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15927174 上传时间:2017-09-05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0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语文五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地平线教学设计一( 1 课时)勃利县抢垦乡明德小学 葛秀军教学内容: 教育科学出版社语文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 1 课。教材简析地平线 这篇课文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散文中的名篇, 是一篇充满哲理的借事说理散文。课文叙述了“我”小时候在渭北大平原上,两次追寻谜一样的地平线,但都失败了的事,揭示了人生有了追求的理想与目标, 就会产生前进的动力,就会充满着新鲜、 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这一人生哲理。设计理念:本课的教学设计,贯彻以学生为本的理念,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 大胆放手, 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去体会课文的内容, 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与文本进

2、行对话, 在自主学习中提升能力, 在合作学习中发表见解, 在文本阅读中激发兴趣。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理解课文内容, 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 正是因为对未来充满新鲜的幻想和憧憬,人才会在成长中努力地追求, 而不被各种不良诱惑所吸引, 对地平线这个谜的探索的过程就是人生不断往前看,不断奋斗的过程。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地平线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课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教学方法:结合杜郎口中学教学理念在我班级的实施经验, 精心设计好学案与导学案的内容,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读中感悟、预习交流展示汇报。以达到使课堂取得更理想、 更高的效果。1、采取小

3、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读书。2、以读代讲。让学生在充分的,多种形式的读中去想像、去思考、去表达。通过朗读,在理解的基础上体味作者的表达方法,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地平线的资料以及图片。2、教学课件制作导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初识地平线(谈话导入)1同学们见过“地平线”吗?交流课前的观察,或是搜集到的有关地平线的资料。(地平线是指向水平方向望去,天跟地交界的线。)2课件一(地平线图片)指导学生观看。同时解说:清晨,一轮红日从地平线喷薄而出,傍晚,夕阳从地平线缓缓坠落,广阔的大漠,辽阔的草原,浩瀚的海洋 , 都有你绰

4、约的身影,美丽的地平线,你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3、这节课,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去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板书课题:地平线)4、出示学习目标二、学案导航、自主学习出示预习学案:(课件出示)1、认真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3、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分别写了什么?【设计意图:依据预习学案进行检测】三、依学案检查预习情况。1、开小火车朗读课文。2、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顺序。 板书:自然的、人生的3、分段及段意概括。【设计意图:把握好预习内况,引导学生读好课文的重要起点。在读好书的基础上,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做好新课的

5、理解品读铺垫。 】四、互动合作、释疑解难。 (解读“大自然中的地平线” )那就让我们先跟随着作者,走进渭北大平原。谁来带我们看看那道地平线?指名朗读 1 3 自然段。(课件出示自主汇报题)要求 :默读自主汇报题, 1 分钟思考时间。自主汇报。1、作者发现的地平线是什么样子的?(板书:大自然中的地平线)2、这道地平线在“我”脑海中留下的是什么印象?地平线的位置是在远处的天与地形成的三角形的交叉处; 地平线的颜色是很亮的灰白色; 地平线的形状是一道线; 地平线的标志是“有树丛在那里伏着” 。看一看屏幕中的彩图,拿出手指看着屏幕画一画地平线。3、这道地平线有没有引起你的遐想?4、想到作者已经看到了天

6、的尽头,是什么心情?谁来读好第 3 节这句话“啊,天到尽头了! ”设计意图: 1、从文到图,再从图回到文字,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在儿童时代看到的大自然中的地平线是那么的神奇, *2 、由于这部分内容容易解析,学生依靠自主能力进行解答汇报,增强自信心。从而为后面文中的“我”两次追寻埋下伏笔。 (一) 读悟“第一次追寻地平线”。师过渡:带着对这道很亮的灰白色线的遐想和惊异,“我”开始了第一次的追寻。出示课件学习提示一默读课文第 4 自然段1、画出“我”第一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和结果。(“但”字分清经过与结果)2、为什么要这样“拼命”地骑?现在会有什么感受?3、把这一自然段读出“我”“奔”去时的充满希望

7、,看到“天地依然平行”时的失落。(二)读悟“第二次追寻地平线”。师过渡:就在“我” 百思不得其解地望着远方那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时,一位老人走进了我的视野中。出示课件(学习提示二)自由朗读课文 5 12 自然段1、第一次分角色朗读 5 11 自然段,分清角色,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对地平线有了哪些了解?预设:(一是地平线是永远走不到的;二是地平线是个谜。)板书课题:谜? 永远走不到2、第二次分角色朗读 5 11 自然段,思考:从“我”与老人的对话中,你还能读出什么?体会一下“我”的心情。(急切、好奇)3、画出“我”第二次追寻地平线的经过、结果。(“然而”)(三)引读:两次追寻失败了,此

8、时“我”在想些什么?出示第 13 自然段:(齐读、自主汇报)、这里的“咀嚼”是什么意思?(联系语境)、“我”咀嚼着老人的什么话?(联系上文)、从老人的话中,“我”咀嚼出了什么?(联系“我”的经历)、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中的“谜”的?你觉得“我”一次又一次地追寻这谜一样的地平线,有意义吗?师:(追寻的过程是充满新鲜和乐趣的,即使是失败了,失败的也是这样有滋有味的。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执著的探索精神。乐在其中,乐就乐在追寻这个谜一样的地平线的过程。不是浪费时间,不是在冒傻劲,而是对它真的产生了兴趣。)带着自己的感悟,指名朗读 13 自然段。 设计意图:作者的两次追寻其实是一个探谜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朗读

9、领悟文中 “我”是多么急切地希望得到答案,从而体会“我”对新鲜事物探秘的浓厚兴趣。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找出重点词句,分析、感受。充分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去体会课文内容。以读代讲。 五、读悟“人生的地平线”。1、师述:后来, “我”一天天长大,踏上社会, “我”还会追寻那谜一样的地平线吗?齐读第 14 自然段。2、出示重点句:(地平线)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总是在前面吸引着你。 永远去追求地平线, 去解这个谜, 人生就充满了新鲜、 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这里的“地平线”和上文中的“地平线”是一个意思吗?预设: (这里的“地平线”已经从自然界中的地平线升华为

10、人生的地平线,指的是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这里的“追求地平线”与上文中的“追寻地平线”一样吗?(追寻的内容和结果)为什么这样说呢?(板书:人生的地平线、永远去追求)、反复诵读:(师引读)是的, 在人生的不同时段里, 我们应该为自己确立不同的地平线, 20 岁、 30 岁、 40 岁、50 岁追求的地平线各不一样,但有一点却是一样的(齐读)也许, 在我们遇到挫折,处在失败的低谷时, 这时一抬眼,看到了那道人生的地平线(男生读)也许, 在我们取得成功,处在胜利喜悦中时, 这时一抬眼,又望到了一条新的地平线(女生读)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 以优异的成绩走进中学的校园, 是我们在座所有同学人生路上的一

11、道地平线(齐读)3、一遍遍咀嚼着这句话,此刻,你有什么感言呢?结合自己平时的经历谈一谈你的地平线是什么。你又是如何追寻你自己的地平线的? 设计意图:此处的品味感悟是理解课文的关键,通过激情导读引导学生反复悟读,反复品味, 旨在让学生理解地平线其实就是崇高的理想, 是美好的愿望, 是幸福的生活等等。 六、总结全文、解谜地平线出示课件:地平线是今天,我们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共同阅读了地平线这篇散文。现在,老师要问你,地平线是什么,你的答案会变得丰富起来吗?地平线是让我们在记忆中珍藏大自然中那谜一样的地平线,让我们珍视人生道路上那充满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的地平线, 让这一道道的地平线,

12、 伴随着我们的人生道路, 一路去追寻,一路去收获! 设计意图:这里的教学,是深化学生的认知,获得具体生动的感悟:人,应该永远对未来充满新鲜的幻想和美好的憧憬,哪怕它永远走不到,也不能停止我们追逐的脚步,只要我们执著地追逐、探索不断地向前看,不断地奋斗,那么我们终有可能触摸到我们人生的地平线 板书设计7、地平线谜?永远走不到 永远去追求(大自然中的地平线)(人生的地平线)人生理想 奋斗目标地平线教学设计二( 1 课时)莲江口小学 刘玉华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哲理。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中地平线不同含义以及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含义,从课文中获得人生的启迪。教学过

13、程:(一) 情境导入:1、出示几幅关于地平线的图片,说一说看到了什么。2、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来到渭北大平原去欣赏那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二) 整体感知。1、作者来到渭北大平原看到了怎样的景象?2、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3、 这道地平线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到自己已经到了天的尽头, 作者的心情如何?让我们带着高兴激动兴奋的心情读一读:啊,天到尽头了!(三) 第一次追寻地平线。1、我骑着自行车拼命向那树丛奔去,结果怎样呢?谁来带领大家来第一次追寻?2、指名读第四自然段。3、角色转换。请问你为什么拼命地骑?你追了好长时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四) 第二次追寻地平线。1、 正在我傻愣愣地

14、站在那里时, 一位老人走入了我的视野, 我和老爷爷说了些什么呢?自由读我与老爷爷的对话。2、思考:你对地平线又有了哪些了解。3、分角色朗读,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4、师生共同分角色朗读。读出我急切的心情和老人神秘的样子5、我们每个人都有破解谜底的欲望,于是,带着几分疑惑我进行了第二次追寻,谁来带领大家去追寻?指名读第十二自然段。6、这次追寻找到答案了吗?读一读文中的话。7、两次追寻都失败了,此时我在想些什么,指名读第十三自然段。8、 于是我开始咀嚼老人的话, 咀嚼是什么意思?从老人的话中我咀嚼出了什么?请你用咀嚼说一句话。你觉得我这样一次又一次地追寻有意义吗?同桌交流。(五)体会人生的地平线1

15、、师述 : 小时候,地平线在我心中一直是个谜,慢慢地我长大了,走向了社会,这个谜底揭开了吗?2、默读第十四自然段3、这里的“地平线”和上文中的“地平线”是一个意思吗 ? ( 这里的 “地平线” 已经从自然界中的地平线升华为人生的地平线 , 指的是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 ) 4、画出给你启发的句子。组内交流你的理解5、想象作者会经历哪些艰辛苦楚寂寞,又是怎样没有沉沦下去的?6、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地平线,我为自己确立的人生地平线是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做一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你们呢?(六)升华情感1、你知道哪些人为着自己的人生地平线而努力奋斗的故事?2、在我们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呢?3、引读加深感悟也许

16、 , 在我们遇到挫折、 处在失败的低谷时 , 这时一抬眼 , 看到了那道人生的地平线 , 我们应该永远去追求地平线 , 去解这个谜 , 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也许 , 在我们取得成功 , 处在胜利的喜悦时 , 这时一抬眼 , 又望到了一条新的地平线 , 我们应该 (生齐读 ) “永远去追求地平线 , 去解这个谜 , 人生就充满了新鲜、 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 ”马上就要小学毕业 , 以优异的成绩跨入中学大门 , 是我们在座所有同学人生路上的一道地平线 ( 生齐读 ) “永远去追求地平线 , 去解这个谜 , 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七)总结全文让我们在记忆中珍珍藏大自然中那谜一样的地平线, 珍视人生道路上那充满新鲜、 乐趣和奋斗的无穷无尽的精力的地平线, 让这一道道的地平线, 伴随着我们的人生道路, 一路去追寻,一路去收获。板书设计 第一次追寻 自然的地平线第二次追寻 不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