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张惠言《先府君行实》原文及译文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58316089 上传时间:2021-01-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张惠言《先府君行实》原文及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张惠言《先府君行实》原文及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张惠言《先府君行实》原文及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张惠言《先府君行实》原文及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张惠言《先府君行实》原文及译文(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张惠言先府君行实原文及译文原文:先府君,讳蟾宾,字步青,号云墀,姓张氏。其先自宋初由滁迁常,常州之张多由滁,谱牒废,世不可纪。其后曰端,当明弘治中,居南门德安里,是为大南门张氏。张氏非大南门不共谱。端孙钦,钦生洲。洲生宏道,万历中举于乡,官开封府通判,生典。典生以鼎。以鼎生铭伛。铭伛生采。采生金第,娶于白,生府君。自典至金第,皆补郡县学生,有文章名,世以教授为事。而铭伛当明之亡,独不为制举业云。府君生九岁而孤,有兄曰思楷,弟曰瑞斗。家贫,日不得再食,奉白孺人教,兄弟相厉以儒学。补府学生,试高等廪膳,常教授乡里间。

2、其后游沅州,一岁得疾归,遂卒,年三十有八。府君既不得志于世,无所表见,又不获永其年,充所学以致不朽,所论著皆未就。其卒时,惠言方四岁,翊遗腹四月而生,凡其言行可纪者弗得闻,闻之于人所传,又弗敢审。而府君之执友汤先生宾辂,郑先生梦杨,笃行君子也,知府君深,守道德,不毁誉,故著其言,以为府君行实焉。汤先生曰:“君好学深思,不事穿凿,善为诗及制举文,操纸笔立就。性沉挚,寡欲少言,尤不喜说人过。与人交,不设城府,久而能敬。”郑先生曰:“薛心筠、董仲容、汤宾辂,君兄弟总角交也。宾辂抗希古人,好考核故事,不轻出门户。君兄弟与仲容则常集于薛氏,予亦时时在坐,雍容出论议,率常连日夜。君色温而恭,言简而中。余心

3、敬宾辂而酷爱君,谓两人于人道近也。笃于孝友,平生未尝与人迕,人亦未尝迕君。或问之曰:天壤间何处可使性气?其为人如此。”郑先生又言:“府君有异表,中夜目光闪闪,或一二尺许。尝自言:秋夜偶玩月,见河汉间云鳞鳞,士女数十人,云裳霞佩,执诸乐器,飘飘过太虚,肤发纤悉可辨云”。汤先生名修业,郑先生名环,皆常州武进人。(选自张惠言文选,有删改)【注】府君:作者的亡父。廪膳:廪膳生员,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总角:少年时代。译文:先父,名蟾宾,字步青,号云墀,姓张。他的先祖从宋代起由滁州迁到常州来,常州的张氏大多由滁州迁来,家谱已经毁坏,世代不能记述。祖先的后人名叫端,出生在明弘治年间,居住在南门德安里,这

4、是大南门张氏。张氏不是出于南门的不共谱。张端的孙子是张钦,张钦生张渊,张渊生张宏道,万历年间在乡试中考取了举人,官至开封府通判,张宏道生张典,张典生张以鼎。张以鼎生张铭伛。张铭伛生张采。张采生张金第,张金第娶了白氏,生先父。从张典直到张金第,都曾补授郡县生员,(因为)有文章出名,(所以)世代以教授生徒为生。而张铭伛生在明亡之际,惟独他不参加科举考试。先父生下来九岁时就成了孤儿,有兄长叫张思楷,弟弟叫张瑞斗。家里贫穷,每天不能吃两顿饭,遵奉母亲白氏的教诲,兄弟用儒家道德修养之说来相互勉励。后来补授先父为生员,(他)参加高等廪膳生员科考试(之后),常在乡里靠教授学术谋生。那以后他到沅州游学,一年后

5、得病回来,就离世了,享年三十八岁。先父在世上已经不得志,无处施展才华,又没有活得长寿,来充实他的学问以至不朽,他的著述都未能完成。他死的时候,我才四岁,遗腹子张翊在他去世四个月后出生,他所说所做的值得记载的,也无从得知了。从别人传闻那里得知的(有关他的事迹),又不敢细察。而与先父志同道合的好友汤宾辂先生、郑梦杨先生,都是品行朴实的君子,(他们)对先父了解较深,而且(为人)坚守道德,不轻易(对人)褒贬,因此(我)记下他们说的话,把它作为先父的生平事迹。汤先生说:“你父亲热爱学习深入思考,不做穿凿附会的事,善于写诗歌和科举应试文章,拿起纸来立刻就写成了。性格沉稳真挚,欲望、言谈少,尤其不喜欢说人家

6、的过错。(他)和人交往,心中没有城府,时间久了,赢得别人的敬重。”郑先生说:“薛心药、董仲容、汤宾辂,是你父亲年幼时就结下的好朋友。宾辂志向高远,喜好考证查核旧事,不轻易出门。你父亲兄弟俩与仲容就常常聚集在薛家,我也时时在座,从容地发表议论,往往连日连夜。你父亲态度温和而恭敬,言谈简洁而中肯。我内心敬重宾辂但却特别爱戴你父亲,认为他们两个人在合于圣贤之道方面是接近的。你父亲在父母孝顺、友爱兄弟方面是切实淳厚的,平生不曾和他人有过什么抵触,别人也不曾与你父亲有过什么抵触。有人问他说:天地之间哪里可以发脾气?他的为人就是这样的。”郑先生又说:“你父亲有不凡的仪表,半夜里双眼目光闪闪,有时有一两尺多长。曾经自言自语:秋天夜里偶然赏月,看见河汉之间云彩嶙嶙,有仕女几千人,穿着云裳戴着霞佩,手拿各种乐器,飘飘然经过天空,肤色纤毫都可辨认。”汤先生名修业,郑先生名环,都是常州武进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