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美术教案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1589597 上传时间:2017-06-2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美术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八年级美术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八年级美术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八年级美术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八年级美术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美术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美术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一课:五角星教学目标:1、了解肌理与质感这一视觉语言体系,尝试其简单的制作方法。2、培养学生关注材质的意识,体验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学重点:感受不同材质的肌理和质感的差异;肌理和质感简单的制作方法;肌理、质感表现对美术作品表达主题的作用。教学难点:体验肌理、质感的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教学方法:实践法、欣赏法、讨论法、讲授法、练习法教具准备:蔑编、碳条、铅笔学具准备:白纸,铅笔、碳条或蜡笔,表面有凹凸感的实物教学过程:一、导入阶段演示:在蔑编上铺上一张纸,用碳条在其上摩擦,形成肌理。展示拓印后的效果图。提问

2、:这种方法同学们尝试过吗?有谁知道这叫什么方法?(拓印,此方法由来已久,操作方法简单、便易。 )指出:画面上的纹理就是材料的肌理。二、探究阶段(一)观察比较观察比较一:牛 仔 皮 毛 丝绸观察比较二:玻 璃 岩 石 不锈钢(二)交流感受物体 肌理、质感 感 受牛 仔 粗糙、无光泽、厚重、不光滑 粗犷、奔放皮 毛 蓬松、有光泽、柔软、光滑 温暖、高贵丝 绸 细腻、有光泽、柔软、光滑 华丽、典雅玻 璃 坚硬、透明、光滑、能反光 晶莹、纯净岩 石 坚硬、不透明、粗糙、无光泽 朴实、原始不锈钢 紧密、不透明、光滑、能反光 冰冷、现代(三)基本概念肌理:指材料表面的纹理、构造组织给人的触觉质感和视觉质感

3、。肌理有天然和人工之分,有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之分。质感:视觉肌理一般被称为质感。三、发展阶段(一) 五角星油画冷军提问:这个五角星是由什么材料加工而成的?(碎铁皮)这是一幅荣获第九届全国美展(油画部分)金奖的油画作品。作品通过刻画一颗用弹痕累累、火迹斑斑、凸凹不平的碎铁片焊接而成的五角星,以极端的写实手法、精致入微的形象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人联想到中国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寓喻中国革命所付出的沉重代价。让我们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二) 钢水汗水油画广廷渤作品采用了极度写实的绘画造型语言,以富于感染力的细节描写,把作者体验到的炼钢工人以苦为乐的高尚情操、忘我的劳动精神,

4、以及火一样的热情,钢铁般的意志,排山倒海的力量等准确、形象地体现在画面上,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者的心,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其中,对汗珠的细腻表现突出了工人的辛苦,强化了“民族脊梁”的主题;哨子的金属质感凭借色彩的冷暖变化得到了真实的表现。(三) 父亲油画罗中立思考:由父亲的脸我们会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形象?(老树皮、干旱的土地)该作品曾获“中国青年美展” 一等奖,其画面具有一种悲剧性的震撼力,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开裂的嘴唇、满脸的皱纹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写实的描绘,消除了观赏者与作品之间的隔膜,画家藉此来对传统文化和民族进行反思。(四)思考提问一:这三幅作品有什么共同点?(都采用了极端写

5、实的表现手法,肌理和质感等细节表现的非常逼真。 )提问二:作者如此强调肌理、质感的表现,目的是什么?绘画作品中材质美感和表现主题的内在联系?(为了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更好地表达作品的情感主题。 ) 第二课时一、提高阶段(一)选择一件实物(如玻璃杯、金属器皿) ,用素描的表现手法表现其材质特点。1、地位、确定基本比例。2、画基本形体。3、画大体明暗关系(注意高光与反光) 。辅导提示:主要强调学生务必仔细观察分析对象的明暗关系与体块结构特点,提示可以尽量描绘一个比较细小的局部,集中尽力抓住对象的质感特征。(二)活动请同学们临摹书中的第四页的作品。教师巡回指导。注意:铅笔的软硬、所选作品的比例及要

6、临摹的一些要领。(三)展示与评价1、展示表现较清晰的学生作品,请作者自己临摹的感受。2、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给予激励性评价。(四)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拓印作品,思考:二、总结阶段本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绘画艺术表现的一种新的视觉语言体系肌理和质感的有关知识,感受了生活中不同材料的肌理、质感,对其在美术作品中表达情感主题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还亲自尝试制作了简单的肌理效果。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今后能以一种绘画研究的眼光来观察身边事物,通过不断练习逐步掌握其表现方法;在欣赏绘画作品中的肌理和质感时,学会分析其与作品感情主题表达之间的关系。第二课 黑白世界教学设计基本思路:感受认识创造课时安排:课题分两段三课

7、时完成。 第一时段主要围绕对木刻的基本认识和基本技巧来组织教学,其中结合一个活动。第二时段主要结合黑白处理来组织教学,其中贯穿一个活动。教学过程:第一时段:40 分钟(第一课时)一、欣赏由电脑多媒体演示的图片导入课题黑白世界之木刻版画。二、欣赏作品数幅:木刻与其他画种作品欣赏思考:木刻版画与其他画种的区别?教师小结(从形式上较主动地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学习内容):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木刻工具。材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语言提示激发学生的体验意识导入活动一。教师演示三角刀和圆刀特点。 (将两种刀法线条在展示仪上边演示边小结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对木刻刀法及线条的认识。 )三、活动一

8、:初步体验不同木刻刀在板材上的感受和效果,5 分钟后提问。 四、木刻版画的黑白处理:欣赏木刻作品让学生分析并说出感受。1主要归类:以黑衬白、以白衬黑、黑白互衬。2灰色的处理是黑白木刻的关键。第二时段: 80 分钟(第二、三课时)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的木刻黑白处理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根据具体作品分析黑白处理在木刻版画中的多种变化形式,让学生更加透彻地认识黑白处理的重要性。五、活动二:黑白处理训练要求:教师在黑板上提供一个简单画面让学生运用喜欢的木刻刀进行木刻黑白处理的再体验。可用铅笔起稿也可直接用刀表现。教师随堂辅导:可将表现较理想的学生作业和存在不足的学生作品在课堂上拓印出来,并进行讲评,以提高作业

9、效果。作业中可插入柔和背景音乐。六、课内总结:1. 两个活动的回顾。2黑白美在美学上的升华。第三课:方寸之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篆刻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篆刻工具的基 本使用方法。2、 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培养做事细心的态度3、 情感目标:通过从篆刻的学习和实践中感受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特殊魅 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增强诚信意识。【教学重点】篆刻的治印步骤及方法【教学难点】篆刻时如何把握运刀的方向、角度与力度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组织听讲情绪。【引入新课】出示图片 2008 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它采用的就是咱们中国印章的形式,今天咱们

10、就一起走进篆刻艺术的方寸之间,感受篆刻艺术的魅力。板书课题: 方寸之间【讲授新课】早期的印章大都采用篆书,先写后刻,故称为篆刻。书法与篆刻是中国艺术的孪生姐妹。古代文人将诗、书、画、印并称四绝一、印章的品类名章 (、)闲章(、肖形章(、)二、印章的形式朱文(阳文) 白文(阴文)三、治印的过程1、写印稿 2、印稿上石A、直接反写B、水印上稿3、镌刻(冲刀法、切刀法)、这一步可以课后完成4、修改【布置活动内容】临摹肖形章一枚【学生活动,教师巡视辅导】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作品展示】采取自评、互评的方式,老师鼓励、表扬为主,适当指出不足。【课后活动】查找自己名字的篆字写法第四课:清晨教

11、学目的: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观察能力和对美好生活的感受能力。通过临摹游戏雕塑,提高学生立体造型能力和表现技法。教学重点:如何捕捉人物动态特征。教学难点:人物动态的表现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去捕捉生活中的人物动态 二.游戏参与 1.请几位同学模仿人们晨练的不同场景动态 2.引导其他显示分析晨练时最具特征的动态表现出来,如何进行捕捉。 3.引导显示在分析比较中,强化记忆人物特点和动态的造型要点 分析“动态”,抓住“ 特征” 三.对比 分析 展示几件不同材料造型的人物雕塑图片。分析不同材料对造型的影响 1.对比分析捏制成型的造型特点 2.提示学生要把握的基本造型要点 四.学

12、习活动 1.要求:将清晨运动中捕捉到印象最深的人物动态捏制成一个简单的泥塑 2.学生探索与制作:进行制作 3.教师针对学生对存在的普通问题进行评析并示范,深化显示对泥塑与雕塑方的学习 五.课堂练习 辅导 重点 强化学生泥塑知识与雕塑方法的把握,深化学生对泥塑人物造型的认识课堂小结:评价学生中的优秀作业,提示作业中的优秀之处,指出作业存在问题与纠正的方法布置作业:表现一件晨运中人物动态的泥塑(假期完成)教学拓展:要求学生多注意观察清晨时分,人们的运动,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第五课:大提琴一、教学目标能够把握乐器造型的特点,领悟造型的独特魅力。能够运用一定的造型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对抽象绘画

13、技巧产生初步的认识。能够尝试运用抽象的绘画造型语言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与感受。二、教学重点:能够把握乐器造型的特点,领悟造型的独特魅力。三、教学难点:能够运用一定的造型表现方法绘制新奇的视觉形象,对抽象绘画技巧产生初步的认识。四、教法:情境教学法、辅助引导法等。五、学法: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观察法等。六、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范画、示范用具。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播放大提琴独奏曲天鹅湖 ,使学生进入一个提琴音乐的氛围。生欣赏。提问: 同学们听完这段大提琴演奏曲后,有什么感受?大提琴的音色特点有哪些?同学们回答后进行总结:大提琴的音色悠扬,琴弦的音色含情,旋律动人。特别人性和自然能较好地反映

14、人的情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五课大提琴 。二、欣赏分析大提琴的构造和造型利用电脑和大屏幕,欣赏大提琴的造型。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回答大提琴的特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总结:1、造型美特征:A、整体感受:外形如葫芦,圆润的曲线中透出优雅,阳刚之气,被称为乐器中的美男子。B、音色特点:音色深厚丰满,具有开朗的性格,擅长演奏,抒情的旋律,表达深情而复杂的情感。2、造型元素:A、直线与曲线的结合。B、厚重,浑圆的曲线,给人以饱满的感觉;小面积的直线造型,使人更加挺拔;顶部是点,线,面的结合。3、色彩:赭红色:沉着 古朴 怀旧黑色: 稳重 深沉三、绘画表现1、活动一:学生用简洁的线条概括大提琴的外型特征。

15、2、师提出要求:线条简洁流畅、抓住物体特征(对称) 。点评:展示最简洁,最概括的作品。四、打散重组1、欣赏作品吉他 、 大提琴 、 小提琴 。2、活动二:通过欣赏以上作品,能看出是哪些乐器?它们还有那些共同的特征?3、生答。4、师作总结:是呀,这些作品打破了物体的完整性,是一块块的贴在了一起的,创造出来的不一般的画面,其实我们仔细分析这些似乎不合常规的作品,原来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这种类型的作品我们就称解构艺术造型。5、所谓的解构艺术造型,就是打破原有的形状和形体,然后重新组合,构成新的形状和形体。例如:1994 年中国北京举行一个盛大的文艺晚会, 中央电视台实况转播,其中一个国外的美术大师现场表演艺术创作。艺术家把画布铺在地上的各种颜色倾倒在画布上,然后拿起一把漂亮的大提琴,高高举过头顶,奋力向倒满油彩的画布砸下去。应声而碎,油彩飞溅,画家稍加整理,一副现代的艺术作品顿时产生了。台下一片惊叹欢呼,这就是利用分解构成的艺术造型原理进行创作的。解构艺术造型,其特点就是打破陈规,不受原有形象的束缚,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形象。这种造型手法,具有很大的可预测性,可以产生偶然性和新奇感。今天,我们就采用最简单的拼贴的方式来完成此类作品。6、观看老师制作的拼贴作品。五、拼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