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

上传人:冷*** 文档编号:158123770 上传时间:2020-12-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试论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试论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试论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试论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论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 由于法律推理能够为司法判决的推导和论证提供有效的论证过程和方法,所以掌握和运用法律推理,对于法律工作者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司法实践中突出和强化法律推理,有利于司法公正目标的逐步实现。本文从法律推理的含义和基本特征入手,分析了法律推理中最常见的思维模式——演绎推理,即通常所说的三段论模式;,最后探讨了法律推理对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法律推理;法律逻辑;三段论模式;司法公正法律推理是以现有法律规范与已知事实为前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规则,为法律的适用提供正当理由的一种逻辑思维活动。它的目的是依据一定的法律前提得出一个有效的判决结果,是法官在审判实务工作中

2、经常会运用到的论证方法。就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法律工作者常常将最常见的三段论逻辑推理方法运用到司法审判过程中,但对于法律推理的技术问题和适用技巧仍然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一、法律推理的基本理论(一)法律推理的内涵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法律推理;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科学定义。将不同专家学者的观点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观点:第一,法律推理即为规范推理。这种观点将法律推理等同于法律规范推理,该观点得到欧洲大多数学者认可和支持。第二,法律推理即为逻辑推理。该观点侧重于法律推理的逻辑形式而忽略了其内在的实质内容,认为法律推理就是形势逻辑推理。这种观点受到我国早期法律逻辑研究学者的肯定。第三,法律推

3、理即为法律适用。这种观点将法律推理放到实践当中,它是司法人员在论证案件事实与法律规范这两个前提与判决结果之间的逻辑性的重要工具。此观点不仅被我国大部分学者所接受,同时得到英美等国的法学研究者的广泛认可。综合分析以上三种观点,笔者认为第三种最为恰当。第三种观点体现了法律推理就是法律适用者在法律适用过程中,运用证据确认案件事实,并在案件事实基础上寻找可资适用的法律规范,进而得出判决结论的思维活动,它是应用法律和创制法律的统一体。;(二)法律推理的基本特征法律推理是特定主体从确认的具体案件事实出发,援用一般法律条款,通过逻辑性和论证性得到司法判决结果的思维活动过程。整个法律推理的过程体现了以下基本特

4、征:1.法律推理具有社会实践性法律推理要求法律工作者首先要确定事实、援引法律,并非纯粹的思维活动,其具有直接的现实性和目的性,法律推理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给司法判决提供正当的法律理由。同样的案件事实,不同的法官法律推理的思维逻辑不同,所援引的法律规范可能会不尽相同,再考虑到社会公平、正义等标准后,判决也会有不同的结果。2.法律推理具有知识创新性任何推理的本质属性之一就是创造新知识,法律推理里的知识创新;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根据法律推理得出的结论可能是本已隐含在原有的法律体系之中,法律推理的作用不过是把它揭示出来;二是推导出的结论可能是由法律主体通过理性思维逻辑创造出来的,实现了新知识的增长。3

5、.法律推理是具有内在逻辑性单纯的把法律推理看成形式逻辑推理具有片面性,但是法律推理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形式逻辑的基础之上,否则,即便作为实质内容的大小前提,即案件事实和法律规范正确,结论的有效性也会因为形式逻辑错误而遭到质疑。法律推理的的内在逻辑性是一个包含形式逻辑在内的完整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各种法律推理的方法都可以视为广义的逻辑方法,如演绎逻辑、归纳逻辑、类比逻辑、概率逻辑、模糊逻辑、辩证逻辑,乃至实践理性的经验逻辑等;。二、法律推理的逻辑基础法律推理的逻辑基础主要是保证其推理形式有效、可靠的一系列形式规则体系。法律推理的推理方法和逻辑基础与其他领域基本相同,其基本内容就是普通逻辑学关于推理的

6、理论。在实践中,有关法律推理的方法有很多,如演绎推理、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溯因推理等,但最常见的是三段论推理。任何一个三段论都是由三个简单命题构成的,其中两个是前提,一个是结论。三段论的两个前提,一个称为大前提,一个称为小前提。大前提是指包含大项的前提,小前提是指包含小项的前提。而这两个作为前提的简单命题包含着一个共同词项。每一个三段论都有并且只有三个不同的词项,分别叫做中项、小项和大项。中项是指在两个前提中都出现而在结论中不出现的词项,用M表示;小项是作为结论主项的词项,用S表示;大项是作为结论谓项的词项,用P表示。大项和小项都在前提和结论中各出现一次。三段论推理是一个形式公理系统,其公理是

7、:一类事物的全部具有或不具有某一属性,那么这类事物中的部分也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即:如果对一类事物中的全部有所断定,那么对它的部分也就有所断定。在三段论中,由于中项在前提中的媒介作用,才把小项和大项联结起来。前提中大项和小项分别与中项的联结、结论中大项和小项的联结,实际是指词项外延之间的关系。三段论推理规则是三段论公理的具体化,是三段论推理形式有效的充分必要条件,遵守这些规则就能保证由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结论。三、法律推理与司法公正在现代法治国家,无论法律的制定还是执行,都离不开法律推理的运用。我国正在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一方面,国家加快了法制建设的步伐;另一方面,正逐步加大了执法力度,并着手司

8、法制度改革,促进司法公正。在司法审判过程中,突出和强化法律推理,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一)法律推理为司法判决提供正当法律理由,有利于司法决策公开法官在司法审判中,面对同一案件可能会有多种解决方案。法官运用法律推理,为司法判决寻找法律理由,目的在于从众多解决方案中选择最佳解决方案,向社会公众公开法院作出司法判决的过程,有利于实现司法决策的公正。这样的法律推理有助于实行司法决策公开,便于社会公众监督法院审判,有利于法院审判工作走向司法公正。在我国,法律推理并没有被现行法律规定为法官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法官制作的判决书往往过于简单,这样高度概括的判决书缺乏应有的说理或分析,很难说服案件中的各方当事人

9、特别是处于不利地位的当事人。因此,我国应该通过立法渠道将法律推理规定为法官的法定义务,并通过司法文书改革,把法官在审判案件中运用到的法律推理通过书面的形式,以调理清晰的法律论证的方式呈现在法律文书上。(二)法律推理便于不同主体公开辩论,有利于司法决策民主法官作出的司法判决,并不是独立完成的,应当包括控辩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和辩护人的程序性参与。参与到诉讼程序中的检察官、律师和法官,虽然他们的地位不同,但他们都是同一法律共同体的参与者。拥有不同身份的诉讼参与主体,各自运用法律推理为己方服务,在法庭上展开辩论,做到控审分离,控辩平衡。这种制度的设计有利于形成公正合法的判决,有利于监督法院判决的合法

10、性。这种多方参与的司法决策民主,有效地防止了司法独断,从而极大地提升了法院在当事人心目中的地位,也让当事人切实感受到了司法公正。各方当事人通过法律推理积极参与到法院判决的整个过程中,实现了当代法治社会所要求的司法决策民主,这为我们实现司法公正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道路。(三)法律推理的学习和运用,有利于法律工作者提高素质法律推理的运用需要司法人员具有较强逻辑性和论证性,这也是构建法治社会中对法律工作者基本素质的要求。重视并发挥逻辑,特别是发挥刑事逻辑在法律推理中的基础作用,有利于确保法治原则的贯彻实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规则治理的事业;,这是司法公正的前提条件。若完全否定逻辑在法律推理中的作用,不仅有

11、悖于法治精神,也不利于司法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的提升。强调逻辑在法律推理中的重要作用,强化法院判决书中法律推理的逻辑性和论证性,则对司法人员尤其是法官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现行司法人员培训体制特别是对司法人员逻辑思维训练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无疑将为我们走向司法公正奠定更加坚实可靠的基础。四、结语法律推理作为一种法律方法对司法实践有着重要意义,法律工作者在法律实践中,应深入对法律形式推理与实质推理的把握。在现代法治国家,无论法律的制定还是执行,都离不开法律推理的运用。广大法律工作者应积极地把法律推理纳入到提升自我专业素质的课题中来,做到司法的公开和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注 释:庾晋鹏.从法律

12、推理到法律论证——法律逻辑内涵的逐渐丰富J.经济师,2012(11).张保生.法律推理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84.陈金钊,熊明辉.法律逻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31.沈宗灵.现代西方法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69.缪四平.法律逻辑—关于法律逻辑理论与应用分析的思考与探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59.参考文献:1庾晋鹏.从法律推理到法律论证—法律逻辑内涵的逐渐丰富J.经济师,2012(11).2张保生.法律推理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3陈金钊,熊明辉.法律逻辑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沈宗灵.现代西方法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5缪四平.法律逻辑—关于法律逻辑理论与应用分析的思考与探索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