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十校”2021届高三地理第二次质量检测11月试题10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58882907 上传时间:2021-01-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1届高三地理第二次质量检测11月试题10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江淮十校”2021届高三地理第二次质量检测11月试题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江淮十校”2021届高三地理第二次质量检测11月试题10(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江淮十校”2021届高三地理第二次质量检测(11月)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狮泉河镇位于我国西藏阿里地区,是上世纪60年代在沿河的一片红柳滩上发展起来的,海拔高,气候寒冷干燥,生态环境脆弱。坐落于该镇的冈底斯藏医学院(32.5N,80E),过去每天只能供电3小时,严重影响师生们的学习、生活。2015年学校建成太阳能光伏电站,实现了24小时不间断供电。图1为西藏冈底斯藏医学院的太阳能光伏电站(局部),读图1回答

2、13题。1.图示照片拍摄时的北京时间可能为A.78时 B.1112时 C.1415时 D.1718时2.上世纪60年代,当地居民以红柳根做燃料,最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大气污染 D.湿地破坏3.为使阿里地区获得充足稳定的能源供应,当地能源开发方式最合理的是A.风电光电、水电互补 B.风电、光电、火电互补 C.开发地热能 D.开发煤炭、石油、天然气下图2为“亚欧大陆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4.图中地,风向相近的两地是A. B. C. D.5.据图判断,对四地天气描述与实际最相符的是A.地大雨滂沱 B.地阴雨绵绵 C.地寒风凛冽 D.地大雪

3、纷飞2020年江淮流域于6月初“入梅”,7月底“出梅”,有“入梅早、出梅晚、梅期长、雨量大”的特点,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这与今年气候背景、天气形势密切相关。2019年秋季开始,在赤道东太平洋逐渐生成厄尔尼诺现象(水温异常偏高),并影响今年全球气候。读下图3“不同年份太平洋大气环流图”,完成68题。6.据图分析,形成今年“梅雨季”特点的原因是A.冷空气势力弱 B.暖空气势力弱 C.副高前强后弱 D.副高前弱后强7.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可能出现A.我国东南沿海登陆台风多 B.印度尼西亚洪涝灾害增多 C.太平洋西侧海域易发赤潮 D.秘鲁沿岸沙漠现花海景观8.面对今年汛情,淮河流域气象中心通过流域内

4、四省数据共享,进行雨情、水情精准预报。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RS B.GIS C.GPS D.BDS下图为中亚阿姆河上游某支流水文站(70E,39N)测得的多年月均降水量和月均径流量分配图。读图4回答910题。9.影响该支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降水多少 B.气温高低 C.地形起伏 D.流域大小10.下列关于该支流流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描述正确的是A.属于地中海气候 B.径流量年际变化大 C.以高山地形为主 D.流域森林覆盖率高2020年9月15日9时23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采用“一箭九星”的方式,以“德渤三号”动力船为发射平台,在黄海海域成

5、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一次海上商业化应用发射。读图5回答1112题。11.海上发射运载火箭具有诸多优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移动的平台,能够选择最有利的发射地点 B.在赤道附近发射,能提高火箭的运载能力C.海上空间广阔,任意选择火箭发射窗口期 D.人类活动较少,将提高火箭发射的安全性12.海上火箭发射需要有稳定的发射平台,对其稳定性影响较大的是A.强烈的太阳辐射 B.强劲的水平气流 C.较高的海水盐度 D.较大的空气湿度图6为两极地区多年平均海冰面积年内变化图。读图6回答1314题。13.根据两极地区年内海冰面积的变化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海冰年内变化幅度北极大于南极 B.海冰面积北极大于南

6、极的月份多 C.两极地区海冰总面积2月份最小 D.两极海冰面积年内总量保持不变14.据图判断,两极地区年内海冰冻融速度及影响原因可能是A.南极地区受西风及周围寒流影响,海冰消融慢 B.北极地区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海冰消融较快 C.南极地区下垫面比热小,降温快,海冰冻结快 D.北极地区受下垫面影响,冻结消融速度差异小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考察吉林省时说:“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农安天下,种为基石。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近年来,我国种业

7、发展势头向好,但很多种子仍大量依赖国际市场。读中国农作物种子20082011进口状况(图7),完成1517题。15.下列对我国东北黑土的形成环境描述不符的是A.纬度较高,独特的冷湿气候环境 B.夏季降水丰沛,土壤含水量较大C.永久性冻土,抑制微生物的活动 D.有机体分解缓慢,累积腐殖质层16.针对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当地农户探索出玉米秸秆还田覆盖种植法,该法能够增加土壤的有机质 有效减轻低温冻害能够保持土壤墒情 增加黑土层的厚度A. B. C. D.17.在当今国际贸易和技术保护的背景下,为保障我国粮食及农业安全,亟需A.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产品产量 B.调整农业结构,丰富农产品供应C.培养农

8、业科研人才,加强科企合作 D.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经济收入地质史上的元古宙(距今25亿5.41亿年)时期,低等原核生物蓝细菌大爆发。蓝细菌可以黏附水中细小的固体物质,并在其表层进行光合作用,逐渐形成垫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左图为在安徽宿州发现的元古宙(距今25亿5.41亿年)的叠层石,右图为澳大利亚西部沙克湾现存的叠层石,读图8回答1820题。18.叠层石属于A.花岗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玄武岩19.叠层石形成时期的地理环境可能是A.浅海 B.平原 C.湖泊 D.深海20.地球原始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氧化碳、甲烷为主。元古宙时期,蓝细菌大爆发,原始大气成分开始变化。这表明A.地球

9、原始大气层的形成与生物有关 B.大气决定了地球上生物的形成演化C.生物与生存环境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D.生物主导了地理环境整体发展变化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地幔物质从海岭顶部的巨大开裂处涌出,冷却凝结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使海底向两边不断更新和扩张。这种主要发生在大洋洋壳区域的物质和能量流被称为洋壳流。南太平洋洋壳流向北运动时受美洲大陆陆壳阻挡,大部分洋壳流在北太平洋流向发生转折,由北偏东转为北偏西。地质时期,南美洲南端合恩角与南极半岛北端相连。图9为德雷克海峡洋壳流运行路线图及夏威夷群岛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2122题。21.受德雷克海峡洋壳流的影响,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A.合恩角与南极半岛因受冲击而断裂形

10、成海峡 B.合恩角和南极半岛端点指向东方且逐渐延伸 C.南美洲南端西侧因拉伸裂离形成了众多岛屿 D.马尔维纳斯群岛从南美洲南端分离向西漂移22.夏威夷群岛是岩浆沿着个固定的上涌通道喷发而成,其空间分布与洋壳流有关。推测火山岩年龄最老的岛屿是A.考埃岛 B.瓦胡岛 C.毛伊岛 D.夏威夷岛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共56分)2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材料一:香港位于深圳河以南,介于2209N2234N,11352E11431E之间,总面积1092平方千米,由几个半岛和一组大小岛屿组成。低山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3/4,大部分为透水性差的火山岩、花岗岩构成。香港

11、受季风气候影响,多年平均雨量约2224mm,降水集中在4月9月,雨量占全年的80%以上。材料二:香港受地理环境影响,本身水资源不足,曾多次出现严重水荒,直到1960年得到广东省支持,向香港输水,1965年东江深圳供水工程建成后,香港的用水问题才得到了极大缓解。材料三:图10为香港1986年1995年用水情况及香港地形图(1)分析香港曾多次出现严重水荒的自然原因。(6分)(2)据图简述东深工程供水量的特征及对香港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6分)(3)随着香港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为缓解水资源紧张,请提出可行措施。(4分)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班公错(湖),藏语称错木昂拉仁

12、波,意思是“长脖子天鹅”,由三段狭长湖泊组成,属内陆湖泊。该湖大部分在我国西藏阿里境内喀喇昆仑山山麓,湖面平均海拔4400米,湖泊面积约有600多平方千米,东西长约150多千米,南北宽约2千米5千米,最窄处仅50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道型裂谷湖。湖水清澈,能见度可深达十几米。湖水的密度因受湖水的温度、盐度、深度(压力)等因素影响,在垂直方向上分层明显。班公湖有许多奇特之处:其一,湖盆形态奇特,湖面一波三折类似“Z”字型;其二,该湖水质奇特,盐度东西方向差异大,东淡西咸;其三,生物分布奇特,东部在我国境内,水草丰盛,盛产鱼类,有我国海拔最高的鸟岛,而西部水草不长,鱼虾不生。材料二:图11为班公湖局

13、部区域示意图(1)推测班公湖的形成过程。(4分)(2)分析班公湖东淡西咸的形成原因。(4分)(3)试说明班公湖湖水夏季垂直分层明显的原因。(6分)(4)分析班公湖东段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6分)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针对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构建了可持续振兴模式:生态、生产与社会耦合发展,即山顶削峁建塬,发展果业和药材生态园;山腰构建草(根用多而浅)灌(根系少而深)复合生态系统;山下适当治沟造地发展现代农业;小流域源头科学建设水库,为山上药果园区和现代农业提供滴灌水源,从而形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水林田湖生态景观格局。图12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三元景观模式示意图。(1)说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削峁建塬的理由。(6分)(2)分析在山腰与沟坡进行植被建设时,选择草本、灌木结合的原因。(4分)(3)结合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特征,试阐释采用滴灌技术的必要性。(6分)(4)请你为药果复合生态园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