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环节的几点尝试

上传人:世*** 文档编号:158199975 上传时间:2020-12-3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环节的几点尝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环节的几点尝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环节的几点尝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环节的几点尝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环节的几点尝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环节的几点尝试 摘要操作活动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犹为重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恰当的选择操作内容和工具设计合理的操作过程并给予适当的评价。让学生在积极的探索操作中合作交流、发展创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位教育学家曾说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指尖上。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更是如此动手操作是他们思维的源泉和起点。新课程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因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重视动手操作优化课堂操作活动成为发展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如何优化课堂操作活动本人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尝试 一、

2、课堂操作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操作活动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在教学中应利用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这样的操作活动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尽情展现自己的才能增强自主探究的欲望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其具体做法有 1、从生活中激发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兴趣 新课标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人人学习有价值的

3、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备课时根据给出的例题结合学生生活中熟悉、感兴趣的事进行改编然后进行教学让学生觉得自己学习的数学都是生活中常见、熟悉、关系到自己的学习后又能把这些知识拿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他们很快会明白学数学知识是很有价值的。如在教学“平均分”的问题时让学生通过动手分圆片帮猴妈妈解决分桃子的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就是帮助自己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问题理解了平均分的含义同时营造了一个活跃、和谐的自主探究氛围。 2、课堂操作活动中用赏识的语言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动手操作的信心 在教学中运用赏识、表扬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看到学生的闪光点一一加以肯定学生可能会因为教师的一句话而

4、使阴霾的心情云收雨霁使平淡无奇的日子绚烂缤纷甚至可以发迹他的一生所以教师不要吝啬表扬赞美之词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地位是神圣的教师即使说一句“回答正确”“你真棒”“真爱思考”“真聪明”等一句简单的话而产生对老师、对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主动、积极地去探究知识。 3、融洽师生感情促进动手操作的兴趣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的过程两者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丢掉其中任何一方都无法使教学活动真正走上科学的轨道。据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喜欢某个教师而对他所任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某个教师而对他所任学科毫无兴趣。美国心理学家认为“人生最大的需要就是别

5、人的肯定。”尤其是小学生这方面的表现特别外现我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同样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在两个班教学其中一个班我用微笑的脸、表扬、肯定的语言进行教学这堂课在轻松、愉表现特别外现我曾经做过这样的试验同样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在两个班教学其中一个班我用微笑的脸、表扬、肯定的语言进行教学这堂课在轻松、愉快、和谐中顺利完成而另外一个班我板着脸孔粗声粗气地对他们说话这堂课在沉闷、压抑中进行到最后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一个亲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热情而富有鼓励的话一个肯定表扬的手势都能使学生萌生积极愉快的感觉。相反教师过分严厉的批评凶狠的目光斥责的声调会使学生望而生畏产生一种压抑甚至恐惧、害怕的心理因此教师应该善于

6、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和不良心境用积极姿态满腔热情地进行教学用自己饱满的精神状态去感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以饱满的热情去学习数学探究新知。 兴趣是一种激烈而持久的动机是最好的教师。唯有让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对数学有持久的热情才能更进一步地自己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学会自我诘问善于联想善于推断见人之所未见获人之所未知并产生积极主动的动力自主探究学习。二、优化课堂操作活动应精心选择操作内容和恰当有效的操作工具 1、操作内容课堂操作活动比较适合于可物化外显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即适用于能设计有结构、易操作的直观材料来反映数学实质的教学内容。从操作难度上讲要选择适合不同年级学生能被学生所

7、接受的内容。从操作内容上讲要注意与教材的教学要求相吻合即能恰当地反映教学内容的本质及特点。如小学低年级有关数与计算的教学。 2、操作工具要注意选择恰当有效的操作工具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最佳的效益。如在小学一年级“数的分与合”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分圆片也可以分小棒等操作活动。选择什么样的操作工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方便学生操作有利于学习探究新知。教学实践证明操作工具的选择并非越全面越真实越复杂效果越好。选取工具应注意突出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操作工具的简洁程度要与学生的心理简化水平相适应要做到恰当有效有时可指导学生根据需要自行制作。为此教师要做到两点一要深钻教材二要充分了解学生。 三、设计合理有效的

8、课堂操作活动过程 学生操作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其特殊性在于操作活动能引起和促进学生把外显的动手与内隐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起来学生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1、要明确操作目的。 学生的操作活动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其方向决定于教学目标其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学生动手操作前教师首先要明确操作目的要把教学内容“物化”成有结构的材料要精心设计操作程序和指导语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在操作过程中要加强巡视指导使学生的操作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切实为突破教学难点服务。 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为了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

9、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让学生拿几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看看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学生操作后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设计这个操作活动目的明确使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亲身体会到概念的形成过程。 2、在操作活动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课堂操作活动中实行分组活动。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时可以让全班学生分成五组进行比赛要求各组很快通过测量算出篮球场的周长。这时组长给组内同学分工一人负责一项有人测量长有人测量宽有人计算有人复核。这项任务的完成单靠一个人是比不过另一组的在这里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3、操作活动中应注重操作、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

10、的有机结合。 操作学具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在活动中展开思维概括规律形成技能是多种感官参与认识过程的学习方式包括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张口叙述、动脑思考等外在和内在的活动。 1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操作学具满足儿童好动的天性。许多学生摆开学具时常被学具的形状、色彩等外部特征所吸引不能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定向的注意抓住重点做深入的观察。不像对教师演示时那样受教师语言的引导或不由自主地被教师有意识地突显演示的重点所吸引。尤其是当观察的重点为操作的过程而非操作的结果时常常并没有对稍纵即失的过程给予足够的注意还有的同学根本不会观察。鉴此在操作过程中和操作结束后教师都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给学生观察

11、的重点指出要观察的内容、观察的方法、顺序等。 2重视操作活动中的语言表达。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知识必须以语言为载体才便于传递交流。进行信息加工的心智活动如果只停留在动手操作不加以分析、概括那么是肤浅的。具体的操作只有通过语言才能将表象的整理、加工、归纳的思维过程进行综合表述、传递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完整的认识过程。 4、在操作活动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机会教师要重视学生操作真正的放手让学生操作。操作要到位不能流于形式让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活动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例如认识正方形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

12、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边的特点有的学生通过测量有的学生通过对角线对折再对折有的学生通过一条边与其它三边分别相比尽管有的操作不够规范有的同学表述不够准确教师应及时纠正也要给这些同学鼓励、表扬。学生通过不同的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总之数学教学活动中只要科学地引导不断深化课堂教学创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活动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就能得到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既要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优化课堂操作活动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在不断的探索操作活动中使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更好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