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58364210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贵州省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贵州省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贵州省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可修改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九 年 级 语 文 试 卷(满分150分,时长150分钟)卷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1分)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风骚(so)劫掠(l)彬彬有礼(bn) 觥筹交错(n)B谪守(zh) 亵渎(xi) 自惭形秽(hu) 强聒不舍(u)C瞥见(pi) 禅师(chn) 间不容发(jin) 宠辱偕忘(xi)D灰烬(jn) 娉婷(pn) 矫揉造作(jio) 鸠占鹊巢(ji)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枉然雾凇波澜不惊抽丝剥茧 B秘诀 惊赅 形销骨立 眼花缭乱C妖娆 锻炼 丰功伟绩 李代桃疆 D汲取 喧哗

2、宕然无存 随机应变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在读书汇报会上,张山同学旁征博引,断章取义,赢得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B营销战略过于自信自恋,自吹自擂,脱离营销环境,无法实现突围的情况极其普遍。C市教育局出台“减负”规定后,实施高效课堂就成为各校破解“减负”难题的不二法门。D黎平县红色旅游与侗族文化相得益彰,吸引了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5月20日,黔东南州第九届运动会青少年组足球赛暨校园足球三级联赛开幕式在榕江举行。B在创建“书香校园”活动中,专门开辟了“走进经典名著”“我与文学巨匠对话”等专题栏目。C“贵州环雷公山超100公里跑国

3、际挑战赛”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多地点、多赛段、三日赛程的超长跑国际挑战赛之一。D凯里市2018年将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举措,全面实施“十百千万计划”,加快推动电子商务。5、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广袤:开阔,广阔。广,从东到西的长度。B.相得益彰:相互帮助,相互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长处。彰,显著。C.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直的弄弯。D.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B“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C人生在世,最高价值的欣赏是什么?是事物外表

4、的迷人美丽?还是处于自己直觉的驱使?D飞机在6000米高空水平飞行时,只能看到两侧八、九公里和前方一、二十公里范围内的地面。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其中,论据是议论文的灵魂。B醉翁亭记水调歌头的作者都是宋朝人,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C泰戈尔,印度文学家,母爱和童真是泰戈尔诗歌的重要主题,宗教和哲学是泰戈尔诗歌的核心主题。我们学过的金色花就选自泰戈尔诗选。D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分婉约和豪放两大派别。其中豪放派代表人物是苏轼和辛弃疾。卷二、古诗文积累与赏析(一)古诗文积累(共8分)8、根据所给提示,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共

5、6小题,选做4题,多答以最先4题计分,共8分。)(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_,_。(李白 行路难其一)(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3)咸阳城东楼一诗中常被后人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的诗句是:_,_。(许浑 咸阳城东楼)(4)李商隐在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_,_。(李商隐无题)(5)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广阔胸襟的句子是:_,_。(范仲淹岳阳楼记)(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以景来喻前途坎坷难料的句子是:_,_.(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二)古诗赏析。(共6分)9、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回答后面的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_,后四句_,前后形成鲜明对比。(2分)(2)这首诗尾联中的“长精神”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4分)_三、文言文阅读(共14分)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013题。【甲】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

7、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

8、,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1)连月不开_ (2)游人去而禽鸟乐也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12、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2分)A至若/春和景明 B此乐/何极 C行者/休于树 D

9、已而夕阳/在山13、甲、乙两文各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具体说说你对此的理解。(4分)_四、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418题。(共14分)好文章是“憋”出来的好文章都是“憋”出来的可以说是世界上一切好文章创作的共同规律,概莫能外。所谓“憋”字,据笔者管见,至少有熬、悟、磨三层意思。先说“熬”,任何文章创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都要达到一定的度,才能出精品佳作,历史上“熬”出好作品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也就是“二十年媳妇熬成婆”的道理。真正好的文章,还是要靠时间去漫漫“熬”,靠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地去努力。相反,那些在文章创作上偷工减料,投机取巧,走捷径,以次充好的,都只能出次品、赝品、废品

10、,出世快湮没也快。“憋”字还有“悟”的意思。文章创作中的“熬”,不是无意义的重复劳动,消耗时光;也不是一味地死熬、傻熬、硬熬;而是“熬”中有“悟”。通常是在经过长时间的苦思冥想后,突然开悟、醒悟、恍然大悟,创作灵感如同春潮滚动,汹涌澎湃,好的作品,传世佳作,往往就会在这时候问世。苏轼因“乌台诗案”屡被贬谪,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几经磨难。世态炎凉让他满腔郁闷,生活困顿让他备受煎熬,这一切都让他“憋”得受不了。这时,他来到赤壁古战场凭今吊古,看大江东去,“遥想公瑾当年”,喜怒哀乐顿时忘怀,浩然之气充沛于胸,不由豁然开朗,参透人生真谛。于是,念奴娇赤壁怀古喷薄而出,前后赤壁赋惊艳问世,他一生最好的作

11、品就在流放地湖北黄州“憋”出来了。“憋”字也有“磨”的意思。此处的“磨”,绝非磨磨蹭蹭之意,而是精雕细刻、反复打磨、细心修改。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同样道理,好的文章,也需要花时间反复修改,耐心打磨,方可大放异彩。铸剑师说“十年磨一剑”,才能有锐不可当的莫邪干将;戏剧家说“十年磨一戏”,才会有久演不衰的茶馆雷雨。著书立说也是如此,左思写三都赋,“磨”了十年,修改无数,殚精竭虑,苦心孤诣,结果是“文成,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也是在“磨”,“磨”的结果,红楼梦成了中国文学史上至今无人逾越的高峰。“憋”,又好似酿酒厂的原料发酵,拳击手赛前的

12、积蓄力量,军队战前的厉兵秣马,“憋”到火候了,“憋”到时间了,“憋”足气势了,后边的事情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14、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_15、文章开头说:“所谓憋字,据笔者管见,至少有熬、悟、磨三层意思。”请根据文章内容,说说“熬”“悟”“磨”的具体含义。(3分)(1)“熬”指(写文章时):_(2)“悟”指(写文章时):_(3)“磨”指(写文章时):_16、文章在论证“熬”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3分)_17、文章第段的顺序能调换吗?为什么?(2分)_18、结合文章内容,根据你的体验,谈谈你对写文章时要做到“熬”“悟”“磨”的感受。(可以选取一点谈感受)(3分)_(二)阅读我的叔叔于勒选段,完成下列各题。(1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