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58962228 上传时间:2021-01-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西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西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西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西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20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20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基础知识(12分)1.下面词语音形全对的一项是A. 赍(j)发 亲眷(jun) 泼溅贼 仓廒 搠倒B. 憎(zng)恶 祈(q)祷 促狭鬼 汆汤 钢砂C. 怏怏(yng) 遄(chun)飞 碧溪岨 稔熟 拢岸D. 虢(gu)州 襜(zhn)帷 编蚱蜢 雎园 梓泽【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

2、合等记忆。辨析字形当然要从字音和字义上下功夫。形近字虽然字形相近,但却有细微的区别,这细微处就是辨析的关键。A项,泼溅贼泼贱贼;C项,怏yng;不高兴或不满意的神情。D项,襜chn帷,车帷,古时马车四周的布帘。故选B。2.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一个人,一生能从事一项事业,并使它欣欣向荣,是会感到幸福的。我们十年未见了,如今在异国萍水相逢,真是令我倍感亲切。他们现在都已七十多岁高龄了,不但没有灰心丧气,还老当益壮,百折不挠。王老师为人谨慎,战战兢兢地工作,勤勤恳恳地教书,深受学生爱戴。午时将近,文殊院中僧人们在经历了一上午的劳作和念经参禅后,相继进入饭堂食用一天中的第二

3、顿斋饭,这种钟鸣鼎食的生活使他们获得了心灵的宁静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欧阳克也没想到,原本是奔着九阳真经去的,没想到在失去九阳真经的时候,却能得到斗转星移和参合指的藏匿消息。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首先明确词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欣欣向荣,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这里形容的正是事业,使用正确;萍水相逢,比喻本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此处有“我们十年未见了”,可见早就认识,成语使用不正确;老当益壮,形容年纪虽大但志气豪壮。此处正是形容七十多岁的老人百折不挠,使用正确;战战兢兢,形容恐惧得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此

4、处形容老师的工作状态,应用“兢兢业业”,使用不正确;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旧时还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此处形容僧人的清苦生活,使用不正确;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败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取得。此处指欧阳克失去九阳真经的时候,却能得到斗转星移和参合指的藏匿消息,使用正确。不正确的是。故选C。【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

5、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3.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著作不容易翻译好,它要求翻译人员具有相当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B. 我们鉴赏一部小说,不但要透过故事情节仔细寻味生活这棵常青的大树的根,而且要在故事情节的枝枝叶叶上感受作者的匠心。C. 在抗洪救灾的战斗中,经过4个小时惊心动魄地同洪水搏斗,同志们奋不顾身地跳进汹涌澎

6、湃的激流中,保住了大坝,终于战胜了洪水。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植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所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经过了长期实践检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它要求翻译人员具有相当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改为“它要求翻译人员具有相当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或“翻译人员具有相当的政治水平和业务水平才能胜任”;B项,语序不当,“不但而且”后面的句子应当调换顺序;C

7、项,语序不当,将“经过搏斗”移至“同志们激流中”后。故选D。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遍布华夏的古村落,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_,_,_,_。_,_,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形成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却辉映着辉煌的过去 鲜明地折射出中国悠久的历史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它们看似陈旧生动地展示着民族文化的丰富多样 成为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句子衔接题,要明确语段中心意思,“瞻前顾后”,抓住一些关键词,如指示代词、关联词等。可

8、根据语段及具体语境分析判断,第一处由前文“作为乡土建筑的精华”可知,此处应为文物价值;句很明显是一个带有总结性的句子,而句又明显被镶嵌在句之中,先说文化,后说历史,因此必在前面。是唯一出现主语的句子,和存在明显转折关系,由此可知的顺序。整个句子排序为。故选A。二、古诗文阅读(5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9、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5. 与“犹蒙矜育”中“矜”字意义相同的一句是A. 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B. 然闻信至,咸自矜持。C.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D. 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6. 与“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中“以”字意义与用法相同一项是A.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B.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C. 臣无祖母,无以至

10、今日D. 谨拜表以闻7. 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B.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C.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D.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8. 与“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击缶。B.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C.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D.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答案】5. D 6. B 7. A 8. B【解析】【5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

11、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犹蒙矜育”中“矜”意思是“怜惜、怜悯”。A项,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意思是“农民的锄具,并不比士兵的钩戬长铩锋利”。“矜”意思是“软柄的农具”。B项,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意思是“王家的几个孩子都不错,然而听到信使来了,都很拘谨不自然”。“矜”意思是“拘谨”。C项,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意思是“本来就是为了仕途通达,不自夸个人的名节”。“矜”意思是“夸耀”。D项,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意思是“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矜”意思是“怜惜、怜悯”。

12、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要熟练掌握十八个常用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文言文虚词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臣以险衅,夙遭闵凶”中“以”是介词,因为。A项,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意思是“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以”,介词,用。B项,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意思是“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以”是介词,因为。C项,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意思是“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以”是介词,用来。D项,谨拜表以闻,意思是“恭敬地呈上此表来奏报陛下

13、”。“以”是目的连词,来。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通假字。通假字,汉字的通用和假借的简称。所谓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或者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们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所以又称同音通假或同音假借。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平时要注意积累。A项,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无通假字。B项,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有”通“又”。C项,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蓐”通“褥”。D项,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判断。解答此类题目,考生要熟悉六大类文言句式的特点,记住例句,快速判断。“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是判断句。A

14、项,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击缶。省略句,因跪请秦王(击缶)。B项,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判断句。C项,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省略句,秦时(他)与臣游。D项,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句,有未之也。故选B。【点睛】(1)通假字的形式“本无其字”的假借字。古代文字少而所记事物多,文字常常不够用,想记一事而无其字,只有借一同音字来代替。“本有其字”的通假字。古人写作时,不用原字或仓促间想不起原字,而写成了另外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这就是“本有其字”的通假字。(2)通假字的种类“声旁字”代替“形声字”。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口技)(坐座)“形声字”代替“声旁字”。例:使臣奉璧,拜送

15、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庭廷)同声旁的字互相代替。例:无陇断焉。(愚公移山)(陇垄)音同或音近的字相互代替。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慧)。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在高考中主要在解释词语意思和文言翻译中考核,平时注意积累。参考译文: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