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59269896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PPT 页数:114 大小:4.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1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七章 综合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2,第一节 基本概念,一、概念 综合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是指具有一定规模、特殊保护利用价值和显著的整体自然景观特征,在管理目标、开发方式、利用方向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的自然景观综合体。其特点为资源类型的综合性,表现形式的多样性,自然特色的突出性,资源形成上的不可再生性(如地质)和可更新性(如森林),对游客的较强吸引性。,3,二、区分该类型的意义 第一,自然景观本身具有综合性。自然景观要素复杂多样,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植物等方面,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具有综合特征和整体结构的自然景观实体。从旅游审美的角度看,景观要素往往是相互联系,

2、共同作用,给游客形成综合印象。自然景观的这种综合性特性为旅游资源综合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二,旅游开发实践的需要。旅游资源基本类型可区分为“独立型”和“综合型”旅游资源单体。前者如古树、山峰、建筑单体;后者包括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对于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综合型”旅游资源单体,如果被割裂开来进行旅游开发,会影响整体景观特色及旅游价值的形成,而且在规划、管理上也缺乏可操作性。,4,本书所包含的综合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具体指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世界自然遗产等,其特点如P107表7.1所示。而世界自然遗产是在以上四种类型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根据遗产公约为保护

3、世界意义的自然和文化而遴选的精品。,5,第二节森林公园,一、森林公园概述 1.森林公园定义 森林公园是以森林自然环境为依托,具有优美的景色和科学教育、游览休息价值的一定规模的地域,经科学保护和适度建设,为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闲和科学教育活动的特定场所。 2.我国森林公园的发展历程 我国森林公园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时期: 萌芽阶段。森林公园这一名词最早在我国出现于1937年。当时任陕西国民政府主席的邵子力在德国顾问建议下准备把西安近郊的骊山建为森林公园,并作初步规划,但因战乱而流产。,6,开创发展阶段。1960年,周恩来总理曾建议在贵阳近郊的图云关林场建立森林公园,同年5月正式挂牌,却因处于困

4、难时期未成气候。直到改革开放后的1980年,我国第一个森林公园湖南省张家界森林公园经国家计委批准建立,开创了在我国国有林场基础上建立森林公园的先河。 发展健全阶段。1992年在大连召开全国森林公园暨森林旅游工作会议后,森林公园数量剧增。为加强行业指导与管理,同年原林业部成立了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1993年成立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分会,1996年发布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1999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颁布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等级评定国家标准,森林公园的建设管理日趋成熟。截止到2001年,全国共建立森林公园1217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380处),经营面积1138万hm2,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

5、.19。,7,8,二、森林公园的设立和管理 根据森林公园管理办法,森林公园的设立条件和审批程序如P108表7.2所示。 森林公园的主管部门是林业部门。国家林业局主管全国森林公园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公园工作。国家林业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专门成立森林公园与森林旅游管理机构。一些市、县由地方领导挂帅,林业部门牵头,成立森林公园开发领导建设机构。,9,三、森林公园分类和典型森林公园 根据森林公园的主体旅游资源可将森林公园分为下列五类: 1)山地森林公园。如山西五台县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吉林集安县五女峰国家森林公园等。 2)风景型森林公园。如湖南

6、大庸市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黄山松、珙桐)、贵州黔西县的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杜鹃)等。 3)海滨海岛型森林公园。如辽宁大连市的长岛群岛国家森林公园、山东威海市的刘公岛国家森林公园等。 4)河湖型森林公园。如浙江建德富春江国家森林公园、江西湖口鄱阳湖口国家森林公园等。 5)以人文为特色的森林公园。如陕西周至县的楼观台国家森林公园,是以道教为特色。,10,四、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特征 1)景观丰富性。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丰富,包括热带雨林景观、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景观、温带针叶林景观及红树林、竹海、松林等。 2)地域性与地带性。一是我国森林公园分布广泛,但是分布极不平衡。二是森林景观

7、具有鲜明地带性,从黑龙江伊春市五营国家森林公园的寒带针叶林到云南腾冲的来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热带雨林,还有山区的垂直森林景观都体现地带性。 3)动态性。由于森林资源具有动态发展的特性,每年的森林景观都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森林旅游资源的开发状态、种类和品位也相应发生着变化。一年内的不同时段景观也在变化。 4)和谐性和综合性。各种自然要素在长期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森林公园的和谐完整性,使森林公园包含各类自然旅游资源,具有各种自然美和人文美。,11,5)开发利用的永续性和易损性。森林公园的空间广阔,植被的自我调节和恢复能力较强,旅游项目多,如果开发利用合理,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可长期反复使

8、用下去。但这种永续性是在适度开发和合理保护的前提下,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因此森林公园的合理开发和科学管理十分重要。,12,五、森林公园的旅游开发 1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优越之处 森林的保健、调节精神和游憩功能突出;森林公园空间广阔,项目多,适应旅游者的各种需求;森林公园开发可满足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娱乐的旅游需求发展趋势。 2森林公园旅游开发的条件 首先,森林环境质量要优,资源丰富,特色突出,对旅游者吸引力强,能满足游客多种需求;其次,在森林环境呈良性化的条件下要能带来较大利润,解决就业等问题,取得理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后,在充分考察和评价局地小气候、地形、地质和土壤、水等环境因素的基础上确定旅游

9、开发地点。,13,3森林公园的旅游功能分区 游览区。由特色群落、名树古木、自然山水组成。 野营区。适宜野营、露宿、野餐等森林茂密并较平坦处。 游乐区。为弥补景观不足,在条件容许下建立富有当地特色的大型游乐与体育设施,以吸引游客。 狩猎区。选择地形较封闭,远离游览区、野营地、娱乐区,适宜野生动物繁殖生活的地段。 旅游商品生产区。在较大型森林公园内用于发展服务于旅游所需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区域。 生态保护区。用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维护公园环境生态平衡。 生产经营区。从事各种非旅游业的林业产业区域。 接待服务区。 行政管理区。 居民住宅区。 上述功能区根据实地情况可以合并。,14,第三节 风景

10、名胜区 一、风景名胜区概述 1风景名胜区的定义 风景名胜区指风景名胜资源集中,自然环境优美,具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命名,规划范围,供游人游览、观赏、休息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域(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1987)。,15,2风景名胜区的发展历程 国家公园是人类在对自然征服过程中为保存有价值的自然片段而建立的保护体系。从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设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国家公园的发展大体经历了早期的单纯保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游憩发展和近三四十年的可持续发展阶段。它的定义几易其变,最终达成了为人类提供保护性环境,保存遗传物质,提供国民游

11、憩场所,繁荣地方经济,促进学术研究及增强国民环境意识之共识。,16,黄石国家公园,17,我国风景名胜区从体系建立、资源保护、开发建设、管理经营都受国家公园的启示和影响。 萌芽期。20世纪20年代,我国将庐山、黄山等风景胜地列为重要避暑、游览区域,成为风景名胜区的雏形。 停滞期。20世纪3070年代后期,由于战争等各种原因,风景保护事业处于停滞状态。 发展期。1978年以后,加强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国家先后公布了数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直到1994年,全国已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19处(1982年第一批44个,1988年第二批40个,1994年第三批3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12、256处,县、市级风景名胜区137处,共计512处,总面积9.6万km2,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2002年5月17日国务院公布第四批32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已升至151处。,18,3.我国风景名胜区标志 标志为圆形图案,正中部万里长城和山水图案象征祖国悠久历史、名胜古迹和自然风景;两侧由银杏树叶和茶树叶组成的环形图案象征风景名胜区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植物景观。图案下半部汉字为中国国家风景名胜区,上半部英文字为NATIONALPARKOFCHINA,意译为中国国家公园(P111图7.1)。,19,二、风景名胜区设立和管理 根据风景名胜区相关条例,其设立条件和审批程序如P11

13、2表7.3所示。 为维护风景名胜区的合理完整性,风景名胜区范围划定不受行政区界限的限制。全国风景名胜区业务工作由国务院的建设部主管,地方风景名胜区业务工作由地方政府的建设部门主管。对各风景名胜的具体管理分两种:凡在风景名胜区范围内建立人民政府的,由该政府全面管理;没有设立人民政府的,应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在所属的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该风景名胜区的全面管理。,20,三、风景名胜区分类和典型风景名胜区 1.山岳型 主体是由拔地而起的山地,多由奇峰、怪石、陡壁、峡谷、岩洞、飞瀑、流泉、云雾、花草树木和人文遗迹组成。如黄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安徽南部太平、黟县、休宁、歙县交界处,1982)、庐山国家风景名

14、胜区(江西九江市,1982)。,21,黄山国家风景名胜区,22,2水体型 多在区内有泉眼潭水或景色怡人的湖泊或水库、江河溪瀑,或者开展各种游憩活动的海滨或风景怡人的岛屿。如杭州西湖国家风景名胜区(浙江杭州市,1994)、黄果树国家风景名胜区(贵州镇宁与关岭两县接壤处,1982)等。,23,杭州西湖国家风景名胜区,24,3地景奇观型 主体是较出名的有特殊形态的地貌或地质景观及其上面的相关资源。如丹霞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广东仁化、曲江两县,1988)、腾冲地热火山国家风景名胜区(云南西部边陲,西北与缅甸接壤,1994)等。,25,丹霞山国家风景名胜区,26,腾冲地热火山国家风景名胜区,27,4.特色

15、人文景观型 主体是著名历史遗迹及特色鲜明的民俗风情。如黄帝陵国家风景名胜区(陕西黄陵县,2002)、八达岭一十三陵国家风景名胜区(北京延庆县,1982)等。 5.宗教型 此类型虽多为山岳,但它的宗教景观和宗教文化异常突出,在大众心中宗教圣地的概念更胜于山岳。如五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山西五台县东北,1982)、武当山国家风景名胜区(湖北均县西南,1982)等。,28,黄帝陵国家风景名胜区,29,八达岭十三陵国家风景名胜区,30,八达岭十三陵国家风景名胜区,31,五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32,武当山国家风景名胜区,33,四、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特征 1)知名度高,历史悠久,资源品位度高。我国风景名胜

16、区大多都知名度极高,如黄山、西湖、五岳等都在全国和世界上非常闻名,八达岭、丽江等在世界上都具有代表性。由于我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大多数资源历史积淀深厚,如泰山早在春秋时期就是帝王巡游的名山,黄山在明代就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2)综合性强,自然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风景名胜资源包括河流、湖泊、瀑布、海滨、岛屿、森林、草原、山岳,富有科学价值的冰川、火山、断层、地层、峡谷、溶洞、稀有的动植物,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文物古迹、考古发掘、古战场、工程、建筑、园林、革命遗址以及风土人情等。他们不仅有地域上的分布与结合,还有时间上的跨越和交错,形成以各要素综合的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着人文景观美的地域综合体。,34,西岳华山,35,南岳衡山,36,东岳泰山,37,北岳恒山,38,中岳嵩山,39,丽江,40,3)具有观赏、游憩、科考、审美、探险、娱乐等多重审美功能。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不仅是人们观赏、娱乐,以调节身心,驱除疲劳的良好场所,而且是人们回归自然、探险猎奇的理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