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赤壁》训练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15897118 上传时间:2017-09-0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赤壁》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诗《赤壁》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诗《赤壁》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诗《赤壁》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赤壁》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赤壁》训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下期语文古诗词赤壁赏析训练1、诗中用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的诗句 , 。2、 诗中表达作者对赤壁之战胜负的看法的句子是 : , 。3、诗中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 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到句子是 , 。4、诗中用 , 。两句别出心裁地把孙刘联军的胜利形象化地归结为偶然的东风。5、 诗中蕴涵机遇造人 , 且隐含着诗人对自己生不逢时、 怀才不遇的慨叹之情的诗句是 : , . 6、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7、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 ”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 之情。8、 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 “铜雀春

2、深锁二乔” 改为 “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9、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 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这首诗属于哪一类?它突出特点是什么?10、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深刻含义的理解。11、这首诗与三国故事有关, “东风”指12、结尾两句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13、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 这了解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思想感情?14、本诗中“折戟” “二乔不曾被捉”这样的“小物” “小事”抒发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15、 诗的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 “折戟” 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16、有人说,

3、赤壁之战中,如果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 历史将要重写。 因此有人认为, 杜牧作本诗的目的是为曹操叫屈。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简述理由。17、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1 5、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6、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或 : 前两句诗写兴感之由。 ) 7 、折戟;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8、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 ( 或:通过以小见大 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 而 “国破人亡在此朝” 则过于直白, 缺乏诗味。

4、 ) (或: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 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 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9、咏史诗 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10、 示例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 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示例只要有机遇, 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示例这两句诗是说, 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 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 历史将要被改写。 示例这两句诗从反面落笔: 假使东风不助周郎, 那么双方的胜负就要易位。诗人借咏怀古事,寄托自己对历史兴亡的感慨。11、火烧赤壁之事(或周瑜火烧赤壁大败曹操的事)12、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

5、胜,大乔、小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13、 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 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 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曲折地反映出他抑郁不平和豪爽的胸襟。14、本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 ,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以小见大,写得具体可感。15、由“折戟”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 ,小中见大,从而为下文对历史的咏叹铺垫。 (或借一件古物起兴对历史的慨叹,由此引出对战争的感慨, 再由此联想到国家队命运, 这是以小见大手法。 )16、不同意 杜牧其实是借本诗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只要有机遇, 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 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同时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17、借赤壁之战故事,表达了诗人不遇“天时” ,英雄无用武之地抑郁不平之气。 ( 或作者有感于统治者荒淫腐化, 不思进取而借古讽今,抒发了对历史成败的感慨, 告诫统治者不要寄希望于侥幸。 同时也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抑郁不平之气。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