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论述类导学案(一学生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852821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论述类导学案(一学生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4论述类导学案(一学生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4论述类导学案(一学生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4论述类导学案(一学生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4论述类导学案(一学生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论述类导学案(一学生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论述类导学案(一学生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4届 高三 语文 导学案论述类文章阅读 专题复习(一)“理清思路、把握观点” ,【目标】熟悉考点,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中心观点,为解题、答题奠定基础。一、熟悉考点:考试说明对论述类文章阅读的考查要求: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1)理解B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般论述类文章”主要指:一些以论述观点、阐明主张、表达看法等为主的说理文。常见的论述类文章有杂文、演讲词、政论文、文艺评论、学术论文,等等。大多涉及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

2、、文艺学等学科。二、真题导练阅读备考指南P166不可无“我” ,用勾画关键词、句的方法,梳理文章思路。1、本文的关键句有:(在文中画出)2、梳理本文的论证思路:中心论点: 论证思路:从第 段到第 段,论证 ;从第 段到第 段,论证 。三、方法归纳:(一) 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思路、把握观点 ,是准确答题的基本前提。(二)快速读懂论述文的步骤:第一遍要快速阅读、整体把握,读完后,能大概明确主要观点、基本层次,就算个别细节读不懂也不要慌张,要养成阅读时随手圈划的习惯,这样能帮助自己关注重点、快速读懂。 ;具体做题时,再回到相应的原文进行比照选项,做第二遍、第三遍局部阅读。2具体步骤:1、读原文划出关

3、键句、关键词。关键句包括起始句、结束句和结论句,明 晓每段要表达的意思;关键词语主要有:顺序词、关联词、指代词、范 围词、 类别词、过渡词,以及文中不同地方反复出 现的同义或近义的词语。 阅读时要特别将它们圈画出来。2、把握观点,梳理思路。-文章的观点是什么?如何提出观点?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怎样?(是先观点后材料,还是先材料分析后观点)行文中论证部分的结构怎样?(通常为总分式、并列式、层递式等) 。3.注意:不要被作者文章开头为引入话题而提的某些问题所牵引,先入为主,关注了次要问题而忽略了主要问题。四、即时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本色与文采王国维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元人

4、杂剧之不同于其他 历史时期的文学(如唐诗、宋词、明清传奇),就是它慷慨悲歌、本色当行的时代风貌。当 时杂剧创作的主要流派 以关汉卿为代表的本色派,集中表现了这种时代风貌。同时,随着杂剧创作的发展,以王实甫为代表的文采派也逐渐形成。关于这种流派划分,前人已有 论述。如王 骥德曲律论家数认为“曲之始,止本色一家然文人学士,积习未忘”才产生了文采一家。臧懋循元曲选序说:“曲有名家,有行家。名家者,出入乐府,文采烂然。行家者,随所装演,无不摹拟曲尽,使人快者掀髯,愤者扼腕,悲者掩泣,羡者色飞,故称曲上乘,首曰当行。 ”当行指适应于某一行业的要求,就 戏曲说,主要指善于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曲词符合剧中人

5、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 务。本色一般是就语言的自然本色,贴近生活,很少装饰说的。戏曲脚本最初总是为舞台演出写的,最早的脚本往往只是舞台演出的 记录。如果不本色,群众听不懂,看得也莫名其妙,它就不能适应 舞台演出的要求。因此最初从民间产生的戏曲总是本色当行的。 关汉卿的窦娥冤重于叙事,直抒胸臆,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就堪称本色派的“第一杰作” 。比之关汉卿,王实甫的戏曲作品 则在本色的基础上作了较 多的设色加工, 给人一种“文采烂然”的感觉,代表了杂剧文采一派的最高成就。他的代表作西厢记中 “长亭送别”一折, 讲述张生与崔莺莺相爱,崔老夫人知道事情已无可挽回,便催张生

6、进京赶考, 莺莺与张 生在长亭依依而别,语言铺叙委婉,华丽秀美,既能把优美的诗词语言熔铸成明快流畅的曲词,也能将日常生活语言点化为清丽谐美的唱段。王 实甫的剧作有着优美的抒情诗的特色,朱 权太和正音谱评价其“ 如花间美人” 。本色派与文采派,春兰秋菊,各有特色,共同代表了元人杂剧的艺术成就。3.(1)全文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答:_3(2)文章中间的论证过程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答: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 15小题。共16分。说深刻林凯“深刻”一词人们常常提及。可是什么是深刻,人们却很少思考,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被“深刻”所迷惑,将本不深刻的东西视为深刻

7、,将原本深刻的东西视为不深刻。造成这种一反一正认识的原因有二:一是很少有人怀疑自己所讲的问题,二是少见多怪。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深刻”的,一是“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的”,二是“内心感受程度很深的”。这两个方面告诉我们,深刻一是指思维,二是指感受。感受,人们好理解,一辈子没见过红颜色,第一次看见,那肯定是印象深刻。但是,思维就不那么简单,因为要达到事物或是某一问题的本质,不是眼见为真。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哲学问题一书中讲到康德时说:“康德认为他称之为物自体的物质客体根本是不可知的,可知的乃是我们在经验中所遇到的客体(他称之为现象) 。 ”中国的老子讲:“前识者,道之华也。 ”这两位东西方文化巨人

8、讲的有异曲同工之处。所以我们眼睛看到的常常只是表象,不是本质。那么怎么样才算看到本质?我们常说鲁迅杂文写得深刻。深刻在什么地方?就在于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也许有人会说,封建社会怎么吃人呢?谁也没看见封建社会有什么血盆大口。殊不知,这个血盆大口不是长着獠牙,它是用一种无形的东西,即封建的意志,更进一步说就是皇帝个人的意志束缚着你的行为、你的思想,而且它还口口声声说一切都是为你着想,让你心甘情愿做奴才。无形之枷锁有时比獠牙还厉害,它剥夺了一个人方方面面的权力。人类有时也很麻木,一旦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他就会不觉得这种生活方式让他失去了什么。长期不在自由下生活的人,并不知道自由的可贵;

9、长期不思考的人,也并不知道思考的意义。结果就是你不让我自由,我就不要自由,你不让我思考,我就不思考,只要让我吃饱饭就行。此种麻木的思想,被鲁迅意识到了,就是本该我们作为人应有的东西被专制者拿走了,这和吃人有什么两样,这也就是说鲁迅看见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他看到了人类社会本质上的不公平、不合理,甚至扭曲的地方,就是在专制者眼里从不把人当人看。深刻绝不是奇谈怪论,不是谁喊叫和辱骂声大谁就深刻,不是你想到了我没有想到就是深刻,也不是你敢说我不敢说就是深刻,更不是因为你看的书多能引用几句名人的话就是深刻,深刻与这些统统都无关。深刻存在于事物自身,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运动的规律,改造规律必定受规律的惩罚。

10、人类社会也如此。在过去的六十年中,我们曾一度改造人的灵魂,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其主要原因,还是自4己对自己认识的不足,自己没有把自己看成是正常人,而看成是超人。用社会学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是有限的。所以,康德讲“物自体”,老子讲“前识者,道之华也”,都是提示要从事物的本质上认识事物的大道理。谈论社会改造、一心想变革文化的人,也应该从这个大道理中寻求启示,寻找你要找的东西,这样就会离真理更近一些。除此之外,那些空喊冠冕堂皇口号革命的人,多是用自己的手革自己的命。假如是理想者的话,也是用自己狂妄的理想去实践野心家的理想,与自己的理想没有多大关系。从历史上看,这种悲剧多发生在文化人身上

11、。这个世界不缺少深刻,就跟不缺少美一样,缺少的是发现深刻和美的眼睛。比如万有引力,它本身就存在,不过是你认识不到,而牛顿认识到了,我们就应该说牛顿是深刻的。布鲁诺说地球是围着太阳转,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他是深刻的,而且深刻得让许多人不相信他的深刻,他的悲剧恰恰就是对世俗观念的背叛。这样说来深刻并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它是既简单又朴素的:一是事物本身存在的动因,二是我们能准确地说出这种存在的动因。如果套用一句佛家的禅语就是:我说对了。当然,一个“对”字给你带来光明,但你确实要从黑暗中走过。(选自2010年3月19日文汇读书周报)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

12、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所谓深刻,一是指感受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二是指思维深刻,让他人内心感受强烈,印象深刻。B康德认为他称之为“物自体”的物质客体根本是不可知的,可知的乃是我们在经验中所遇到的客体(他称之为现象) ,老子说“前识者,道之华也”,这些都说明我们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而不是本质。C奇谈怪论,大声喊叫和辱骂,敢想敢说,看的书多,能引用几句名人的话,这些都不算深刻。D在过去的六十年中,因我们对自己认识不足,没有把自己看成是正常人,而是把自己看成超人,导致我们曾一度改造人的灵魂,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E像地球围着太阳转这样一些客观存在的事实,一般人都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而布鲁诺发现了,所以,布鲁诺是深刻的。13下列选项不属于“思维深刻”范畴的一项是(3分)A一辈子没见过红颜色的人第一次看见红颜色。B鲁迅杂文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C揭示事物自身运动的规律。D牛顿发现万有引力。14文末划线的句子耐人寻味,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15请概述文章各段落的主要观点。 (4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