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襄阳市农家乐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15820404 上传时间:2017-11-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襄阳市农家乐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襄阳市农家乐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襄阳市农家乐发展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襄阳市农家乐发展的调查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襄阳市农家乐发展的调查与思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襄阳市农家乐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农家乐休闲旅游是农民利用农村的特色自然资源,如自然的山水田园风光、地方风味餐饮、乡土气息浓郁的家居环境等旅游元素,为游客提供放松身心、愉悦精神的新兴休闲旅游方式。近年来,襄阳市依托农村自然资源,把蓬勃兴起的乡村休闲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引导国道、省道、乡村公路沿线及景区附近的村镇,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增加了节假日市民游憩空间,开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途径,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助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一、襄阳市农家乐发展的情况襄阳市农家乐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 2008 年以前,农家乐

2、处于自由发展时期。农民自发的在自家宅基地上开个餐馆,配备简单的棋牌、垂钓等休闲设施,供游客就餐、娱乐,其核心吸引物是餐饮。第二个阶段是在政府产业政策引导下的快速发展时期。2009 年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 ,全市“农家乐”快速发展,经营户的数量快速增加,经营规模逐步扩大,服务水平逐渐提高,产业链由餐饮向观光、休闲、娱乐、度假延伸,品牌效应开始显现,休闲娱乐成为核心产品,农家乐成为市民节假日郊游休憩的聚集地。目前,襄阳市农家乐整体发展情况具有以下特点:(一)具有一定的总体规模。到 2011 年底,全市共有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农家乐经营户2647 多家,年接

3、待游客 1729 万人次,年经营额 6.3 亿元,带动就业人员 3.2 万人。2011 年,湖北省旅游局评定了 100 家全省首批五星、四星级农家乐,其中,我市五星级农家乐有襄州区的富源塘农庄和樊城区太平镇的品翠苑 2 家;四星级农家乐有襄城区的翠屏山庄、岘山家园,樊城区的邓城庄园等 12 家。全市高星级农家乐(四星级、五星级)数量达到了14 家,数量与武汉市持平,居全省其它各市州之首。(二)富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农家乐在挖掘饮食文化的同时,充分挖掘地域特色文化,将农事体验、水上风情和农业观光等项目揉合到农家乐经营活动中,引导游客休闲娱乐。全市初步形成了三种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农家乐类型。一是

4、休闲娱乐型。在国道、省道及村公路沿线开发以休闲娱乐为主的游乐场所和游乐设施,以垂钓、琴棋、书画、球类、牌类等休闲项目为主要内容,吸引游客休闲娱乐,体验农家风情。如襄州区的富源塘农庄,依托董庄水库开展垂钓,沿河种柳、玉兰、荷花,岸边建有观景台、配备棋牌桌,游客可自由呼吸新鲜空气,欣赏自然美景。二是田园体验型。以成片花园、果园、茶园为依托,以赏花、摘果、采茶、品茶、园艺习作为主题,以水果、茶园基地为重点,充分利用农户庭院空间以及鱼塘、树林、茶园、果园、菜地等农家资源,增设耕地种菜、现场采摘、任意“点宰” 、自选自做等服务项目,让游客吃农家饭、干农家活、当农家人、享农家乐。如襄州区的嘉鼎盛生态园,在

5、园内种植各类瓜果、蔬菜,供游客采摘品尝。三是景区配套型。以景区为依托,配套吃、住、玩等服务项目,让游客在游览风景名胜的同时,品尝农家风味,感受回归自然。如,张公祠国家森林公园里的翠屏山庄,岘首山附近、习家池景区出口的岘山家园,太平镇古街的品翠苑农家乐等。(三)形成了一批农家乐品牌。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一管理”的原则,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引导和支持农家乐的发展。襄城、谷城、南漳、保康等县市区编制了农家乐旅游发展规划,成立了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劳动就业部门每年组织对农家乐从业人员进行旅游知识、农家乐服务规范、食品卫生安全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旅游部门组织有一定实力的农家

6、乐经营业主到农家乐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指导农家乐经营户完善服务设施,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品牌意识,注重宣传推介。给予资金扶持,对达到一定标准和条件的农家乐,经市级旅游、劳动部门审核后,报省级旅游、劳动部门批准,给予每户 1 万元的劳动就业资金补助。从 2009 年至 2011 年,全市 1011 户农家乐兑现补贴资金共计 1011 万元。富有地域特色的农家乐品牌正在形成。襄阳市郊的富源塘农庄、岘山家园、翠屏山庄、邓城庄园,樊城区太平镇的品翠苑,保康的柳林山庄,宜城的王家庙庄园,枣阳市郊的松菊苑、畅馨苑等已初具规模。品翠苑农家乐品牌被武汉一家酒店老板邀请以品翠苑品牌入股,拟投资 2000 万元,在

7、襄城区开分店。浙江、台湾两地的投资商多次到富源塘考察,拟借助富源塘品牌,依托富源塘 700 多亩的水面资源和区位优势,投资 3.5 亿元,建设占地面积2000 亩左右,以襄阳民俗文化为主题,集休闲、娱乐、民俗文化展演、会议接待等功能为一体的襄阳民俗文化休闲乐园。二、亟待解决的问题农家乐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在襄阳市发展起步较晚,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认识不够到位。一些地方对农家乐的认识存在一种误区,片面认为农家乐就是农民利用空房、空地,开个小餐馆,为客人提供吃农家饭的地方,对发展农家乐的重要意义、发展前景认识不足。二是规划和土地审批滞后。有些地方没有农家乐发展的总体规划,没有为农家乐的

8、发展预留土地,规划没有涉及,用地审批不了,制约了农家乐上规模、上档次。襄州区的富源塘农庄,由于空间小,经常人满为患。经营业主想扩大规模,可规划部门对这一块没有正式规划,用地得不到审批。三是资金支持不到位。政府部门对农家乐的发展没有资金方面扶持,金融部门认为农家乐就是个体的经营户,享受不到企业贷款和信贷资金的优惠与支持。四是规模较小、档次较低、产业链短。大部分农家乐是在农民的宅基地上发展起来的,存在内部管理不到位、服务不规范,餐饮卫生没有保障,建筑风格及装饰设计没有特色,游客活动的公共区域绿化、美化较少等问题。还有的农家乐只能提供餐饮服务,游乐项目内容单一,没有配套的供游客休息的客房,没有专门对

9、游客销售的当地土特产品。三、几点建议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提供了难得机遇。襄阳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鄂渝陕豫毗邻区域唯一的大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山水资源丰富,田园风光旖旎,把农家乐作为产业做大做强,使其成为展示襄阳市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的窗口,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为加快我市农家乐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政府要有过硬的措施加以引导和推动,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农家乐数量发展到 5000 家,星级农家乐数量达到 500 家,其中,五星级农家乐达到 10 家,四星级农家乐达到 50 家,农家乐经营额达到 15 亿元,带动就业10 万人。(一)加强规划引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结合新农村建

10、设、小城镇建设、高效生态农业开发和十二五襄阳市旅游发展规划 ,制定襄阳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各县(市)区编制本地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通过规划引导,合理布局,逐步改变目前农家乐发展规模小、分布散、档次不高、发展无序的状况。在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区域旅游总体发展状况的基础上,通过规划引导和控制,打造一县一品、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的个性特色。(二)加大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往农家乐的水、电、路等公共基础设施由政府投资予以建设。建议农家乐经营区范围内的绿化用地、水面,可按农(林)用地政策办理;休闲娱乐区内的基础设施可按公益事业或基础设施用地政策办理;在土地使用年限内可以依法转让、出租和抵押

11、,使用期限届满后可依法续期。对投资过亿元的农家乐休闲旅游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政府相关部门特事特办,限期予以立项、规划、供地。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对经营用地 1000 亩以上、投资规模 5000 万元以上、被评为湖北省五星级的农家乐,给予 50 万元奖励,评为湖北省四星级的给予 30 万元奖励,对评为襄阳市三、二、一星级的农家乐分别给予 3 万、2 万、1 万元奖励。加大资金扶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在规划区域内从事农家乐休闲旅游经营的,金融部门要积极给予信贷和融资支持,市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要把符合贷款条件的农家乐经营户纳入担保业务范围,与工业企业同等对待。(三)加强龙头培育。选择一批有一定实力和发展前景的旅游农家乐,重点服务,支持其扩大规模、提升档次、打造品牌。通过龙头的带动和示范作用推动我市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由市文旅新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一、二、三星级农家乐评定标准,每两年组织一次低星级农家乐的评选,形成不同类型、不同档次的农家乐产业集群。同时,把已经形成规模的农家乐纳入正在建设的城市绿道网的节点。(四)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把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宣传纳入全市旅游宣传之中,统一对外宣传、推介,提高农家乐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对已经形成规划的农家乐要重点宣传,提升品牌,扩大对游客的吸引力。 (襄阳市文化旅游和新闻出版局 庞国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技术指导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