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广东省初赛试题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887182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8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广东省初赛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6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广东省初赛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6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广东省初赛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6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广东省初赛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6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广东省初赛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广东省初赛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广东省初赛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6 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广东省初赛试题说明:1、本试题分两部分:第一部分 100 分,第二部分 3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2、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O:16 N :14 Na:23 P : 31 Cl:35.5 S :32 Ba:137第一部分(共 100 分)一、选择题(共计 1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汽车安全气囊内所装化学物质,能在碰撞后 10 毫秒内,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该气体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氮气2下列说法错. 误. 的是( )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 B化学正

2、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3某种新型“防盗玻璃”为多层结构,每层中间嵌有极细的金属线,当玻璃被击碎时,与金属线相连的警报系统就会立刻报警。 “防盗玻璃”能报警,这利用了金属的( )A延展性 B导电性 C弹性 D导热性4近年用红外激光技术研究液氢,发现液氢中含有 H3+。H3+应该属于( )A单质 B分子 C原子 D离子5从防止空气污染考虑,下列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的是( )A碘的受热和冷却 B白磷的燃烧 C电解水 D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6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 +2 价 B它们表

3、示四种元素C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表示的是阳离子7. 某固体在试管中加热后,试管底部没有固体残余物,有关该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化学变化 B、一定是物理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8下表是某城市空气质量每周公报的部分内容,下列情况对表中三个空气质量指标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项目 空气污染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描述总悬浮颗粒 52二氧化硫 7二氧化氮 24II 良A.用天然气作燃料 B.焚烧垃圾 C.汽车排放的尾气 D.用煤和石油作燃料9在实验室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在制氧气过程中,二氧化锰在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

4、数( )A不变 B.由小到大 C.由大到小 D.无法确定10用括号中的试剂除去物质中所含杂质,所用药品错误的是( )2AKCl 中有杂质 K2CO3 (稀硫酸) BNaCl 中有杂质 Na2SO4(氯化钡)C熟石灰中有少量生石灰(水) DN 2 中有少量 O2(灼热的铜网 )11下列对日常生活中的某些做法或认识没有科学依据的是( )A.食用合格“碘盐” ,可预防某种甲状腺疾病 B误食重金属盐后,可喝鲜牛奶解毒C长期饮用优质纯净水,有利于身体健康 D维生素可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12下列突发事故的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有小孩不慎跌入富含一氧化碳或硫化氢的深洞中,应立即下洞救人B实验中如浓硫酸不慎

5、沾到皮肤上,应迅速用水冲洗C眼睛里不小心溅进 NaOH 溶液,可立即滴入稀盐酸来中和D厨房中因煤气泄漏出现较大气味时,应立即关闭气阀,不能打开抽油烟机排气13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B.碱都含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碱C. 氧化物只含有两种元素,所以氧化物中一定有一种元素不是氧元素D.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14如图所示,将密闭的相互连通的装置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使之平衡。经过一段时间后,下列有关叙述与事实相符合的是( )A. 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稀B.

6、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饱和C. 指针偏左,食盐溶液一定变浓D. 指针偏右,食盐溶液一定变浓二、填空题(本题有 5 小题,共 20 分)15 (4 分)请在氢气、石墨、干冰、酒精几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化学式) :写字用的铅笔中含_ _;司机驾机动车前饮用的饮料不能含有_ _ ;属于未来新型能源的是 _ _;可以用作制冷剂的是_ _。16 (3 分)溶解度曲线为我们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强弱提供了便利。 溶解度g请你根据右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甲(1) 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 (填“大于” 、 “等于”或“小于”) 80乙物质的溶解度。 60 (2) _ 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7、 40 乙(3) 60时,将 80 g 甲物质放入 100 g 水中,所得溶液的溶 20质质量分数为 。 O 20 40 60 80温度0C17.(4 分)位于我省惠州市大亚湾的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2006 年 2 月,该项目已生产出了合格的乙烯(化学式为 C2H4)和丙烯(化学式为 C3H6) ,该项目的投产,对缓解广东及东南沿海地区化工原料紧缺将起到重要作用。(1)乙烯和丙烯都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根据的丙烯化学式,请你写出所获得的信息:(三条即可) ; ; 。18(4 分) 化学与我们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1)某同学用 PH 试纸测试家里的洗

8、发剂和护发剂,测得洗发剂的 pH 略大于 7,护发剂的 pH 略小于 7。弱酸性有益于头发的健康,洗发时应先用 剂,后用 剂。(2)可用 除去冰箱里的异味,因为该物质的性质之一是 。19 (5 分)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方案(如图所示) 。经检验装3置气密性合格并加入试剂。I 鸡蛋壳稀盐 III 石蕊试液II 澄清石灰水 描述中发生的现象: 。分析、中出现的现象: 。你认为上述哪几种现象结合在一起足以说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盐? 。上述方案中,哪一步实验是多余的? 。三、 (本题有 2 小题,共 15 分)20 (8 分)甲、乙、丙是三种单质,A 、B、

9、C 是三种化合物,它们之间有下列转化关系:(1)用化学式表示下列物质:乙 ;丙 ;B ;A 可能是 (一种即可)(2)C 溶液+ 甲 Cu 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单质甲应满足的条件是 。21 (7 分)氟里昂是一种常见的致冷剂。氟里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能分解出氯原子破坏臭氧层,其破坏臭氧的循环示意图如下:(1)请写出臭氧的化学式_;臭氧与氧气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2)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填序号)_ _;(3)经过的反应后,反应物氯原子的个数 (“减少” 、 “增加” 、 “不变”),反应中的氯原子与反应中的氯原子化学性质 (填“相同” 或“不同” ) ;(4)有科学家指出: “

10、少量的氟里昂就能对臭氧层产生巨大的影响” ,请你根据循环示意图说明理由。 。四、 (本题有 2 小题,共 24 分)422 ( 11 分)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 2SO3)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 SO2,常温下 SO2 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生成亚硫酸(H 2SO3) ,H 2SO3 能使湿润的 PH 试纸变红,请回答:(1)写出上述装置中、的仪器名称 ; ;(2) 现用亚硫酸钠与稀硫酸制取二氧化硫,你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是 (填代码) ;化学方程式为: ;abA B C 不选择另一种反应发生装置的理由是 ; ; (3) 当用装置 C 收集 SO2 时,导气

11、管的下端应放在 (填 a 或 b)处,其目的是; (4) 写出检验装置 C 中 SO2 是否已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23 ( 13 分)某同学在学习了燃烧与燃料的有关知识后,注意到一张纸容易燃烧,而卷成纸团却不易燃烧,联想到细铁丝受热后,在空气中一般只产生红热现象,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于是引发思考,并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协助回答下面有关问题:发现问题 :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提出猜想 :猜想:燃烧的剧烈程度可能与 有关;猜想:燃烧的剧烈程度可能与 有关。验证猜想 :实验报告如下: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猜想 燃烧更剧烈猜想 燃烧更剧烈写出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应用 :请你结合工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就如何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提出一条具体建议: 。五:计算题(本题有 2 小题,共 14 分)24 (6 分)某蔬菜种植基地原计划每亩菜田施用碳酸氢铵(NH 4HCO3)7.9Kg,因缺货改为施用尿素CO(NH 2)2,请计算:(1) 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 若要达到同样的施肥效果(氮元素质量相同) ,每亩菜田需要尿素的质量是多少?525 (8 分) 某学习小组对实验室久置的 NaOH 的变质程度进行探究。先称取 13.3g 的 NaOH 样品( 杂质为 Na2CO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