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小学生环境意识的策略的研究》总结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15897096 上传时间:2017-09-0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增强小学生环境意识的策略的研究》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增强小学生环境意识的策略的研究》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增强小学生环境意识的策略的研究》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增强小学生环境意识的策略的研究》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增强小学生环境意识的策略的研究》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增强小学生环境意识的策略的研究》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增强小学生环境意识的策略的研究》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增强小学生环境意识的策略的研究课题开展工作汇报一、关于课题研究背景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环境问题,已成为严重的、全球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已刻不容缓。作为国家级绿色学校,更应该把培训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作为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把这些经验总结、归类,并形成一系列切实增强小学环境意识的策略,这个课题已经站在我们面前。学校科研理事会经过多次研究,将总的研究方向确定以后,确定了以增强小学生环境意识的策略的研究为课题,向省学会申请立项,并批准通过。在课题研究总目标 : “增强环境意识, 即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 树立

2、新型的自然观。 ”引领下,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课题立足课堂,利用网络,通过主题活动已经开展了一些有意义的工作,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起到了推进和引导作用。学生习惯养成、教师培训、教育科研等方面已经取得效果,为今后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课题的开展实施,使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人也是一种动物,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是地球进化运动的产物。从生物种群的角度看,人与其他生物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任何生命都具有同样的尊严和同样的价值。人与自然之间应当是和谐平等的关系,而不应当是掠夺和被掠夺的关系,更不应当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必须重新审

3、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转变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要让学生强列的意识到,破坏了大自然,就等于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小学生,是未来的开拓者和建设者,让他们从小增强环境意识,才能在将来的建设中,担负起保护地球、保卫家园的神圣职责。惟有此举,才能拯救地球,才能继续人类的自身发展。二、课题的研究目标总目标是增强环境意识,即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新型的自然观。要让学生们清楚地认识到:人也是一种动物,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是地球进化运动的产物。从生物种群的角度看,人与其他生物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任何生命都具有同样的尊严和同样的价值。人与自然之间应当是和谐平等的关

4、系,而不应当是掠夺和被掠夺的关系,更不应当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自然环境与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必须转变观念,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要让学生强列的意识到,破坏了大自然,就等于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小学生,是未来的开拓者和建设者,让他们从小增强环境意识,才能在将来的建设中,担负起保护地球、保卫家园的神圣职责。惟有此举,才能拯救地球,才能继续人类的自身发展。三、课题研究的开展情况、召开开题会增强小学生环境意识的策略的研究课题被省学会批准为一般课题以后,学校召开了课题工作会议,正式成立课题组,并筹备开题工作。 6

5、 月 21 日,课题组召开开题会,由课题负责人宣读了开题报告,课题组长代表作了发言,主管校长下达了研究任务。这次开题会让所有课题组成员明确了研究的方向和研究的方法步骤。、信息资源共享,使知识储备成为师生共同财富环境教育课题组的教师在平时的环境教育研究工作中,能将自己研究过程中的体会、收获以及困惑发到学校 BBS可养论坛环保教育课题研究交流区中,供大家学习和借鉴。既了锤炼了自己的研究能力和水平,又使提升整个环保课题组的研究质量。、开展研究活动 立足课堂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教材中涉及的有关环保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做好、做实,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宣传环境重要性。环境教育课题研

6、究应该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紧密结合 , 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心理形成“习惯”。例如:科学教师杨玉生在执教的四年级科学教材中的第一个单元“电”,根据单元的教学内容的需求,学生必须准备电池、电线、小灯泡。以往的年级都会出现乱扔材料的问题。这学期,杨老师对学生提出了严格要求和提出希望,希望同学们能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从管理好自己的材料入手,不乱扔,要做好回收工作。并让同学们上网查找有关电池的危害的信息。当学生们知道了一节一号电池能污染 5 平方公里的土地时,学生们震惊了。其次、做好回收废电池工作。1. 全体学生将自己用过的电池,投入到废旧电池回收箱中。2. 学生分小组编排关于回收废旧电池的宣传小报。活动效

7、果:1.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有所的增强。到现在为止学生们没有乱扔废旧电池现象发生,废旧电池的回收箱里的电池数量增长很快。2. 学生们除在回收废旧电池上的意识增强外,对于其他材料的回收利用的意识也有所增强。第三、在其他学科中渗透环境教育,增强环境意识。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有机插入环境教育内容,如语文五彩池的教学,先播放录像, 让学生感受自然风光的美丽, 然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这么美的环境,我们应该怎么保护呢?”使同学们在积极的发言中理解环保的意义。在科学课堂、在社会课堂、在品生、品社、音乐、美术等课堂更是环境教育的好阵地,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学习环境保护知识,掌握一些环保技

8、能,从而增强环境意识。每隔周一次的校本课程,环保教育主题更是不可缺少的一部门。学校少先队各中队每学期举行一次环保主题队会,或举行环保知识竞赛,或举行环保宣传,或组织表演环保小节目,或带领学生学习有关环保知识、环保法律法规。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受到环境教育。第四、营造良好的环境教育氛围,增强环境意识。大队部成立 “绿色天使护卫队” , 各中队评选环保小卫士, 通过 VOD,广播站、板报、宣传橱窗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教育和环保技能的培养。此外,环保活动小组还定期开展专题环保活动。如: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让环保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定期上网查询资料并公布环保情况。在强烈的环保氛围中接受潜移默化的

9、教育。同时让学生走出校园,在社区、工厂进行环境宣传,力求用队员自身行为营造良好的社区环保氛围。第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环境意识,培养基本的环保技能。开展回收日活动、红领巾义卖活动、外出参观调查访问、举办环保知识竞赛、家乡水质和大气调查评比、绿色家园征文,环保小制作等系列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增强队员环境意识,培养基本的环保技能。例如:我们先后组织学生到太平污水处理厂进行参观、调查,让学生们懂得珍爱水资源也是环保;组织学生来到通能公司调查、采访,学生们懂得了要想从根本上环保还要有一定的技能,提高环保设施的效率;清晨学生们来到街上采访清洁工,入队仪式新队员在校园内亲手种下小树,学生们懂得了

10、环保要从自己做起,良好的环境还要靠双手去创造;暑假,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每次热闹的活动过后,我们都会组织学生填写好调查报告,并在一起进行反思性表达,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真正从内心深处得到触动,从中有所收获,受到教育。如此,这个搞课题不再是老师们的专利,学生们也参与其中。第六、利用手中画笔开展巧手描绘美好明天环境教育让环保意识深入学生的心灵,增强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描绘他们生活中的环保,主题鲜明,构图新颖,富有创意。旨在通过这次比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在绘画中普及环保知识。9 月 16 日下午,我校操场上人头攒动,一场以“环保”为主题的现场

11、环保比赛正在这里隆重举行,来自全片各校的几十名小选手参加了此次比赛。作为校园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此次比赛是对学生绘画和创新能力的一次大检阅和大展示。我校历来重视环保教育,积极创建绿色学校,此次环保绘画比赛的开展便是环保教育的重要一环。 以环保为主题,使环保教育与美术教育联姻,通过艺术活动深化环保教育,在展示学生绘画能力的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比赛过程中,现场的小选手们个个煞有介事地亮出“家伙”,摆出阵势,或构图、或画稿、或调色,个个忙得不亦乐乎。瞧他们虽然姿势各不相同,有跪着的,有坐着的,还有蹲着的,但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作画的过程中。在近两个小时的现场作画中,他们用手中的画笔,通过

12、新颖的构图、丰富的想象、鲜艳的色彩创作出一副副主题鲜明、栩栩如生的画作,或针砭破坏环境的丑陋行为,或勾勒出心中美好的新世界,使得在场驻足观看的师生们大饱眼福,不时地啧啧称赞。比赛结束后,学校教导处及时组织部分教师进行评选,选出的优秀画作将一一在校园宣传长廊中进行布置、展览,供学生观摩、学习。通过本次的环保绘画活动,提高了学生养成良好道德习惯的自觉性,让每一个学生时时刻刻牢记环境教育的意义,培养了他们主动做环保主人翁的意识。第七、利用废旧材料,开展节能活动废旧生活用品变脸的魅力。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废旧生活用品能够加工成美丽的艺术品,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和热爱劳动的优秀品质。通过操作,培养学生善于思维的良好品质。以下位学生作品:聪明的同学们经过集思广益,都能设计出十分美丽的艺术作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过后,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真正从内心深处得到触动,从中有所收获,受到教育。如此,这个搞课题不再是老师们的专利,学生们也参与其中,收到了十分好的效果。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继续采取师生合作、学校家庭互动,社区校区联合的多渠道开展研究活动。希望能取得更为优秀的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