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计划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8200037 上传时间:2020-12-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计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上册数学总复习计划一、复习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观察物体,认识时间和数学广角。二、复习目标1、进一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和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2、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能熟练运用乘法口决进行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3、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米和厘米厘米的长度概念,熟记1米100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并形成估计长度的意识。4、进一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熟悉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三角板迅速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和画线段、角和直角。5、继续辩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和进一步

2、认识轴对称现象。6、进一步学会认识时间,会认识几时几分,会算经过的时间以及解决问题。7、进一步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形成有顺序地、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三、复习重、难点1、100以内加减法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2、表内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联系生活实际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四、复习的具体措施1、首先组织学生回顾与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一学期里都学了哪些内容,哪些内容最有趣,觉得哪些内容在生活中最有用,感觉学习比较困难的是什么内容,问题中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等等。也可以引导学生设想自己的复习方法。这样学生

3、能了解到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再努力的目标,教师更全面地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复习辅导指明方向。2、总复习不是单纯的复习练习,而是要将知识进行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要分几条线把新旧知识系统起来,把知识纵横联系起来。本册教学内容可以分计算和应用题两条线,把知识串起来,确立复习的重点,有的放矢的搞好复习工作。3、以游戏活动为主进行总复习。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最喜欢的活动。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在复习中玩,在玩与复习相结合中发展。如复习表内乘法,让学生玩猜一猜、对口令、接龙等游戏,加深记忆,熟练的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

4、,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习。又如加减法计算的复习,不能出现单纯的题海练习,这样学生会厌倦的。可以设计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也可创和情境,学生边玩边熟练加减法的正确计算,是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4、与生活密切联系。复习时同样要把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可以设计一些生活情境画面给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可以让学生到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然后在全班中交流。学生不仅感受生活即是数学,数学即是生活,而且各方面都得了发展。5、设计专题活动,渗透各项数学知识。专题活动的设计可以使复习的内容综合化,给学生比较全面地运用所学知识的机会。如设计学生调查班级同学最

5、喜欢的季节或最喜欢的学科,学生在调查中经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绘制成统计图和统计表,根据表中的数据,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个专题活动中学生复习了统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用加减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等知识,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等能力,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6、以实践操作为主进行总复习。实践操作是本班学生最喜欢的数学学习活动形式。如拼一拼、折一折,画一画,摆一摆,量一量等操作活动加深角的认识。在复习长度单位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米”和“厘米”的认识,如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也可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

6、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同时,使学生在脑中形成米和厘米的实际含义。五、复习知识清单(一)米和厘米 1、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2、常用的长度单位有:米(m)和厘米(cm)。3、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4、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5、测量时: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这几,对着几就是几厘米。6、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在计算长度单位时,先看单位是否相同,不同则要先把单位化成一样的单位再加减。1米 =100厘米 1米-40厘米 =60厘米 1

7、00厘米 -40厘米=60厘米 7、在带单位加减法中,先看单位是否一样。单位不同要先把单位化成相同单位再加减。单位相同则直接相加减。96厘米1米 解析:做这种比较大小的题时不能单单比较数的大小,还要看后面的单位,先转换成相同单位后在比较数的大小。(二)线段1、线段的特点:线段是直的。 线段有两个端点。 线段是可以测量出长度。2、画线段要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题目要求的数字那里。比如:要求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就从0开始,画到5结束。例题:(1)从刻度0到7是( 7 )厘米,就直接用7-0=7厘米。括号就填7厘米。(2)2到8是(6 )厘米。就直接用8-2=6厘米。括号就填6厘米。 3、

8、画一条比6厘米短3厘米的线段。就是求比6厘米短3厘米是多少?6-3=3厘米。所以题目要求就是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4、例题:任意画一个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就是要求画一个三角形。(三)认识角1、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角的两条边是射线不是线段。射线就是只有一个端点,不能测量出长度。 (边) (顶点) (边)2、角的画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边,就画成一个角。3、三角板上有3个角,其中只有1个角是直角,两个角是锐角。正方形、长方形都有4个角,4个角都是直角。4、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5、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顶点对顶点,一边对一边,再看另一

9、边。6、用三角板画直角的方法:先画一个顶点,再从这个顶点出发画一条直线作直角的一条边;用三角板的直角顶点与所画的顶点重合,三角板的一条边与所画直线重合;沿着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线,即画成一个直角。7、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只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所有的直角都是一样大的。8、比直角小或说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或说小大于直角的角叫钝角。锐角直角钝角(四)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 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法时: 相同数位对齐。 从个位加起。 如果个位满10,要向十位进1。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法时: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在原来的个位数字上加10

10、再减,计算时十位要记得减去退掉的1。2、求“一个已知数”比“另一个已知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用“比”字两边的较大数减去较小数。3、多几、少几已知的问题。比谁少几,就用谁减去几;未知数比谁多几,未知数就等于谁加上几。(五)表内乘法1、几个相同数连加。除了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用乘法表示更加简捷。2、写乘法算式时,可以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但读乘法算式时,只能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去读。3、乘法口诀要用汉字数字形式表示,不用阿拉伯数字表示。4、相同加数相加写成乘法时,用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5 4 在解决问题时也可以用45。5、

11、乘数乘数=积 例:一个乘数是3一个乘数是5,求积是多少?35=156、例图: 乘加:就是先观察图形有几个相同的图形,再加上剩下不同的图形。如:上图圆圈。就是前面3个相同都有4个,后面还有3个。写成算式就是:34+3=15 乘减:把全部图形看做都是一样多。再减去多数了的图形。 如 :上图圆圈。把全部看作都是4个。写成算式就是:44-1=15 因为后面图形只有3个,把他看做4个。就是全都是4个圆圈。所以减去一个1。7、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8、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交换位置,积不变。9、算式各部分名称及计算公式。减法: 被减数 减数 = 差减数 = 差 + 减数减数 = 被减数 差

12、乘法:2 5 = 10乘数 乘数 = 积加法: 加数 + 加数 = 和和 加数 = 加数 10、在9的乘法口诀里,几乘9或9乘几,都可看作几十减几,其中“几”是指相同的数。如:19=101 95=50511、 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乘减:先把每一份都算成相同的,写成乘法,然后再把多算进去的减去。计算时,先算乘,再算加减。例:加法算式:3+3+3+3+2=14 乘加算式:34+2=14 乘减算式:351=141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 这个数倍数 或 倍数这个数。13、有几个相同加数,就是这个相同加数的几倍。如:3个 5

13、就是5的3倍。14、分清: 2和5相加是多少? 2+5、2与5相加是多少?2+52个5相加是多少? 5+5 、2个5相乘是多少? 55 2与5相乘是多少?252和5相乘是多少? 25 2的5倍是多少? 25理解2的5倍也就是5个2相加,会画图15、像33+2这样有乘法和加法的算式,是乘加算式,像34-1这样有乘法和减法的算式,是乘减算式。在计算乘加、乘减时,要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六)观察物体1、把自己想象成里面的人物。站在上、下、左、右、前、后去观察。2、正方体无论从哪个面观察都是正方形;球无论从哪个面观察都是圆形;圆柱从正面和侧面观察都是长方形,上面观察是圆形;长方体从正面和侧面观察是

14、长方形,上面观察是正方形。3、当观察到一个物体的一个面是正方形时,它有可能是正方体,也有可能是长方体;当观察到一个物体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时,它也可能是长方体,也有可能是圆柱;当观察到一个物体的一个面是圆形时,它有可能是圆柱,也有可能是球。(七)认识时间1、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1小时=60分钟。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小格。2、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也就是60分钟,走一圈是12小时。3、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走一小格是1分钟,走一圈是60分钟,也就是1小时。 4、1时=60分。一刻钟=15分,半小时=30分。6例:时针从12走到5是(5)时;时针从3走到9是(6)时;时针从3走一圈又回到3是(12)时。 分针从12走到5是(25)分;分针从3走到9是(30)分;分针从3走一圈又回到3是(60)分。 解析: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从12到5有5大格,所以是5时。从3到9走了6大格所以是6时。 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从12到5有5大格,所以是55=25,是25分。分针从3到9,走了9-3=6,6大格,所以是(9-3)5=30,是30分。7、认识钟面时间时,可先看时针刚刚走过几,就是几时;再看分针走了几大格,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钟,故用分针所指的数字乘上5就是走了多少分。(例如:时针刚刚走过5就是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