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59330104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河北省阜城中学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文学是人类感恩自然的最佳途径人类在征服世界的征途中,渐渐地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尤其是现代社会,红尘滚滚,人心浮 躁,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抗衡,也许最佳选择就是投入到自然中去,享受星辰、山河、森林、海 洋,让生命从中获得身心滋养,获得真正的愉悦与幸福;而我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身心感悟,一 旦化为文字,就成了自然文学。中国人讲求顺应自然,强调天人合一,将美好的品质赋予自然,比如山水、树木、花草、

2、虫 鸟;古人写文章,大多写山水、游记,即使当今的散文写作领域,游记文章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事实上,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欧美几十年前也兴起了写山水、荒原、旷野即 写大自然的热潮,名之为“自然主义写作”,也就是自然文学。所谓自然文学,从内容上看,主要思索的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从形式上说,当代的自然文 学,主要包括环境文学和生态文学。河山信美,但要以文学手法来表现好她,无论散文、诗歌、小说,都需要真诚深切的心灵, 要具有大情怀。“非有大情怀,即无大艺术”,人应该有所敬畏,首先要敬畏大自然。以前,山 青水绿海晏河清,正是大自然对敬畏天地的人类的回报,现在人们乱砍滥伐破坏生态,自然灾害

3、 到处频发,也正是大自然对胡作非为的人类的惩罚。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太渺小。 中国古代文人大多纵身、纵情山水,因为其精神家园是山水。对他们来说,在大自然中超脱现实、圆融身心,能使生命更快乐,人生也更有意义和价值。的确,当人回归自然,灵魂就会与 宇宙相通。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就要善待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无论在哪个民族的心目中,土地都至 尊至荣。“土能生万物,地可载山川”,人类的一切,都由土地养育和承载。在古代中国,土地 就代表社稷,皇城里必建有社稷坛,用五色土拼成,皇帝每年都要祭坛拜土。从世界范围来说, 只有维护好所有的土地山河,才能保持全人类的健康。然而,人们往往难以实现这样的梦想,于是产生了园

4、林。园林是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艺术 形式,通过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载体,衬托出人类的心灵寄托和精神文化。正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成就了自然文学。乡村、田园、草原、丛林,江河、海洋,旷野、 荒原游记作者笔迹所在,往往就是其足迹所至。我想,在自然文学作者看来,从自然中得到 的精神享受,一定远比物质享受更为愉悦和幸福。我们的亲身体验,能唤起人们更加热爱壮丽山 河;我们的美好感受,能激励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享受;我们的妙笔生花,能吸引人们更多地热爱 文学尤其是自然文学。文章,人心之山水;山水,天地之文章。“山水无文难成景,风光着墨方有情”,一语道尽 自然与文学的关系。(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节)1下列各

5、项中,对“自然文学”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然文学”的内容是人们从自然中领受到的身心感悟,这些感悟包括人们在享受自然中 获得的身心滋养、愉悦与幸福。B“自然文学”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今,其主要内容都是山水、游记,因为中国文化历来注 重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C“自然文学”在欧美也叫“自然主义写作”,其写作对象是山水、荒原、旷野,这和中国 的山水、游记的写作对象是一致的。D“自然文学”的内容主要是对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索,在当代其主要表现形式是环境文 学和生态文学。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现代社会,人心浮躁,我们若想与喧嚣都市抗衡,就要投入到自然中去,因为从自然中得

6、到的精神享受,才是真正的愉悦和幸福。B大自然对人是公正的,你对它敬畏,就会山青水绿海晏河清,你对它胡作非为,就会灾害 频发,让人类受到惩罚。C古代皇城里必建有社稷坛,皇帝每年都要祭坛拜土,这体现了对土地的善待,实际上只有 维护好所有的土地山河,才能保持全人类的健康。D园林是传统中国文化中的一种以地形、山水、建筑群、花木等为载体,衬托出人类要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心灵寄托和精神文化的艺术形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论散文、诗歌、小说,要想表现好信美河山都需要真诚深切的心灵,要具有大情怀,都 要以敬畏大自然为前提。B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当人回归自然,灵魂与宇宙相通

7、,从中寻找到生命的快乐,人也就变得伟大了。C“自然文学”写作者的亲身体验、美好的感受,这能唤起人们更加热爱壮丽山河,能激励 人们更加追求精神享受。D正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成就了自然文学,游记作者笔迹所在,往往就是其足迹所至,正 是“山水无文难成景,风光着墨方有情”。(二)文学类文本阅读社稷坛抒情秦牧 北京有座美丽的中山公园,公园里有个用五色土砌成的社稷坛。 社稷坛是北京九坛之一。古代帝王,在社稷坛祭地。祭地为了要求土地肥沃。五谷是从地里长出来的,因此,人们臆想的稷神(五谷)就和社神(土地)同在一个坛里受膜拜了。 穿过古柏参天、处处都是花圃的园林,来到这个社稷坛前,突然有一种寥廓空旷的感觉。在庄

8、严的宫殿建筑之前,有这么一个四方的土坛,屹立在地面,它东面是青土,南面是红土,西面 是白土,北面是黑土,中间嵌着一大块圆形的黄土。这图案使人沉思,使人怀古。这坛后的宫殿是华丽的,飞檐、斗拱、琉璃瓦、白石阶真是金碧辉煌!而坛呢,却很荒 凉,就只有五色的泥土。这使人想起:没有这泥土所代表的大地,没有在大地上胼手胝足的劳动 者,根本就不会有这宫殿,不会有一切人类的文明。在这个土坛上走着,仿佛走进古代去,走到 一望无际的原野上,在那里,莽莽苍苍,风声如吼。一个戴着高冠,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正在用 他的悲悯深沉的眼睛眺望大地,吟咏着诗句。这是屈原的声音,也是许许多多古代诗人遥望原野时曾经涌起的感情。这种“

9、大地茫茫”的 心境,是和对于自然之探索和对于人间疾苦的忿慨联结在一起的。想一想这些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得涌起一种遥接万代的感情。劳动者开辟这些土地, 是和大自然进行过多么剧烈的斗争呀!这种斗争一代接连一代继续着,我们仿佛又会见了古代的 唱着诗经里怨忿之歌的农民,像敦煌壁画上面描绘的辛勤劳苦的农民,驾着那种和古墓里挖 掘出来的陶轮牛车相似的车子,奔驰在原野上,辛苦开辟着田地。在这个五色土坛上面走着走着,仿佛又回到几千年去,会见了古代的思想家。他们白发苍苍, 正对着天上的星辰,海里的潮汐,陶窑的火光,大地的泥土沉思。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四时代 谢,万物死生,都使他们抱头苦思。他们看出一点道理,

10、世上的万物万事,有因有果,有主有从,它们互相错综地关联着正是由于古代有这样的思想家在这样地思考过,才给后来的人们创造了这样一座五色的土坛。 我们汉民族的摇篮在黄河的中上游,那里绵亘的是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因此,黄色被用来配“土”,用来配“中心”,成为我们民族传统中高贵的颜色。中心是不同于四方的,能够生长 五谷的土地是不同于其他东西的,黄色是不同于其他颜色的。在社稷土坛的中心,黄土被特别砌 成了一个圆形,审视这个黄色的圆圈吧!它使我们想起奔腾澎湃的黄河,想起在地层下不断被发掘 的古代村落,也想起那古木参天的黄帝的陵墓。多少万年的劳动经验和生活智慧积累起来,才有了今天的人类文明。每一个人在人类智慧

11、的 长河旁边,都不过像一只饮河的鼹鼠。在知识的大森林里面,都不过像一只栖于一枝的鹪鹩。这 河是多少亿万滴水汇成的啊,这森林是多少亿万树木构成的啊!瞧着这个社稷坛,你会想起了中国的泥土,那黄河流域的黄土,四川盆地的红壤,肥沃的黑 土,洁白的白垩土你会想起文学里许许多多关于泥土的故事:有人包起一包祖国的泥土藏在 身旁到国外去;有人临死遗嘱必须用祖国的泥土撒到自己胸口;有人远从异国归来,俯身亲吻了 自己国门的土地。瞧着这个紧紧拼合起来的五色土坛,一个人也会想起了国土的统一,在我们的土地上,为了 统一而发生的战争该有多少次呀!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个时期像今天这样高度统一过,等我们解放 了台湾和一些沿海岛屿

12、以后,这种统一的规模就更加空前了。我在这个土坛上低徊漫步,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情。我仿佛曾经上溯历史的河流,看见了古 代的诗人、农民、思想家、志士,看他们的举动,听他们的声音,然后又穿过历史的隧洞,回到 阳光灿烂的现实。啊,这座发人深思的社稷坛!(选自秦牧同名散文,有删节)4.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者写社稷坛后面金碧辉煌的宫殿,写宫殿的飞檐、斗拱、琉璃瓦与白石阶,自然引出在 泥土上创造宫殿的劳动者。B.文章联想丰富,面对着社稷坛诗人联想到屈原、诗经、敦煌壁画,联想到包着祖国泥 土到国外去的游子,丰富了文章的内容。C.作者写黄土高原,认为“黄色”

13、不同于其他颜色,是“高贵的颜色”“是不同于其他颜色 的”,洋溢着对华夏文明发源地的自豪感。D.文章开头句,采用顶针的修辞手法,交代了社稷坛的位置,语句平淡而自然,既照应了标题,还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5.结合文章内容,简述文中最后一段的作用。(5 分)6.面对社稷坛,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材料一: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孟庆国发布的2020 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和2020 年中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调查评估报告中指出,67的地市政府网站存在财政、人事、 统计等信息公开不及时、内容不全面的现象;72的地方政府网站在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方

14、面,以 动态新闻、政府文件为主;过半数的部委网站未以政策制定者的身份开展解读,而是以转载新闻 媒体相关报导为主,且解读回应形式单一;超过 90的网站存在征集意见不反馈或反馈不及时的 现象等。“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面,报告认为,主要亮点有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步入正轨、 行政权力办事资源整合度较高、应用互联网提升政务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渠道呈现多元化、 移动化的趋势等。报告也指出了平台建设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平台渠道有待整合、服务功能有待 优化、内容质量有待提升等。(节选自 2020 年 12 月 29 日人民网) 材料二: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按照意见,到20

15、20 年底前,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将建成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面 公开政务服务事项,政务服务标准化、网络水平显著提升。2020 年底前,将建成覆盖全国的整体 联动、部门协同、省级统筹、一网办理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大幅提升政务服务智慧化 水平,让政务服务更聪明,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更有效率。(节选自 2020 年 1 月 17 日搜狐网) 材料三:互联网政务主要是借助云计算、大数据技术推动政府搭建智慧城市平台,让百姓享受信 息技术带来的便捷服务。互联网政务与以往提出的搭建政府网站、政府平台完全不同。有一些政府网站,信息更 新滞后,而且各个职能部门间的数据互不来往,单打独斗。“证明你妈是你妈的闹剧”其实就是信息不透明、不共享的结果。“互联网”的落地,不仅要把所有信息打通,而且让政府随时随地为个人提供政务服务成为可能,这将彻底改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节奏。 互联网政务创新是政府管理创新的先导。互联网政务,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政府管理事务原封不动地搬到互联网上,而是在流程优化的基础上,用全新的方法和程序去完成原有的业务 功能。互联网政务的实现还将不断改变政府的组织结构,最终将建构出适合信息时代发展需要的 政府组织形态。(节选自 2020 年 6 月 30 日新华网)材料四: 国务院日前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加快推进“互联网十政务服务”,要求各地加快清理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