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四川省茶叶产业的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836893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振兴四川省茶叶产业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振兴四川省茶叶产业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振兴四川省茶叶产业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振兴四川省茶叶产业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振兴四川省茶叶产业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振兴四川省茶叶产业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振兴四川省茶叶产业的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振兴四川省茶叶产业的思考振兴四川茶叶产业是应对加入 WTO 挑战,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挑战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我省丘陵山区利用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大力发展茶叶生产。但如何振兴四川茶叶产业,形成我省农业优势产业和出口创汇型农业,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 一、 四川茶叶生产现状不容乐观四川发现、利用、栽培茶树距今已有三千多年,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的美誉。截止 2001 年,茶园面积 1250000 亩,分布在120 多个县种植。茶叶总产量 58000 吨,总产值近 6 亿元。其面积和产量分别居全国第 5 位,第 6 位。其中名优茶产量 20000 吨,占总产量的

2、 34.5%;产值 4 亿元,占总产值的 66.7%。因此,茶叶收入已成为广大茶区农民增收和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来,茶叶质量和出口状况不甚理想,许多企业处于半亏损或亏损状态,具备茶叶生产大省地位而无世界级名牌的现状令人堪忧。据海关统计,1998 年出口茶叶 2740 吨,占总产量的 5.4%,创汇 4000 万元;1999 年出口 1146 吨,占 2.2%,创汇 185.5 万美元;2000 年出口 316 吨,仅为 0.6%,创汇 41.5 万美元。而全国每年出口量占总产量的 30-35%,四川差距很大。 四川茶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比例小。我省茶树良种的

3、繁育推广2步伐较慢,与全国和先进产茶国差距较大。目前,我省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所占比重仅为 16.6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 ,远低于浙江(60%) 、福建(90%)及肯尼亚(100%) 、日本(78.3%) 。导致名优茶发展后劲不足。(二)科技含量低。在生产领域,由于受制于落后观念和经济能力,我省多数茶区只重视茶叶生产经营,不重视科技投入,导致茶农文化素质低下,科技力量薄弱,技术推广率低,低产茶园面积大,发展后劲不足。据统计,全省低产茶园 48.42 万亩,占 45.2%。全省平均单产 46.4 公斤/亩,比江苏(57.14 公斤/亩) 、浙江(66.32 公斤/亩) 、福建(72.8

4、6 公斤/亩)等产茶大省低。在茶叶加工领域,加工设备陈旧简陋,工艺粗糙,管理水平低下的作坊式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茶叶初制厂或加工作坊 1 万多家,稍成规模的 5000 家左右,每家加工量不足 10 吨,具有一定规模的不足 400家。在经营流通领域,由于缺乏现代经营意识,商标的重要性和作用被长期忽视。知名商标如竹叶青、蒙顶甘露、龙都香茗、叙府龙芽、巴山雀舌等难与国内知名品牌龙井、碧螺春、铁观音等相比,更与英国立顿、日本三得利的知名度差距明显。同时,许多茶厂无标生产,无标上市,无标流通,盗用知名品牌,致使茶叶质量参差不齐,既严重影响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又制约了名牌的形成。 (三

5、)农药残留超标严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健3康意识的日益增强,茶叶的农药残留问题已成为出口贸易和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一些茶叶进口大国不断扩大茶叶农药检验种类和大幅度降低茶叶中的农药最高残留限量(MRL)标准。如欧盟,1988年规定茶叶检验的农药仅 6 种,但 1996 年增加 62 种,到 2001 年 7月 1 日,扩大到 108 项。其中 80%左右是以检测方法所用仪器的检测低限(LOD)作为最大农药残留限量,大部分农药残留限量在0.1mg/kg 以下,有的甚至低达 0.02mg/kg。日本、美国也有类似的标准。与出口国农药残留标准日趋严格相反,由于我省茶农科技文化素质较低,为了

6、降低生产成本,大量施用国家禁止在茶园使用的农药,特别是施药后未过安全间隔期便进行采摘,致使农药残留超标严重。据中国茶叶研究所对 2000 多个茶叶样品的分析结果,如按欧盟 2001 年 7 月 1 日正式开始实施的新标准,氰戊菊酯超标率为39.9-84.2%,甲氰菊酯和优乐得分别为 22.4-66.6%、14.9-50%。 此外,由于茶叶税费过高,茶农负担较重,种茶积极性受挫。据调查,每亩茶园所承担的税费约占总产值的 1/3-1/2。包括农林特产税 7%,毛茶加工 12%,精制茶 17%(其中增值税 7%) 。由于过重的负担,造成茶农再投入乏力,致使茶园管理粗放,有的地方甚至出现茶园荒芜的现象

7、。二、四川茶叶产业面临难得发展机遇随着我国加入 WTO 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世界范围内兴起的绿色消费和绿茶消费热,四川茶叶产业面临难得发展机遇。 (一)四川茶叶生产的生态优势明显。4一是产地环境优势明显。四川茶区多分布在丘陵山区,土质肥沃,远离城市和工厂,生态环境良好,无空气和水源污染。据环境检测部门农残分析表明,我省茶区土壤中 DDT、六六六的含量是全国产茶省中最低的。二是气候优势明显。四川地势北高南低,东部形成盆地,秦岭、大巴山挡住北来寒流,东南向的海洋气流可直达盆地各隅。光热充足,平均气温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高 2-4,年初气温回升快,茶树芽叶萌动较早,茶叶开采早,上市早。

8、(二)现有政策有利于我省茶叶产业发展。由于我省茶区多分布于丘陵山区,茶叶是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各级政府已出台许多政策扶持茶叶产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生态建设,将对四川茶叶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随着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实施,经济林木中茶树的水土保持优势进一步凸现,适宜地区的新植茶园面积扩大,将提高良种茶园比重和促进茶叶产业的形成。 (三)加入 WTO 有利于我省茶叶出口。一是出口创汇的增长空间大。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绿茶消费热,绿茶消费的增长幅度超过 20%。我省茶叶以绿茶为主,入世后,按照规则将享受发达国家 3.8%、发展中国家 14%的关税水平,进

9、口国关税的门槛降低,加之我省出口量基数小(不足总产量的 3%) ,价格优势明显(卖价 1.1-2.2 美元/公斤,比印度低 20%) ,出口创汇的增长空间很大。8二是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茶叶生产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是入世后的优势产业,特别是有机茶和名优茶的生产需要大量劳动力进行传统生产和加工。我省拥有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发展茶叶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三是较易控制农药残留。欧盟、美国、日本等提高进口茶叶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对四川茶叶的绿色壁垒作用小于东部各省。四川茶树重发病虫较少,主要病虫比浙江、福建少 2-3 种,而天敌多达230 多种。造成我省茶叶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是茶

10、农乱用、滥用农药,因此,只要加强培训,提高茶农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水平就能有效控制农药残留。换句话说,在四川控制茶叶农药残留比东部茶叶出口大省更容易。 三、振兴四川茶叶产业的对策 (一)利用四川生态优势,建立出口茶叶基地。充分利用四川生态优势,建立出口茶叶基地,这是振兴四川茶叶产业的关键。出口茶叶基地可分两类,一类是有机茶出口基地,另一类是无公害茶叶出口基地。目前全世界有机茶年销量 6000 吨,虽然只占总销售量的1%,但每年以 30%的速度递增,国际市场已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一要结合退耕还林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高起点建立有机茶基地。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的高山茶区,推广无性系良种,采用林茶间作,规范传

11、统有机农业生产方式,禁用化学农药和肥料,开发出满足国际市场的有机茶。新建茶园是有机茶基地建设的重点。8二要结合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建立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重点建设 10 个年产茶 3000-4000 吨的基地县,形成川西名优绿茶、川南优质早茶和出口红茶、川东北优质富硒茶、川中优质茉莉花茶产业带。改造低产茶园是无公害茶叶基地建设的重点。 (二)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培育经营竞争主体。一要强化外向农业意识。通过给予政策、资金、技术扶持,做强做大一批出口创汇重点龙头企业如四川绿菖茗茶叶公司、宜宾金叶茶叶公司、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等,改变过去加工企业很多,龙头企业很少,川茶以

12、内销为主的状况。二要强化名牌意识。减少品牌,树立名牌,改变全省茶叶品牌多、杂、乱,又无规模效益的状况。对传统的历史名茶和目前名气大,有特色的新产品,如竹叶青、蒙顶甘露、龙都香铭、叙府龙芽、巴山雀舌等重点培育。三要强化质量标准意识。推行质量认证和标识制度。严格产品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形成名牌优势。其它生产、加工企业可按名牌质量标准生产,联合经营,形成集团。四要强化机制创新意识。通过创新经营机制和股份制改造,建立起市场牵龙头、龙头联基地,基地带农户的茶叶产业集团。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茶叶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大宗茶生产实现机械化采摘,名优茶半程或全程机械化,全面提高茶叶质量。8(三)控制农药污染,增强川

13、茶市场竞争力。依靠科技进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控制茶叶农药污染,应对“绿色壁垒” ,增强川茶市场竞争力。第一,实行农药应用市场准入制度,抓好农药管理工作。一要根据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法实施办法和四川省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由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进入四川推广应用的农药新品种实行审定制度,凡不符合无公害茶叶生产要求的高毒高残留农药不准销售,并适时向社会公布农药产品的禁用范围及其替代品种。二要在茶叶使用农药高峰期,积极开展打假、扶优、护农活动,加大对农药市场的执法监管力度,防止禁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和假冒伪劣农药流入基地。三要在出口茶叶基地建立投入品配送中心,确保基地投入品特别是农药的质量和安

14、全。第二,大力推广病虫综防技术,指导农户科学合理用药。进一步完善病虫监测体系,积极开展病虫电视预报,及时准确提供病虫预报信息,提高病虫预警水平,减少施药范围和施药面积。采用林茶间作,利用生物多样性,控制病虫危害,增加茶叶产量。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先进的农民培训方法,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开展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病虫综合防治技术水平。通过推广化学防治替代技术、精准施药技术和新型药械,严格按安全8间隔期施药,确保茶叶生产环节无农药残留。第三,结合出口国农药残留标准,制定出口茶叶生产标准体系和建立农药残留监测体系。配备农药残留检测设备和农药残毒快速检测仪,加强农药质量和农药残留体系建设。通过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和茶叶产品进行全程监控,确保茶叶无农药污染。 (四)实施绿色营销,大打川茶生态牌。一是以知名品牌实现出口经营企业的联合,采用国内外先进环保技术进行茶叶生产、加工、包装、运输, “绿化”产品价值链。二是进行相关质量标准的认证,如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ISO9000 质量体系等,以提高四川茶叶附加值。三是研究入世后进口国的绿色壁垒,改变出口经营策略,开展绿色营销,发挥四川有机绿茶和茶叶无农药残留的优势,树立川茶绿色品牌形象,提高川茶市场竞争力和扩大出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