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水圈与水循环》(第一课时)精品名师教案鲁教版必修1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59268859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水圈与水循环》(第一课时)精品名师教案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水圈与水循环》(第一课时)精品名师教案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水圈与水循环》(第一课时)精品名师教案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中地理《水圈与水循环》(第一课时)精品名师教案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水圈与水循环》(第一课时)精品名师教案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水圈与水循环》(第一课时)精品名师教案鲁教版必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校名 推荐山东省临清市高中地理教案:第二单元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第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涉及到的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材首先 利用图 2-3-1 “水与地理环境”及问题, 激发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学习水圈和水循环知识的兴趣。 来源 :Zxxk.Com在第一目“水圈的组成”中,教材首先简要介绍了水圈的概念,接着运用图2-3-2 “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重”及文字介绍了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得出淡水资源的不足以及节约、保护水资源迫在眉睫的结论。在第二目“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中,全球水循环的过程和规律是本节的一

2、个重点。教材简要介绍了水循环的概念以及按空间范围不同所划分的三种水循环类型,重点阐明了全球水循环运动的过程和规律。 来源 : 学科网 ZXXK对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材紧扣水是自然界最活跃的因素这一特点,从两个方面加以阐明:水循环维持着全球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实现热量传输、能量交换和物质流动,影响自然环境。在对水资源的可更新性进行论述后,又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水资源的开采超过了更新速度,或者水资源遭受污染,造成水资源枯竭的角度论述了水资源的有限性。活动从陆地淡水资源更新的角度,主要介绍了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河流水的补给。活动题 2 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参与能力。

3、来源 : 学 . 科. 网 来源 :Zxxk.Com本节内容体现了圈层之间的联系性,为以后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说出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有关材料和数据,分析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通过阅读和绘制水循环示意图,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掌握主要环节及意义。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水资源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 来源 : 学科网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名校名 推荐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四、学习者特征:对课本中的有关文字不理解,如势能动能,水质型缺水等;缺乏总结归纳

4、知识的能力。五、教学方法及策略:1. 要求学生先学习课本,完成预习学案。2. 通过简图带动知识点的学习,即“以图带讲 ”的教法学法。学案导学法、探究学习法 .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水圈和水循环”完成预习学案。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四人一组,多媒体教室内教学。七、课时安排:1 课时 来源 : 学科网 来源 : 学科网 ZXXK八、教学过程( 一 ) 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

5、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教师首先提问: (1) 李白有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水奔流到海真的不复会么?(不是)(2) 黄河水奔流到海,又如何回到黄河呢?( 水循环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水圈和水循环。我们来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然后展示探究的第一个问题,绘制水循环过程示意图。已经布置学生们课前预习了这部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并让学生把预习过程中的疑惑说出来。设计意图:步步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一:绘制水循环示意图。学生从水循环的某个环节出发描述水循环过程

6、。小组合作绘制三种水循环示意图, 即海陆间大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实物展台展示学习成果。探究二:人类活动例如修水库、植树造林对水循环分别有什么影响?- 2 -名校名 推荐教师:修水库的作用之一是防洪。水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作用?(洪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教师:那么修水库可以影响水循环的哪个环节呢?(地表径流)教师:同样我们思考植树造林影响水循环的那些环节呢?(蒸腾、下渗、地表径流)探究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多媒体展示以下思考题1、我们中 国有个成语“流水不腐”,流动的水不会发臭,为什么呢? 来源 :Z_xx_k.Com印证 水循环可以促进水体更新这一地理意义。2、有人这样说“黄河之水天上来

7、,奔来奔去不到海”,这反映了水资源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总结我们面临的水资源问题:缺水。有的是资源型缺水,有的是水质性缺水。树立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3、三江并流处,山谷相间的地貌形态和水循环有关么?说明水循环可以塑造地表形态,同时说明圈层之间的联系。 来源 :Zxxk.Com探究四:不同补给类型的河流的径流量和哪些因素有关?多媒体展示以下思考问题 来源 : 学科网 ZXXK1、学生读图2-3-4 ,分析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的关系。引申雨水补给类型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2、学生读图2-3-5 ,分析冰川补给的河流径流量与气温的关系。引导学生注意并讨论 1、2 月份 断流

8、的原因,补充冰雪补给类型的河流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 干旱区和青藏 高原。另外补充东北地区河流的特点,画图演示,强调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 ,是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的特点。(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我们已经学习水圈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规模海水的运动洋流及其分布规律。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着重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九、板书设计一、水圈和水循环- 3 -名校名 推荐( 一 ) 水圈的组成( 二 ) 水循环的过程(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十、教

9、学反思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本节课的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较难理解,通过设计探究问题,学生自己绘制水循环过程图,提高了学习兴趣。本节课时间45 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5 分钟,问题探究17 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5 分钟左右,其余环节18 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会继续研究本节课,争取设计的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希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共同完善,共同进步 !十一、学案设计( 见下页 )- 4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