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 2.6 孔雀东南飞(第二、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59056680 上传时间:2021-01-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 2.6 孔雀东南飞(第二、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 2.6 孔雀东南飞(第二、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 2.6 孔雀东南飞(第二、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 2.6 孔雀东南飞(第二、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 2.6 孔雀东南飞(第二、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 2.6 孔雀东南飞(第二、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蓝山二中高中语文 2.6 孔雀东南飞(第二、三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6 孔雀东南飞(第二、三课时)教学设计(一)整体把握1、请一位同学给大家朗读“小序”。“小序”告诉了我们什么内容?交待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成诗的经过。“小序”讲的内容起到什么作用?起到概括故事的作用,也奠定了故事的感情基调。“小序”中的哪两个字起到集中体现故事冲突的作用?“遣”、“逼”。全诗围绕这两个字来展开情节。2、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12小节)开端。兰芝自诉。第二部分(312小节)发展。兰芝遣归。仲卿乞母着装遣归辞母别姑夫妻泣别第三部分(1322小节)再发展。兰芝拒婚。践约拒婚刘兄

2、逼嫁第四部分(2332小节)高潮。刘焦殉情。生离死别共赴黄泉第五部分(33小节)合葬化鸟。3、这首诗讲述了什么故事?它叙述和描写了东汉末年庐江郡小吏焦仲卿和妻子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东汉建安年间,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庐江小吏焦仲卿真诚相爱。可婆婆却对兰芝百般刁难。兰芝毅然请归,仲卿向母亲求情无效,夫妻只能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先是县令替子求婚,后是太守遣宰为媒,兰芝践约抗婚,然而其兄恶言相向,兰芝不得已应允太守家婚事。仲卿闻变而来,夫妻约定“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兰芝出嫁喜庆之日,刘焦双双命赴黄泉。4、按什么顺序叙述?时间顺序。以什么为线索?以刘

3、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为线索来叙述。写作这首诗歌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否定什么?肯定什么?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1)首先她的外表怎样?看第9小节。“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两句是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对偶。一个绝代佳人。刘兰芝的外表如此出色,她的内在如何呢?(2)读第2小节。“十三能织素”什么修辞?排比。可以看出她这个人怎样?可以看出她多才多艺、聪明。她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女子,那她是不是整天只顾自我欣赏,不会赚

4、钱,只会花钱?不是。“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她是一个勤劳贤慧的女子。“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中的“故”字,既显示兰母的故意挑剔,也显示了兰芝洞察世情的聪慧。“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为什么要自请遣归?中国古代的女子地位很低,在娘家听父母的,到了婆家听丈夫的,自己没有真正的自由,出嫁后没有婆家的许可,是不得擅自回娘家的。而她们也很看重自己的贞洁,所以“休”对一个女子意味着什么,大家应当清楚了。为什么要自己主动提出遣归呢?自请遣归,一则因不堪焦母虐待,再则因深知遣归之势不能挽回。这样的行动可以看出刘兰芝怎样的性格特点?主动请“休”,对于刘兰芝来说,是需要巨

5、大的勇气的。所以刘兰芝的这个举动着实表现出她的刚强果敢、自尊不屈的性格,表明兰芝不是甘愿逆来顺受的弱女子,而是外柔内刚的坚强女性。 这第2小节,描绘了一个多才多艺、聪明贤惠、刚强果敢、自尊不屈、外柔内刚的刘兰芝。(3)再读第9小节。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小节的内容“严妆”。此时此刻的刘兰芝为何要“严妆”?为何要郑重地梳妆打扮?严妆时又为何“事事四五通”呢?严妆打扮,一方面,说明她自尊,另一方面,“女为悦己者容”说明她是为焦仲卿而严妆,为了留给焦仲卿最后的最好的印象。这一段,不仅写出了她的外在美,而且写出了她的内在美。美就美在她能沉着、镇静、临阵不乱、有涵养。这一段很深刻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从她的

6、举动,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呢?人生难免遇到坎坷,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应该有清醒的头脑,失意但不失志。这段描写不但写出人物的外在美,更写出人物的人格美。(4)读第8小节,思考:这一段可以看出刘兰芝的什么感情呢?第8小节可以看出刘兰芝的什么性格特征呢?“久久莫相忘”可以看出刘兰芝对焦仲卿的依恋之情;“人贱物亦鄙”可以看出刘兰芝的痛苦、愤激之情。从诗句中可以品出人物的内心。她这个人是有情有义的。(5)读第10小节。兰芝向婆婆、小姑告别,表现了她什么品质?表现了她知书达礼、看重感情的美德。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这几句表明了兰芝有礼有节,举止得体。(6)读第12小节。这一小节中的

7、磐石、蒲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怎样的作用?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体现了刘兰芝对爱情的坚贞。(7)读第14、18、22小节,思考:这一部分的描写对刻画刘兰芝有什么作用?这一小节铺张、夸张的场面,反衬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不为权贵金钱所动,表现了刘兰芝的人格尊严。如何理解这一部分的情节?刘兰芝被遣回家时,刘兰芝的母亲是什么态度?刘兰芝的母亲是“大拊(f)掌”“大悲摧”。大家想一想,封建社会妇女被休一般被视为奇耻大辱,会遭人鄙弃,看到刘兰芝被遣回家,为什么刘兰芝被休后求婚的人接踵而来?旧时代的妇女,恪(k)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从一而终”的古训,不仅是被丈夫遗弃的女子不能再嫁,就是丈夫亡故了的,

8、也要为之守节。如果再嫁,便被认为是不守节操,至少要受到舆论的遣责,体面人家当然不会轻易为之。但是,如果用这个尺度去衡量孔雀东南飞,我们就会碰到许多难以理解的现象。例如,刘兰芝“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母亲的态度却是“汝可去迎之”;后来,“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云有第五郎”,并且“娇逸未有婚”。难道县令、太守都愿意替没有结过婚的儿子娶不守节操的女人为妻吗?难道兰芝的母亲也愿意自己的女儿背上“失节”的恶名吗?孔雀东南飞对于兰芝再嫁的问题,似乎有点现代化的描写,看起来与旧社会的传统悖理,但是,这又确实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将守节作为衡量女人品质好歹的主要内容并使之宗教化,歧视再嫁者,

9、都是宋朝开始出现,明朝以后才逐步走向极端的。封建社会禁锢妇女的一整套礼法条规和道德标准,必须经过一个发展的过程。宋元以前,人们对于再嫁的认识,一直是比较客观的,社会上离弃或寡居的女人有人愿意再嫁,也自然有人愿娶再嫁之女。在汉魏时期,再婚行为依然普遍存在,尤其是那些人品才貌出众者。如汉朝,有个叫朱买臣的人,家里很穷,老婆因嫌他穷而离开他嫁给另一个人。朱买臣到五十岁时,被举荐后任命为太守。快到任时,地方官巴结他,让民工去修道路迎接。朱买臣原妻的后夫也是个民工,正在干活。他老婆给老公送饭,看见新太守原来就是前夫朱买臣。西汉有名的才女卓文君丈夫刚死去,大文豪司马相如作为卓文君的父亲的客人参加了卓府的宴

10、会,宴会上,司马相如弹奏一曲古琴曲凤求凰(凤是雄性的凤凰,凰是雌性的凤凰鸟),引来了卓文君的注意。而卓文君对司马相如也是仰慕已久。两人一见如故。于是当天晚上卓文君背着父亲卓王孙,随司马相如私奔了。孔雀东南飞的时代,那些有关节操的舆论没有左右当时的现实生活,正因为这样,刘兰芝被婆婆逼遣归家之后,才会发生太守、县令接踵遣媒议婚之事。这是现实基础。在艺术表现上?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呢?A、课文中有哪个地方对刘兰芝的外貌作正面描写?第9小节。那么这个求婚的情节对刘兰芝的外貌和人品作了什么描写?侧面描写。侧面描写和正面描写有什么差别?(以陌上桑为例简单说明。)B、很有地位的这些人接踵而来向刘兰芝求婚,这一

11、情节跟前面的被遣回家形成对比,侧面衬托出刘兰芝的美丽外貌和美好心灵,突出刘兰芝的无辜被遣,也侧面衬托出焦母的专断无知。这是艺术表现上在作用。这一个情节的出现,也是人们美好意愿的反映。在东汉时代,像刘兰芝这样被婆家驱逐回家的,被封建家长制、封建礼教所扼杀的女子肯定大有人在,这些女子的遭遇是令人同情的,因此,同处于被压迫的地位的广大群众在传唱刘兰芝的故事时自然地渗透了自己的感情。孔雀东南飞以真人真事为原型,又在传唱过程中再创造,加入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孔雀东南飞中还有一个情节是人们美好愿望的体现,并且跟这个求婚再嫁的情节不同的是它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是哪一个情节呢?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结尾是怎样的?

12、化蝶。孔雀东南飞跟梁祝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妙?有。刘焦二人合葬后变成鸟。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出现的情节,在诗中却出现了,那么这同样也是曲折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2、那我们总结一下,刘兰芝有哪些美好品质呢?才貌双全、重情重义、不慕荣华富贵、坚贞执着、勇敢聪明。 3、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刘兰芝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呢?我们先想想什么是悲剧呢?自杀就是悲剧吗?如果卖国贼、汉奸、无能的执政者自杀算不算悲剧?不算。不能引起人们的同情,不能带给人们震撼的力量。为什么不能。因为他们是假、恶、丑的代表,是无价值的代表。他们的毁灭甚至给人们带来快感。某市一个纪委书记江锦春被告贪污后,当地的民众是如何庆祝的呢?是燃放烟花,

13、放礼炮来热烈庆祝.而什么是悲剧呢?鲁迅先生说,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我补充一下,是把真善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那现在我们能不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要浓墨重彩地描写刘兰芝的美?为了创作悲剧美。刘兰芝越好,悲剧就越感人。4、焦仲卿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对爱情忠贞不二、孝、情绪化)从第三节的“堂上启阿母” ,第5节的“长跪告”、阿母“槌床便大怒”之后就“默无声”,退而劝兰芝,可见他既忠于爱情,又守礼尽孝,并且有幻想。到最后第25小节听说兰芝改嫁,他声言要自杀。而听说兰芝死后,他自己也上吊自杀。这个软弱的书生终于走上了反抗道路。他跟兰芝一样是忠于爱情,对不合理的封建家长制度充满着反叛的精神。因此他也是一

14、个美的人物。但他并不是那么完美,一开始也有软弱的毛病,他是经过一些事情,经过一番心理斗争,经过一些挣扎才走上这条抗争的道路的,他的性格心理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发展变化的。因此,他的形象显得更加真实。像焦仲卿这样痴情、忠于爱情的男子在现代还有吗?我不知道还有没有。但是,据调查发现,现代情人相约殉情自杀时,男子往往选择逃避。最终死的往往只有女子。比如张国荣和梅艳芳演的电影胭脂扣里的发生在民国期间的故事就是这样。男女两人的爱情遭到男方反对,于是两人相约吞食大量鸦片自杀,可是当女的吃鸦片之后,男的并没有把全部的鸦片吃下去,他还没有死的决心。于是女的自杀成功,男的获救,没死。电视新闻偶尔也会报道这一类新闻

15、,什么炸药啦,上吊啦,尽管是在女方的监督下,但最终死的总是只有女的一方。像焦仲卿,妻子早已死去,没有人监督他一定要自杀,仅仅是跟妻子一个口头的约定,他就随妻子而去了。可见他当时的心情是何等沉重,他的心是何等绝望,他对刘兰芝的感情是何等之深。但我想,也许他还怀有对兰芝一丝丝的愧疚。在他这里,他可能会想到:正是由于他的软弱和对现实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期望,才使兰芝走到了这一步;正是他对刘兰芝的处境的不了解,对刘兰芝心意的误解和尖酸刻薄的话语,才使刘兰芝不可挽回地走上这条不归路。也许正是绝望、失落加上愧疚,使他终于走上这条自杀的道路,使他终于表达了对封建家长制的强烈控诉。5、那么,导致这场悲剧的发生的根

16、本原因是什么呢?最先造成这个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哪一个?是焦母。那么可见这悲剧的起因是婆媳关系不和谐。诗歌里面有没有提到具体的原因?“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为什么焦母要故意找茬?兰芝自己知不知道?不知道。因为她说“共事二三年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大家能不能帮刘兰芝分析分析?有可能是焦母嫌兰芝挣钱不够厉害。也有可能是因为兰芝没有生育。对不对?想想看兰芝和仲卿结婚了两三年了,仲卿又是家中的独子。焦母可能就是着急了。兰芝没有如焦母期望的那样给她生下孙子,所以,她可能也是由此产生了对兰芝的厌恶。于是焦母把刘、焦两人硬生生拆开。而刘兰芝家长的逼嫁,进一步激化了矛盾,造成更大的悲剧。那么概括来说,造成这个悲剧的都是刘兰芝和焦仲卿的什么人?焦母、刘母、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