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案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8200285 上传时间:2020-12-31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案(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311 等腰三角形(一) 教学目标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应用 教学重点: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并且能够作出一个简单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还能够通过轴对称变换来设计一些美丽的图案这节课我们就是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有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三角形不是 问题:那

2、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满足轴对称的条件的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也就是将三角形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一种成轴对称图形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导入新课: 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做一个等腰三角形 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结AB、BC、CA,则可得到一个等腰三角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底角同学们在自己作出的等腰三角形中,注明它的腰、底边

3、、顶角和底角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思考: 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 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结论: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因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所以把这两条腰重合对折三角形便知: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对称轴是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要求学生把自己做的等腰三角形进行折叠,找出它的对称轴,并看它的两个底角有什么关系 沿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对折,发现它两旁的部分互

4、相重合,由此可知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而且还可以知道顶角的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也是底边上的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由此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 由上面折叠的过程获得启发,我们可以通过作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得到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从而利用三角形的全等来证明这些性质同学们现在就动手来写出这些证明过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如右图,在ABC中,AB=AC,作底边BC的中线AD,因为 所以BADCAD(SSS) 所以B=C 如右图,在

5、ABC中,AB=AC,作顶角BAC的角平分线AD,因为 所以BADCAD 所以BD=CD,BDA=CDA=BDC=90 例1如图,在ABC中,AB=AC,点D在AC上,且BD=BC=AD,求:ABC各角的度数 分析:根据等边对等角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到A=ABD,ABC=C=BDC,再由BDC=A+ABD,就可得到ABC=C=BDC=2A再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就可求出ABC的三个内角 把A设为x的话,那么ABC、C都可以用x来表示,这样过程就更简捷 解:因为AB=AC,BD=BC=AD, 所以ABC=C=BDC A=ABD(等边对等角) 设A=x,则 BDC=A+ABD=2x, 从而ABC=

6、C=BDC=2x 于是在ABC中,有 A+ABC+C=x+2x+2x=180, 解得x=36 在ABC中,A=35,ABC=C=72 师下面我们通过练习来巩固这节课所学的知识 随堂练习:1.课本P51练习 1、2、3 2阅读课本P49P51,然后小结 课时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探讨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对性质作了简单的应用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是它顶角的平分线,并且它的顶角平分线既是底边上的中线,又是底边上的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首先就是要理解并掌握这些性质,并且能够灵活应用它们 作业: 课本P56习题12.3

7、第1、2、3、4题 板书设计12311 等腰三角形 一、设计方案作出一个等腰三角形 二、等腰三角形性质: 1等边对等角 2三线合一 12311 等腰三角形(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2、 能利用其性质与判定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关系.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的运用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能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线段的相等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二、新授:I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出示投影片某地质专家为估测一条东西流向河流的宽度,选择河流北岸上一棵树(B点)为B标,然后在这棵树的正南方(南岸A点抽一小旗作标志)沿南偏东6

8、0方向走一段距离到C处时,测得ACB为30,这时,地质专家测得AC的长度就可知河流宽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学生们很想知道,这样估测河流宽度的根据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II引入新课1由性质定理的题设和结论的变化,引出研究的内容在ABC中,苦B=C,则AB= AC吗? 作一个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然后观察两等角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2引导学生根据图形,写出已知、求证2、小结,通过论证,这个命题是真命题,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板书定理名称)强调此定理是在一个三角形中把角的相等关系转化成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类似于性质定理可简称“等角对等边”文档收集自网络

9、,仅用于个人学习4引导学生说出引例中地质专家的测量方法的根据III例题与练习1如图2其中ABC是等腰三角形的是 2如图3,已知ABC中,AB=ACA=36,则C_(根据什么?)如图4,已知ABC中,A=36,C=72,ABC是_三角形(根据什么?)若已知A36,C72,BD平分ABC交AC于D,判断图5中等腰三角形有_若已知 AD4cm,则BC_cm3以问题形式引出推论l_4以问题形式引出推论2_例: 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求证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分析:引导学生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并分析证明练习:5(l)如图6,在ABC中,AB=AC,ABC、ACB的平

10、分线相交于点F,过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E问图中哪些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2)上题中,若去掉条件AB=AC,其他条件不变,图6中还有等腰三角形吗?练习:P53练习1、2、3。IV课堂小结1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有几种方法?2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几种方法?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有何关系?4现在证明线段相等问题,一般应从几方面考虑?V布置作业:P56页习题12.3第5、6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123 等边三角形(一) 教学目的1 使学生熟练地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等腰三角形内角的角度。2 熟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2通

11、过例题教学,帮助学生总结代数法求几何角度,线段长度的方法。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简洁的逻辑推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叙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它是怎么得到的?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也可以简称“等边对等角”。把等腰三角形对折,折叠两部分是互相重合的,即AB与AC重合,点B与点 C重合,线段BD与CD也重合,所以BC。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由于AD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所以BD 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ADBADC90,AD又为底边上的

12、高,因此“三线合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4,则其周长为多少? 二、新课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底边与腰相等,这时,三角形三边都相等。我们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等边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呢? 1请同学们画一个等边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个内角的度数,并提出猜想。 2你能否用已知的知识,通过推理得到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得到ABC,又由ABC180,从而推出ABC60。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上面的条件和结论如何叙述? 等边三角形的各

13、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有几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 例1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30,求1和ADC的度数。 分析:由ABAC,D为BC的中点,可知AB为 BC底边上的中线,由“三线合一”可知AD是ABC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从而ADC90,lBAC,由于CB30,BAC可求,所以1可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问题1:本题若将D是BC边上的中点这一条件改为AD为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或底边BC上的高线,其它条件不变,计算的结果是否一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问题2:求1是否还有其它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判断下列命题,对的打“”,错的打“”。 a.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 b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其它两个内角也为60( )2如图(2),在ABC中,已知ABAC,AD为BAC的平分线,且225,求ADB和B的度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3P54练习1、2。 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