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题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58720278 上传时间:2021-01-0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题3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题3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题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语文模拟题3(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020年高考语文模拟题三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9分) 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由于长期以来受“欧洲中心论”与“以西释中”思想的影响,我国美学研究对中华民族的审美理论常常以“审美智慧”称之,没有足够勇气将其称为中国的美学理论。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有引以自傲的民族艺术。因此,中国必然拥有本民族的美学,这种美学就是“生生美学”。 “生生美学”这一概念来自周易。“生生”即“生命的创生”,是我国古代哲思与艺术的

2、核心所在。“生生美学”是一种相异于西方古典认识论美学的美学形态,独具特色与魅力。而且,体现这种“生生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戏曲、琴艺与民间艺术至今仍具有无穷生命力,因此这种“生生美学”也是鲜活的。 “生生美学”是一种古典形态的“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不仅仅是一般的生态智慧,而且是具有原生性并活在当代的生态理论。所谓“天人相和”具有明显的“生命创生”的内涵,天地相交、风调雨顺、万物生长就是一种美的形态。这种生态之美仍然存在于我国诸多民间艺术之中,例如年画之“瑞雪兆丰年”与“大丰收”等。 “生生美学”是一种“阴阳相生”的生命之美。“生生美学”是一种东方的生命之美。

3、这种生命之美包含万物化生、宇宙变化等极为丰富的内涵,而且体现出“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存”的理念,是一种古典的生态整体论与生态平等论。特别可贵的是,周易揭示了包括艺术创造在内的万事万物生长演化的规律,即“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道概括了艺术创造特有的规律,即凭借阴阳虚实的对比产生一种艺术生命力。例如,国画就是通过白与黑、浓与淡的对比形成一种艺术生命力。像齐白石的虾图,仅寥寥几笔以大片的空白将几只小虾在水中活泼泼的生命力表现无遗。 “生生美学”还是一种“日新其德”的含蓄之美。“生生美学”作为一种含蓄的美,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无限风光,是一种“言外之意”“象外之象”与“味外之旨”。诗歌之“意境”、

4、绘画之“气韵”、山水园林之“写意”、书法之“神韵”等,说的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含蓄之美,可以说是意味无穷。 “生生美学”化育于十几亿中国人的生活,蕴含在让我我们流连忘返的无教民间艺术之中,寄托着我们绵绵的乡愁与无尽的情思需要我们好好体悟,好好研究。 (摘编自曾繁仁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生命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生生美学”是独具中国特色与魅力的美学形态,却一直被西方称为“审美智慧”。B.“天人相和”具有“生命创生”的内涵,“生生美学”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态之美。C.艺术创造的规律就是阴阳之道,凭借阴阳虚实的对比产生艺术的生命之美。D.诗歌的意境、绘画的气韵、书法的神韵等使艺

5、术产生含蓄之美,令人回味无穷。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交代背景,然后引出“生生美学”的概念,再围绕“生生美学”逐层展开。B.文章从“生态美”“生命美”“含蓄美”三方面阐释了“生生美学”的无穷生命力。C.本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述结构,“分”是论述的重点所在,文学层次分明,结构严谨。D.文章以齐白石的虾图为例,证明了中国艺术是一种虚实相生的生命艺术。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洲中心论”与“以西释中”思想长期盛行,使我们对自己的审美理论缺乏自信。B.“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的生命力,它体现在鲜活的中国传统艺术中。C.国画通过白与黑、浓与淡等阴阳虚实的对比,

6、就可以形成活泼的艺术生命力。D.如果不深入体悟和研究,就难以真正领会中国民间艺术所蕴含的“生生美学”。【答案】1.D2.B3.C【解析】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章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阐释了生生美学的无穷生命力”错误,本文阐述了“生生美学”的内涵。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C项“就可以”错误,凭借阴阳虚实的对比产生一种艺术生命力,并非有此就可以有彼。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

7、否连贯、恰当。寻求代词与代词内容之间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马三立梦露 周海亮 马三立梦露本名马三。他姓马,排行老三,很俗很实际的名字。马三立梦露这个怪异的名字是村里人送给他的外号,他觉得挺好。他种地,养猪,打牌,喝酒,打孩子,弹三弦他把乡村沉闷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收音机还不多,可是他有一台。每天他坐在炕头上听收音机,最初听新闻,后来听评书,再后来就迷上相声,迷上马三立。收音机乃稀罕之物,他听的时候,炕沿上、窗台上、锅台上甚至院子里,挤满前来

8、蹭听的村人。一段听完,见村人仍不走,他说,我给你们来一段吧!他开始惟妙惟肖地模仿马三立,村人前俯后仰,啧啧称叹。特别是那句充满喜感的“逗你玩”,竟然真假难辨。正逗着,小儿内急,喊了几声“爹”,见他不应,就全都屙到炕上。他只得暂别马三立,冲院里喊:大黄!狗跑进屋,蹿上土炕,欢天喜地地将小儿的秽物舔了个净光。 喜欢马三立很正常。村里人都喜欢马三立。然而几年以后,他又开始喜欢梦露,在村人眼里,就有些不正常了。 八十年代初,即使城里人,也多不知道梦露是何人,但他不仅知道,并且对梦露拍过的电影如数家珍。他阅读有关梦露的书,又从杂志上剪下梦露的照片,贴满整整一面土墙。一个大男人不好好干活,天天迷一个脸上长

9、颗痦子的金发碧眼的坦胸露乳的美国大妞,很是让村里人看不懂。他老婆骂他,你还要不要脸?他说,你不觉得她挺好看?他老婆说,她好不好看关你鸟事?他说,好看,就能让我心情舒畅。心情舒畅,就能干好地里的活。他开始弹三弦,唱送女上大学,边唱边瞟着墙上的梦露,似乎梦露就是那个穿着红格子衬衫和学生蓝裤子的桂兰。弹完一曲,下地干活,竟真的不觉累。然当他回来,墙上的梦露一张都不见了。他喝来老婆,问,我的梦露呢?他老婆说,都被我撕了!他不由分说,上前一巴掌,将老婆干净利落地打翻在地。你这个不懂事的臭婆娘!他说,我不看梦露难道看你? 那次他与老婆闹翻了天。他老婆欲与他离婚,他诚恳地承认错误并发誓永不再往墙上贴梦露,两

10、人的日子才得以继续。马三立梦露这个外号也由此传开,开始只是村里人叫,后来传到镇上,镇里人也叫。每叫他,他便应:哎!声音里,透着一股子快乐。 墙上没有再贴梦露,并不能证明他不再想着梦露。有梦露的杂志仍然天天看,看时,目光痴迷,口水澎湃。看一会儿,家里来了村人,便打开黑白电视,与村里人一起看马三立。那是村子里的第一台黑白电视机,他在两年前开始赶集卖书卖杂志,赚下一笔钱。 几年后他把儿子送到镇里读中学,一家人就搬到镇上。他在镇上开了一家音像店,卖磁带和录相带,也卖书和杂志。店里有录像机,每天都会吸引很多无所事事的人过来看录像。多是香港武打片,有时也播马三立的相声和梦露的电影。逢这时,别人就让他快换片

11、快换片。他不屑地冲那些人撇撇嘴,说,真没品味! 经常有村里人来镇上找他,喝喝酒,聊聊天。村里人夸他有本事,说他从农民变成老板,不过几年的事。他笑笑,说,不是你们把我赶出来了吗?村人说,谁赶过你?都喜欢你呢。他说,反正在你们眼里,我就是与你们不一样的怪人。说完,喝一口酒,盯着电视里的梦露,说,你说她怎么可以这样迷人? 再几年过去,他去了县城,开了一家更大的音像店。城里的年轻人不知道他的过去,只知道他这里片子多,价格也便宜。没人知道,他便主动说给那些年轻人听。他说我有个外号叫马三立梦露。大家就笑,说,知道你迷马三立,可是梦露是什么回事? 那时他刚给这些年轻人说了段马三立的逗你玩,嗓音还没有调回来。

12、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梦露的照片,“啪”地往桌面上一甩,粗哑着声音说,瞧瞧!几个年轻人凑上来,仔细瞧过,说,原来梦露长这模样啊! 他愣愣,长叹一声说,在你们眼里,梦露也成马三立了。 (选自小说月刊2020年第1期,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直接切题,简要介绍了中心人物马三,列举的一系列农村日常生活具有浓厚的乡野气息。B.小说善于运用相关事件的延展来表现人物、把握叙事节奏,如第2段“小儿内急”的描写,极富表现力。C.马三由喜爱马三立转到痴迷梦露,引起了他老婆的不满,由此还引发了一场风波,外号也因此而来。D.小说结尾意味深长,马三的话暗含了一个道理:

13、人可以各有所好,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保持常新。5.文中的主人公马三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6.小说以“马三立梦露”为题,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答案】4.C5.是一个既喜欢传统,又敢于接受新事物的人。他喜欢相声,也喜欢外国明星,这两者分别是传统和新事物的代表。是一个有能力、善于追求的新农村人。他模仿相声表演惟妙惟肖,他第一个买回收音机和电视机,他很早就到了镇上开店,是一个乐观、率性的人他利用文艺把沉闷的农村生活过得多姿多彩,他言行直率,敢于公开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爱好和追求。6.“马三立”与“梦露”一中一外,一土一洋、一旧一新,构成一组怪异的矛盾体,能激发起读者探究的欲望。标题“马

14、三立梦露”作为主人公的外号,高度浓缩了人物的形象特点,便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标题“马三立梦露”作为小说线索,便于情节的有序展开。“马三立梦露”在文中象征新鲜事物,以此为题,能使揭示的主题委婉含蓄。【解析】4.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等内容的考核,C项表述错误,马三立引起老婆不满,并非“由喜爱马三立转到痴迷梦露”,他痴迷梦露的同时,仍然喜爱马三立。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特点,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

15、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此题可根据文中的“他种地,养猪,打牌,喝酒,打孩子,弹三弦他把乡村沉闷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可见他乐观热爱生活,把沉闷的日子过得精彩,“他笑笑,说,不是你们把我赶出来了吗?村人说,谁赶过你?都喜欢你呢。他说,反正在你们眼里,我就是与你们不一样的怪人。说完,喝一口酒,盯着电视里的梦露,说,你说她怎么可以这样迷人?”可见他言行率直,不顾人们奇怪的眼神,公开表现对外国明星的喜爱;从他“模仿马三立的相声表演,他第一个买回收音机和电视机,他很早就到了镇上开店,去了县城,开了一家更大的音像店。”等情节可概括出他有能力,有眼光,有追求的新农村人;文中他喜欢相声,喜欢马三立,也喜欢外国明星梦露,“八十年代初,即使城里人,也多不知道梦露是何人,但他不仅知道,并且对梦露拍过的电影如数家珍。”可见他是一个既传统,又敢于接受新事物。点睛:人物形象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形象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和文章的主旨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不要相互包含,答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