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及译文赏析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58113387 上传时间:2020-12-3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及译文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及译文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及译文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及译文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及译文赏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注释春晓:春天的早晨。闻:听。诗句意思 春意绵绵好睡觉,不知不觉天亮了; 猛然一觉惊醒来,到处是鸟儿啼叫。 夜里迷迷胡胡,似乎有沙沙风雨声; 呵风雨风雨,花儿不知吹落了多少?经典名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赏析诗歌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然后运用想象的思维方法,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开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构思非常独到。诗歌语言自然朴素,通俗易懂,却又耐人寻味: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思想着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或淡或浓地萦回心头。

2、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它看似平淡,却韵味无穷。不写繁花似锦,不写芬芳醉人,只用寥寥数笔,就把那不经意的一瞬间感受到的浓浓春意勾勒得淋漓尽致。诗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从那“夜来风雨声”中,我们可以尽情地想象那莺歌燕舞、百花齐放的烂漫春光。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注释】 村居:住在农村。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醉:迷醉,陶醉。 散学:放学。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经典名句】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诗句意思】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

3、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

4、摇晃。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注释】 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二月:农历二

5、月,正是仲春时节。 似:好像,如同。 【经典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诗句意思】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赏析】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

6、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注释】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名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句意思】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万里东吴开来的船只。【赏析】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

7、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上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山雪岭。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

8、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杜甫用的正是这个含义。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注释】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欲:几乎要,简直要。断魂:比喻感伤愁苦之深,好像神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借问:请问。酒家:酒店。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名句】借问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句意思】 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情很哀伤。要问哪里有洒馆,放牛的小孩用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9、。【赏析】清明这个节日,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思归之念,而春雨绵绵,更增添旅途的愁苦和艰辛。这样一种复杂的思绪,诗人却用一句极通俗的语言,作了很好的概括。接下来探问酒家何处有,既是想歇息解乏,又含有借酒浇愁的意绪。结尾以牧童指路结束全篇,给行旅之人带来了安慰和希望,显得含蓄不尽,余味无穷。这首诗对旅途情景的描绘,旅人情怀的抒发,十分真实自然,语言也通俗流畅,音节和谐,景象新鲜生动,易懂易记,因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篇。 【译文】适逢清明节,纷纷地下起了小雨,路上的行人们,一个个都像要掉了魂的样子。请问哪里有卖酒的人家?牧童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

10、来相照。【注释】篁:竹丛。长啸:即是从口中发出清越悠长的声音,古代文士喜在幽谷山林之间长啸,藉以抒情调气。【名句】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诗句意思】独自一人坐在幽静的竹林中,拨弄着琴弦,又一声声地长啸。竹林深深,没有人知道我的行踪,只有皎洁的月光静静地把我映照。【赏析】诗中既无描写,又无抒情,全篇平平淡淡。但其妙处却是在于四句诗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一种境界:一个清幽绝俗的境界!月夜幽林之中空明澄静,坐于其间弹琴长啸,怡然自得,尘念皆空。心灵澄静的诗人与清幽澄静的竹林明月幽然相会。在此物与心会、情与景和之际,着手成春。除此之外,全诗静中有动、寂中有声、明暗映衬,独得其妙!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

11、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注释】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2白日:太阳。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4穷:尽。【诗句意思】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经典名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赏析】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我们在千载之后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

12、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慢慢沉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流经楼前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而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辽远。乐游原唐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乐游原:西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阙、乐游苑,亦名乐游原、鸿固原,是一个游览胜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市南八里,居城中最高处。在原上望长安城内了若指掌。据长安志记载:“在陕西长安南八里,其地居京城最高

13、处,汉唐时每当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京城士女咸就此袚禊(音fx,求神拜佛)。 向晚:傍晚。不适:不悦,不快。古原:指乐游原。【诗句意思】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大痛快,于是驾车登上乐游原去看看夕阳,散散心。多么美好的夕阳啊!只有接近黄昏的时候才能看到。【经典名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赏析】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是“向晚意不适”。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周汝昌认为: “只是”在古代本来写作“祗是”,意即“

14、止是”“仅是”,因而乃有“就是”“正是之意了”。玉谿生自己的诗中就有很好的例子,锦瑟中“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其意为:就是(正是)在那当时之下,已然是怅惘难名了。诗人这次驱车登古原,不是为了去寻求感慨,而是为了排遣他此际“向晚意不适”的情怀。知次前提,则可知“夕阳”两句乃是出游而得到的满足,至少是一种“慰藉”这就和历来的纵目感怀之作是有所不同的了。所以他接着说的是:你看,这无边无际、灿烂辉煌、把大地照耀得如同黄金世界的斜阳,才是真的伟大的美,而这种美,是以将近黄昏这一时刻尤为惊叹和陶醉!“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游子吟唐孟郊慈

15、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竟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注释】游子:指离家在外或久居他乡的人。吟: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意思同“歌”、“曲”相近。寸草:指小草,在诗中象征子女。心:指草在生长中抽出的嫩茎。这里语意双关,既指草心也指游子的心。三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象征母爱。三春:即春天的三个月,包括孟春、仲春、季春(从每年的立春到立夏)。【诗句意思】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经典名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赏析】伟大的母爱,如阳光一样沐浴着儿女们成长。它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给儿女们留下许多感受至深的印迹。对于孟郊这位长年离家在外,四处奔波的游子来说,感受最深的莫过于母子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