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学报告 长江江豚

上传人:野鹰 文档编号:1589361 上传时间:2017-06-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护生物学报告 长江江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保护生物学报告 长江江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保护生物学报告 长江江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保护生物学报告 长江江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保护生物学报告 长江江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保护生物学报告 长江江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生物学报告 长江江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江江豚保护产品设计二班20131680文恺宁长江江豚(学名: Neophocaena asiaeorientalis asiaeorientalis )长江江豚体长为 120-190厘米,体重 100-220千克。它的头部较短,近似圆形,额部稍微向前凸出,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牙齿短小,左右侧扁呈铲形。眼睛较小,很不明显。前 5个颈椎愈合,肋骨通常为 14对。身体的中部最粗,横剖面近似圆形。背脊上没有背鳍,鳍肢较大,呈三角形,末端尖,具有 5指。尾鳍较大,分为左右两叶,呈水平状。后背在应该有背鳍的地方生有宽 3-4厘米的皮肤隆起,并且具有很多角质鳞。全身为蓝灰色或瓦灰色,腹部颜色浅亮

2、,唇部和喉部为黄灰色,腹部有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灰色斑。一些个体在腹面的两个鳍肢的基部和肛门之间的颜色变淡,有的还带有淡红色,特别是在繁殖期尤为显著。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淡水中生活,喜单独活动,有时也三五成群,最多的有过 87头在一起的记录。长江江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一带,以洞庭湖、鄱阳湖以及长江干流为主。生活习性长江江豚喜欢单只或成对活动,结成群体一般不超过 4-5只,但也有 87只在一起的记录。江豚能发出两大类声信号:高频脉冲信号和低频连续信号。高频脉冲信号由一连串的单个高频窄脉

3、冲所构成,一般在 20-120个之间,为声纳信号或称为回声定位信号,主要是在探测环境、捕食时发出;低频连续信号为时间连续信号,由于频率的高低不同,人耳听起来有的象羊叫,有的似鸟鸣。它与白鳍豚基本上不合群,但也偶尔在一起共同嬉戏。江豚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很广,从 4-20均能够正常地生活。它们的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身体不停地翻滚、跳跃、点头、喷水、突然转向等动作。侧游时尾鳍的一叶露出水面,左右摇摆,从空中划过。受到惊吓后便急速游动,然后一次或连续数次使身体腾空,大部分露出水面,仅尾叶在水中向前滑行,偶尔全部身体都跃出水面,高度达到 0.5米。直立游动时,身体的三分之二都露出水面,与水面保持垂

4、直的姿势,能够持续数秒钟。每当江中有大船行驶,江豚则喜欢紧跟其后顶浪或乘浪起伏。它还有有趣的吐水行为,将头部露出水面,一边快速地向前游进,一边将嘴一张一合,并不时从嘴里喷水,有时可将水喷出 60-70厘米远。呼吸时仅露出头部,尾鳍隐藏在水下,然后呈弹跳状潜入水下。呼吸间隔一般为 1分钟左右,但如果受惊,下潜的时间可达 8-9分钟。一般如果入水时不弓着腰,在水下停留的时间就不会很久,但下潜时弓腰的幅度很大,则表示将要深潜,不会连续出水。当顺流游动时,下一次出水的位置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 10米左右,傍流时一般在前一次出水位置之前 5米左右,而逆流时只能前进 3米左右。如果即将发生大风天气,江

5、豚的呼吸频率就会加快,露出水面很高,头部大多朝向起风的方向“顶风”出水,在长江上作业的渔民们把它的这种行为称为“拜风”。这可能是天气变化之前气压较低,使它不得不增加呼吸频率,以获得足够的氧气。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随着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改变。觅食的时候首先快速游动,多为深潜,露出水面频繁,呼吸声也较大,有时嘴上还沾有污物,在水面激起数十厘米高的涌浪。发现猎物后就向前猛冲,接着快速转体,用尾叶击水、搅水,驱赶鱼群,使其惊散。接着快速游动,迅速接近猎物,头部灵活地转动、摆动以便准确定位。咬住猎物后,将鱼头调整为正对着咽喉的方向快速吞下,然后再进行下一次捕

6、食,也有时将较小的数条鱼都衔在口中后,再一次吞下。饱食后便缓慢地游动或悬浮在水中。如果集体发现鱼群,就协调行动,彼此分开游动,潜水不深,游动方向不定,常伴有前扑和甩头的动作,将猎物包围,被追逐的数十至上百条银白色的小鱼被迫跳出水面,使水面一片银光闪闪,场面蔚为壮观。江豚捕食同时,空中盘旋的鸥类就会及时赶来,趁小鱼露出水面时不停地飞速掠过水面,抢食小鱼。长江江豚 10月生产,每胎产 1仔。雌豚有明显的保护、帮助幼仔的行为,表现为驮带、携带等方式,非常有趣。驮带时,幼仔的头部、颈部和腹部都紧贴着雌豚斜趴在背部,呼吸时幼仔和雌豚相继露出水面。幼仔长大一些后,雌豚就常用鳍肢或尾叶托着幼仔的下颌或身体的

7、其他部位游动,呼吸时也相继露出水面。携带的方式更为常见,雌豚和幼仔靠得很近,相距大约 5-10米远,但身体并不接触,也是前后相继露出水面。授乳时,雌豚和幼仔常出没在水较浅、较缓的区域,雌豚身体稍微侧向一边,将一侧的鳍肢露出,幼仔则紧贴雌兽的腹部,每次授乳的时间大约为 5-10钟。有时雄豚也参与抚养幼仔,让幼仔游在雄豚与雌豚之间,但一般更靠近雌豚,“一家子”在水中同时沉浮,几乎平行地露出水面。江豚雌豚的母性极强,如果幼仔不幸被捕捉,雌豚往往不忍丢弃,因此常常也同时被捕。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 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ver3.1极危(CR)。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濒

8、危物种。长江江豚的过去与现在长江源远流长、波澜壮阔、风景旖旎闻名于世。在长江众多的水生动物中,生活着白鱀豚和江豚两种中国特有的古老物种,是全球备受关注的水中珍稀动物。江豚和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全球最优先保护的 13种动物物种之一。2500 万年以前,它们就生活在长江里,可称为“水中大熊猫”。50 年前我们还可以在长江上看到白鱀豚成群结队地出没,但现在,在长江上已经很难看到它们的踪影了,而江豚正在面临与白暨豚同样的命运,处在灭绝的边缘!保护措施目前江豚的保护工作采取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饲养相结合保护策略。洞庭湖是长江江豚分布密集的湖区,是江豚典型栖息地,鉴于目前该湖区的种群状况,在该江段对江

9、豚实行就地保护刻不容缓,建议将市级自然保护区升级为省级保护区,以求达到更合理、规范的保护,并采取如下措施:a面对日益匮乏的渔业资源现状,建议在洞庭湖,特别是东洞庭湖区全面加强渔业资源管理,并且及时补充各类长江原生鱼苗,取缔一切电打渔、迷魂阵、滚钩等非法渔具。b禁止在江豚活动密集的湖区及相应支流挖沙和采泥,保证江豚栖息地不受破坏。洞庭湖江豚最多的、最典型的河流和湖泊交汇处的鲇鱼口栖息地被挖沙以及废油污染严重破坏,即使是鲇鱼口附近也很少观察到江豚了。c2004 年由于全国血吸虫回忆要在岳阳市召开,在湖区投放了约 5000t的杀钉螺药剂,以此发生了在一个月死掉 6头江豚的特大事件。洞庭湖区周边有大量

10、的化工厂、制药厂、造纸厂,这些工厂缺乏严格的管理,每天都直接向长江和洞庭湖排放各类污染物。所以应该严格控制湖区污水的排放,避免江豚中毒事故发生。d长江与洞庭湖的交汇的三江口处常年停靠各类运输船只,江豚在此地的江湖迁移功能在逐步减弱。洞庭湖大桥至三江口的主航道水域禁止抛锚停泊各类船只,保证江豚的活动不受影响。f监督过往该湖区、特别是从洞庭湖大桥至鲇鱼口水域的大型船舶减速慢行,避免螺旋桨击毙江豚。g加强职能部门的管理,对该湖区的江豚实行定期监测,掌握其动态规律性,以便于科学、合理及时地处理突发事件并进行长期管理。h、加强公众能关注和参与江豚的保护工作;I.加强江豚的科学研究工作,掌握其分布规律和种群变化情况,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