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性与婚姻家庭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844726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章性与婚姻家庭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十章性与婚姻家庭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十章性与婚姻家庭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十章性与婚姻家庭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十章性与婚姻家庭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性与婚姻家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章性与婚姻家庭(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 性与婚姻家庭性爱是爱情的基础,爱情是性爱的升华;婚姻是爱情的延续,家庭是婚姻的归宿。在文明社会,接受婚姻与家庭幸福的婚前教育,是每个成年人的必修课。大学生作为成年人,都希望自己的爱情甜蜜、性爱和谐、婚姻美满、家庭幸福,所以,在婚前为未来的婚姻美满和家庭幸福作好必要的心理准备,对于个人事业的成功和身心的健康和谐,对于未来家庭的稳定和续存,对于社会的安定团结和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节 性与爱情一、爱情(一)爱情的含义在前面的有关知识中,我们已经了解到,爱情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即当性爱在性欲基础上继续发展,使性爱的双方从单纯的相互爱慕发展到彼此的关心、爱护、依恋,进而从精神上、肉体上

2、都有一种希望与对方结合在一起的强烈愿望的时候,就将性爱上升到了人类爱的本质阶段爱情。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的内心中形成真挚仰慕,渴望对方成为自己共同生活的终身伴侣的强烈情感。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就是婚姻,这是由爱情的以下本质所决定的。(二)爱情与性爱爱情的含义揭示了性爱与爱情的本质关系。1自主性和平等性。自主性是指男女两性之间爱情关系的成立,必须完全是当事人的自愿,是当事人自由意志的选择,而不能是出自其他外来因素的压力而被迫勉强的结果。列宁指出:“爱情是不可强求的” (列宁全集第 6 卷,第 440 页)因此,只有双方自愿的恋爱,才能孕育出爱情之花。平等性则“是以

3、所爱者的至爱为前提的,在这一方面,妇女处于同男子平等的地位”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 卷,第 373 页) 。2专一性和持久性。爱情的专一性,就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只能有一个性爱对象。这是由爱情的本性所决定的。恩格斯指出:“性爱按其本性来说就是排他的” 。这就是说,男女两人之间一旦形成爱情关系,就不容许有第三者插入,也不容许其中的任何一方同时涉足第三者,只要男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在恋爱过程中脚踏两只船,朝秦暮楚,那么爱情就会立即死亡。因此,爱情的专一性是爱情的灵魂。爱情的持久性是指爱情不仅存在于婚前的整个恋爱过程中,而且靠婚后的夫妻生活来保持。 3纯洁性和真挚性。爱情的纯洁性是指男女双方在志

4、同道合、情趣相投的基础上而 产生的倾慕之情,彼此追求完美的品格和高尚的精神世界;爱情首先选择的是“人”本身,而非“人”之外的附属物如金钱、门第、权势、名誉、财富等等东西。爱情的真挚性是指这种感情完全出自对对方的挚爱。4激情性和理智性。爱情是一种特别感情,其中特别之一就是它的强烈性。恩格斯曾经指出:“性爱常常达到这样强烈和持久的程度,如果不能结合和彼此分离,对双方来说即使不是最大的不幸,也是一个大不幸;仅仅为了能彼此结合,双方甘冒很大的危险,直至拿生命孤注一掷。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第 73 页)但这种激情性不能脱离理智性,理智性体现在寻觅心上人时,是按照真善美的标准去选择;发展爱情时

5、,按照真善美的要求去培植和浇灌爱情之花,决不放纵性欲、以性欲取代爱情。5独立性和利他性。爱情的独立性主要是指相爱的男女双方具有独立的人格。有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才能保持爱的魅力,才能吸引对方。只有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在追求爱情时,才能真正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而爱情的利他性则是强调爱情中的利他主义和奉献牺牲的高尚精神,表现在愿把自己的幸福和欢乐终身献给自己心爱的人。所以,我们说爱情是一种奉献,是终身的相随,是性爱的升华,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而爱情的本质只有在婚姻中才能实现。(三)只有真爱的婚姻才能体现爱情的本质我们所说的婚姻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之上,以双方强烈渴望对方成为自己

6、终身伴侣而缔结的真爱婚姻关系,是使性爱双方的生命本质达到完美的境界的婚姻关系,是从此以后“对方在我身上活着,对方也就只有在对方身上活着”(黑格尔)的崇高性爱关系。也即是说,只有真爱的婚姻才能体现爱情的本质。首先,真爱婚姻是一夫一妻的婚姻。我们从人类性文化的发展已了解到,人类的性关系从群婚杂交对偶婚 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婚姻的过程,就是人类的性爱从完全的随意发展为相对的稳定、从不确定的性对象转化为专一固定的性伴侣、从以往的紊乱性关系理顺到规范化法律化的性关系、从纯动物性的本能进化为对个人性爱的保护的过程。真爱婚姻体现了爱情的专一性的本质。在这种受到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中,婚姻为性生活增加了道德、义务、

7、社会责任的内容,对性生活具有调节作用。因而最伟大、最强烈的性体验是在爱情过程中诞生的,最道德的性行为是在婚内发生的。寻求正常的爱情生活,建立良好的婚姻关系,是满足人的性欲,排除无爱性欲干扰的最佳选择。其次,真爱婚姻使人类的性爱得以延续。婚姻的直接产品就是新生命的诞生。对子女而言,真爱的婚姻有利于子女对爱的形成,父母的这种爱将转化为子女将来的性爱,直接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出来,延续下去。第三,真爱婚姻促进了社会的稳定。真爱的婚姻是家庭团结、和睦、存续的唯一标志,是社会稳定、繁荣的基本细胞。一是男女双方在经济上的相互补充,促进家庭经济的发展;二是男女双方在工作、学习上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既促进了个人的

8、成功,又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正如人们所说的:一位成功男人的背后有一位成功的女人;反之亦然。三是在社会行为上表现出双方共同的力量,共同的智慧,反映了家庭的团结、和睦,给社会带来朝气勃勃的生机。所以,真爱的婚姻不是爱情的结束,而是爱的新起点,是性爱的发展方向,也是性爱的归宿。人类既可以把不爱的婚姻转化为有爱的婚姻,也可以把爱的危机转化为爱的动力,创造出真爱的婚姻。二、大学生恋爱中的性行为目前,在一些大学生当中存在着错误的恋爱观。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就反映了一些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 2000 年中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的数据显示:有25.8%的当代大学生认为“爱的意义在过程而非结果” 。

9、这些大学生将爱情与婚姻分离开来理解,他们认为:婚姻是婚姻,爱情是爱情,两者是不相同的两回事。在上述调查中,有69.0%的男大学生和 73.0%的女大学生“不一定娶(嫁)与自己发生了性交关系的恋人” 。1999 年 11 月 2 日四川青年报的一份调查显示:恋爱中或恋爱过的成都大学生偷食禁果的占 1/4。1/2 的女大学生“尝禁”后欲嫁男友,但想跟自己首次发生性交行为的女性结婚的男大学生只有 1/8。于是“只同居,不结婚”或“先试婚,再结婚”等,竟成为一些大学生追求的“时尚” 。在上述错误观点的指导下,一些大学生在婚前就已发生了性交行为。 2000 年中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的数据显示:有 11.3

10、%的大学生发生过婚前性行为;其中在大学生自我报告的“初次性交行为对象”中,与“未来夫妻”和“异性朋友”发生性交关系的共占了53.2%;10 年前中国当代性文化 (刘达临著第 109 页)调查中大学生婚前发生性交关系的仅占 6.4%。虽然在婚前发生过性交行为的大学生不是大多数,但是大多数的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持宽容的态度。2000 年中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认识是“只要基于爱情就可以”占 27.0%,认为“只要能结婚就无妨” 占 11.0,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占 45.0%, “有助于适应未来婚姻生活”占 9.8%。这种将“性爱”与“ 爱性”剥离的观点,其实质就是只强调“性”

11、 ,而忽略了“爱” ,只是对异性肉体的爱,只是“爱性” ,而非“性爱” 。爱性是动物的本能,属于自然属性,因而,它把异性当作感官享乐的工具和兽性发作时的猎获物。它排斥人的理智和柔情,使性和爱分离,把人的性活动降低到动物的水平上。而性爱则是把性融于爱之中,使生物本能人性化,把人的自然属性与体现人的社会属性的美感、情愫高度的统一起来。只有把握了性爱与爱性的本质区别,我们才能理解性爱与性欲的关系。三、保持婚前贞洁我们之所以要提出这个问题,是因为一些大学生受到西方国家“性自由” 、 “性解放”的影响,对婚前性纯洁的问题出现了多元化认识。 2000 年中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对贞洁的看法是,

12、 “对男女双方都是至关重要” 的占 40.0%, “对女人重要,对男人无所谓”的占 14.0%, “只要有感情,就不存在贞洁问题” 的占 31.5%, “只要能满足自己的性欲,贞洁可以不管” 的占 1.1%, “是封建观念,应摒弃”的占 13.0%。美国教育学家汤姆司立可纳教授在教育人格一书中说道:“性是最令人喜悦与满足的事身心皆最感安全当性是建立在互相爱恋、毫不保留且休戚与共的基础上时这基础就是婚姻两个人的生命合而为一。 ”这句话包涵了两层意思:一是性交行为应建立在婚姻的基础之上,因为,任何权利的享有都需要具备资格,这个资格就是婚姻;二是性交行为就应是高尚的、纯洁的、不容玷污的。这就要求男女

13、双方在进入婚姻之前都应当保持性纯洁。我们之所以提倡婚前贞洁,是因为有利于大学生婚前、婚后人格的良好发展。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性还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还无法将性与爱结合起来。婚前贞洁让我们在恋爱过程中,由于相互之间没有因“付出了一切”而产生理所当然的索要心理,或怕被对方抛弃的担忧等阴影,也没有“反正都是我的人”的占有欲后忽略感情培养引起的挫折,使得双方的心灵之间更加易于融合、共同学习爱的艺术和一起成长,保护了双方的心灵、良知和身体。婚前贞洁使自己拥有了婚姻选择、追求学业、事业成就以及发展友谊与各种人际关系的充分空间。不会因为已发生了婚前性交行为的歉疚而勉强结婚,也不会因此而约束自己的人格发展,还

14、能减轻万一恋爱失败后的痛苦,为真爱婚姻奠定坚实的感情基础。婚前贞洁对婚后的真爱婚姻具有积极的作用 ,它是新婚之夜向对方表达挚爱的最佳礼物。双方在幸福的时刻一道品尝双方共同栽培、共同长时间努力后结出的幸福果实,将是两人一生最珍贵的记忆,是以后的任何艰难困苦、荣华富贵都难以代替的人生体验;性纯洁还可以减少离婚的可能性。性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人都有将配偶与从前的性伴侣比较的习性,发生过婚前性交行为的人很难将过去的性体验从记忆中抹去,因而会影响婚后夫妻感情的发展,婚前的性行为习惯也会影响婚后夫妻性生活的调适,不利于婚后夫妻的信任、亲密与忠贞。所以,国际教育基金会提出了婚前性自律和贞洁对人格和婚姻的三大

15、意义;一是个人成熟的标志;二是个人有责任和意志力的表现;三是对婚姻忠贞不渝的基础。西方国家的青年在经历了“ 性自由” 、 “性解放 ”带来的灾难后,也掀起了婚前性纯洁运动。我们不能再走西方国家在性问题上的弯路。第二节第二节 性与婚姻美满美满的婚姻依赖于成功的婚前准备,成功的婚前准备从性教育的角度来讲,包括双方进入共同生活的性知识准备、婚姻巩固和延续的性道德知识的准备。一、进入婚姻的必要准备1必要的生活条件与个人准备婚姻要求人们有高度的义务感,要求人们有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要有必须的生活保障,这也符合辨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要进入婚姻的男女,不仅要具有独立的人格,还要能够经受社会的多方面考验,要有

16、自己的事业和维持家庭生活的必要经济条件。即使在物质财富丰富的今天,一个居无定所、自己还不能维持自身生活的人,很难担负得起家庭义务与社会责任。因此,对于准备结婚的人起码的要求是应该具备“养家糊口”的本钱职业或专长。2 2 共同生活的准备共同生活的准备要靠婚前训练来实现。婚前训练是对婚前青年男女在结合以前进行的有关婚姻家庭整个生活方面的道德教育、家务劳动训练,以有利于将来家庭的稳定和适应。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已开展这一工作并取得了成绩和经验。目前我国有的地方也已经开始或准备开始这一工作,目的是培养年轻人能够适应婚后生活和如何承担应尽的家庭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其主要内容有:训练如何独立生活,当家作主,处理家务;如何提高和加强社会主义道德责任感,培养道德品质,遵守婚姻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