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语文朱自清《背影》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1589870 上传时间:2017-06-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八年级语文朱自清《背影》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朱自清《背影》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朱自清《背影》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朱自清《背影》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八年级语文朱自清《背影》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八年级语文朱自清《背影》》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八年级语文朱自清《背影》(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初中八年级语文朱自清背影郑晓春 (汕头市潮阳海门中学)教学方式 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目标( 一 ) 知 识 目 标(1)学会表明、识别下列加点字的音、形:奔丧 狼藉 妥帖 踌躇 蹒跚 颓唐 琐屑 晶莹(2)学会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狼藉 簌簌 变卖典质 惨淡 赋闲 迂腐 蹒跚 颓唐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 琐屑 祸不单行 天无绝人之路 东奔西走 交卸 大去之期(3)可说出朱自清的简况与主要著作(4)陈述本文细节描写的精妙之处。 (5)体会本文借助父亲背影串联情节的技巧。 (6)总结本文行文的思路(二)能力目标:(1)描述本文的写作缘由,感受文章的情感氛围。(2)抓住文章

2、描写的重点,分析“背影”在表现父子情深上的作用。(3)清楚、连贯地朗读课文,品味包含深情的人物语言,理解关键词语的含义,分析文章怎样运用朴实无华、简洁洗练的语言展现人物的精神境界。(三)情感目标:感受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体味文章所表现的崇尚亲子之情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 德 。学生特征【知识基础】因为之前有学习过散文类的课文,故学生对于散文类体裁的文章比较了解熟悉 【认知能力】初二的学生年龄基本处于 11 岁以上,故属于皮亚杰所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的形式运演阶段。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的抽象性获得很大的提高,他们可以在头脑里设想出许多可能的画面。且他们具有一点的分析、概括和归纳能力,自主性也较其

3、他同级学生强;他们也开始思考许多诸如社会存在、公正、真理及道德等抽象的社会问题。初二时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没有了初一对中学生活的新奇和暂时压力,也没有初三面临毕业升学、择业的两难选择的压力,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这一学期是潜心努力学习的时期,也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候,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也是一个爬坡的时期,是一个分水岭。所以学生之间的心理反差可能会比较大!【学习动机分析】1.对外界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极力想获取更多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等。2.对视听教学应用很感兴趣。3.注重纵向比较,具有好胜心。4.回答正确问题后具有一种成就感。5.想得到别人的鼓励和赞赏。项 目 内容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

4、课文,品味动情的语言,题为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2.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以及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教学内容分析(图表法)背影字词生义讲解段落划分课文分析主题思想”父爱探讨第一部分篇首点题寄思:难忘“背影”第二部分回忆“背影”故事 “背影”背景:家庭变故第三部分篇末点明题旨父亲晚境点题明旨知识点编号学习目标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教学作用使用方式 占用时间 媒体来源1 知道 多媒体新课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学生积极上课的情绪播放音乐 2min 网络2 知道 多媒体 作者简 介是学生能够对作者有进一步的了解图片展 4min 网

5、络及自 制3 知道 多媒体生字生词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一般更快跟好的记住及运用生词、生字PPT 4min 自制4 体会 多媒体 课文通过听录音感受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录音 10min 网络教学媒体(资源)的选择5 理解 多媒体 问题 创设情境引发动机 呈现过程, 形成表象 10min 自制板书设计背影 朱自清父亲的背影:难忘背影 买橘背影 离别背影 再现背影 (父爱子)儿子的眼泪:伤感之泪 感动之泪 依恋之泪 思念之泪 (子爱父)父子情深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学过程结构: 开始音乐 导入新课以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来引入我们今天“父爱”的主题。问题:在生活中父亲字样一个人呢?你怎样

6、评价你的父亲?学生联系实际的生活,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进入新课的介绍学生介绍自己收集到作者的相关资料图文展 朱自清 教师总结并介绍朱自清的简介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录音 课文朗读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问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答案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和总结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感知。此外,也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和阅读兴趣教师提问(深入分析课文)PPT 展示展示 问题通过小组抢答的方式来调动学生回答的积极性教师总结并升华“父爱”主题总结全文并布置作业结束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分组讨论,就文中不解之处质疑问题设计:(一) 整体感知1. 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那这篇文章的文眼是

7、什么?2. 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我、父亲、我和父亲之间还是家庭困难?3. 背影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爱”这一主题而被人们广为传诵。读完这篇散文后,你觉得作者是通过选取什么角度来表达“父爱”这一主题的?4. 本文的题目是“背影” ,文中一共几次写到“背影”?着重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见的背影?(二) 细读并分析课文1. 文中四次“背影”的描写哪一次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 儿子四次流泪时在什么情况下?每次流泪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 找出父亲爬月台时的句子,体会父亲爬月台时的几个动作?4. 文章为什么不写父亲的正面,而写父亲的背影呢?5. 本文的语言是十分朴实的,特别是父亲的话,

8、虽然不多,却含义丰富。请问:父亲一共说了几句话?练习设计一、文学常识朱自清(1898-1948) ,原名_,字_,号_,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出版有诗文集_,散文集_、 欧游杂记等。朱自清是“五四”以来最有影响的散文学家之一,其散文文字风格不一,但都注重写法上的“_” ,曾被誉为“美文”的典范。二、字词注音奔丧( ) 狼籍( ) 妥帖( ) 踌躇( ) 蹒跚( ) 琐屑( ) 晶莹( ) 颓唐( )三、写法体悟我们描写人物肖想,常常以正面描写为主。比如:“皱纹很深” 、 “两鬓苍苍”等等,本文的作者却选择“背影”这样的角度来命题立意,并用它来组织材料、结构成文。这样有什么好

9、处?四、父爱如山。生活中我们对父亲了解的太少太少了,请你在父亲节那一天发一条短信或邮寄一张你精心制作的贺卡,表达自己对父亲的谢意。请吧短信或贺卡的内容写出来。教学反思:首先本课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选择以朱自清的背景作为教学内容,采取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及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体现了多媒体课堂教学的优点,从而更好地把握课堂 45 分钟的高效性!因为有音乐,图片等多种视听材料的加入,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高,基本达到了预计目标。教学过程中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等教学方式,学生自主探究,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也达到了自我发展与提高的教学效果与目的!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个别同学因为有这些视听材料的加入,充满好奇心,而忽略了课本内容的本身,容易出现走神的情况;因为忽略了课堂中有效的听讲时间为 15-20 分钟,导致到后半部分有小部分学生坐不住的情况等。以上是对整堂课的评价与反思,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不断学习、探究与改进,力求完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