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校协作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58364019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校协作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三校协作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三校协作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三校协作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福建省三校协作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校协作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校协作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化一中、漳平一中、永安一中”三校协作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联考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150 分) 一、课内知识选择题(本题共 7 小题,共 14 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埋怨(mi) 倡女(chng) 呦呦鹿鸣(yu) 遒劲有力(qi) B. 罅隙(ju) 商贾(g) 木直中绳(zhng) 沁人心脾(qn) C. 故垒(li) 还酹(li) 绕树三匝(z) 响遏行云() D. 哺育(b) 楔入(qi) 金石可镂(lu) 殷岩泉(yn) 2.下列各项归类中全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2 分) 列缺霹雳 樯橹灰飞烟灭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梦啼妆泪红阑干 A. B. C. D.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A.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着 D.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4.下列例句中加点字与对应成语加点字相比较,意思均相近的一项是( )(2 分) A.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口雌黄 信言不美 信而好古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B.赢得仓皇北顾 顾影自怜 瞻前顾后 鹰视狼顾 顾左右而言他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行将就木 按部就班 一蹴而就

3、 一挥而就 D.圣人无常师 喜怒无常 三纲五常 非常之谋 老生常谈 5.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2 分)策之不以其道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 B. C. D. 6.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乱石”两句,一仰视一俯视,写出了山的奇峭高峻,写出了江的汹涌澎湃,给人不同寻常的雄奇之感;“乱、穿、卷”写形,“惊、拍”写声,“雪”写色,有静有动,有形有声有色,雄壮奇伟,将眼前

4、景与心中情交融在一起。 B.酒,在中华文化里是一个有特殊含义的意象。短歌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琵琶行“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声声慢“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均借助酒的意象表达了人生惆怅的主 旨。C.对比论证是重要的说理方法。师说中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然后将人们对孩子与对自己的不同要求对比,指出其行为自相矛盾,最后将“士大夫之族”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进行对比,指出“师道不复”的真正原因,说明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D.拿来主义中作者要提倡“拿来主义”,却先从“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写

5、起,有破有立,破立结合。近代的“闭关主义”导致了“送去主义”,而“送去主义”“拿来主义”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破”正是为了“立”。 7.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A.“故不积跬步”中,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因此“跬”相当于现在的一步,“跬步”合用则常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或数量极少;而当“步”表度量时,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 B.江湖,古代春秋时期道家哲学发明用词,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后来也指远离皇帝,远离官府的地方,或不接受当权控制指挥和法律约束而适性所为的社会环境。 C.左迁:降低官职的调动。出官:古代称由京官调任

6、地方官为出官。迁谪: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陟:降低官职的处罚。黜:废掉官职。 D.豪放作为文学风格,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杨廷芝解释豪放为“豪迈放纵”,“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诗品浅解)。可见豪放的作品当气度超拔,不受羁束。二、现代诗歌鉴赏(本题共 2 小题,共 9 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8-9 小题。 乡愁四韵余光中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酒一样的长江水醉酒的滋味是乡愁的滋味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血一样的海棠红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信一样的雪花白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给我

7、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母亲一样的腊梅香母亲的芬芳是乡土的芬芳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一九七四年三月 8.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诗依次选用四个极具特色的不同意象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久久难忘的乡愁情结。 B.本诗围绕不同的意象展开层层联想,由此及彼,极大地丰富了乡愁的情感内涵。 C.不说“红海棠”而说“海棠红”,是为了强调“红”的鲜艳灿烂,与后文的“血”自然相连。D.从“醉酒”到“沸血”,从“家信”到“母亲”,表现了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9.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请简要分析。(6 分)三、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共 19

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4 题。 材料一: 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

9、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

10、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 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 “

11、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 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

12、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 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后,乡村社会中的变化确实如有些学者所观察到的,行政村中的村民之间相互认识而不熟悉,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而大批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更是带来乡村社会普遍的空巢现象。尤其是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以及市场观念的

13、不断深入,熟悉社会中的关系网络开始裂变,既有的伦理观念、道德、价值等正在失去约束力。这可以称之为周围环境的变化,而长期浸淫于熟悉社会而习得的“给予”和“亏欠”的人情传统以及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等还存在巨大影响。 众多研究表明,生活在乡村社会的农民,虽受到外部条件变化影响,但依旧以亲情纽带和乡土圈子为核心,诚实相待,和谐共处,熟悉社会的亲密关系也由此不断延续下去。而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中虽然遭遇到大量陌生关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依靠血缘、亲缘、宗缘和地缘等,结成亲密的社会关系网络,并且依此确认其自我身份,进而形成一种新的“地方认同”。可以看出,熟悉社会已遭遇强烈冲击,但在日益变动的社会结构中仍有影响。

14、 (摘编自黄锐乡土社会是“熟悉社会”) 材料三: “熟悉的社会”是对乡村社会的地方性与整体性结构特征的一种概括,而非指微观的、个别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网络状况。经历经济转型、社会与文化变迁之后,乡村社会中诸多微观结构与行动都可能已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其中就包括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的变化。然而,村落共同体的地方性以及共同体的整体性特征依然留存。 在村落共同体中,村民之间的关系是熟悉的。熟悉的关系并非指具体的两个个体间的交往情况和熟知程度,而是指村落社会关系是相互熟知的。熟悉的社会是一种信息非常对称的社会,也是一种信息透明的社会。信息对称指的是自我与他人是知根知底的、相互能达成默契的。不论两个村民个体之间是否有直接的交往和互动,也不论一个人对其他个体具体情况的熟知程度如何,人们都能达到相互熟知或知根知底,因为村落共同体本身就是一个信息透明的社会。在一个固定的场域里,个人及其社会关系的信息其实是有目共睹的,而且人们的行动信息也容易被村里人所知晓,并不一定需要专门的努力就能达到。 熟悉关系仍代表着乡村社会的一种特质,因为这是与城市社会关系有着本质区别的。尽管在城镇化扩张和乡村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