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20201110035921)教学内容教程文件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59264199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4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20201110035921)教学内容教程文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20201110035921)教学内容教程文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20201110035921)教学内容教程文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20201110035921)教学内容教程文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20201110035921)教学内容教程文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20201110035921)教学内容教程文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20201110035921)教学内容教程文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 数形结合是数学中重要思想方法之一。它既具有数学学科的鲜明特点, 又是 数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 - 就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 合起来,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 赞科夫说 :“教会学生思考 , 这对学生来说 , 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 而要 教会学生思考 , 实质是要教会学生掌握数学的思想方法。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 很多, 而数形结合思想具有数学学科的鲜明特点, 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效思 想。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具有直观性强,易理解、易接受的特点。将直观 图形数量化,转化成数学运算, 常会降低难

2、度,并且使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明了。 一、 数形结合的功能 1、有利于记忆 由于数学语言比较抽象, 而图形语言则比较形象。 利用图形语言进行记忆速 度快,记得牢。笛卡尔曾说: “没有任何东西比几何图形更容易印入脑际了。因 此,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事物是非常有益的。”同时,由于图象是“形象”的,语 言是“抽象”的,因此对图形的记忆往往保持得比较牢固。 2、有助于思考 用图进行思维可以说是数学家的思维特色。往往一个简单的图象就能表达复 杂的思想, 因此图象语言有助于数学思维的表达。在数学中, 有时看到学生遇到 难题百思不得其解时, 如能画个草图稍加点拔, 学生往往思路大开。 究其原因就 是充分发挥了图象

3、语言的优越性。 二、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措施 1、强化意识,体会作用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所说: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 合百般好, 隔裂分家万事休。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能巧妙地实现数与形之间的互 换,使得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简单化、明朗化,让人有“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 花明又一村” 的感觉。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重要性决定了它在平时的教 学中也应该受到重视。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沟通数、形之间的联系, 帮 助学生逐步树立起数形相结合的观点,提高主动运用的意识, 并使这一观点扎根 到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去, 成为运用自如的思想观念和思维工具,从而提高学生数 学修养与

4、解题能力。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例如,学生学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有一题是这样的: 用 4 个变长为 2 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周长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 ( 周长 为整厘米数 ) ? 一开始学生看不懂,问我“老师,什么意思?”我说:“看不懂 的话,照题目说的拼拼看,可以同桌合作。先想有几种拼法?再想拼好后长和宽 各是多少?”在我的启发下,学生很快拼出了两种: 2 厘米 8厘米 4厘米 第一种:( 8+2)2=20厘米第二种: 4 4=16厘米 在这样的探究过程中, 教师把“数学结合思想方法” 有意识的渗透在学生获 得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直观图

5、形,把抽象内容视觉化、具体化、 形象化,化深奥为浅显,让学生在观察、实验、分析、抽象、概括的过程中,看 到知识背后负载的方法、蕴涵的思想,那么,学生所掌握的知识才是鲜活的,可 迁移的,学生的数学素质才能得到质的飞跃。 2、扩大范围,广泛应用 要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方法,首先教师要切实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以数形相结合的观点钻研教材, 努力挖掘教材中可以进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渗透 的各种因素 , 都要考虑如何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渗透。“数形结 合思想方法”包含“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两个方面,在小学数学“数与代 数”领域教学中, 用得最多的是前者, 我们可以把数学结合思想方法渗透

6、在教学 中的每一内容。以数与形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 (1)数的认识方面,例如在教学1000以内数的认识这节课教学中利用 小立方体有效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以及初步感知十进制的计数方法。数数的难 点就是接近整百的数,学生无法感受抽象的数数之间满10 的变化,那么我们就 将数数的抽象思考方式放大,将思维暴露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小方块的变化, 一对一的数数, 在数到 9 变成 10 时,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10的由来同时强化十 进制关系。同时通过“形”来感知数的多少,既形象又深刻,培养了学生良好 的数感。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2)数的运算方面,借助“形”来帮助学生理解非常重要,除

7、了我们常用 的可以利用小棒等实物或图形来理解算理外,我们还可以丰富其内容, 如:被减 数中间有 0 的减法,可以利用计数器有效的突破难点。 (3)问题解决方面,借助数形结合能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模 型,让数量关系更形象、更清晰。例如:公鸡有50 只,比母鸡少 15 只。母鸡有 几只? 用线段图:公鸡 50只 母鸡 15只 ?只 从线段图中很直观地看出母鸡的只数由两部分组成:与公鸡同样多的部分和 多出来的部分,列式 50+15=65(只)整个过程数形结合,在直观图示的导引下, 使问题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4)常见的量方面,例如在教学24 时记时法的教学中可以利用钟表上 的刻度,1

8、 个大格代表 1 小时,24 小时就是钟面上的时针走了2 圈,同时形象的 理解了 0 时和 24 时在同一点上,让具体的“形”与抽象的数相辅相成。 (5)式与方程方面,例如,在认识方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天平秤中 的等量帮助学生理解方程中的等量关系。 (6)几何方面,例如,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14平方厘米,并能把这个长 方体分割成 3 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 求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通 过画图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以上例子仅是代表而已, 只要我们留意, 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存在 “数与代数” 领域的每一个角落。 三、图形结合的方法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里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

9、包含了转化、配方、 分类讨论、方程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可见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数学中极具综合 性的思想方法。 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学到数形结合的方法。教师可以采用 多种方式精心组织学生训练, 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教学过程, 才能在教师的引导 下逐步领悟,理解和掌握。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1、运用或联想实物。 2、画图。画图的形式很多,包括画线段图、画图形、画示意图、画面积图、 画点子图、集合图等等。 3、利用数轴。数轴是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一个重要方法。利用数轴,找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让数与数轴这个 “形”,紧密融合在一起。 例如, 教学小数

10、大小比较 时,由于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之前只是初步的认识了 小数,还没有深入的学习小数的意义, 因此学生在总结比较的方法时用抽象的数 学语言比较困难。 当文字的表述有困难时, 利用数轴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因 为对于每一个小数, 数轴上都有唯一确定的点与它对应,因此,两个小数的大小 比较,是通过这两个小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关系进行的。借助数轴让学生 理解小数的大小, 知道在数轴上越往后这个数越大,越往前这个数就越小。 这节 课还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 0.4 ( ) ( ) ( ) ( )0.3 在数轴上找出小于 0.4 大于 0.3 的小数以及能找出几个,这个练习借助数 轴,让抽象的数学

11、变得具体、形象。 4、几何模型。例如,教学“11/2 1/4 1/8-1/16 ”,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逻辑推理有一定的难度,一批中下学生不容易明白, 如果采 用几何模型进行教学, 学生都轻松的掌握了。 将上面的算式构造成下面的几何模 型图,把一个大正方形看成单位“1” ,一次又一次地进行平均分, 1 读书之法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从图上很容易看出11/2 1/4 1/8-1/16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可以把代 数与几何沟通了, 使形直观地反映数内在的联系, 拓宽思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从而顺利且快速的解决问题, 使数学知识变的更有生命力,让人回味无穷。 我们 提倡多种方式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要培养学生胸中有图见数想图, 以开拓学生 的思维视野。 在数形结合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慎重考虑 “先数后形” 还是“先形后数” 两 者呈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 要把握好。 数形结合思想有助于学生思维更形象,数 形结合思想的方法不是万能妙药,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是非常重要 的,两者之间应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