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培训资料PPT优秀课件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59332783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PPT 页数:136 大小: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培训资料PPT优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36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培训资料PPT优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36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培训资料PPT优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36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培训资料PPT优秀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36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培训资料PPT优秀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培训资料PPT优秀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培训资料PPT优秀课件(1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5.01.2021,1,建立健全协调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卫生部卫生应急办公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 陈贤义 2004年9月16日,05.01.2021,2,报告的主要方面,突发公共事件的界定与卫生应急工作范畴 国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经验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现状 建立与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工作进展 我国公共卫生所面临的挑战 加强卫生应急办公室的建设 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主要任务,05.01.2021,3,第一部分突发公共事件的界定与卫生应急工作范畴,05.01.2021,4,突发公共事件是指: 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 重大人员伤亡、

2、重大财产损失、 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 对全国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政治安宁构成重大威胁和损害, 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一、突发公共事件的定义,05.01.2021,5,1、危害大:突发事件是一种高危害的事件。是既有对生命健康直接危害,又有对人群心理健康产生震荡、对社会产生负面冲击的事件。 2、影响广:既有事件地方化的特点,又有传播的全球性。 3、突发性:既有事件发生的不可确定性,又有事件先兆的可监测性特点。 4、关联性:具有突发性和隐蔽性的相互联系性。 5、群体性:针对的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社会人群。,二、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05.01.2021,6,根据突发公共

3、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事件主要分为: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今后还会出现一些新情况,突发事件的类别可能还会适当调整。 突发事件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三、突发公共事件的分类,05.01.2021,7,(一)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主要包括: 水旱灾害,台风、暴雨、冰雹、沙尘暴等气象灾害, 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 以及重大生物灾害、 森林草原火灾等。,05.01.2021,8,(二)事故灾难 事故灾难主要包括: 民航、铁路、公路、水运等重大交通运输事故, 工矿企业、建设工程、公共场

4、所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发生的各类重大安全事故, 造成重大影响和损失的供水、供电、供油和供气等城市生命线事故 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等安全事故, 核与辐射事故, 重大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事故等。,05.01.2021,9,(三)突发社会安全事件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主要包括: 重大刑事案件、 涉外突发事件、 经济安全事件 以及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等。,05.01.2021,10,(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 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 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包括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的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外来

5、有害生物入侵等)。,05.01.2021,11,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1、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它是突然发生的,是突如其来的, 一般来讲,是不易预测的事件。 2、突发事件具有公共卫生的属性,它针对的不是特定的人, 而是不特定的社会群体。 3、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的损害和影响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即:事件已经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或从发展趋势看,可能 对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影响。,05.01.2021,12,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类,1、重大急性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2、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新发疾病。 3、预防接种群体性反应和群体性药物反应。 4、食物中毒和污染。 5、已造成或即将造成公众健康

6、损伤的重大环境污染。 6、急性职业中毒。 7、放射污染和辐照事故 8、生物、化学、核辐射恐怖袭击。 9、自然灾害救治和灾后防病。,05.01.2021,13,第二部分 国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经验,05.01.2021,14,国外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经验,当今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做好充分准备,快速有效应对。 1、政府和公众深怀忧患意识。 2、立足预防,即使出现危机,力争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 3、建立决策指挥机构。 4、健全法律法规。 5、制定危机处理预案。 6、建立信息传递和预警体系。 7、形成系统的应急队伍。 8、药品器械和物资准备。 9、保险公司参与危机的善后处理。 10

7、、每经历一次危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05.01.2021,15,美国 公共卫生安全是国家安全问题 美国经历几十年的努力,应急经验最为丰富完整 善敲警钟,高效应急,善用民间力量 美国公共卫生危机应对体系以美国CDC为核心。,05.01.2021,16,美国,从上到下、有机联系的应急机制 一整套的应对系统:全国公共卫生应急信息系统 全国公共卫生实验室快速诊断应急网络系统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控制机动队伍和网络系统 全国大都市医学应急网络系统 全国医药器械、应急物品救援快速反应系统 抓好3个重要环节: 预防为主。突发事件应消灭在萌芽之中,同时要有足够的能力迅速应对由生物、核、化学引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8、。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拥有一支人数充足、素质高、专业齐全、装备精良、体制健全的队伍。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应对系统要体现高科技信息化,具有可持续性和自我评价不断完善的功能。,05.01.2021,17,英国 十分重视国家的紧急反应能力,力求在自然灾害或人为灾难一旦发生时,即能够有效应对 英国政府对灾难(危机)实行分级管理,分部门承担责任 及时、准确提供信息,正面引导,安抚人心 危机管理包括: 风险评估、灾难预防、应对准备、执行应急措施、进行灾后恢复,05.01.2021,18,俄罗斯 设有处理危机的高层决策机构,相关法律法规齐全,早立预案,及时准确传递信息,各部门紧密配合,遇紧急情况

9、由保险公司向国民提供保险服务。,05.01.2021,19,欧盟 在“疯牛病”危机以后,建立了快速报警系统,增加了对欧委会处理食品安全危机的授权,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危机管理机构与危机评估机构分离的原则。作为危机管理部门的欧委会,必须以独立的专家的评估和建议作为依据,综合经济、社会、传统等各种因素作出决策。,05.01.2021,20,法 国 1、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加强相关立法是法国不断完善应急机制的基础。 2、建立中央政府直接领导、各部门协调行动、地方政府高度负责的应急体系。 3、分类制定应急措施。 4、强调以预防为主。 5、重视公共卫生安全。强制申报和死亡统计。 6、积极利用媒体。,

10、05.01.2021,21,第三部分 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现状,05.01.2021,22,公共卫生,是防治疾病、延长生命、改善身体健康和功能的科学和实践。 公共卫生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控制地区性疾病,教育人们关于卫生的知识,组织医护力量对疾病做出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并建立一套社会体制,保障社会中的每一名成员都享有能够维持身体健康的社会水准。 公共卫生有三个方面的内涵: 1、公共卫生是国家、地区和社会发展的目标。 2、采取针对对群体的保护措施。 3、公共卫生是一个学科群。,05.01.2021,23,公共卫生基本特点,群体性、公平性 综合性、多层次性 社会、经济效益性 体现在:公

11、共性、公益性、公平性三大特性,05.01.2021,24,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公共卫生:是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预防控制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达到防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公共卫生建设需要政府、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共同努力,05.01.2021,25,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目标,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卫生执法监督体系 完善农村初级卫生保健体系 城市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环境卫生体系 财政经费保障体系,05.01.2021,26,公共卫生体系初具规模,2002年全

12、国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共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3580个,人员20万。妇幼保健院(所、站)306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839个,卫生监督所571个。,05.01.2021,27,传染病防治机构,截止2003年底 我国共有128所传染病专科医院, 传染病床7.8万张,05.01.2021,28,化学中毒控制机构,80年代以前全国化学中毒控制,是由设在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职业病防治机构负责(除西藏、宁夏、陕西、新疆、海南外),到2002年,独立存在的职业病防治机构还有12个,平均每个机构的床位数不足100张,05.01.2021,29,全国核辐射应急救治机构,全

13、国可以承担放射损伤专业救治的只有北京、天津、江苏、吉林等少数几个单位,全国总的放射损伤专科病床数仅有151张,05.01.2021,30,我国紧急医疗救援服务体系的现状,九十年代,中国的急救事业从小到大、从单一的急救站到初具网络规模的急救中心迅速发展 急救网络的建设已成为急救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179个城市还没有急救中心,急救中心(站)覆盖率为44% 现有急救中心(站)平均服务半径为83公里,而国际现行标准是510公里 多数急救中心(站)缺乏统一、高效的指挥调度系统 县级急救车严重不足,乡镇基本没有转运能力,05.01.2021,31,第四部分 建

14、立与完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的 工作进展,05.01.2021,32,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内涵 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三、加强法制建设,依法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四、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 五、全面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网络 七、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八、加强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 九、加强卫生执法监督队伍建设 十、部门协调配合的机制初步形成,05.01.2021,33,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的内涵,应急机制的建设应该体现在 有效预防、及时应对、客观评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各种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资源的整合、

15、参与部门的协调配合、应急运行机制规范的建立与完善。 主要包括: 建立科学的预案体系 应急资源配置、储备、征用机制 应急决策和协调机制 社会力量参与动员和应急公众沟通机制 分级响应机制和应急处置程序 完善法律制度和奖惩机制 国际沟通和协作机制 事后评价机制等,05.01.2021,34,应急体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 专门应急管理协调机构 政治和组织、社会动员体系 事发属地政府领导、有关部门和相关地区协调配合的领导责任制 应急处置、医疗救治专业救援队伍体系和专家咨询队伍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卫生执法监督体系,05.01.2021,35,二、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

16、强调: 特别要加快建立健全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05.01.2021,36,胡锦涛总书记指示,建立健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制,对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具有重大意义。 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大社会事业改革的力度,更加主动地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05.01.2021,37,温家宝总理指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提高各级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完善社会管理体制,加强社会事务管理。除了健全公共卫生应急机制之外,还要加快其它方面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提高处理危机事件能力。 要加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