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说“木叶” (1)-教学PPT课件-教学课件

上传人:ja****ee 文档编号:158975359 上传时间:2021-01-04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35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说“木叶” (1)-教学PPT课件-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4说“木叶” (1)-教学PPT课件-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4说“木叶” (1)-教学PPT课件-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4说“木叶” (1)-教学PPT课件-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4说“木叶” (1)-教学PPT课件-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说“木叶” (1)-教学PPT课件-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说“木叶” (1)-教学PPT课件-教学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 说“木叶”,在我国古代诗词中,有一些事物拥有美好而丰富的意蕴,比如:“柳”表留恋,“月”寄相思,“云”象征游子,“梅”体现傲骨。那么,在古代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木叶”又是怎样一个意象呢?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就探究了“木叶”这一意象的形成及其承载的特定意蕴。,新课助读,自主梳理,说“木叶”是一篇文艺随笔,可作为“咬文嚼字”的范例。作者在文中道出了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玄机,撩开了诗歌神秘的面纱。 很值得一提的是,林先生没有摆出“理论”的面孔来吓唬读者,没有故弄玄虚地搬弄术语,而是把深奥的文学理论渗透于对古诗中“木叶”意象的捕捉和阐释中,围绕“木叶”举出古典诗歌中的大量实例,通过精到的比较、分析

2、,阐述了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质。这样,读者也会在一种“潜在的力量”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参悟了深蕴其中的道理,走进诗歌的殿堂,体味到“木”“树”等词语不同的意味和艺术效果。,新课助读,自主梳理,林庚(19102006),字静希。现代诗人、 文学史家,原籍福建闽侯。先后任教于厦门 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著有春野与窗 问路集空间的驰想等诗集及中国文 学简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唐诗综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著作。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中国传统诗论实指寓情于景、以景托情、情景交融

3、的艺术处理技巧。,新课助读,自主梳理,1.注字音,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写汉字,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解词义 冉冉:(毛、枝条等)柔软下垂的样子。慢慢地。 窸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万应锭:万能药。锭,锭药。 相去无几:相互间存在的差距不大。 一言难尽:用一句话难以说清楚,形容事情曲折复杂。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产生巧办法,或找出窍门。,新课助读,自主梳理,4.辨用法 (1)钟爱喜爱 钟爱河南的烩面、爱吃奶黄馅的包子、偶像是乔丹和科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位运动员展现出大男孩率真洒脱的一面。 迎国庆“我最喜爱的群众文化活动评选”优秀项目会在杭州电视台演播大厅展演。 提示“钟爱”,特别爱(子

4、女或其他晚辈中的某一人),也可指对某一事物特别喜爱。“喜爱”,指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程度要比“钟爱”浅。,新课助读,自主梳理,(2)不落言筌不落窠臼 庄子以其超人的智慧,化难以言说的哲理为机智隽永的故事,生动自然,不落言筌。 该剧不落窠臼,独辟蹊径,成功塑造了一个杰出的彝族女性形象。 提示两者都有“从固定的程式中摆脱出来”的意思,但使用的对象不同。“不落言筌”,指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形容语言自然而又有创新。“不落窠臼”,指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多指形式或风格。,新课助读,自主梳理,(3)迥然不同截然不同 本次艺术展将一中一西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作品并置,试图探讨中国传

5、统艺术与当代西方艺术的并置、交流、结合。 一个旷日持久的开发项目,因为股权争议引来了同一法院的两次截然不同的判决,五位法学专家联名质疑其中的法律漏洞。 提示两者都有“不相同、不一样”的意思,但词义的轻重不同。“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迥然,形容差别很大。“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截然不同”表达的意思比“迥然不同”重。,新课助读,自主梳理,5.积名句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屈原九歌) (2)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 (王褒渡河北) (3)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 (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

6、滚滚来。 (杜甫登高) (5)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 (吴均答柳恽) (6)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曹植野田黄雀行) (7)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曹植美女篇) (8)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歌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点评:文章以屈原九歌中的语句开头,避免了一般评论先摆论点的僵硬,并顺势点出“木叶”,引出下文。 “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

7、人们”,指出了“木叶”一词在古典诗歌中的地位和影响,也说明了探究“木叶”这一意象的必要性。 “从这里得到了启发”,“这里”指这两句诗营造的意境,“秋风”“洞庭波”与“木叶”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呢?“木叶”和“秋风”有什么关系?这都为下文设置了悬念。,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然则“木叶”与“落木”又还有着一定的距离,它乃是“木”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 点评:这个“距离”是:“木叶”,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因此也有飘零之意,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是“木”与“叶”的统一。 “落木”则比“木叶”更显空阔,洗净了“叶”这个字所保留的一点绵

8、密之意。可以从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用“无边”修饰看出其“空阔”。 “疏朗与绵密的交织”是“木叶”给人的一种感觉,“木”疏朗,“叶”绵密。这是秋风中微黄而又没有完全飘落的树叶的形象,它给人的感觉是飘零但不是干枯,是依恋而非洒脱,所以作者说它是“一个迢远而情深的美丽的形象”。,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1.在课文中,作者多次提到“树叶”“木叶”“落叶”“落木”这些意象,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各蕴含着怎样的意味? 提示:,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2.本文以精细的美学触觉,给我们分析了诗歌史上诗人们钟爱的“木叶”形象,旁征博引又细致入微,给我们提供了较好的文学研究方法

9、。但也有人对作者这种“咬文嚼字”的欣赏方法不以为然。你对此有怎样的认识呢? 提示:作者在文中“咬文嚼字”,这实际是鉴赏方法的一种,有它的长处。对于初学诗歌的学生来说,“咬文嚼字”有利于打下扎实的基础,应该重视“咬文嚼字”。作者运用翔实的例证,有条不紊地层层推进,如抽丝剥茧一般,带领读者寻幽探秘,这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正如文中所说,诗歌的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如果我们不能做到“咬文嚼字”,就很有可能体会不到语言背后的丰富的意蕴。所以,“咬文嚼字”应是阅读诗歌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句段点评,多维探究,结构图解,审美鉴赏,美文品读,素材积累,那一份晚唐的美丽 重读林庚 王文静 重读林庚,是在先生离世

10、的第五个年头。在诗歌文学日渐边缘化的今天,人们很少再提起诗人的时候。闲时偶尔从书架低处抽出一本丰子恺的漫画册,看画时读到标题,“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几人相忆在江楼”的曼妙词句。不知怎的一下子就想起林庚先生来。,美文品读,素材积累,看过林先生的评传,书里说1930年,在清华大学物理系读完二年级的林庚自愿转到了中文系,转系的原因就是一本子恺漫画。先生晚年曾经回忆说,自己的中学时代兴趣在理科,醉心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到了清华后常在图书馆乱翻乱看,看到了子恺漫画,画的标题竟是“无言独上西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几人相忆在江楼”这些美丽的古人诗句。

11、看了画,就去找诗词看,结果就入了迷。再读郑振铎为子恺漫画写的序言,先生一下子就对古典诗词上了瘾。古老的诗歌艺术就是如此有魅力,美丽的唐宋诗词使林庚的人生从此改变。,美文品读,素材积累,做诗人,创作旧体诗,让他得到了前辈大家俞平伯和朱自清的赏识,毕业后成了朱自清的助教。自由诗创作,让他得到了另一种自由“用最原始的语言捕捉生活中最直接的感受”,他创作的朦胧夜行等名作,受到沈从文等人的推崇,他由此成为诗坛健将。可作为一名自由诗的杰出创作者,林先生知道重新探索的艰难。不过,在他看来,“创作应该是一番探险的事业,而不能是吃现成的”。1935年,在包括著名诗人戴望舒在内的诸人的不解和劝阻中,林庚开始了对格

12、律体新诗的创作和研究。 读过林庚早期创作的诗歌,正像诗人废名说过的那样:“他的诗是自然的,同时也是突然的,有着一份晚唐的美丽。”如今重读林庚,更喜欢他耄耋之年的作品。一本去年从书店购买到的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的,先生九十岁时问世的诗歌力作手迹影印本哲理诗集空间的驰想,总是让我爱不释手。,美文品读,素材积累,正因为先生曾经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有着深厚的自然科学学识功底,才使他更加觉得有限的科学方法在无限的宇宙面前总是显得那样苍白,而艺术的表现却可以超越,艺术的感受在一刹那可以永恒,能“于一瞬见终古,于微小显大千”,能使人类超越有限,直面无限的宇宙。诗歌足以实现人生的解放。先生每首诗中的哲理味道,就

13、在于“突然”里面,包含着太多深邃隽永的“自然”。 捧读这本书,常让我浮想联翩:假如时光可以倒流,自己的前途可以选择,我一定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走进燕园,走进林先生的古典诗词的课堂,亲耳聆听先生有关唐诗中的“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的独特讲解,在青春成长的路上不断盛装“青春和美”的无尽财富。我是多么渴望亲眼看见“身着丝绸长衫,神采奕奕”的林庚先生,做一名台下虔诚弟子,屏息凝神,只等林先生的慢条斯理,京腔京韵,还有那清秀、飘逸的书法板书,美文品读,素材积累,品读提示林庚先生是诗人,他不仅以诗为己任,也以诗为精神。本文通过记述林先生转入中文系的原因及对旧体诗的执着追求,表达了作者对林庚先生的敬仰和热爱之情。文章语言晓畅如流水,配以起承转合自如的结构,以及对林庚先生的思念之幽情,语言、结构、情感三美齐具,是怀人散文中难得的佳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