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doc 13页)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58962226 上传时间:2021-01-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doc 1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doc 1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doc 1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doc 1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doc 1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doc 1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生产(doc 13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n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 四川省南充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王明章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生产十分重视,在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上进行大胆探索和改革创新,在安全生产的投入上也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和好转。特别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理论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基础,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融汇贯通、抓好落实。本文试图从当前安全生产的形势、现状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对比,找出安全生产工作的差距;从安全生

2、产与构建和谐社会六个特征的内在联系,论述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要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要扎扎实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只有抓好了安全生产工作,也才能构建起真正的和谐社会。一、安全生产的现状与和谐社会的要求有较大的差距当前安全生产情况仍然不容乐观:安全生产基础不够牢固,基层比较薄弱,形势不够稳定,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死伤人员居高不下等问题仍然困挠着各级党委和政府,2004年全国死亡人员为13.67万人,伤残70多万人,10人以上事故129起,如果加上职业病,全国每年有尘肺病累计报告病例58万,现有尘肺病患者44万人,疑似患者60万

3、人,有上百万人的家庭因为安全生产事故遭受不幸,每天有2800个家庭遭到安全生产事故的沉重打击。就南充市来讲,仅去年一年就发生统计内各种事故1762起,死亡217人,轻重伤2000人,每天就有8个家庭遭遇不幸。造成事故多发、形势严峻有多种原因。一是经济增长方式落后;二是政府和企业投入不足,历史欠帐严重;三是行业管理弱化,企业管理滑坡;四是大量的农民工从业务工;五是基层工作薄弱,基础脆弱;六是群众安全意识淡薄等。以上情况和原因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

4、讲话中把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确定和描绘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这样一种社会。这既是和谐社会的特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标准。二、安全生产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体现了党的“三个文明”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保障人的生命安全;而构建和谐社会既与安全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内

5、在联系,又是这一题中之义的重要内容,同时,构建和谐社会也为抓好安全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民主法治”的关系:胡锦涛同志说,“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把安全生产新的格局确定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这里一方面就充分体现了安全生产是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工作,既需要人民群众自觉参与监督,又需要人民群众自觉遵守和大力支持;另一方面要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法制建设,国家和各级都要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依法治安;再一方面要求群众要认真学习

6、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程,做到遵章守纪,依法从业和生产;第四要求各级执法部门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依法行政和管理,打击和惩处不遵守安全生产的违法行为,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生命财产安全。如果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地方人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保证,人们肢残腿缺,那就不能说最广泛地调动了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投入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更不能说是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与“公平正义”的关系:胡锦涛同志说,“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这里我们设想:如果企业该投入安全生产的不投入,该增加和添制的新工艺

7、、新设备不增加更换,该给工人兄弟的劳动防护和劳保用品不配置,该让从业人员知道的安全生产危害的权利不给知情权等;又如超强度、超时间生产作业等,有的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有的因此积劳成疾;再如一些职工由于不认真学习安全法规,发生违规行为等上述情况,其他员工也视而不见,既不报告,也不制止,有的甚至发生死亡事故进行私了等,如此等等本应当申张正义的不敢申张,这些就是最大的不公平。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必须强力监管,加大监察执法的力度,依法对肇事者和责任单位给予严厉的处罚;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宣传和培训的力度,提高人民群众自我保护和维权的正义感。与“诚信友爱”的关系:胡锦涛同志说,“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

8、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在安全生产上,政府讲诚信,就是要认真按照“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把安全生产纳入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不能只在会上讲安全,而对公共安全该投入的舍不得花钱,法律规定的,国家和上级要求的该落实的不落实,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就不是诚信;负有安全生产的各监管部门讲诚信,就是要认真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执法,不能只拿工薪,不出力,甚至和老板沆瀣一气,捆在一起,陷入非法利益格局等;企业讲诚信,就是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向职工提供安全作业的环境和劳动保护的条件,该告知员工的权利和注意的事项要如实告之,该缴纳的工伤保险要如数缴纳,该教育培训的要落实,该关心的要关

9、心爱护,把职工当成自己家里的兄弟姐妹等,要克服和职工签订生死合同,坑害职工等;从业人员讲诚信,就是要恪守职责,尽好义务,遵章守纪,自觉服从管理等。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平等友爱,融洽相处,杜绝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与“充满活力”的关系:胡锦涛同志说,“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人类社会是由人、家庭、企业、单位等细胞组成的,人是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有了人才有家庭和企业、单位和社会,如果人的生命和健康没有保障,工作和生活中事故隐患四伏,人人为自身安全而忧虑,如发生事故导致人员缺胳膊少脚,甚至失去

10、劳动能力和死亡,不仅现实的人失去了生命力,遭遇不幸的家庭也同样会失去了应有的活力。那么这类伤亡事故在一个企业、单位和地方多次发生,企业的法人、单位的负责人、地方的领导整天忙于处理事故和事故善后工作,这个企业、单位和地方的稳定工作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还怎么能谈发展呢,就更不能说充满活力了。与“安定有序”的关系:胡锦涛同志说,“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安全生产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人员的伤亡、家庭的不幸、单位的创伤、社会的动荡,有的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政府的型像。如去年蓬安“927”特大沉船事故,某电航工程施

11、工企业只抓生产,不抓安全,施工赶进度,在未通告施工进度,未向沿途群众公告航道改变的情况下急进冒进,一夜之间主航道被阻断,造成船泊翻沉的特别重大事故,既造成66条无故生命的淹亡和66个家庭的不幸,也因此使沿江包括此电航工程企业在内的多家企业停产停业整顿,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一度忙于事故抢险救援、善后处理等项工作,既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也影响了“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教训非常深刻。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胡锦涛同志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是最核心、最重要的第一生产力,如果因为安全事故导致人员残缺不全,怎么去发展生产,人们由于只顾搞钱,捞取好处而不遵

12、守国家的规定,不尊重科学和大自然的规律,掠夺自然,抗拒自然,破坏自然,譬如对石油天然气、矿山、森林等私挖滥采,可能或导致重特大危化事故和矿难事故,或导致森林荒芜,水土流失,火灾洪灾,山体滑坡等重特大自然灾害事故。因此抓好上述工作的宣传、教育和监管,是防止各类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只有尊重科学和大自然的规律,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才能达到生产发展、生命安全、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互惠互利、良性发展的目的。通过上述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胡锦涛总书记对构建和谐社会六个方面的阐述,都与安全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六个方面的基本特征,每个方面都包含了安全生产工作,安全

13、生产又寓予六个方面之中,他们紧密相联,不可分割。因此,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做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就要切实抓好事关老百姓生命安全的安全生产工作。三、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近年来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决定,依据安全生产法和各种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的领导,落实安全生产的责任,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的各项法规和预警机制,普及安全文化,强化安全科技,加大安全生产投入,逐步建立起一个党政工团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

14、贡献。(一)要把安全生产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来抓我国当前的安全生产形势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按安全事故以外的职业工伤事故为例,如美国、英国等国家19992002年职业工伤事故10万人死亡人数约为0.7和4,亿元GDP死亡率分别是0.021和0.04,而我国工矿商贸企业10万人死亡率就达到10.56,是发达国家的近3倍。加之我国在安全生产上历史欠账较多,又正在步入工业化制造大国,生产力水平较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为数不少的企业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老化,管理混乱,安全保障能力低下等问题,因此,国家应当把安全生产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纳入全社会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安全生产各个方面的长期政策和导向。其理由,第

15、一,安全生产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切实解决好安全生产的问题已经成为确保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第二,安全生产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根本利益;第三,安全生产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第四,安全生产是一个长期性、战略性和永久性的问题。(二)要把安全生产例入国家“十一五”发展和计划的规划来抓紧抓好安全生产事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事关亿万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事关党中央、国务院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和战略决策的贯彻落实,理所当然的要列入党和国家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来抓。要重点研究和解决市场准入、法律法规、普及安全文化、

16、加大安全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管理、重点工程建设的规划和应急救援等多个方面,只有把安全生产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同步,安全生产工作才能有地位、有权威,也才能落到实处。(三)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和制度近年来,国家尽管先后出台了安全生产法等10多部法律、国务院出台了50多部条例、各部委发布了100多个规章、各级地方也出台了相应的条例和法规,但是这些法规还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其一,一些法律法规是改革开放前和初期制定的,已经远远落后于高速发展的形势;其二,一些法规本身出台时就较粗放,操作性不强;其三,与国外相比,一些法律的处罚偏轻,罚则的处罚跨度大,难以准确地掌握等;此外,就安全生产的体制来讲,也应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执法机构、队伍要健全,国家要有一个统一的指导性的标准,以避免人为的因素导致有的地方是工作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