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922980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小的船》教学设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特级教师小小的船教学实录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儿歌。请大家把第 19 课的课题读一遍。生:(齐读)小小的船(chun)。师:先读准这个拼音:“chun”。生:chun、chun。师:对,“船”是翘舌音。 师:这一遍大家读得不错。你们看到过船吗?有哪些船呢?生:我看到过玄武湖的小游船。生:我看到过小木船、帆船。生:我见过大轮船。生:还有装货的货船。生:还有装油的船,叫油船。生:还有宇宙飞船。(有的学生举着手还想说)师:对!小木船、大轮船、宇宙飞船都是这个“船”字。那么,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儿歌里,讲的是什么样的船呢?请你们翻开第 19 课,自己先学一学,不认识的字,可以读读拼音。(学生自学,小声

2、地读拼音,学生字)【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具体明确。一年级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已经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小声读课文、读拼音、学生字,既有利于集中注意力,边读边思,走进课文,也有利于保护小学生稚嫩的嗓子。】师:(稍停片刻)看好的同学举手。你们已经自己学习了这首儿歌,这首儿歌里说的是怎样一只船呀?生:是弯弯的一只船。师:是吗?大家再说说。【一句反问“是吗?”一个要求“再说说”,启发了全班学生:读书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弄清意思。】生:是把月亮比作一只小船。生:把弯弯的月儿当作一只小船。师:对!这只船不是小木船,不是大轮船,不是帆船,也不是宇宙飞船,是把弯弯的月儿当作一只小小的船。(放出幻灯,

3、画面上有一个小朋友,坐在弯弯的月儿上)大家看,是这样的月儿,弯弯的,这个小朋友坐在月亮上,把月亮当小船。【教师没有讲比喻的知识,却让小学生通过读课文、看幻灯领悟到了什么是打比方。此时出示幻灯,恰到好处,既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及时表扬、鼓励了学生,又用具体鲜明的图画强化了学生对句子意思的理解。】(学生欣赏幻灯画面)师:这只船的两头怎么样?生:尖的。师:儿歌里怎么说的?生: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师:(在黑板上画个尖形的)上面小,下面大,叫“尖”。所以这个字生:上面是个“小”字,下面是个“大”字。师:对了。读读这个拼音。生:jin。【“尖”字的教学处理得干净利落。】师:(指画面上弯弯的月儿)这头怎样?那头

4、呢?生:都是尖的。师:所以叫“两头尖”。这个“两”字我们已经学过了,还记得吗?生:记得,猜谜语的那课有“两头牛”的“两”字。师:对!那课谜语我们提前学了。现在把这两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生: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师:注意,读的时候,不要一字一顿,“弯弯的”“小小的”要连起来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学生照着老师的要求齐读一遍)师:好!第三句讲什么呢?生:我坐在船上抬头看。师:这个“我”指的是谁?生:这个“我”指的是坐在月亮上的小朋友。师:对!(指画面上)就是指的这个小朋友。他坐在船上看什么?生:他坐在月亮上抬头看。生:他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师:“抬头”这两个字在

5、哪儿学过了?生:在第 22 课里学过了。师:第 22 课的哪一句?记得吗?生:第 22 课第 2 自然段第二句:“河边有头小水牛,喝起水来不抬头。”师:你们记性真好,学过的课文都能记得。这个小朋友抬头看,看到了什么?看,课文里怎么写?【顺势肯定,热情赞赏,教师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今后的日常学习中,学生们一定会更主动地注意积累语言,积累知识,逐步形成习惯。】生:他看到星星。师:课文里怎么说的?生:他看到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师:是呀,他不只看到星星,还看到蓝蓝的天呢!这个“只”字你们认识吗?生:在下面第 20 课里有“一只乌鸦”的“只”字。生:还有“一只蜻蜓”“一只蝴蝶”的“只”字。师:不错。下

6、面的课文你们都已经自学了,已经认识这个“只”字。但那是一只的“只”,读第一声“zh”。今天学的“只”,读第三声“zh”。生:zh、zh。师:对,是翘舌音,要读第三声:“zh”。“只”是一个多音字,有的时候读第一声,有的时候读第三声,要看上下文,看它用在什么地方。这里是“只看见”的“只”。“只看见”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只”当什么讲?生:只有的“只”,只看见的“只”。生:“只”就是光光、单单的意思。就是只看见这个东西,没有看见别的东西。生:我只有一道数学题没有做出来的“只”。师:说得很好。这个小朋友抬头看,只看见生: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师:大家读读这个拼音:“shn”。生:shn、shn。师

7、:这是翘舌音,读第三声,两个第三声的读法和以前一样,再读一遍。(生读)师:“闪”字很好写(板书“闪)你们怎么记住它?生:门里一个“人”字,就是“闪”字,闪闪的星星的“闪”。师:讲得不错,可惜声音小了一些,请你大声地讲。生:“门”里面一个“人”字,就是“闪”字。师:好,这遍讲清楚了,以后讲话就要使大家都能听见。门里有一个人,一闪(动作演示),就是这个“闪”字。什么叫做“闪闪”?【学生发言声音小,是课堂中常见的现象,教师很重视,指出缺点后,要求学生又大声讲了一遍。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就要像斯老师这样,严而有格、扎扎实实,不仅要说普通话,在集体场合发言还要大声讲,讲清楚,让大家都能听见。在这里,教师

8、对学生先表扬、先肯定,再很惋惜地指出不足,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关怀和期待,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闪闪就是师:你不知道,请坐下。谁知道“闪闪”是什么意思?生:“闪闪”就是一下有、一下没有的意思。师:闪闪的星星呢?生:闪闪的星星就是一下亮了,一下不亮了。师:你们看这里。(指幻灯画面上一亮一亮作为闪闪的星星的彩色小灯泡)这一闪一闪的是什么?生:是星星在眨眼。师:这些星星一会儿亮,一会儿不亮,一闪一闪的,好像星星在眨眼睛。你们在晚上的时候看见过这种情景吗?生:见过。生:我晚上看见过星星是一亮一亮的。生:我晚上和奶奶乘凉,看见天上许多一闪一闪的星星,好像在眨眼睛。【“闪闪”一词的教学,大体可

9、分三个层次。一、 在学生集体读句子“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后,学习“闪”字。先认读拼音,再指导识写。对“闪”的字形,教师没有简单地作拆笔画的分析,而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想办法记住字形,而后,教师动作演示,既肯定了学生对字形的记法,又让学生在演示中懂得了“闪”字的意思。二、 学习词语“闪闪”,调动学生的知识经验,理解词语意思。三、 回到句子中,把“闪闪”与“星星”联系起来,通过幻灯演示,联系学生生活,调动学生的感性经验,进一步体会“闪闪”的意思,进入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师:要在晴天的晚上,才能看得到星星。一闪一闪的就叫“闪闪”。这个小朋友坐在小船上,还看见什么?生:还看见蓝蓝的天。师:什

10、么天气能看到蓝蓝的天?生:要是晴天,天才是蓝的。师:今天的天怎么样?生:是晴天,也是蓝蓝的天。师:白天,我们看到天是蓝色的,但到了晚上,天却是黑色的。这个“蓝”字没有简写,笔画比较多。现在我们先认识这个“蓝”字。要注意“蓝”的读音。“蓝”的声母是什么?生:声母是“l”。师:“l”和“n”要区别开来。(用彩色笔写声母“l”,用白粉笔写韵母 n)ln 蓝,不要读成nn。大家读读看。生:ln 蓝、蓝。师:读得对。我们南京口音“n”“i”不分,特别要注意,以后不要读错了。【确定识字教学的重点,注意因字而异,因人而异。根据“蓝”字和南京方言的特点,教师把读准字音作为指导重点,而对“蓝”字的字形,只强调“

11、没有简写、笔画比较多”。指出“笔画比较多”,能引起学生的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识记,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强调没有“简写”,是提醒学生,不要把“蓝”字与笔画少的同音字混淆。未雨绸缪,对可能出现错别字的现象防患于未然。(如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常误把“蓝”字简写成“兰”字。教师在这里不出现“兰”字,而只强调“没有简写”,处理得干净利落而又十分巧妙。)】师:这个小朋友把弯弯的月儿当成小船,他坐在小小的船上,会怎么想呢?(生思考)师:(启发学生想象)他坐在小船上,看到蓝蓝的天像什么?一朵朵的白云又像什么?船平常是在什么地方航行的?生:(似有所悟)他坐在小船上,看到蓝蓝的天像大海一样。

12、生:他看见一朵一朵的白云,在自己的身边飘过,好像海水的波浪一样。师:对。把蓝天当作海,把白云比作波浪,想得很好。他看到天上有很多很多的星星,大大小小的,一闪一闪的,蓝蓝的天,又很大很大,一眼都看不到边,你们想想这景色美不美?生:(齐声响亮地答)美。师:现在世界上已经有人能够飞上天,到月球上去,有的人还能飞到比月球更远更远的星球上去。你们也想上天去吗?想到月球上去吗?生:想。(大家兴奋得拍手了)师:你们现在好好学习,钻研科学,将来也能飞上天。现在我们把这两句话读一读。读的时候要注意哪几个字应该连起来读,还要注意“只看见”的“只”要读得长而重一些。还有,“闪闪的”“蓝蓝的”,头一个字也应该读得慢而

13、重一些。试试看。(生齐读)【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完全进入了诗的意境。“飞上天”“到月球上去”“到比月球更远更远的星球上去”是人类的理想,是这篇课文背后的意思。教师能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因势利导,把理想教育很自然地融在教学中。教师从停顿、速度、重音等方面给学生的朗读以明确的引领,在小学一年级,这样的提示对指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朗读的方法、提高朗读能力是有实际意义的。】师:现在再把这四句话连起来读一遍。(生读)师:这首儿歌为什么读起来这样顺口?生:因为只有四句话。师:就是因为只有四句话吗?你们念念这第一句、第二句和第四句话的最末一个字:船 chun、尖 jin、天 tin,都是什么韵母

14、?生:(读)chun、jin、tin 都是 n 的韵母。师:对了,都是 n 的韵母。这首儿歌第一、二、四句最后一个字都是押 n 韵的,所以读起来顺口。我们再来读一遍。(生齐读)师:还是读得不怎么好。现在来听一遍录音,听听这个小朋友读得怎么样。(放录音,生听录音)师:她朗读得好吗?生:好!师:怎么好法?生:她读得很清楚、很响亮。生:他没有读错一个字。生:她不是一个字一顿地读,而是把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这几个字连起来读的。生:她读得很有感情。师:对,她读出了儿歌的感情。你们也像她这样有感情地读一遍,能吗?生:能。(读课文)【指导学生在朗读实践中体验思考,领悟韵文句末押韵的规律,而后再让学

15、生练习朗读;在学生朗读实践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听录音范读并讨论领悟“好在哪里”,而后再鼓励学生学习录音中的小朋友有感情地读。教师始终把握语文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把实践体验、理性领悟、原型示范、模仿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这样的语文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语文能力。】师:好!这遍读得比较好。我们已经读了好几遍了,有谁能背呢?(生纷纷举手,指名背)师:请上来背诵。(生背)再请来背。大家都想来背。我们把书合起来一起背一遍。(生齐背)师:很好,我们大家都能背了。这首儿歌里有好几个重叠的字,(小黑板出示)大家读一读。【从“还是读得不怎么好”到“好!这遍读得比较好”再到“很好,我们大家都能背了”,教师对学生读书的评

16、价既热情肯定,又十分注意分寸,真诚、恰当、实在,充分发挥了评价的调控矫正和激励引领功能,有效地推进了学生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和朗读能力的提高。】师: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弯弯的。你们想想,为什么要将两个字重叠呢?小的,弯的,蓝的,不是也可以吗?“小的船”“蓝的天”和“小小的船”“蓝蓝的天”哪个好?生:“小小的船”“蓝蓝的天”好。师:为什么?生:因为“小小的”比“小的”还要小。生:“小小的”“蓝蓝的”,读起来更顺口。师:对,你们也能用重叠的词说一句话吗?例如“红红的”生:红红的太阳出来了。生:玫瑰花是红红的。师:还能用别的词重叠说一句话吗?生:白白的墙壁上挂着一张地图。生:穿着蓝蓝的衣服。生:花园里长着青青的小草。生:我的铅笔削得尖尖的。(许多学生举手都想说)师:现在不再说了,以后我们也可以运用重叠的词来造句和写话。今天学了这几个生字,现在再来复习一遍。(用小黑板复习巩固)【先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领悟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