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59293697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提炼汇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第1框 追求智慧的学问- 1 -第2框哲学的基本问题- 5 -第3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9 -第1框 追求智慧的学问1哲学的目的: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2哲学的特点: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3哲学的含义: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4哲学的产生: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5哲学的作用:哲学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思考哲学促进学习进步、工作顺利、生活幸福吗?提示:正确的哲学是学习进步、工作顺利、生活幸福的有利因素。6哲学的发展: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代和

2、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7哲学的差异(1)角度:面对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哲学家可以反映它的这一方面,也可以反映它的那一方面。(2)性质:可能正确或比较正确地反映,也可能不那么正确乃至歪曲、错误地反映。(3)真正的哲学正确性: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概括性:它从最一般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有用性: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8哲学的内容(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2)哲学与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哲学家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3)世界观与方法论: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4)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辨析有人认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和。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提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强调二者的对应关系,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1哲学不等于智慧(1)哲学不等于智慧。哲学有正确与错误、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科学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不科学的哲学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所以,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完成给人智慧、指导实践走向成功的任务。(2)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但并不是说没有学过哲学的人就不聪明、没有智

4、慧,学过哲学的人就一定聪明、有智慧。事实上,按照哲学的本性而论,哲学是让人知道自己缺少智慧,因而去追求智慧的学说。全面把握主观事物的作用(1)从地位上讲,主观对于客观,是“反作用”,而非“决定”作用;客观事物对于主观事物,可能存在“决定”性的影响。(2)从性质上讲,正确的主观事物发挥促进作用,错误的主观事物起阻碍作用。(3)从领域上讲,不同的主观现象对不同领域发挥着不同作用。2哲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1)哲学源于生活。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高于生活,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2)哲学依赖于实践。人们在实践中提出一系列问题,成为哲学产生和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实践需要哲学。人们的实践活

5、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哲学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一般的理论指导和思维前提。3哲学与世界观关系世界观哲学区别含义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主体是自发形成的,人人都有是哲学家研究的结果,是自觉形成的,不是人人都有特点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是系统化、理论化、有序、逻辑完整的体系联系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都来源于生活和实践,并在实践中发展和接受检验我们既要反对忽视世界观与哲学的区别,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成哲学的观点。又反对看不到二

6、者的联系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是哲学家的事情的观点。4世界观与方法论区别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不可分割,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二者统一于哲学注意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不能说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则对其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

7、和最普遍的规律。2联系(1)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3)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辨析有人认为,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哲学推动具体科学发展。如何看待这一问题?提示: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具体科学区别研究对象整个世界某一具体领域任务揭示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特殊规律作用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指导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具体方法指导联系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是对各门

8、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并随着具体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反过来,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2.全面把握哲学的含义角度哲学的含义从本义上看热爱智慧、追求智慧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与方法论的关系看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3.哲学的作用(1)通过学习哲学,能够形成较为系统化的世界观,并使我们更加聪明,给我们智慧,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方法论的指导。(2)凡在今天所认识的东西都离不开哲学带给我们三观的指导,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我们认识、改造世界所必需的。也正是有着这三种观点的指导

9、,可以从大角度、大方向学习、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由此可见,哲学是真正教给我们所有的根本学科。 思维建模审设问事件:“材料”角度:“启示”审材料科学技术的进步带来了问题人们进行反思析选项科技的进步在给人类带来健康、方便、快捷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问题,只有在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科学技术才能够真正造福人类,说明具体科学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哲学的来源,也体现不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A、B不符合题意;“每一次进步都推动哲学的发展”说法绝对,C排除。定答案D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2哲

10、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应用示例:用于分析人的言行举止背后都有一定世界观的影响;用于分析青少年树立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性;用于分析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等)3哲学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应用示例:用于分析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实意义;用于分析自然科学研究特别是以大数据、云计算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同样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等)4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应用示例:用于分析哲学对于提高人的思维品质的重要性;用于分析哲学与文化的关系,明确世界观

11、是文化的核心内容)第2框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辨析有人认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如何正确认识这一观点?提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2)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

12、本问题。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3)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区别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地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中最重要的方面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中从属的方面意义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联系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解决是

13、第二方面问题解决的前提和基础,第二方面内容是第一方面的展开和深化;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解决也影响着第一方面的彻底解决关于哲学的基本问题要注意两个误区(1)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等同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正确理解,它包括两方面: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即意识能动地反映客观物质世界,又能动地反作用于客观物质世界。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物质和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哪个决定哪个;二是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物质,思维能否正确地认识客观存在。可见,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哲

14、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不能说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把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说成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片面的。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1)可知论是指凡是认为思维与存在有同一性,即认为人的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就是可知论。唯物主义者是可知论者,其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也是可知论者,其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2)不可知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15、,即认为人的意识不能或不能彻底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哲学学说,叫不可知论。不可知论断言人的能力不能超出感觉、经验或现象的范围,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及发展规律。许多流派从不可知论出发对科学真理的客观性予以否定。排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排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的哲学理论。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分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使唯物主义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丰富和发展了唯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