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王**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5MB
约85页
文档ID:158269318
新教材 高中政治必修4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_第1页
1/85

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 - 2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 2 -第二框 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 12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 20 -第一框 社会历史的本质 - 20 -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发展 - 29 -第三框 社会历史的主体 - 38 -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 49 -第一框 价值与价值观 - 49 -第二框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 58 -第三框 价值的创造和实现 - 66 -综合探究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 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 76 -单元小结 - 78 -1.在本书中的地位:本模块前六课学习哲学知识其中,第一课主要从宏观上学习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课主要学习唯物论思想,第三课主要学习辩证法观点,第四课学习认识论知识,第五课学习唯物史观,第六课学习价值观其中第一课属于哲学总论,第二、三、四课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第五、六课属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范畴2.主要内容提示:第四课“探索认识的奥秘”,主要内容有实践、认识、真理、谬误四大核心概念,认识与实践(认识论中的唯物主义)、认识的发展与追求真理的过程(认识论中的辩证法)两大原理。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主要内容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发展基本规律、社会历史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主体等基本概念,揭示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通过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主要是揭示人生价值的实质,明确评价人生价值的客观标准,阐释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 习 任 务核 心 素 养1.描述与分类:实践的含义;实践的基本特征2.解释与论证: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预测与选择:立足实践、获取真知、提升素养4.辨析与评价:辨析“公理是衡量科研成果是否有意义的标准”1.政治认同:运用实践观点,领会改革开放的重要性2.科学精神:树立实践第一观点,明确理论来自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受实践检验、为实践服务3.公共参与:倡导奋斗精神,以实践为平台,发挥才干、建设祖国议题一| 认识与实践2020年6月1日晚间,荣耀正式发布2020旗舰新机荣耀30S,首发搭载麒麟820 5G芯片在整个2020年,麒麟820将是其他品牌仅仅追赶就无法企及的另外一个新高度!”荣耀总裁赵明表示,此次新机发布,麒麟820是一大亮点,也是荣耀的底气相比上一代“神U”810,麒麟820由7nm工艺制程打造, CPU部分由一枚2.36GHz的A76大核+3枚2.2GHz的A76中核+4枚1.8GHz的A55小核组成,性能提升27%;采用Mali-G57 6核GPU,图形能力提升38%,支持GPU Turbo和麒麟Gaming+ 2.0;新升级华为自研NPU,AI性能提升73%;采用麒麟990同款Kirin ISP 5.0,支持BM3D单反机图像降噪和视频双域降噪。

从配置来看,已经完爆目前骁龙的765g处理器了![探究任务]1.(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制造的过程是实践活动吗?提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制造的过程是实践活动2.(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荣耀30S的新设计,说明了什么哲理?提示:设计的不断进步,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和历史性1.认识(1)含义: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2.实践(1)含义: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2)基本形式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3)特点①客观物质性: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也具有客观性②主观能动性: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辨析] 有人认为,盲目的实践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如何看待这一观点?提示:盲目的实践是错误意识指导下的实践,而不是无目的、无意识的活动。

③社会历史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1.认识的两种反映形式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区别内涵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形式感觉、 知觉和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水平认识的初级阶段认识的高级阶段联系①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两种不同水平的反映形式,也是认识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具有辩证统一关系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顺利发展,而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人们的实践活动产生挫折2.全面理解实践的概念(1)应抓住“主体”和“对象”①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只有人的活动,才称得上实践,但并非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②实践的对象是客观世界。

实践是发生在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之间的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那些对主观世界的改造,如学生的学习、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③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应注意其外延①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②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注意两个“≠”(1)人的活动≠实践活动人的活动可分为认识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非认识性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是实践2)孤立的活动≠单个人的活动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活动并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同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3.实践的特点特点理解侧重点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它们都是客观的;②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强调实践受客观因素的影响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强调实践受主观因素的影响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实践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社会性,强调实践受横向因素的影响;历史性,强调实践受纵向因素的影响【典例】 经过多部门、多方面、多年的深入研究、反复论证,我国启动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制度的改革,由此在我国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将成为历史。

这表明实践(  )①是检验认识的有用性标准 ②具有直接现实性 ③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④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④[思维建模]审设问事件:“这”角度: “表明”审材料“深入研究、反复论证”是把客观结果与主观意图相比较的过程;“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制度的改革”是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成为历史”体现了实践的社会历史性析选项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客观标准、唯一标准,不是实用主义的“有用性”标准,①排除;直接现实性就是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克服不公平的“双轨制”)变为现实的存在(成为历史),②符合题意;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③排除;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成为历史,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④符合题意定答案D【跟踪训练】1.心理学实验表明,只靠耳朵听的知识,3个小时后只能记住65%左右;只靠眼睛看的知识,3个小时后可保持70%左右,3天后能记住30%左右;如果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3个小时后能保持85%左右,3天后能保持70%左右这告诉我们(  )①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 ②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 ③把握系统的整体性和优化趋向 ④把握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A.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③④C [耳朵听的知识和眼睛看的知识都属于感性认识,属于感觉,视听结合获得的知识属于知觉,材料说明了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重要阶段,①入选。

题中视听结合记忆效果好,说明把握系统的整体性和优化趋向,故③入选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低级阶段,②错误材料未体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④排除]2.山脊上,代表中华悠久文化的长城蜿蜒曲折;山腰间,詹天佑创造性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折回而上;地表下,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穿行向前为避免破坏沿线文物和环境,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精准微爆破”等新技术,在地下100多米建造隧道,做到施工地表零沉降,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京张高铁与“人”字形铁路是新旧事物的关系B.工程设计与施工水平的提高说明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C.建设者的创新意识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D.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体现了矛盾同一性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B [京张高铁建设者采用最新技术,实现了高铁与环境和谐共存,这说明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B入选詹天佑创造设计的“人”字形铁路与运用当代中国先进技术建造的京张高铁不是新旧事物的关系,A错误;高铁成功建设的首要前提是尊重客观规律,C错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D错误]议题二|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据医学记载,17世纪20年代英国有个医生给一位生命垂危的青年输羊血,奇迹般地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

其他医生纷纷效仿,结果造成大量的受血者死亡输血医疗手段便禁止使用19世纪80年代,北美洲一位医生给一位濒临死亡的产妇输人血,产妇起死回生医学界再次掀起输血医疗热,却带来惊人的死亡直到1901年维多纳医生莱茵茨坦发现了人血的血型系统,才打开了科学输血的大门[探究任务]1.(描述与分类科学精神)人知道输羊血可以救人的过程,说明了什么?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输血活动中,输羊血挽救了该青年的生命,人们知道了输羊血可以救人2.(解释与论证科学精神)人们的输血方案为什么不断进行调整?提示: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解释与论证科学精神)人们为什么要去研究输血方案?提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研究输血方案的目的是治病救人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一定的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从而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2)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3)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1)实践处在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2)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