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课件_历史(北师大版_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上传人:中**** 文档编号:158261651 上传时间:2020-12-3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课件_历史(北师大版_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20高考课件_历史(北师大版_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20高考课件_历史(北师大版_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20高考课件_历史(北师大版_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20高考课件_历史(北师大版_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课件_历史(北师大版_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课件_历史(北师大版_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9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考点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名师导语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既是“欧风美雨”的产物,也深受近现代中国政治格局、经济发展和思想解放的影响。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的考查频率相对较低: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涉及中西习俗的融合、“剪辫易服”和节假日的变化。从新高考对学科素养的要求来看,社会生活史、家庭婚姻关系的变化,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热点仍需重点关注。知识点一贫穷落后的旧中国1.社会状况(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社会经济落后,贫富悬殊。(2)社会生活条件差,卫生医疗设备落后,传染病流

2、行。(3)平均寿命短。(4)丑恶的社会现实和贫穷落后的生活,扭曲了人们的思想。2.近代生活的变化(1)19世纪五六十年代,沿海沿江地区的大城市,出现了洋楼房、大马路、火车和汽车、电灯和电话。(2)辛亥革命后,提倡移风易俗,男人剪辫子,女人禁止缠足,服饰、礼仪等发生变化。3.特点:社会生活充满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色彩。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则充满着陈旧庸俗,不符合时代潮流,非改革不可。以致在民国初形成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认为谁接受西方的社会生活习俗,谁就是文明、开化,属于新派人物。王文泉中国近代史知识点二新中国人民的衣食住1.背景(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

3、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2.表现(1)新中国成立初,生活必需品凭票证限量供应。(2)改革开放后,西装和夹克衫统领男装潮流,裙服和旗袍成为时尚女装。(3)粮食基本实现自给,传统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科学卫生的饮食习俗正在形成。(4)城乡住宅建设持续快速发展,居住条件改善。知识点三新社会的新习俗1.原因: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文化教育的普及。2.表现(1)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正在形成,“八荣八耻”的观念深入人心。(2)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3)广大妇女获得解放。(4)家庭结构发生深刻变化。(5)传统的年节习俗在

4、继承中得到新发展。现代婚姻习俗的进步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女子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到1952年底,自由、自主婚姻已占绝大多数,民主和睦的家庭和模范夫妇不断出现。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构图解史】 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及表现信息提取:伴随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构图解史】 服饰发展的三大阶段信息提取:近现代中国服饰的演变受时代发展的影响,具有鲜明的阶段性。探究1从“

5、唯物史观”角度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影响(1)社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2)历史认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2016海南单科,17)1903年,大公报刊文称:“江南

6、之新学国民及留学生多剪去辫发,以为不如此则形式上有缺点也。乃今年乡试而伊等又复假装辫发,依然入场乡试。然伊等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这表明()A.科举制度仍有较强的生命力B.新式教育与科举已融为一体C.发式成为区别新旧学的标志D.旧制度制约社会观念的变革解析由“称自由讲民权者,实不敌其功名心也”可知,虽然新学追求民权,但并无报效国家的有效方式,只能服从封建选拔人才的方式,故D项正确。答案D探究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近现代社会变迁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1)地域:受列强侵略的影响,出现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逐渐向内地渗透的趋势,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的特点。(2)过程: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其典型特征。(3)水平:通商口岸、大城市变化较快较大,广大农村仍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传统的风俗习惯坚如磐石。(4)动力:社会运动的影响,上层人物的倡导、示范,工商业经济发展,西方文明的传入等。(5)趋势:平等、民主、文明是其发展的主要趋势。2.影响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到了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这种影响是西方国家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客观的,有利于

8、中国的近代化。(2)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奠定了经济基础。(3)近现代革命思潮的兴起与思想解放运动。近代中国先进人士的倡导,如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号召“断发易服”,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解放等,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4)历届政府的重视、提倡促使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如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民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将实现全面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1.(2014江苏

9、单科,6)下面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解析由漫画提供的信息,社会上某些人只剪辫梢(“崇尚西法”),不剪辫根(“保存国粹”),期望“发辫之将来”去梢不去根,说明这些人传统旧观念根深蒂固,故答案为C项。答案C2.(2019陕西师大附中模拟)下图是1929年2月10日官方报纸长沙日报上发表的打倒正月初一专号,这反映出当时()A.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B.风俗改造有激进倾向C.文化专制趋势加强 D.新文化运动持续发展解析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打倒正月初一反映出对以传统节日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否

10、定。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它的可取之处,彻底否定的做法有激进倾向,故B项正确。答案B探究3从“史料实证”角度解读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和表现1.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中国最早赴美留学幼童,因为辫子,受到美国孩子的嘲笑,纷纷剪辫易服。1881年下令撤回中国,穿西服成为一大罪状。刘志琴服饰变迁非文本的社会思潮核心论点:“断发易服”包括剪辫子与穿西装这两个方面;刚兴起之时,阻力很大。它是西方文明影响的结果。2.近现代习俗风尚的进步1950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女子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

11、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到1952年底,自由、自主婚姻已占绝大多数,民主和睦的家庭和模范夫妇不断出现。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核心论点:新中国成立后,政府以法律的形式废除封建主义的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特别注重保护妇女和子女的合法权益,创建了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2018云南师大附中模拟)1935年4月3日,“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在上海市江湾市府礼堂举行。57对新人结成佳偶。没过多久,汉口、北平等地纷纷效仿,几乎每届都由市长等名流给他们证婚。这反映出()A.市民生活习惯日趋文明 B.追求自由观念深入人心C.中国传统习俗逐渐消亡 D.政府积极推动移风易俗解析婚礼仅是“生活习惯

12、”的一种体现,不能反映其全貌,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是否为自由婚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仅是上海集体婚礼的开始,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上海市江湾市府礼堂举行”“市长等名流给他们证婚”可知,集体婚礼体现了一定的政府鼓励行为,故D项正确。答案D考法1近代中西方社会习俗的碰撞与融合【考题1】 (2017课标全国,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

13、社会习俗演变答案B明立意从社会习俗变迁的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抓关键“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是中国婚礼习俗;“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则是西方婚礼仪式。清误区本题为史料主旨类选择题,难度适中。考生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变迁的理解存有一定的误区。社会习俗的变迁,一方面加重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色彩,另一方面,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考法2近现代婚姻习俗的变迁及原因【考题2】 (2019河南豫南十校预测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表为20世纪中后期中国青年人择偶标准的变迁(单位:%)择偶标准19481966年19671976年19771986年19871996年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

14、.628.812.6515.6本人成分、政治面貌30.523.515.513.9学历10.611.712.625.3职业17.825.828.240.7籍贯4.24.96.74.1上表反映了我国青年人择偶标准变化的多种趋势,请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12分)答案趋势:择偶标准由注重政治出身向个人能力倾斜。原因: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新生的国家政权,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政治运动;“文革”期间,国家更是以阶级斗争作为工作重心,“左”倾错误思想严重,政治出身受到重视。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逐步解放,个人能力更受到人们的

15、重视。(“答案”只作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关键信息信息1家庭出身、社会关系和本人成分以及政治面貌影响从高到低,说明对个人政治身份的关注减少。信息2根据学历一栏的数字变化可知重视个人的能力等等。思路点拨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结合表格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分析,得出择偶标准变化的各种趋势;然后,选取一种趋势进行说明。“形成的原因”要充分结合材料所提供的各个发展阶段的社会发展状况,如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要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楚。考点二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名师导语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相对较低的区域:题型以选择题为主,内容主要涉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