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订正的威力).jsp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5829638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3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动研究(订正的威力).jsp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行动研究(订正的威力).jsp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行动研究(订正的威力).jsp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行动研究(订正的威力).jsp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行动研究(订正的威力).jsp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动研究(订正的威力).js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动研究(订正的威力).jsp(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订正的“威力”佛山市禅城区建新路小学 温智珺 梁建臻 潘敏灵摘要:本文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对象,以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一、第二单元及总复习内容为教材,通过行动研究对“订正”这一教学方法,进行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式的探索研究。了解到订正对于计算教学有着很大的正面影响,能有效提学习成绩。但同时它也有着如:加重学生心理负担、造成学生厌学负面作用。为了尽最大可能发挥订正的“威力” ,在第三个研究循环中对“订正教学法”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受到了实效,并指出这一教学法也有着自身的一些局限,在使用时应有所注意。关键词:行动研究 小学数学 订正 计算教学订正是老师日常教学的手段之一,不论是任教语文、数学还是

2、英语的老师都会要求学生把做错的题目改正,我们往往把这样的教学行为称之为订正。现在我国小学教育的领域内,部分涉及“订正” 研究往往会把它与批改、评价并列讨论,另一些文章则留在经验总结的层面上。本文将以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对“订正”展开独立的研究,了解订正对数学教学效果的影响,为合理使用这一教学手段提供理论依据。1 发现问题“订正”是每一个教师必用的教学手段,这一教学手段,教师们使用起来是那么地自然和不着痕迹,学生接受起来是那么地顺从和理所当然,以致有时候我们会忽略了这一教学环节。这里所指的忽略不是指不订正,而是指不经意间就使用了,并没有深入探究如何使订正更加有效,甚至高效。由此可以看出,教师

3、对订正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仅仅是通用而已,还没达到精通的地步。此时我们不禁要问教师要怎么操作才能真正地发挥订正的“威力”呢?说到订正的“威力” ,就必须提到作业,这里的作业包括堂上作业和家庭作业涵盖了巩固知识的所有练习形式。作业是一面镜子,教师可以通过镜子看到自己的教学成果;作业是一扇窗户,教师可以透过窗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而订正就是通过修正错误来提高教学质量的,这么重要的教学手段它的“威力”到底有多大?2 分析问题2.1 查阅资料带着疑问查阅资料发现,关于订正作用的研究比较散落,对订正进行独立研究的文章不多。而且语文、数学、英语三个主科的订正方法和侧重点应该有所不同,在语文方面有文章指出“

4、老师们在练习反馈和指导订正试卷时,可以想到有更多 “文章 ”可做,把有效教学、提升质量的口号进一步落到实处 ”( 刘春生,2008);在英语方面杭州市余杭区良渚中学的经验告诉我们“ 订正作业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完成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对强化教学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关于小学数学的这方面研究似乎稍显不足,因此本次研究对于全面2探索订正在教学当中的应用是一个有益的补充。另外,有学者在研究课堂订正教学时指出这一教学手段在使用时应注意“及时发现差错,学生及时订正 有利于学生纠错的热情和积极性的提高,最易接受和记牢新知识 ”(袁伟明,

5、2007)。这一观点可以看作是订正的使用原则,为本次研究具体操作步骤均以此原则为基础,突出及时性。2.2 研究范围订正的应用范围很广,只要是数学的练习,做错了的题目几乎都要订正。既然现在要研究它,那就得明确研究的范围。从本职工作出发,研究应该限定在小学阶段。而小学阶段里高年级的学生是比较适合作为研究对象的,至于原因本文后面有详细解释。在教学内容中,应该选择效果明显的知识内容。就是说这个教学内容要让别人看到订正所起到的教学效果,最好能用数字量化表现出来。我认为这次的教学内容最好选计算的教学内容,原因有下: 限定研究范围和方向,避免研究过于空泛,只研究计算教学的订正有利于研究深入开展。 计算题一般

6、不涉及概念,没有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没有公式的误用,能大大减少研究中不可控的变量。 计算能力是每个小学生都必须掌握的数学能力,把订正放到计算的教学内容中研究,得出的结论更有推广意义。 计算的练习有利于直观反映出学生的对于订正教学的接受程度,订正教学的效果明显与否能较清晰地展现出来。2.3 明确目标通过资料的查阅,结合自身的条件。可以确定这次的研究对象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研究范围以数学教学为主。研究目标如下: 订正的效果用数字进行量化展示出来。 哪些订正手段在数学教学中是切实有效的?哪些是无效甚至有负面效果? 学生和教师对于订正在观念上是否存在差异,如果有存在哪些差异?3 制定计划3.1 资

7、料收集首先,在同事之间进行谈话,了解大家对于订正的看法和普遍采用的措施,对象主要是我校的数学教师。同事们一致认为对于数学来说,订正是非常重要的,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成绩不可或缺的利器,应该时时抓紧不能有所放松。大家普遍采取的方法是全面订正,每个学生都应该把做错的全部题目改正,对于个别学习后进生更是要单独辅导,对于问题比较严重的放学前还没完成订正的学生,课后还要留堂。有的教师更是长期坚持全班订正过关的教学习惯,就是说没有学生能在不订正完错题的情况下放学。另外,在学生之间进行谈话。了解学生对订正的看法和对老师采取的措施的心里感受。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做错的数学题必须订正,并理解老师这样的要求做是有利

8、于自己学习的。学习保持中等或以上的学生基本对于数学的订正没什么反感情绪,并且都觉得能比较容易地完成订正的任务。一些后进生则不喜欢经常留堂,但同时又觉得自己不一定能在放学前完成订正,留堂有时是不可避免的。33.2 选择学生为了使研究能顺利地开展,减少不可控因素的干扰,让研究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决定选用我校的五年级整个年级五个教学班学生,选用五年级的学生有以下好处: 五年级学生普遍已经养成较良好的学习习惯,不用教师去纠正那些琐碎细微的不良学习行为。 五年级的学生作业书写、格式已经比较规范,在做作业时能有效减少一些非知识性的错误,既能减少教师们的批改量,又能有效体现教学的效果。 五年级的学生没有升学压

9、力,即使研究的过程出现偏差,还有机会进行补救,不至于影响学业成绩。 一两个班级参与研究只能纵向对比,整个年级参与研究有利于进行横向对比,得出更科学的结论。 五年级的这五个班级学习水平接近,历次测验考试的平均分差都能控制在5 分以内。而且这五个班的数学任课教师水平接近,分别是主抓教学的副校长、数学科组长和区数学骨干教师。班级的差异性越小,横向的可比性就越强。3.3 选择教材既然要研究订正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那就要选用恰当的数学教材作为研究的基础。为了方便研究和为了使研究更贴合教学实际,决定选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课本” ,即我们常说的人教版新课标教材。教材选定后,就要面临具体内容的选

10、择了。经过仔细的研究决定以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教科书第一、第二单元为试验教材即小数乘法 、 小数除法 ,选择这两个单元是经过细致而深入的考虑的。 这两个单元安排一前一后,便于试验后的数据对比,具有时效性。 这两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相似,都是小数的计算,具有可比性。 这两个单元的练习以计算为主,方便教师充分使用各种订正的措施,具有普遍性。 这两个单元都是该册书的重点内容之一,即使在期末考试也肯定会涉及其中大量的知识,方便研究追踪,具有延续性。 小数乘除的计算格式与整数乘除的格式相类似,不需要教师费太多的精力在书写,可以让参与研究的教师把精力集中起来,放在如何改进订正的教学措施上。3.4 具体计划这次研究

11、大致分三个循环进行,第一循环是第一单元小数乘法的教学,第二循环是第二单元小数除法的教学,第三循环则是期末复习的教学。在第二单元之后其实也可以进行连续的研究,只是考虑到后面的几个单元都不是计算教学,单元测验的分数没有纵向的可比性,而非计算的单元里其它的干扰因素会比较多。例如:第三单元观察物体是比较简单的内容,它的学习内容涉及空间想象能力,并且它是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合在一起测验的,而简易方程除了计算还有对等量关系的理解。如果把空间思维、等量关系和计算教学混在一起研究,会增加研究的难度,以我们现有的能力不一定能得出严谨而科学的结论,4避免控制研究的规模过大、研究的内容过空,所以把研究的范围限定在计算

12、教学的范围内。具体计划如下:行动 时段 目标 措施总体计划08 年 9 月至 10 月,即一、二单元所需的教学时数共 25 课时。探索订正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些应用规律,使订正的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真正利器。希望能较深入了解订正的作用是否总是起正面影响,有没有负面影响?1、 在五年级开展教学研究,今行对比试验。2、 以单元测验分数为参考,通过统计分析,了解教学中的得失。3、 加入学生、教师的访谈,了解师生对于订正措施的个人感受。关注师生的心理成长。第一个研究循环第 13 周,即第一单元的教学课时数。1、 应用现行的订正手段,探究此类方法的作用。2、 进行自我检讨为后续研究铺垫。1、 全班都

13、要对错题进行订正,尤其是后进生必须交给教师批改。2、 统计第一单元的测验分数,以备后面的研究之用。第二个研究循环第 47 周,即第二单元的教学课时数。1、 在分数的对比研究过程中研究订正的效果。2、 修正第一阶段的研究偏差,确定第二阶段的研究主要方向。1、 统计第二单元的测验成绩,和第一单元测验成绩进行对比,针对研究订正的效果。2、 进行中段小结,得出前段研究的偏差并为下阶段研究作准备。第三个研究循环第 1820周,即期末复习阶段。1、 主要追踪研究小数乘除法的订正教学效果。2、 全面总结三个研究循环所取得的成果。1、 根据第二循环的研究和发现,再次调整研究方向。2、 把第一、二单元的分数与期

14、末考试的分数进行对比研究。4 实际行动4.1 第一个研究循环4.1.1 分析几节新课下来,同年级的各位老师都反应学生的错误千奇百怪,有的早有预料,在往届学生身上都有;有的则是初次会面,是学生们的“自主创新” 。现把各种错误归类如下: 方法上的错误不会对位。小数乘法的对位与小数加减法的对位相混淆,把小数乘法的竖式写成了小数点对齐,而不是末位对齐。 计算中的错误口算不流利。口算不顺畅导致计算错误率是非常高的,加法算了乘法,或者减法的都有。 小数点点错粗心大意。看成整数乘法算好后,忘加小数点;或小数点点错错位置。 其它的错误形式做完竖式,不写横式的得数;因数末尾有 0,写得数时漏泄了该因数末尾的 0

15、;三位数乘以两位数时,两位数因数中间有 0,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中的第二行数字,往往没有多向前移一位而且经过对第一单元测验卷题目的分析可以知道,这个单元的测验主要以计算为主(第一单元测验卷见附录 1) 。计算不过关很难对分数有所提高,也很难让别人信服你的教学是高质量的,以上订正措施正是为此而制定的。54.1.2 对策这时候应该轮到“订正”大派用场的时候了,针对以上的问题,五年级组的老师们一致认为应该好好整顿,不然这次单元测验就别想考出好成绩。经过商议,决定采取以往一贯常用的措施,这些措施也是教师们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得出的一些切实有效的方法,详列如下: 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必须把错误的题目订正后,才开始

16、做新的作业。 数学作业错得不多的可以选择回家后订正,明天交新作业时,顺便把旧作业的订正一并交上,让老师批改。 数学作业错得较多的必须在校内订正完后交老师批改后才能回家。 基本全错的学生由老师一对一辅导,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订正,在老师的监督下订正每道错题。4.1.3 效果经过三个星期的执行,学生的作业错误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三位五年级的教师在相近的两天内进行了单元测验,从测验后的试卷分析来看教师们对这次的测验成绩还是比较满意的,而且基础知识部分掌握较好。以下摘录了五(1)班任教老师的试卷分析: 掌握比较好的方面:学生基本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第一大题的口算得分率 92%;会利用小数乘法的规律进行比较大小,第二大题的比一比得分率 94%;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第七大题的得分率92.1%。掌握不够好的方面:部分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有待提高,第六大题脱式计算,只有 48%满分;第五大题的笔算,只有 59.6%满分 。各班的平均分如下表1,从表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