOH 溶液于量热器中,加入m1g质量分数为10.0%的盐酸,进行若干次

3、实验(实验中始终保持m1+m2=50g),测量并记录每次实验溶液均匀混合后的最高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本实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由图像可知,图中c点表示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B根据图像所提供的数据计算可知,溶液中NaOH的质量分数约为16.4%Cd、e点温度比c点低,是因为反应结束温度逐渐降低Db点对应的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氯离子、氢氧根离子和水分子6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制取 CO2 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废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曲线说明原废液中有盐酸剩余 BAB 段的反应中有气泡

4、产生CBC 段发生的是氯化钙与碳酸钠的反应 DCD 段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NaCl7下列实验中相关量的关系不能用如图表示的是()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产生的氧气与时间的关系B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生成的沉淀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C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气体与所加盐酸的关系D硫酸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的沉淀与加入氯化钡的质量关系8现有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ab 段产生 Cu(OH)2的质量不断增大,故溶质质量增大 Bcd 段溶液的

5、pH不变C整个过程中氯化钠的质量一直在不断增大 Da 点、d 点对应溶液中所含溶质均为两种9类推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 )A燃烧一般都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的现象就是燃烧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C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醛类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 CO2 和 H2O,甲醛是醛类的一种,所以甲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 H2O10用100克5%的稀盐酸恰好中和一定质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如改用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应当是A大于7B小于7C等

6、于7D无法确定11为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部分变质,分别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一定能 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滴加少量稀盐酸 B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C滴加 12 滴酚酞溶液D滴加适量的氯化钙溶液、静置、再滴加酚酞溶液1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图:足量的碳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充分燃烧B图:在电解器玻璃管里加满水,用惰性电极进行电解C图: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D图:将稀盐酸分成两等份,分别加入足量的 Mg 粉、Fe 粉13如图所示,将滴管甲中的液体挤出,气球明显鼓起,一段时间后恢复原状,再将滴管乙中的液体挤出,气球又明显鼓起且不恢复原状,则滴管甲、乙和烧杯中的

7、物质可能是()A甲:稀盐酸 铁; 乙:水 生石灰B甲:水 硝酸铵; 乙:稀盐酸 铁C甲:水 氢氧化钠; 乙:稀硫酸 锌D甲:水 生石灰 乙:稀盐酸 氢氧化钠14将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对应浓度的盐酸中,反应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b、c三种曲线所示实验中,a曲线所用盐酸浓度最小B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作指示剂,酚酞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C当加入溶液体积为20mL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主要是Na+ Cl- H+ OH-D当溶液pH=7时,a、b、c曲线中分别加入的溶液体积相同二、填空题15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右图所示

8、。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当加入熟石灰m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若改用ng氢氧化钠与相同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_7(填“”、“”或“=”)。16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 X 溶液并插入温度计,逐滴加入硫酸溶液,观察到红色褪去,温度计示数上升。证明碱与酸能发生反应,且放出热量。(1)加入的 X 溶液应该是_溶液;(2)甲同学提出滴入的硫酸不能用浓硫酸,他的理由是_;(3)乙同学提出红色褪去不能说明酸和碱恰好反应完全,为了证明是否恰好反应,可取上述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少许加入_即可(填序号)。铜 镁 氧化铜 BaCl2 溶液 Na2CO3 溶液(4)若取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和10%的

9、硫酸溶液100g混合后,加入紫色石蕊,则此时溶液呈_色(填序号)。紫 红 蓝17室温下,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如图所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中和反应是_(填“吸热”或“放热”或“无热量变化”)反应。(2)在B处溶液中加入石蕊溶液,溶液呈_色。(3)C处溶液的溶质是_(填化学式)。(4)B到C的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填“增大”或“减小”或“无变化”)。(5)在C点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现象为_。18旧铜器表面的“铜绿”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u2(OH)2CO3小强对实验室用稀硫酸洗去“铜绿”

10、所形成的废液进行实验:(1)观察废液呈_色。测量废液的pH1,说明废液中还含有_。(2)取废液滴加到澄清石灰水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_。19(1)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离不开水。下列“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填序号);a.海水 b.河水 c.蒸馏水 d.井水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生活中可用活性炭净水器来净水,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性。活 性炭不能将硬水软化, 生活中可用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现有干冰、熟石灰、钛合金三 种物质。请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可用于人工降雨

11、是的_;可用于制造人造骨的是_;可用于改良酸 性土壤的是_。20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1)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期,为预防患佝偻病,可以多吃奶制品、虾皮等食物,补充人体需要的_元素(填名称)。(2)水库的水属于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若要测定该水库的水的酸碱度,可以选择_。(填序号) A紫色石蕊试液 B无色酚酞试液 CpH试纸(3)野炊活动过程中,小李不小心被黄蜂蛰了(黄蜂毒液呈碱性),下列物品可以用于涂抹以减轻疼痛的是_(填序号) 。A食醋 B食盐水 C肥皂水食醋溶液中的阳离子是_(填符号)。野炊结束后,同学们用洗洁精洗碗,利用了洗洁精的_作用。(4)自行车的支架刷有

12、油漆用以防锈,是因为油漆可以使铁与_隔绝。(5)铁质容器不能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其原因(用方程式解释):_。三、简答题21已知HClO是一种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将氯气通入过量NaOH溶液,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有哪些_。22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吗?三位同学为探究此问题进行了下列实验:(1)甲同学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10%的稀硫酸,随着硫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硫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本实验选用10%的NaOH溶液而不选用NaOH固体的原因是_。(2)乙同学按乙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中的澄清饱和石灰水的作用是_。(3)丙同学按丙图实验,可以根据_的现象也能证

13、明中和反应是放热的。23钴金属(Co)是常常应用在锂离子电池的一种金属材料。(1)室温下,向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下图表示该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填离子符号)。_ _ _ (2)向硫酸钠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也能产生相同的现象,原因是氢氧化钡溶液和硝酸钡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_(填化学语言)。(3)已知溶液显粉红色,是不溶于水的粉红色固体。若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预测反应现象是_。24对于学习中遇到的无现象一类的化学反应,应多多思考创设情境使现象外显,证明反应的发生。(1)对于反应:2NaOH + CO2 = Na2CO3 + H2O,若从反应物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消耗)考虑证明反应的发生,可设计如右图实验,图的作用是_,证明CO2 与NaOH溶液中的溶质确实发生了反应,现象是_;或从生成物的产生角度(检验碳酸钠)证明反应的发生,设计实验,方案是_(用简洁的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