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三章第3节_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课时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1593469 上传时间:2017-06-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2第三章第3节_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必修2第三章第3节_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必修2第三章第3节_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必修2第三章第3节_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必修2第三章第3节_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2第三章第3节_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2第三章第3节_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酸教学设计11 化本 2 班 1106000250 黄平 一、 教学背景:高中化学新课程准指出,高中化学新课程应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利于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更深刻的认识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逐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二、 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使学生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特点,主要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初步掌握酯化反应。(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设计、动手实验,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3)方法训练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酯化反应过程的分析、推理、研究、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从宏观到微观、从实践到理论的自然科学思维方法。三、 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2、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实质四、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五、 教学手段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实物感知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共同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 “动脑想” “动手做” “动口说”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六、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讲述】民间有句传说“杜康造酒儿造醋”,杜康是酒的创始人,他儿子黑塔跟父亲也学会了酿酒技术。后来,黑塔率族从山西迁到现江苏省镇江。黑塔觉得酿酒后把酒糟(zo) 扔掉可倾听故事,恍然大悟:原来醋是这样酿成的。故事引入,设情境引入新课惜,他就把酒糟浸泡在水缸里。到了第二十一日的酉(yu)时,一开缸,一股浓郁的香气扑鼻而来。黑塔忍不住尝了一口,酸酸的,味道很美。烧菜时放了一些,味道特别鲜美,便贮藏着作为“调味酱”。这种调味酱叫什么名字呢?黑塔把“二十一日”加“酉”字来命名这种酸水。据说,直到今天,镇江恒顺酱醋厂酿制的一批醋的期限还是二

4、十一天。【课件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各样的醋以及醋的妙用【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醋的主要成分吗?【讲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乙醇的结构和重要的性质,知道它是酒的主要成分,那你又是否知道;为什么酒的年份越长味道就越香?厨师烧鱼时加醋并加点酒,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鲜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能够知道其中的奥妙。【大声齐答】乙酸急迫的想知道其中的奥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迅速带入被本节课的研究情境。环节(二)物理性质【展示】无水乙酸的样品,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讲述】当温度低于 16,。6 C 时无水乙酸易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1、 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2、 易溶

5、于水、乙醇等溶剂3沸点:117.9 熔点:16.6 环节(三)分子结构,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乙醇的结构,那么乙酸的结构又是怎么样的。和乙醇又有什么异同点呢?展示 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让学生总结乙酸的化学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讲述乙酸可以看作是甲基和羧基组成的。分子式:C 2H4O2 结构式:环节(四)实验探究【过渡】了解了乙酸的结构特征后,让我们来看一则漫画。【提问】根据初中已学知识,大家说说乙酸有什么性质?【活动探究】根据下列药品,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乙酸的确有酸性?请大家讨论得出结果药品:镁条、NaOH 溶液、Na 2CO3粉末、乙酸溶液、酚酞【归纳】通过前面几个小实验可以证看漫画,思考:排骨

6、汤中加醋真的可以补钙吗?【答】弱酸性实验设计、实施、交流讨论很快各小组得出结论:实验一 乙酸与镁的反应实验步骤:向一支盛有少量乙酸的试管里加入一小段镁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实验结论:乙酸能跟活泼金属作用,具有酸性。化学反应方程式:2CH3COOH + Mg = Mg(CH3COO)2+H2实验二 乙酸与碳酸钠的反应实验步骤:向一盛有少量碳酸钠粉末的试管里,加入约3mL 乙酸溶液,观察现象。实验现象:试管里有无色、无味的气泡生成实验结论:乙酸具有酸性,且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2CH3COOH + Na2CO3 2CH3COONa + CO2+ H 2O实验三乙酸和氢

7、氧化钠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证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与活泼金属、碱、盐等物质发生反应。明乙酸具有酸的通性,那么它的酸性强弱如何?如何用实验证明?【迁移应用】:“除去水垢”漫画,说出其中的道理?【过渡】事实 I:厨师烧鱼时加醋并加点酒,鱼的味道就变得无腥鲜美?事实 II;【投影展示】醋能解酒的漫画【观察思考】【讲述】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同学们接下来观察老师的实验,在观察实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观察】1. 装药品的顺序如何?2. Na2CO3 溶液液面的变化以及试管反应实验步骤:先取氢氧化钠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一滴酚酞,再逐滴加入乙酸实验现象:红色褪去实验结论:乙酸具有酸性化学方程式:CH 3COOH

8、+ NaOH CH3COONa +H2O实验设计、实施、交流讨论很快各小组得出结论:实验方案 I:1、向一试管中加入碳酸钠粉末。2、向试管中加入冰醋酸,观察现象【答】乙酸除去水垢的原理:2CH3COOH + CaCO3 = (CH3COO)2 Ca +H2O+CO2酸性:CH3COOHH2CO3认真观察实验,思考问题 阅读思考、观察分析、相互讨论、联想推测、归纳小结颜色的变化。【思考】1.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2.加入的碎瓷片的作用是什么?3.蒸出的乙酸乙酯中含有哪些杂质? 4.饱和 Na2CO3 溶液有什么作用?5.为什么导管不插入饱和 Na2CO3 溶液中?【提问】酯化反应的概念设问 在上述

9、这个酯化反应中,生成物水中的氧原子是由乙酸分子中的羧基上的羟基提供,还是由乙醇分子的羟基提供?如何能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能否提供理论或实验依据?【讲述】用含 18O 的醇跟羧酸起酯化反应,形成含有 18O 的酯,证明这种酯化反应的实质是:羧酸脱去羧基上的羟基,醇脱去羟基上的氢原子。说明 这是教材第一次用实验证明反应的历程,采用同位素示踪原子进行实验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方法,可以直观地描述酯化反应的机理,使学生更清楚的认识反应实质。【答】催化剂,吸水剂。【答】防止液体暴沸【答】乙酸、乙醇【答】 反应乙酸 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以便使其分层析出【答】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而发生倒吸【答】酸与醇

10、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大声反复的念】酸去羟基、醇去氢 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式的教学,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亲身感知和体验化学实验在科学探索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板书设计】: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乙酸(一) 、物理性质(二) 、分子组成与结构化学式:C 2H4O2 结构式: 结构简式:CH 3COOH官能团:羧基 (COOH)(三) 、化学性质 1乙酸是一种有机弱酸,具有酸的通性。酸性强弱: CH3COOH H2CO32酯化反应:CH3COOH+CH3CH2OH CH3COOCH2CH3 + H2O酸跟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酯 化 反 应 的 实 质 : 酸 脱 羟 基 、 醇 脱 氢 (羟 基 上 的 )( 四)乙酸的重要用途环节(五)联系生活【过渡】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同学们,通过课下查阅资料,你知道乙酸有哪些用途吗?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醋酸纤维、合成纤维、喷漆溶剂、香料、染料、医药以及农药等。同时,乙酸是食醋的重要成分,也可用于杀菌消毒。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在选修中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