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所重点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59197398 上传时间:2021-01-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十所重点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河南省十所重点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河南省十所重点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河南省十所重点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河南省十所重点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十所重点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十所重点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十所重点名校2021-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文学是人学。”文学关心人,关怀人的命运和处境,从根本上说,就是关怀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命运。今天的“人”,不仅同“类”,而且同“村”。所以,文学在关怀单个人的时候,归根结底是在关怀整个人类。现今世界,高科技把所有人不分民族、不分肤色、不分区域地都“互联”到一起,人类的命运也就更加密切地融为一体。因此,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得“文学是人学”的命题更加深刻和丰富,成为新时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天下情怀和理论主张,是孕育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基石。尚书尧典记

2、载:“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这是说国家之间应该和谐相处。周易认为:“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威宁。”这里明确勾画出万国安定团结、百姓安居乐业的理想图景。礼记认为圣人乃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吕氏春秋认为“天地万物,一人之身也,此之谓大同”,并逐步形成“天下为公”“是谓大同”的观念。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追求“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力图建构起一个人人各得其所、共享发展、友好相处的美好社会。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观照文学创作,有助于重新认识和研究世界文学的内在发展规律,深入分析和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核。这可以在更加开阔的视野上发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文

3、化渊源,同时推进文学创作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发挥更大的主观能动性。运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开展文学创作,可以让作品具有更饱满的人性价值和更深邃的思想价值。世界文学经典实际上都曾经历史性地参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在西方,古希腊文学中“人本意识”的觉醒,表现为开始认识自我,表现为以人为中心观察世界。斯芬克斯之谜寓意无穷,深藏着“认识你自己”的哲学意蕴,反映出古希腊人对“人”的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巴尔扎克深刻地批判了现代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扭曲,探索着现代文明的走向,他的小说对人类前途和命运有着深切的关注。庞大而又奇特的人间喜剧展现了19世纪上半叶法国的人情世俗,揭示了人被物化的历史悲剧。“五

4、四”新文化运动呼唤重视人的价值,鲁迅创作的重心就是主张“立人为本”。进入新世纪,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中进行大胆的设想:当更高级的三体文明碾压人类文明时,人类文明将如何生存?刘慈欣痴迷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思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达了全人类共同的信仰、信念、理想和追求。(摘编自郝雨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观照文学创作)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如今“互联”的时代,文学既关怀单个人的命运和处境,又关怀整个人类的命运和处境。B. 具有天下情怀和理论主张的文学经典,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形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C. 中国作家的作品具有更饱满

5、的人性价值和更深邃的思想价值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开始的。D. 世界文学经典的创作者关注人类的命运,在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上发挥了很大的主观能动性。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解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渊源以及它与文学创作、文学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B. 第二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运用归纳论证、引用论证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渊源。C. 作者用古今中外的例子证明了世界文学经典都曾经历史性地参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D. 文章采用对照结构论证了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观照文学创作的重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高科技使人与人关系更密切,新时代文

6、学创作开始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重要指导方针。B. 如果西方文化中有强烈的天下情怀和理论主张,就会和中国一样孕育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C. 能否深入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核,取决于读者是否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D. 地球人只要建构成坚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即使更高级的三体文明碾压人类文明时也不必担心。【答案】1. C 2. D 3. 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C项,“中国

7、作家的作品具有更饱满的人性价值和更深邃的思想价值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开始的”无中生有,原文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呼唤重视人的价值,鲁迅创作的重心就是主张立人为本”,并没有说“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开始的”。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本题D项,“采用对照结构”错误,原文第一段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使得文学是人学的命题更加深刻和丰富,成为新时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指导方针”,第二段写“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强烈的天下情怀和理论主张,是孕育人类命运

8、共同体理念的重要基石”,第三段写“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观照文学创作,有助于重新认识和研究世界文学的内在发展规律,深入分析和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核”,第四段写“世界文学经典实际上都曾经历史性地参与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可见并没有采用“对照结构”。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本题选正确的一项。B项,“如果就会”的表达太绝对,也没有体现出西方没有“天下情怀和理论主张”,原文说“在西方,古希腊文学中人本意识

9、的觉醒,表现为开始认识自我,表现为以人为中心观察世界他的小说对人类前途和命运有着深切的关注”,可见西方也是关注人类命运的。C项,“取决于读者是否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错,原文说“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来观照文学创作,有助于重新认识和研究世界文学的内在发展规律,深入分析和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核”,但是不能认为“能否深入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核,取决于读者是否具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D项,“只要就”的表达太绝对,也夸大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作用,原文说“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中进行大胆的设想:当更高级的三体文明碾压人类文明时,人类文明将如何生存?刘慈欣痴迷于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自始至终

10、都贯穿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思考”,文中举三体为例,是为了论证 刘慈欣“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对人类命运的深切思考”。故选A。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对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而言,媒体的制作、运作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维系。加上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媒体的运行机制几乎是戴着镣铐跳舞。而自媒体的门槛相当的低。在像新浪博客、优酷播客等所有提供自媒体的网站上,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再根据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的模板,就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在网络上发布文字、音乐、图片、视烦等信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得益于数字科技的发展,没有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11、网络全天候服务,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我们都可以经营自己的“媒体”,信息能够第一时间迅速地传播,时效性大大地增强。自媒体作品从制作到发表,其迅速、高效是传统的电视、报纸媒介所无法企及的。加上网络跟帖和微博评论、新闻时评,自媒体与受众之间几乎是零距离接触。尤其是在公共危机事件和突发新闻中,微博的第一现场报道,更是为传统媒体所不及和学习借鉴。(摘编自张笑涛时评与自媒体时代的大学生公民精神培养)材料二:强大的生命力:“微公益”频出奇招 “微公益”有强大的生命力,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其具备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新特点。第一,“微公益”的传播方式方便、灵活、效率高。一条“微公益”信息从发出,到转发,到成为媒体焦点,

12、一般周期不会超过24小时,可以引发信息爆炸的传播效果。第二,“微公益”以网状传播和互动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即以一个信息核为圆心,向周边无限制扩散,同时每一个信息接收者在接收信息过程中转变为信息发送方,再次形成新的信息传播核心。第三,社会名人充当“意见领袖”,只要“登高一呼”便可“一呼百应”。虽然如此,“草根”也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新媒体在某种程度上与名人形成均势,即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第四,“微公益”利用其广泛的参与度,参与者知识构成、能力水平丰富等因素,达到了扩大透明度、公开度的效果。第五,在“微公益”活动信息传播过程中,政府微博也加入其中,使“微公益”信息传播过程更具公信力。

13、“钟摆效应”:“微公益”难辨真假学者朱大可曾经谈到自媒体在信息域与垃圾场之间的摆动问题,并且称之为互联网世界的“钟摆效应”。“微公益”主要是网民借助微博这一类自媒体,从身边各种微小的公益行动着手,制造與论。但是一番热潮之后,民众对“微公益”投来了怀疑的眼光。如果“微公益”经常夹杂虛假不实的垃圾信息,就会削减大家做公益的热情。而且,“微公益”的崛起与传统公益引发的信任危机有很大关系,这也就意味着“微公益”不能出现任何失误,一旦出现差错,即被认为“腐败”“失职”,导致受众对新生事物容忍度大大下降,采用激烈的方式进行抨击,甚至出现对社会事务零容忍的现象。(摘编自张亮自媒体时代的“微公益”)材料三:微

14、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的视频(“类”电彩)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在传媒精神、影像艺术和信息技术激越张扬的时代,一台摄像机、一个梦想、一点创意架构出的微电影,就可以表现你所有的憧憬、智慧与感动。大学生拍摄以自己及身边发生的故事为题材的微电影已成为一种时尚,大学生慢慢地走进微世界,并逐渐形成微电影界的新生力量,也为微电影界带

15、去了无限活力,时下大学校园内微电影的现状更是呈现出一派雨后春笋的景象。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拍、自演,定格校园美景,记录青春印迹,创造出了一批原汁原味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微电影。(摘编自魏文彦浅析微时代微电影的特征)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微公益”信息都可以自动进行爆炸式的传播,在24小时内高效完成从发出到成为媒体焦点的过程。B. 政府微博使“微公益”信息传播过程更具公信力,但若“微公益”常夹杂不实信息,也会削减民众热情。C. 互联网世界存在“钟摆效应”,“微公益”也不免有在信息域与垃圾场之间摆动的问题。D. 微电影的放映用时和制作周期虽然都短,但其具有完整策划、系统

16、制作体系和完整的故事情节。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制作、运作需花费大量人力和财力,新闻审查制度的严格性,这些犹如“镣铐”,束缚着传统媒体的运行。B. “微公益”信息传播核心是不固定的,信息接收者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并向周边无限制扩散。C. 微电影处在这个传媒精神、影像艺术和信息技术激越张扬的时代,因此其内容主题必然是丰富多样的。D. 作为微电影界的新生力量,大学生自编、自导、自拍、自演,创造出了一批原汁原味反映大学校园生活的微电影。6. 与传统媒体相比,自媒体的优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材料一概括并分析。【答案】4. A 5. C 6. 注册方面:自媒体注册申请简单,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