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7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笛音 文档编号:15887084 上传时间:2017-09-05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7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7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7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7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7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7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2017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4. 按照周初礼制,周王用九鼎,诸侯用七鼎。 1982 年湖北随州周墓出土了制造精美的九鼎八簋。据此可知该墓主所处的时代A周统治中心在随州 B 宗法等级森严C分封制遭破坏 D 青铜冶炼技术成熟25.1903 年,梁启超指出,即使在这一时期(春秋战国) ,中国的知识阶层也有诸多弱点而远逊于希腊哲人:如大都以向统治者献策为己任, “门户主奴之见太深” 。他认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差距在于A. 强调人伦秩序缺乏人本色彩 B. 致力于维护专制集权政治C.重视个人前途缺乏社会担当 D. 缺乏思想自由与品格独立26德国学者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中记载:在 1500 年到 1800 年的三百年间,中国成了全世界白

2、银的“秘窖” , 欧洲殖民者从拉丁美洲掠夺来的白银 , 有一半最终都运抵中国。这主要是A中国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 中国古代手工业高度发达C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D 中国新经济因素的资本原始积累27. 北朝时均田法令规定奴婢和耕牛均可授田。到了隋代奴婢授田受到限制,耕牛授田逐步取消,唐代则奴婢及耕牛均不得授田,妇女也不得授田。这从侧面反映了隋唐时期A人口增加政府田亩不足分配 B男耕女织生产模式初步形成C儒学复兴影响均田法令 D奴婢现象已经不复存在28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民权主义中把人类社会的进化分为“洪荒时代” 、 “神权时代” 、“君权时代”和“民权时代” 。他认为无论是宇宙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

3、史,都处于进化之中。这表明孙中山A 倡导通过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B 力主宣传达尔文进化论C通过西学寻求社会发展进步 D 深刻剖析社会演进规律29. 1956 年,中国国民收入中全民所有制经济占 32. 2%,集体所有制经济占 53. 4% ,公私合营经济占 7. 3% ,个体经济占 7.1%。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经济基础比较薄弱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初步具备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显著成效 D 国民经济结构出现根本性变化30. 1981 年 11 月 25 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陈云提出 :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者的关系是主要方面和从属方面的关系,计划经济起主要作用,市场调节还是从属于计

4、划” 。上述结论A反映了当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现状B总结了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的基本经验C确定了市场经济姓“资”姓“社”的标准D巩固了经济特区逐步对外开放的主要成果31 1970 年,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 53%,而 1965 年只占 39%,与共产党国家的贸易额则从 1965 年的 30%降至 1970 年的 20%。中国进口的工业品和技术的大部分、农产品的绝大部分均来自日本和西欧。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中苏关系不断恶化C外交新局面的开创 D外交政策回归理性32下列古代雅典政治生活中的现象,体现民主政治核心观念的是A用抽签方式选出议员和陪审员等B政府

5、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生活的公民发放工资C陪审法庭依据诉讼人的演说了解案情、进行判决D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33.1714 年安妮女王去世,按照王位继承法 ,德意志汉诺威的王公乔治一世继任英国国王并在英国统治了 13 年。他不会说英语也不熟悉英国的政风民情,便放手让英国大臣代他去料理国事,自己什么也不管。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 外国王公入主的传统得到尊重 B 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出现良机C 对王权的限制获得了重大进展 D “责任内阁制”政府已经建立34 1965 年,德、意等国提议把欧共体内部决策机制从“一致通过”改变为“多数赞成”,法国总统戴高乐实施“缺席政策”坚决抵制。“空椅危机”迫使欧

6、共体通过“卢森堡协议”,同意法国提出的决策机制的全体一致原则。上述历史现象反映了A 超国家倾向和维护国家利益间分歧严重 B 西欧各国联合起来摆脱美国的控制C民族国家利益阻碍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D 德意与法国激烈争夺欧共体领导权35冷战时期的政治评论员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这些评论员认识变化的背景是A全球化趋势的加强B两极格局瓦解使大国对抗的危险消失C联合国作用的增强D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出现新的不稳定性因素 40 (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7、料一 1792 年,英国派出马戛尔尼使团,借为乾隆帝祝寿之名,出使清廷。然而,在觐见乾隆帝礼仪的问题上与清方产生分歧,拒绝按中国传统行跪拜礼。清廷称“向闻西洋人用布扎腿” ,对其“跪拜不便”表示理解,但仍劝说“叩见时暂时松解,行礼后再行扎缚” ,最终达成折中意见,改行免冠屈一膝之礼。乾隆帝对英国使团的“妄自骄矜 无福承受恩典”十分不悦,当觐见完毕英方提出改善贸易条件、增开通商口岸的诸项要求时,概予严词拒绝。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凡有“藩属”朝贡事务,或遇有外交往来和交涉事宜,均交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管。如有重大交涉事件发生,则由皇帝派钦差大臣

8、负责办理。鸦片战争后,五口通商的开辟使外交事务日益频繁,清政府遂于道光二十四年( 1 844 年)设置五口通商大臣,由两广总督兼领,负责外交事务。咸丰九年( 1 859年) ,改由两江总督兼领,负责办理与各国通商事宜。五口通商大臣仍是钦差大臣的身份。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外国公使驻京,西方诸国相继在北京建立了使馆,并强烈要求各国政府和外交使节直接与内阁和军机处交往,而不再通过礼部及沿海督抚进行间接交往。咸丰十年,清政府宣布在北京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英在礼仪问题上产生分歧的原因及其影响。 (16 分

9、 )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廷外交发生的变化,并加以简要评价。 (9 分 ) 41(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根据清实录德宗实录等解读材料,围绕“清政府与西学”提炼一个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符合题目要求,史实引用合理;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1898 年 9 月,清政府处决 “六君子” 后发布上谕:“康有为首倡邪说,而宵小之徒,群相附和,乘变法之际, 隐行其乱法之谋。 又闻该乱党私立保国会,言保中国不保大清, 其悖逆情形, 实堪发指”。1901 年 1 月,慈禧、光绪避难西安发布 变法上谕 : “著军机大臣等,参酌中西政要, 凡朝章国故, 吏治民

10、生, 学校科举,军政财政, 各举所知, 通限两个月,详悉条议以闻。 再斟酌尽善, 切实施行”。1906 年 9 月,清廷发布宣示预备立宪谕:“各国之所以富强者,实由于实行宪法。惟有仿行宪政,大权统于进行,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 著内外臣工,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44. ( 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西汉初期,允许各郡国自由铸造货币,铜钱大小、轻重不一,劣币充斥市场。文帝时期改铸四两钱, 仍是听任自由铸造。 自由铸造在扰乱经济秩序的同时, 对于中央集权的稳定也构成了威胁。到汉武帝时,由于这种状况愈发严重,加上整个社会的经济开始落入窘境,于是,元狩四年,朝廷开

11、始改革币制,发行新币。不过新币的发行并没有根本解决原有的弊端,后来又废白金而改铸赤仄钱,不久又因赤仄钱轻而贱,百姓不愿使用,不得不宣布作废。元鼎四年,武帝采纳桑弘羊的建议,决定废除一切旧钱,由国家统一铸造货币,彻底进行整顿。这种新铸的钱称为三官钱,亦称上林钱,后世称为五铢钱。五铢钱的重量与实际重量相等,规格相同,质量较好,成本较高,使私铸者无利可图,从而杜绝了汉初以来民间私铸货币的流弊,结束了汉初以来币制紊乱的状况。从此以后,全国货币统由政府铸造,币制归于统一。摘编自中国古代国家干预主义的全面实践以桑弘羊的财经改革为中心的探讨(1) 据材料,概括桑弘羊货币改革的历史背景。( 6 分)(2) 据

12、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桑弘羊货币改革的作用。( 9 分)45 (15 分 ) 【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46 年到 1948 年,针对日本战犯的审判工作在东京进行,远东国际军事法最终判处了 7 名甲级战犯死刑, 16 人无期徒刑,还有多人刑期不等的有期徒刑。东京审判被认为是国际社会对日本错误国策以及战争罪行的总清算,并向全世界宣告,策划、发动侵略战争是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参与战争犯罪的人,要对侵略战争负责。但这次审判充满了种种矛盾和斗争,而且最终的判决结果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盟军的总司令麦克阿瑟发出的所谓“战犯假释”的指令,岸信介等甲级战犯因此被释放和减刑,之后又撤销了各种“

13、褫夺公职”的法令,这些战犯和曾经被清洗的人再次担任了公职,岸信介甚至后来担任了日本首相。至 1950 年,美国就提前释放了所有关押的日本战犯。摘编自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1)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东京审判“充满矛盾并未得到很好执行”的原因。 (9 分 ) (2)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析东京审判。 (6 分 ) 46. ( 15 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种语言,获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第一个将中国的论语、中庸用英文和德文翻译到西方。向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列夫托尔斯泰书信

14、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辜鸿铭当初是最先剪辫子的人,辛亥革命以后反而蓄发留辫,整个一位“前清遗民”; , 他平时讲课和谈话,张口就是“子曰诗云”;他 , 自称是“中国受过欧洲教育的人中资格最老的一个”,然而回国以后却变为思想最“守旧”的卫道士,他反对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力主尊孔读经,公然说:“现在社会大乱,主要的原因是没有君主”;他十分熟悉西方文明,然而却从中得出结论:“欧洲人所热切希望并极力去实现的民主主义文明,就是我们中国人两千多年来一直保持的东西”,他狂热地赞美中国封建社会落后丑恶的东西,如一夫多妻制、纳妾现象、女人缠足等。材料二 辜鸿铭狂放的

15、姿态,是他带泪的表演,是以狂放来保护强烈的自尊。他不惜用偏执的态度来表达自己对中华文化的热爱。民国建立后,他在北大讲授英国文学,用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为纳妾和缠足进行头头是道的辩解,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 摘编自狂儒辜鸿铭( 1)依据材料,概括辛亥革命以来辜鸿铭对待东方文化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9 分)( 2)你如何评价辜鸿铭?( 6 分)历史部分参考答案24C 25D 26B 27A 28C 29D 30A 31B 32A 33B 34A 35D 40 (1) 原因:清廷,闭目塞听,以天朝上国自居;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儒家礼仪观念根深蒂固。 ( 6 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自由、民主、平等等启蒙思想的洗礼;力求与中国实现平等外交。 ( 6 分)影响:清廷实行闭关自守政策;英国开拓中国市场的努力归于失败。 ( 4 分,言之成理即可)(2) 变化:由将外交视为临时性质工作到正式设置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由间接交往到直接交往;由维护等级制的朝贡外交到融入世界国家体系的近代外交。 ( 6 分)评价: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