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⒊《肖邦故园》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58355734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⒊《肖邦故园》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⒊《肖邦故园》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⒊《肖邦故园》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⒊《肖邦故园》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语文 ⒊《肖邦故园》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⒊《肖邦故园》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⒊《肖邦故园》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3(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第一专题:祖国土第一板块:江山多娇肖邦故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进一步认识祖国与个体的关系。品味语言,提高鉴赏能力,进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体会本文景色描写的与众不同之处(音乐家的人生与景色描绘的融会)。教学重点: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爱国主义思想这根纽带。教学难点:四季美景的描绘与音乐的融会(通感的应用)。教学方法:诵读赏析。设计思想:本课意在突出肖邦的爱国主义热情,通过肖邦故园这个线索,引导学生对肖邦的祖国波兰以及他的传奇人生经历、音乐创作

2、有个具体深刻的认识,以此来突出肖邦故园对肖邦音乐创作的影响,明确肖邦的爱国主义激情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的音乐的影响已经超越了波兰,而是影响了欧洲甚至世界上所有的被压迫的民族。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预习:重点字词:马厩夙愿瘠薄缱绻 天籁簌簌命运多舛通衢大道 玲珑剔透茕茕孑立近义词:年轻年青留恋眷恋迷恋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设计一:在世界乐坛上有一位锦绣满腹,才华横溢的天才音乐家,虽然他半世坎坷,命运多舛,虽然关山阻隔,有国难投,但是他始终饱怀着爱国主义的激情,创作了一曲曲振奋人心,号召人民起来反抗异族统治的曲子,鼓励着那些仁人志士为自由,民主,幸福而前赴后继,即使在临终前仍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运

3、回祖国,他就是波兰音乐家肖邦。一个人的生命天然地与生他养他的祖国连在一起,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性格、命运、情感和记忆永远与祖国相关。人与祖国的复杂关系是需要我们用一生去思索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肖邦故园,体会肖邦对祖国的深情眷恋之情。设计二:保罗亨利朗(匈牙利裔美国音乐学家):没有他,19世纪下半叶的音乐是难以想象的他的情感幅度广阔得惊人,从轻淡的、太空般的愁绪到灼热的光芒和赞歌般的意气风发。舒曼(德国音乐家):他的音乐“像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多产钢琴诗人(老师的话):他享年才39岁,但他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

4、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一生却创作了112首闻名世界钢琴曲,还有很多数不清的波莱罗舞曲、船歌、摇篮曲、幻想曲、回旋曲、变奏曲等。教师介绍:在十岁时,他被带去在一个大歌唱家面前弹奏,歌唱家听后非常高兴,送给他一块手表。不久以后,俄国沙皇听见他演奏,当即以一个钻石戒指作为赠品。当时的欧洲报纸上有这样一句话:“上帝把莫扎特赐给了奥地利,却把肖邦赐给了波兰。”肖邦是波兰的,也是欧洲,同样也是世界的(上海不锈钢雕塑)。德居斯太因侯爵说他的音乐:“我听着您的音乐,总感到在同您促膝谈心,甚至,似乎跟一个比您本人更好的人在一起,至少是,我接触到了您身上那点最美好的东西。”下面就

5、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和这么一位伟人促膝谈心吧!二、作者及背景:作者简介:雅一伊瓦什凯维奇是波兰当代杰出的诗人和小说家,也是非常优秀的散文家,他的散文自成一格,自然流畅,真切中见精神,朴素中有华彩。本文笔调亲切平和,抒情优美,感情深邃沉稳,真挚感人。作为肖邦的同胞,作家雅一伊瓦什凯维奇对肖邦怀有深深的敬意,他选取肖邦故园为切人点,介绍了作曲家肖邦故居的历史和现状,追叙了肖邦不平凡的一生,尤其着重表现了肖邦对祖国的眷恋,那种无法割舍的深沉的爱。播放肖邦的视频介绍,感悟肖邦的爱国情:祖国,我永远忠于你,为你献身,用我的琴声永远为你歌唱和战斗!1830年,肖邦到法国首都巴黎,与当时著名的音乐家柏辽兹、

6、李斯特等来往密切。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肖邦在巴黎的岁月,也是他的祖国波兰遭受沙皇俄国蹂躏的年代,所以,肖邦这时期的很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当沙俄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时,肖邦严辞拒绝,表现出一个爱国艺术家的高尚人格和民族气节。他的音乐同贝多芬的奏鸣曲不同,正象一首短小而完美的诗不同于莎士比亚的一出话剧一样。肖邦在维也纳举办了两次成功的音乐会,然后想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上去求名。在华沙开了三次告别音乐会后,他

7、就出发了。当他还没有走出多远的时候,他的老师和过去的同学们拦住他的马车并唱了一首为了向他致敬而写的大合唱。然后他们给他一个装满了故乡泥土的银制纪念杯,希望他永远也不要忘记故土。他虽然再也没有回来,但是永远也没有忘记生他养他的祖国。1849年,肖邦病逝于巴黎,被葬于拉雪兹公墓。临终前,他嘱咐亲人把他的心脏运回波兰,以安慰他那颗赤子之心。三、检查预习:听写下列词语:荒诞不经茕茕孑立玲珑剔透浪迹天涯通衢大道寥寥无几缱绻雾缭烟绕促膝谈心蕴藏 四、研习新课:作者为什么不以“肖邦故居”为题?明确:现代汉语词典:故园,故乡,如“故园风物依旧”。故乡,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家乡;老家。故居,曾经居住过的房子

8、,如“鲁迅故居”。故园包含的内容包括故居、家乡、祖国。快速浏览课文,弄清本文是以什么为主线展开内容的?明确:主线是肖邦以及肖邦音乐与故园的关系,所以文章开头先介绍肖邦故园的过去和现在,进而探寻故园对肖邦的陶冶和影响,指出故园与肖邦艺术的联系。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文中描写肖邦故园特征的词句有哪些?为什么这样写?明确:肖邦出生在一个“简朴”“清寒”“简陋”的小屋里,这个说明肖邦出生低微,来自于劳苦大众,为后文中肖邦能创作一系列的爱国主题的钢琴曲埋下了伏笔。用富丽堂皇的建筑群和简朴的小屋进行对照,超越时空的对比,突出肖邦故园是最珍贵的古迹、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伟大艺术

9、家的摇篮。经过岁月的洗涤,肖邦故园在波兰人民甚至整个世界人民的心目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肖邦故园如今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学生读课文,抓住关键段落,比如十五段,十八、十九段,明确以下几个句子:能给人以最大的精神享受。是一蹲“藏在花丛中的大炮”,作为一种斗争武器。成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成为一种那些客居他乡,漂泊异地者的精神家园和归宿。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一个图腾,被后人所景仰和膜拜。(联系教师掌握歌曲展开说明,比如听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等。)明确:文本第二节说肖邦故园是“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喷射创作音乐的不竭源泉”,肖邦的故

10、园从某种层次上已经不再是具体的,实在的,有形的一个故居,而是一种无形的,抽象的象征,一个连接波兰民族的凝聚力的符号,一个音乐拓荒者的桥头堡,肖邦的音乐之路,人生之路就是在这里起航的。刘禹锡在陋室铭中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肖邦故园虽然“简朴,清寒,简陋”,但是由于肖邦音乐对后世的影响,肖邦故园的意义也不再局限是肖邦的出生地。既然肖邦故园因为肖邦和他的音乐而闻名,那么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及肖邦有什么密切的联系?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分析。这瘠薄的土地,这平原小道和麦草覆盖的屋顶,跟肖邦音乐所赐予的无限财富和充分享受又会有何共同之处呢?诚然,它没有那种招摇的俏丽。但它

11、蕴藏着许多细微的色调变化,只有久居这一带的人才会跟这里的景致结下不解之缘,才能看到这些形、声和色彩的微妙差别,并且给予应有的评价。谁若真想探究肖邦音乐的精神,理解肖邦音乐跟波兰有着何等密切的联系,谁就应悉心体会欧根德拉克洛瓦所谓的蔚蓝的色调,她是波兰景色和在这大平原上诞生的艺术家的音乐的共同色调。流亡生活、高度的文化修养、痛苦的心境和肖邦对自己使命的不凡见解,使这画面复杂化了,或者说,像一层雾遮蔽了这些画面。在他心目中,这小小的庄子就是整个祖国的乡村的象征。今天,我们目睹此情此景,思想深处也会闪现出整个马佐夫舍地区的风貌,肖邦也目睹过这一切,他热爱这茅舍、小桥、流水。可以说,此时的肖邦,不仅眼

12、前浮现出了故乡的景色,而且,耳边又回荡起了多半是在这儿第一次听见过的歌。倘若此刻我们听到,或者亲自弹奏伟大作曲家临终前的最后一组玛祖卡曲,我们必能从中听到昔日国内歌声的淡淡的旋律。由于他半世坎坷,命途多舛,也由于关山阻隔,有国难投,这一组玛祖卡曲似乎是被万种离情、一怀愁绪所过滤而净化了,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它们无疑是出自故里,跟这片土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明确:故园的朴素、淡雅、简陋、简朴、清寒没有招摇的俏丽,培养了他的音乐具有山水田园诗般的风格。故园的持久、深沉使他的音乐带上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不屈的波兰民族精神。(学生在讲的过程中,调动已有的音乐基础,同时也引导大家来听音乐。学生边读

13、课文,边听音乐,听出感觉的就来说说。说说从音乐中你听的什么。学生听的音乐由同学们自己选择。可以对比革命练习曲和船歌。)肖邦、肖邦音乐和肖邦故园对世界的影响?明确:肖邦被后世称为神童,“音乐诗人”,是第二个莫扎特,是始终心怀祖国的爱国者。他的音乐是后世音乐家创作的清流源泉,能给人以最大的精神享受,更是一蹲“藏在花丛中的大炮”,它已经渗透进了波兰民族的最深层,可以这样说,肖邦的音乐已经成为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成为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作为一种斗争武器有不可估量的威力。肖邦故园在这里已经不在是波兰的文化遗产,它已经超越了欧洲,甚至对整个世界产生了极其广泛的影响,伟大的艺术作品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它

14、成为一种那些客居他乡,漂泊异地者的精神家园和归宿,已经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一个图腾,被后人所景仰和膜拜。感悟故园四季里的肖邦音乐:肖邦的音乐被人们热爱的原因也许是:它不仅是在诉说波兰的美和忧伤,而且诉说的是一种炽热的爱国之情。肖邦在巴黎的朋友,德国诗人海涅有一次写道:“他在钢琴前坐下来的时候,我觉得仿佛是一个从我出生地来的同乡正在告诉我当我不在的时候曾经发生的最奇怪的事情。有时我很想问他:家里的那些玫瑰花还在热情地盛开吗?那些树还在月光下唱得那么美吗?” 到底美不美呢?让我们一起就着音乐来品味一下故园四季的风光吧!学生听音乐选择季节,然后再分析季节和音乐之间的相似点。第6、7段,思考回答问题

15、:四季的景物描写突出的点是什么?这些描写给人在审美上有怎样的感受?明确:突出的点是“色彩”,给人在审美上的感受是“朴素”“淡雅”。作者描写这些景色的目的是什么?如何理解“何等的持久、深沉”?明确:为了说明肖邦的音乐和肖邦故园风光的联系。家乡的风光给肖邦的创作留下了深厚的文化积淀。19-24段,再思考回答问题:这里也是四季的风光描写,与上文有什么不同?这里的风景描写有什么特别之处?明确:上文是略写,这里是详写;上文是虚写,这里是实写。风景描写始终和肖邦的音乐联系在一起。上文的描写和这里的描写各是为了表现什么中心?明确:上文是突出色彩,突出家乡风光对肖邦创作的影响,这里是从审美上对肖邦音乐的联想和想像。(讲解中,学生读春,一起读夏,老师范读夏,再冬,然后引出四季是肖邦一生的象征,是作者对肖邦最形象,最崇高的敬仰。最后讲到秋。学生一起读四季,在音乐船歌中读。)五、拓展探究:同样四季,不同风情祖国山川颂与肖邦故园片段比较。学生读祖国山川颂,比较两者,谈感受。六、课文小结:综观全文,概括作者对肖邦、肖邦之家以及肖邦的音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