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短歌行教案(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882810 上传时间:2017-11-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7短歌行教案(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7短歌行教案(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7短歌行教案(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7短歌行教案(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7短歌行教案(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7短歌行教案(人教版必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1 页 共 4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2.7 短歌行 教案(人教版必修 2)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本诗的创作背景; 2. 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3. 品味作品用典、比兴等艺术技巧。 4、培养学生领会诗歌中所表现出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点拨,合作探究 教学重点:领会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理想。 教学难点:诗歌中运用用典、比喻等艺术手法来表达情感的艺术特色。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少年前,曹操一场“青梅煮酒论英雄”曾让无数后人仰慕不已,而文学作品里的曹操总和“奸雄”联系在一起。许邵评其为“治世之能臣,乱

2、世之奸雄” ;百家讲坛易中天评价说:曹操一生,政治上最得意的一笔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军事上最成功的一仗是官渡之战,后果最为严重的一次疏忽是放走刘备,失败得最惨的一次是在赤壁,最受肯定的是他的才略,最受指责的是他的人品,最有争议的是他的历史功过,最没有争议的是他的文学成就。真实的曹操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曹操,再次感悟他的人生理想。-短歌行 二、解题 1、短歌行 “汉旧歌” 。乐府有长歌短歌之分,一般认为指歌声长短而言。短歌一般节奏短促,适于抒发忧愁、苦闷的情绪,长歌一般比较热烈、奔放。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2、建安风骨: 建安诗人大都经历了汉末的离乱,所作诗歌主要是因事

3、而发,悲壮慷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建安文学在悲壮慷慨的基调中,感伤离乱、悲悯人民和慨叹人生相联系,从而激起及时建功立业的政治豪情,显得“志深笔长” 、 “慷慨多气” ,是沉着的品格的典型代表。这一独特的风格使得它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 ,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曹操龟虽寿观沧海 3、创作背景 建安十三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 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 ,统一天下。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索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以扫平四

4、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4 岁的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 ,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于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人们广为传唱! 三文本解读: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2 页 共 4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1一读课文(听录音朗读) ,解决字音,把握朗读节奏和感情。 譬如:p 慷慨:kng ki 青衿:jn 呦呦:yu 掇: du 阡陌:qin 枉存: wng 匝:z 契阔谈讌:qi yn 周公吐哺: b 2二读课文,思考:“诗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5、从诗中寻找一个字概括出来。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忧) 3三读课文,合作探究: “因何而忧 ” 短歌行里“忧”字出现多次,你认为作者“忧”的分别是 什么?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诗句分析。思考感情基调有何变化? (学生要用如下的表达方式:诗句-释义-情志。 )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忧,人生苦短 时光易逝-基调: 低沉,悲凉 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忧:人才难求 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忧:功业未就,天下未定(根源)-基调:高昂,慷慨激昂 4四读课文,合作探究:“如何抒忧

6、” 作者的忧情是如何表现的,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学生讨论后明确。 1、 反诘 人生几何、何时可掇、何枝可依,启发读者联想和思考。 2、 引 用典故 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渴望得到贤才 2)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小雅鹿鸣.-思念和倾慕贤才 3)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史记- 接待贤才,统一天下。 4)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管子 -广纳人才 ,人才多多益善。 用典的作用:含蓄蕴藉。 3比喻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运用“朝露”为喻,表达年华易失的感慨。 乌鹊南飞,何枝可依 ? 喻贤才难遇明主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比喻胸襟广阔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将贤才喻为明月,恰

7、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 。 比喻生动形象。 5.分析思路结构并背诵全诗: 四字句,每节八句,四四分层,又二二分开。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3 页 共 4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1)一节:感慨人生 纵酒放歌 思慕贤才 礼待嘉宾 1) 这首诗第一句起句就不凡。 对酒当歌,唱得慷慨激昂。但忽然就变了,人生几何,人的岁月能有多少呢?调子陡然变低,有消极之味。人生短暂,就像早晨的露水,太阳一出来很快就给蒸干了。起首四句,调子高低起伏,抑扬顿挫,极具音乐美。每人喝酒的心情不同,代表的感情也不同,这里诗人为吗喝酒? 民间有“借酒浇愁”的说法。可是酒真能解忧吗?当然不能。李白说过:“举杯销愁

8、愁更愁。 ”,唐代诗人罗隐也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酒即使能让人忘却忧愁,也只能是暂时忘却,而不可能从根本上除去,比如忧人生短暂,酒并不能延长人生。那么感到人生短暂,只能从自身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作者也是觉得人生很短,觉得人生不够用。为什么不够用,因为作者要做大事,一统天下。曹操急于实现人生理想,深感人生有限。他要实现理想,迫切需要什么呢?他迫切需要人才的辅助。 (招纳贤才。 ) -感慨人生 纵酒放歌 2)诗中哪些诗句体现了作者对贤才的渴求之情呢。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化用“子衿” ,原意是一个痴情姑娘的相思之情.“但为君故”而“忧” ,这里的“君”是指什么人?(贤才)暗含

9、对人才的思念。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引来人才固然是好事,但用好人才更重要。结合鸿门宴相关情节,讨论刘项二人成败与用人态度的关系。项羽:刚愎自用 乌江自刎 刘邦:虚心请教 成就天下 曹操如何对待人才?从何处可以看出其对人才的态度?“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这里引用诗经小雅鹿鸣中的四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化用“鹿鸣” ,有求贤若渴之意。可人才是想得就能得到的吗? -思慕贤才 礼待嘉宾 (2)二节:贤才难得 厚礼相待 贤才不至 虚怀相待 1)

10、可贤才是想得就马上能得到的吗?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诗人用月比喻人才,深情呼唤:天下贤才,我何时才能得到你们呢?显然这里忧的内涵是“贤才难得” 。 于是,诗人付诸想象,希望贤才“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大家参照注释,枉是屈驾之意。这句是说,希望客人能长途跋涉,从四面八方屈驾前来探访我曹操。作者想象大家在一起谈天宴饮,宾主契合,重温昔日的情谊,何等畅快。-贤才难得 厚礼相待 2) 那么当时的人才都在哪里呢,他们都是怎样想的呢,他们看好曹操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实际上这是指那些犹豫不定的人才,他们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一时无所适从。所以曹操以乌鹊绕树、 “何枝可依”的情景来启发他们,不要三

11、心二意,要善于择枝而栖,善于选择明主贤君,赶紧到自己这一边来。 最后二句揭示全诗主旨,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4 页 共 4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以山水,比喻自己的博大胸怀。曹操虽然已经拥有许多人才,但他并不满足。还希望有更多的人才到他这里来。因为他所做的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自然需要大量的人才。同时以周公自勉,表明自己竭诚待贤、统一天下的决心。 曹操的忧人生、忧贤才的目的是“天下归心” -贤才不至 虚怀相待 四、至此,诗歌的主旨就非常明朗了: 曹操领兵南征北战,渴望统一天下。然而,人生苦短,人才难求。 短歌行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此诗表达了一

12、个政治家身处动乱时代的人生感受,抒发渴望招纳贤士、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它气格高远,感情丰富,是诗人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从整首诗看,基调是昂扬的。 -背诵及唱歌 五/拓展延伸: 1假如说,现在你是一个人才,某个公司老总要招聘你,你会提出什么样的条件?或者说你是一个老总,就假如说是曹操吧,你会摆出怎样的条件以吸引留住人才?(高薪,高职位、 “待遇”好的工作环境、尊重、贤才与贤主、适合发展的环境,施展身手。要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当然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你说曹操,对关羽多么的好。送坐骑汽车,送美女,送官印可是关羽还是走了。因为,他对刘备的感情更深于曹操。 板书 忧:人生苦短 反问-引人思考 忧:人才难求 用典-含蓄蕴藉 忧:功业未成 比喻-生动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