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钢市一高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复习题

上传人:1810****630 文档编号:158492354 上传时间:2021-01-0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518.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舞钢市一高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舞钢市一高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舞钢市一高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舞钢市一高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复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舞钢市一高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复习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舞钢市一高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复习题 一、选择题 1、斯大林曾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 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 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材料中斯大林所说的中国的相关情况得到改变是在 ( ) A. 抗日战争时期 B.C.一五计划完成后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2.1956, 第一辆汽车“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成功,就此结束了中国不能 制造汽车的历史,也成为 “一五” 计划成果的典型代表。下列关于 “一五” 计划建设的叙述, 正确的有() 1953 年开始执行, 1957 年底胜利完成

2、 优先发展重工业,建成的重要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一五计划期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我国顺利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A. B. C. D. 3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 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 年后消失, 1978 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 主要原因是 ( )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 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 4造成下图所示的公私经济成分比例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三大改造 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国营企业改革 5. 当生产力向工业

3、化时代迈进时,必须冲破小农经济的桎梏,以下史实属于这一范畴的是 英国圈地运动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中国1952 年底完成的土地 改革() A B C D 6. 有学者认为, 我国长期存在的农业生产模式虽激发了农民积极性,但因经济效益分散,不 利于农业迸一步现代化,也导致人文精神缺乏、公共意识淡薄和家族关系、圈子主义盛行。 依据其观点,国家要促进社会发展应推行( ) A农业合作组织 B 人民公社运动C家庭联产承包 D土地流转承包 7.32. 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 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

4、 政社合一的 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 来的影响是 ( ) 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 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 D 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8.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 1964、19701975、19791984 四个时期国 内生产总值( GDP )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 年相对应的是() A B C D 9.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 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

5、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 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 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 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 10. 在全国各行各业争相放“卫星”的感染下,文艺界的“卫星”也放出来了。各地纷纷提 出“人人会写诗,人人会画画,人人会唱歌”“一县一个郭沫若、梅兰芳”。清华作为一所以 理工为主的高等学校,此时成了著名的群众文艺创作的典型。全校 1 万名学生, 创作了 5 000 多首诗, 3 000 余首歌曲, 1 500个剧本, 2 000 篇小说、散文、特写、曲艺,3 000 多幅 漫画, 办

6、了 700 多种系和班级的油印刊物,“许多班做到了人人是诗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 于 ( ) A.19 世纪 50 年代B.19 世纪 60 C.20世纪 50 年代D.20 世纪 80年代 11、1958年某领导到江苏视察中稻丰产试验田,他问:“亩产可以打多少?”回答说:“可以 打1万斤。”领导说:“1万斤,还能再多吗?你们这里条件好,再搞一搞深翻,还能多打些。” 产生这一认识的原因是() A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精神振奋,斗志昂扬,生 产积极性高 B当时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特别重视 C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有了正确的以识 D人们为发展生产力而夸大了主观意志的作用 12. 与右图主题一致的

7、标语是() A “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B “亿万人民亿万兵,万里江山万里营” C “主观能动性无限,巧妇能为无米之炊” D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13.20 世纪 60、70 年代 , 我国一些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 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这一顺口溜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农村生产关系中已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B 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这是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 D经济建设速度超越了客观规律 14. 建国以来, 山东某地对人大代表候选人的要求在不同时期有很大差异。“拥护三大万岁 (即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社

8、会主义觉悟高,生产劳动好、能密切联系群众。”这是 某时期对候选人提出的条件和要求,提出这一要求应该是在() A.1949-1951 B.1951-1954 C.1956-1957 D.1958-1961年 15.1958 年 6 月 12 日,钱学森在中国青年报发表科普文章指出,“土地所能供给人们的 粮食产量碰顶了吗?科学的计算告诉人们:还远得很! 因为,农业生产的最终极限决定 于每年单位面积上的太阳光能,如果把这个光能换算农产品,要比现在的产量高出很多。那 么稻麦每年的亩产量就不仅仅是现在的 2000 多斤或 3000 多斤,而是2000 斤的 20 多倍 ! ” 该文章() A为农业发展提

9、供科学依据 B有利于挖掘农业生产的潜能 C对“大跃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D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客观产物 16. “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下,明年火车还嫌小。” “放颗卫星 献大礼,昆明自造轧钢机,直径二百五十米,吓得美帝叫稀奇。”这是新中国成立来某时期 的盛传的两首民谣,那个时代,报刊广播等媒体上频频出现的热词有( ) A土高炉 / 互助组 /自负盈亏 B公共食堂 / 炉火不息 / 多快好省 C合作社 / 以钢为钢 / 企业活力 D多快好省 / 政企分开 / 公私合营 17. 下图是1953 1985 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其中年均增长率最高值出现的原因是 ( ) A.

10、农业合作化运动成就巨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生产发展 C.改革开放调动广大农民生产热情 D.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18.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有这么一段描述:1978 年初,双水村大队第一生产队在队长孙少 安主持下,制订了一份“农业作业组生产合同”,准备实行包产到组的生产责任制,但此合 同被村支书看到后,大叫“走资本主义道路”,迅速反映到公社,后又交县委讨论,最后又 有地区革委会主任下达指示:坚决制止!以下观点有可能正确的是( ) 小说是经过艺术性加工的,带有作者的主观意图,故此段描写有可能是虚构史实 中央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尚未进行,农民不可能有这样的独创性 虽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但左倾思

11、想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人们 文革结束后,人们的思想已经在逐渐地解放 ABC D 19.1982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国农业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目前 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这些形式不同的责任制“不要 变动”的原因是( ) A引导农民走上了互助合作的道路 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实现了农业生产经营权高度集中 D改变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20. “它通过渐进式的改革,对原来僵化的农业经济体制实行了自我完善,使之变为新型的 农业体制, 使亿万农民掌握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这是在党的领导下 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 ”上述材料评论的是(

12、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 “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1. 下列图片可以反映建国后土地制度的变迁,在这一过程中,最主要的改变是() A土地的使用权 B土地的用途 C土地的所有权 D土地的规模 22. 读“ 全 国 农 民 家 庭 人 均 纯 收 入 抽 样 统 计 曲 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全国农民家庭 人均纯收入 (抽样份数: 18529 户)从 l978 年到 1982 年呈现 上升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承包责任制 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实行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A. B. C.

13、 D. 23. 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 “过去是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 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源自( ) 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基层生 产组织形式的改变农业合作社运动向纵深发展 A.B.C.D. 24.1984 年电视荧屏上曾出现过盐城燕舞电器厂“燕舞”牌收录机的广告画面,一个英俊潇 洒的青年怀抱吉他,以一句“燕舞!燕舞!一曲歌来一片情!”使“燕舞”收录机的名声响 遍大江南北。这反映出( ) A中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 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成绩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展 D广告成为引领人们消费的最重要的方式 25. 新中国

14、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 年,广东 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 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大大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6. 据华东经济管理1991 年 S2期统计“从工业总产值(1980 年不变价 ) 看,江西纺织化 纤部分 1990 年工业总产值比1983 年增长 48.04%,年均增长6.86%”。当时江西纺织化 纤部分企业能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主要是( ) A.国民经济全面整顿思想的提出B.城市经济体制改

15、革的全面展开 C.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27. 下表数据的变化表明( ) 各种经济类型占 工业总产 值 的比重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 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 体工业 其他经济 类型工业 1978 年77.6% 22.4% 1980 年0.02% 0.48% 1998 年28.5% 38.3% 18.9% A.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基本形成 B.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 C.产业结构调整趋向合理化D.公有制经济不再占主导地位 28. 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 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 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这一时期“好路”的“路 标”是() A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建立多种形式的责任制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9. 右图是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使用的一幅照片。照片摄于1980 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前,红旗轿车旁的牌子上写着“在不影响我处工作 情况下,观众使用车照一次收费二角”。若给该照片配一标题,最合 适的是 ( ) A市场经济春风劲吹 B网络炒作败坏风气 C计划经济坚冰初融 D思想超前有损体制 30股票是一种有价证券,至今已有将近400 年的历史,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