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158362826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5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璧山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人口增长取决于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迁移率之和。下图甲、乙为某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和“人口增长率曲线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 如该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只受自然增长率影响,则该城市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的时期是A. B. C. D. 2. 根据图乙判断该城市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是A. B. C. D. 【答案】1. C 2. D【解析】【1题详解】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则人口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人口总量减少,读图可知,图中点的人口自然增长

2、为正值,而处为0。说明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说明点过后,人口总量在减少,故选C。【2题详解】城市人口数量的变化,首先在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迁移率的影响,如果二者数值之和最大,说明人口增长速度最快,读图可知,图中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与迁移率之和最大,所以人口增速最快,故选D。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3. 图中戊构造地貌是A. 向斜谷B. 向斜山C. 背斜谷D. 背斜山4. 如果要在选址建一个采石场,宜选择A. 甲B. 乙C. 丙D. 戊5. 甲、乙、丙、戊四处,最可能储藏石油的是A. 甲B. 乙C. 丙D. 戊6. 图中丙地貌及形成原因是A

3、. 河漫滩、风力沉积B. 冲积扇、冰川堆积C. 冲积扇、流水沉积D. 河口三角洲、流水沉积【答案】3. B 4. A 5. A 6. C【解析】【3题详解】读图可知,戊处中心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从地貌来看,该处较四周地区海拔高,为山岭,所以戊的构造地貌,为向斜山,故选B。【4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甲地,中心岩层向上弯曲,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开办采石场便于采挖,故选A。【5题详解】读图结合上题分析,甲处中心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故选A。【6题详解】读图可知,丙处位于河流流出山口位置,由于河道变宽,河流流速变慢,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地貌,为流水沉积作用所形成,故

4、选C。读某地形级地壳运动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7. M的地质构造属于A. 背斜B. 地垒C. 向斜D. 地堑8. 下列山地成因和图示不同的是A. 庐山B. 泰山C. 华山D. 喜马拉雅山【答案】7. B 8. D【解析】【7题详解】读图可知,M处岩层发生断裂并产生上下位移,为断层构造,M处的岩块相对上升,为地垒构造,故选B。【8题详解】读图结合上题分析,M为地垒构造,属于断块山,华山、庐山、泰山,均为断块山,而喜马拉雅山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形成的褶皱山脉,成因与其他山地不同,故选D。中国地质工作者深入甘肃敦煌附近180千米处的无人区魔鬼城,对这一国内最大的雅丹地貌区域进行了全面考察。据此

5、回答下面小题。9. 形成雅丹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 流水沉积作用B. 流水侵蚀作用C. 风力侵蚀作用D. 地壳上升运动10. 图中、的岩石类型分别是A. 沉积岩、变质岩B. 沉积岩、岩浆岩C. 岩浆岩、沉积岩D. 变质岩、沉积岩11. 形成雅丹地貌的岩石类型对应图中的A. B. C. D. 【答案】9. C 10. A 11. D【解析】【9题详解】雅丹地貌是发育在干旱地区受风力侵蚀作用而形成的特殊地貌,故选C。【10题详解】如图可知根据地壳物质,循环关系可以判断,为岩浆,为侵入岩,为喷出岩。为变质岩,为沉积岩,为沉积物。故选A。【11题详解】雅丹地貌是沉积岩受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结合上

6、题分析,为沉积岩,故选D。【点睛】主要考查了岩石圈物质循环,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成分和性质的改变,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重熔,又形成新的岩浆如此周而复始,形成一个完整的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河流主航道一般为水流最深处的航线,下图为南半球的某河流,箭头表示河流流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2. 该河流的主航道最可能经过A. B. C. D. 13. 近年来,甲沙洲形成速度减慢,其原因最可能是A. 下游新建防洪大堤B. 下游新建大型水库C. 上游种植规模扩大D. 上游大量植树种草【答案】

7、12. A 13. D【解析】【12题详解】读图可知,处位于河流河曲位置,受河流惯性的影响,处为冲刷一侧,处以沉积作用为主,所以处的河道较深,两地位于河流的平直河道上,在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左偏转,所以处,为冲刷岸,二处为沉积岸,所以主航道应为,故选A。【13题详解】形成该沙洲的泥沙,是由上游流水携带沉积而形成,与下游无关,AB错。上游种植规模扩大,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携带泥沙增多,不会导致沙洲的面积减少,C错,而上游大量植树种草,水土流失减轻,河流含沙量降低,沙洲增速减慢,故选D。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

8、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4. 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 洪水期持续放水B. 枯水期持续放水C. 枯水期集中放水D. 洪水期集中放水15.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地理原理主要是A. 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 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C. 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D.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答案】14. C 15. B【解析】【14题详解】将水库下游河床淤积的泥沙冲走需要河水具有较大的侵蚀和搬运能力,而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河流的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河流在

9、洪水期不需水库放水即可完成河床清淤,故排除A、D选项。河流在枯水期流量和流速较小,侵蚀搬运能力弱,此时水库中蓄积的水量集中放水,可以加大对下游河床的冲刷,但是持续放水需要的时间较长,单位时间内所放水量也不能过大,因此影响下游河床的清淤效果,故C 正确,B错误。故C正确。【15题详解】“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选B。读下面某沿海地区一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16. 该山地走向和可能位于A. 东西走向、北半球温带地区B. 南北走向、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 东西走向、南半球温带地区D. 南北走向、南半

10、球亚热带地区17. 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为A. 亚热带季风气候B. 温带季风气候C. 温带海洋性气候D. 地中海气候18. 若该山地山麓的年平均气温为18,则该山地的最大海拔一般不超过A. 1000米B. 2000米C. 3000米D. 4000米【答案】16. C 17. C 18. C【解析】【16题详解】图中基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判断处于温带地区,图中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上界北坡比南坡高,推断北坡为阳坡,由此该地应位于南半球。故选C。【17题详解】读图,结合上题分析,该地位于南半球温带地区,排除AD。南半球没有温带季风气候,故选C。【18题详解】该图中还没出现雪线,

11、以雪线(0)计算,山麓平均气温为18C,根据垂直递减率判断,该山地海拔不超过3000米,故选C。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和降水分布示意图”,当地居民随季节转场放牧。降水量大于400 mm为森林景观,200400 mm为草原,小于200 mm为荒漠。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 只考虑降水,丙地景观为A. 森林B. 草原C. 荒漠D. 冰雪20. 甲地的降水量约为A. 210mmB. 300mmC. 400mmD. 500mm【答案】19. B 20. A【解析】【1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读图能力,读图可知,甲低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之间,结合材料可知,为草原,故选B。【20题详解】读图可知甲降水

12、量在200-400毫米之间,接近200毫米,大约为210毫米,故选A。读图,a、b、c分别表示65岁以上、1564岁、014岁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1. 图中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A. B. C. D. 22. 图中国014岁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A. 70鼓励生育B. 60计划生育C. 10采取移民政策D. 30鼓励人员出国【答案】21. C 22. B【解析】本题组考查利用三角坐标图考查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同时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三轴坐标读图,先根据每条横坐标确定其原点位置,根据原点确定纵坐标,则根据纵坐标读数。读

13、图国014岁人口比重占60%,人口增长速度快,应采取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人口的增长。故答案选B项。点睛:三角坐标统计图的判断步骤: (1)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上图的、。 (2)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直线。 (3)读出上述直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014岁约为27%、1564岁约为55%、65岁及以上约为18%。 (4)验证一下三个比例数值的总和是否为100%。读“木桶效应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3. 根据“木桶效应”,如果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上图决定环境人口

14、容量的是A. 水资源B. 矿产资源C. 气候资源D. 土地资源24. 下列能增加人口合理容量的有效措施有 实行计划生育 发展新能源控制人口的死亡率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A. B. C. D. 【答案】23. A 24. C【解析】【23题详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是由于最短资源所决定的,由题中图可以看出最短木板是水资源。故选A。【24题详解】实行计划生育与控制死亡率只能对人口增长速度起到影响,对于环境人口容量没有影响,而发展新能源及提高资源利用率可以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故选C。经济因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原因。读“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25. 图中等值线a、b、c的大小关系是A. abcB. abcC. abcD. abc26. 造成图中局部地区地租分布等值线由中心向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A. 地形条件B. 早期商业活动C. 人口分布状况D. 交通条件【答案】25. C 26. D【解析】【25题详解】城市地租分布的一般规律:由市中心向外递减,故选C。【26题详解】城市地租高低分布除距离市中心远近影响外,还受交通通达度影响,由于有环线与放射状道路交汇处,交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