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1591591 上传时间:2017-06-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面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面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面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面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面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面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面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面积混凝土无缝施工技术的探讨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大面积混凝土整体地面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其具有超大面积的特性,其施工质量不仅有承载力方面要求同时还有整体平整度、裂缝控制以及整体美观等方面要求。笔者结合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技术在某展览馆室的实际应用,同时提出了裂缝控制措施,仅供同行参考。关键词:大面积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措施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large area concrete whole ground application becomes more wide. since it

2、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area, its construction quality has not only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the overall requirements of flatness, crack control and overall appearance requirements, etc.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he actual work experie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struction tec

3、hnique of large area concrete ground seamless in a gallery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room, and puts forward the crack control measures, only for reference to fellow.key words: large area concrete; crack;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easures 一、前言大面积混凝土整体地面在建筑施工中经常遇到,其混凝土面层厚度和面积均较大,在施工过程中极易产生裂缝。为控制裂缝,缩

4、短工期,节约成本,对大面积混凝土整体面层的大面积地面施工强度、抗折、平整度和控制其表面裂缝有严格的要求。某办公楼为一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展厅面积 9800 平米,其地面做法为:基层采用压实度达到 93素土夯实,上面铺 5 公分厚的碎石,然后是 1:2 水泥砂浆灌浆,最后是 l0 公分细石混凝土,原浆抹光后上铺地毯。平整度控制在 1mm,采用商业混凝土现场浇筑,混凝土设计强度 cl0。由于此工程地面混凝土浇筑面积大,经专家现场研究论证决定采用浇筑无缝施工技术。二、混凝土无缝施工设计工艺大面积混凝土楼面结构无缝施工设计,关键是对裂缝控制的设计。根据温度应力与结构长度呈非线性关系,且混凝土早期(710

5、d)温差及收缩变形较大的特点,把大面积混凝土地面结构按垂直方向设置施工缝,分为若干小块,每一块为一仓,施工期间实行分块跳仓浇筑。这种跳仓浇筑采用了短距离释放应力的办法应对混凝土早期较大的收缩,待混凝土经过早期较大的温差和收缩后,各仓浇筑连接成整体,应对以后较小的收缩,即“先放后抗,抗防兼施,以抗为主”的辩证设计原则。三、施工技术措施 根据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提出如下施工技术措施:控制混凝土的用水量及水泥用量,水泥用量越大,含水量越高,则收缩变形越大,且延续的时间越长,以确保混凝土结构的抗裂防渗功能。在地面施工中,经过试配、选择了配合比为1:182:407,水灰比 043,水泥用量

6、328kgm3,由于抗折混凝土的石子级配要求用石量较大,所以掺入了 075水泥用量的 fdn 减水剂,掺入减水剂不仅使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明显的改善,同时又减少了 l0左右的拌合水,减水后使混凝土回缩量减小。混凝土骨料中的砂子采用中、粗砂,根据有关试验资料表明,当采用细度模数为 279,平均粒径为 0381 的中、粗砂,比采用细度模数为 212、平均粒径为 0336 的细砂。每 lm3 混凝土可减少用水量 2025kg 水泥用量可相应减少 2835kg。如用细度较低的砂子,可以加大高效减水剂的剂量,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如工期允许,也可以考虑掺加适量的粉煤灰(因掺入粉煤灰后早期强度较低),因为普通硅

7、酸盐水泥混凝土的自生收缩是正的(缩小变形),而粉煤灰的自生收缩是膨胀变形,这对混凝土的抗裂性是有益的,另外也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以达到减少水和水泥用量的目的。31 采用膨胀混凝土技术在 c10 混凝土中内掺 12pcn-i 型膨胀剂(等量替换水泥)和20fnc 泵送剂,配制补偿收缩流态混凝土,用以补偿混凝土的 降温冷缩和干缩,防止混凝土开裂。32 设置膨胀混凝土加强带原设计要求工程主体结构纵向每 3040 米设置的一条后浇带,现用膨胀混凝土加强带取代,膨胀加强带采用 c35 混凝土,内掺18pnc-i 膨胀剂(等量替换水泥)和 20fnc 泵送剂。加强带宽25 米,利用混凝土膨胀量较大的加

8、强带对两侧产生挤压作用,达到抗裂防渗的目的。膨胀加强带的设置和做法是,在每道加强带两侧的上下层钢筋之间设置一孔径 5 毫米钢丝网,并每 300 毫米设置一根竖向 16 钢筋予以加固。其上下均应留出不小于 25厘米混凝土保护层,钢丝网应与上下层水平钢筋及竖向加固筋绑扎或焊接牢固。33 大面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1)严格控制进场原材料的质量:a水泥和外加剂等原材料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进场检验报告,并需符合质量要求。b黄砂级配符合要求的中砂,含混量3。c石子粒径严格控制,含泥量1。d水:饮用水(2)严格控制生产工艺:a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必须作到逐盘计量,各种原材料必须控制在计量误差范围以内,计

9、量装置要定期检查。b装料顺序:石子水泥外加剂砂水。c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先干搅一分钟,再加湿拌二分钟。d严格控制混凝土出机坍落度:出机坍落度控制在 20020 毫米。e加强带 设置操作要细致,加强带两边放置的孔径 5 毫米钢丝网要固定好。(3)混凝土浇筑浇筑混凝土之前,清理垫层杂物并在垫层上先洒水湿润。混凝土浇筑按照由远而近,先里后外的原则进行。在每个分段内,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不得留施工缝,振点间距 500 毫米,呈梅花形布置,振捣密实,混凝土拉线控制标高,用滚筒碾压,保证达到密实程度。(4)大面积混凝土整体振捣方法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采用插入式振捣棒将其振捣密实,随后振捣梁将其表面振捣平整,再用

10、内装沙子的钢管做成的提浆滚在其表面来回碾压提浆,并用人工将表面抹平。详细操作如下:a插入式振动棒采用垂直振捣,行列式排列,做到“快插慢拔”;b由于泵送混凝土的自由流淌,形成混凝土的分层浇注。在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一层中 5o100 毫米,以消除两层中间的接缝,上一层混凝土的自然形成厚度不能超过振动棒长的 125 倍;c振捣时间:泵送混凝土的振捣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 81o 秒,以防止石子下沉造成混凝土结构不均匀;d混凝土浇到面层时,表面应抹平压实,以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5)大面积混凝土养护超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是控制其产生收缩裂缝的关键环节,待浇 筑并振捣完毕后应进行洒水养护并用塑料薄膜覆盖进

11、行长期养护,对于超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小于 14d,养护期内应始终使混凝土表面水分处于或接近于饱和状态,以实现其水化作用达到最大速度,达到采用连续湿养护方法实现其强度在各龄期内最高,尤其是在混凝土内部处于温升阶段湿养护可加强其水化反应,其既可以降低混凝土内温升峰值亦可防止后期强度损失,若施工区域处于干燥季节或处于风口部位则更应加强保水措施以防止混凝土内水分蒸发过快;若浇筑混凝上内掺加碱水剂为防止其在浇筑后出现塑性裂缝应严格保证其养护时间,并应采取二次压光等措施。a采取切实可靠的保温、保湿养护措施:混凝土浇注完毕收水后应及时覆盖一层塑料布密封保湿,塑料布要搭接严密不得有混凝土裸露现象,防止混

12、凝土早期失水过快,冬期施工或气温变化较大的施工季节,为保证混凝土保持一定的硬化膨胀速度,或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差过大而造成开裂,在塑料布上覆盖两层草袋进行保湿养护,保证混凝土表面温度0。b控制降温速度,拆除模板和草袋时要保证混凝土内外之间的温差不得超过 20,避免由于温度骤变而引起混凝土开裂。c混凝土侧墙采用塑料布和草袋覆盖保湿养护,草袋要与侧模固定严密,以使形成不透风的养护层。d混凝土顶板下部和塑料布难以覆盖处,应喷洒二次养护剂进 行养护。结语地面结构的“分块跳仓浇筑无缝施工技术” ,增强了地面结构的整体性,提升了地面的使用性能,有效地控制了大面积混凝土施工裂缝的产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总之,在超大面积混凝土地面浇筑过程中应采用科学合理的整平、浇筑及压光工艺,在原材料、配合比、施工质量、混凝土养护方面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与质量标准施工并较好的保证混凝土地面施工进度,才能最终有效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