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58363163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附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第I卷一、选择题(每题1.5分 共60分)1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库区所在谷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向斜顶部容易被侵蚀B风力侵蚀作用为主C位于背斜顶部容易被侵蚀D断层附近岩层破碎易被侵蚀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下题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的特征 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 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3下列关于左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 BB

2、所在的圈层的物质组成均为液态C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 DE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4结合右图(图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波通过界面时,波速都有明显的变化B在D、E两圈层,既能检测到横波、又能检测到纵波C地震波通过界面时,纵波速度增加、横波速度降低D地球的内部、外部圈层之间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5-7题5几乎都是大洋的板块是( )A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 C南极洲板块 D北冰洋板块6喜马拉雅山成因是( )A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而成B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而成C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D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而成7有关板块构造

3、学说的正确叙述是( )A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B深海沟都是由板块张裂而形成的C红海处于板块的消亡地带 D喜马拉雅山处于板块的生长地带8泰山在地质构造上属于A背斜 B向斜 C地堑 D地垒9造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作用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沉积作用 C风力搬运作 D流水沉积作用下图为甲,乙两地等压面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10下列热力环流示意图中,与图中所示气压分布状态相符的是A. B.C.D.11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此时甲地为晴朗天气B.近地面气温甲地低于乙地C.高空气压处低于处D.近地面气压甲地低于乙地12该图所示河谷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堆

4、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侵蚀作用13驱动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 )A地球内能 B太阳辐射 C地表径流 D大气环流14我国物权法指出,住宅间距必须保证北面楼房底层窗台面日照时间不少于1小时。按照采光要求,下列四个城市同高楼房的间距最宽的应该是A北京(40N) B哈尔滨(45N) C广州(23N) D台州(29N)如图在两只烧瓶里分别充满CO2和空气,塞紧带有温度计和胶头滴管的橡皮塞。再把两只烧瓶放在红外线下照射,观察温度升高的情况。结论:两瓶在相同光线照射下,装CO2的温度较邻瓶高,最大可达4 。据此完成15-17题。15该实验反映的现象是( )A温室效应 B酸雨污染 C大气污染 D臭氧层

5、破坏16下列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加大气温度B能分解氧分子与氮分子为原子,使大气强烈增温C能吸收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D能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增加大气温度17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大量燃烧矿物能源 火山喷发 过度发展核电 过度砍伐森林ABCD18下图为中山市2013年11月26日至28日的天气预报,读图回答与第二天相比,第三天A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强B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C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较强D气温日较差较小花是红色的,叶是绿色的,天空是蓝色的,葡萄是紫色的。我们赞扬它们的美丽,你可曾想过 是谁响着地球和人类的生产和生

6、活。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9-20题。19下列有关太阳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 B能量来源是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C是地球上大气运动和地震活动的主要动力 D太阳辐射的能量不包括煤、石油等20下列人类利用的能源中,不属于来自太阳辐射能的是( )A水能B天然气C地热能D风能21在著名的雾淞观赏胜地,由于形成雾淞的原因特殊,因此,当地人们有这样的心得:“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其中“晨看挂”的原因是A日出前后,气温最低,雾气和水汽凝结成冰晶而挂历在枝叶上B日出前后,天气晴朗,气温较高适宜人们在户外欣赏C日出前后,在美丽的阳光衬托之下树挂最美丽D日出前后,由于大气逆辐射较强

7、使得空气中水汽难以散去,增加了雾气中水汽的浓度22某岩层中含有恐龙化石,那么此岩层的岩石可能是( )A页岩 B花岗岩 C玄武岩 D板岩24下图中,有关风带的画法,正确的是AABB CC DD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25-26题。 25上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 )AA BB CC DD26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AA BB CC DD27我国东部地区不少城市出现了“热岛效应”,其主要原因有( ) 城市建筑物高大密集 绿地面积增大 能源消耗减小 城市人口剧增A B C D28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其中“天坑”是一种分布在喀斯特地区的特殊地质景观,因地下溶洞的顶部多次坍塌裸露出

8、地面而成,关于该区域“天坑”等地貌的形成过程,推断可能最正确的是()A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B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C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D内力作用导致地壳抬升、外力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外力作用形成石灰岩292013年11月到2014年春季,全国多地区出现大雾天气,东北三省接连发布了大雾橙色预警,华东多地能见度不足200米。部分高速公路和机场被迫关闭。据此完成。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地理原理是()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

9、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30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若乙为变质岩,则它最可能是( )A片麻岩 B大理岩 C石英岩 D板岩31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读图,回答32-34题。32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简图,则图中关于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B处气压较处高,所以空气下沉C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D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33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简图,则图中气压绝对值最低的是A点 B点 C点 D点34若图中和表

10、示城郊之间的近地面气压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为郊区,地为城市 B地面空气由地流向地C冬季的夜晚,地霜冻多于地 D地降水少于地35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按成因分别属于A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36关于地壳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岩石组成,位于古登堡界面以上 B厚薄不一,平均厚度为33千米C地幔位于莫霍界面以上 D岩石圈包括地壳读“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回答37-38题。37图片体现出的地球圈层个数为A1个B2个C3个D4个38地理环境中的生物圈是A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B连续而又规则的圈层C最活跃且不独自占有空间的圈层D主要成分是氮和氧39下

11、图为某地貌形成演变图,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水平挤压 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 岩浆活动A B C D40下图标注的北半球某河流上游河段两岸,四地中,在自然状态下侵蚀最严重的是( )A B C D第II卷二、填空题(40分)41读北半球三圈环流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1)图中各字母所在位置的气压带名称是:A_, B_, C_, D_。(2)A、B之间风带名称为_,风向为_。 B、C之间风带名称为_,风向为_。 C、D之间风带名称为_,风向为_。42读下图“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1)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分别是_,_,_,_。(2)甲、乙代表的岩石是_和_。43 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4分)(1)高空C比D的气压_(高或低);地面A比B的气压_(高或低)。受图示气压影响,地面A易发_天气(阴雨或晴朗)。(2)A比B的温度_(高或低)。(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_(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白天或夜晚)。(5)此时高空C与D之间吹_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