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常见疾病的CT表现(医疗医学)

上传人:8** 文档编号:158105644 上传时间:2020-12-30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15.9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状腺常见疾病的CT表现(医疗医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甲状腺常见疾病的CT表现(医疗医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甲状腺常见疾病的CT表现(医疗医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甲状腺常见疾病的CT表现(医疗医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甲状腺常见疾病的CT表现(医疗医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甲状腺常见疾病的CT表现(医疗医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状腺常见疾病的CT表现(医疗医学)(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甲状腺常见疾病的CT表现,毛存华,1,组织学结构,一般结构,滤泡,滤泡间结缔组织:,壁,滤泡旁细胞,腔: 胶质,(碘化)甲状腺球蛋白,滤泡上皮细胞,含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2,甲状腺模式图,3,由滤泡上皮细胞围成 腔内充满嗜酸性均质状胶质,即碘化的甲状腺球蛋白(表面含T3、T4的),(一)甲状腺滤泡(thyroid follicle),4,结构,LM:单立,嗜碱性,含过氧化物酶,EM:,微绒毛 发达的粗面内质网(RER) 和高尔基复合体 较多的线粒体和溶酶体 顶部胞质含分泌颗粒和胶质小泡,功能: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T3、T4),(二)滤泡上皮细胞(Follicular epithelial c

2、ell),5,甲状腺光镜图示滤泡上皮细胞,6,(三)滤泡旁细胞(Parafollicular cell),结构:大,卵圆形,着色浅,有分泌颗粒,功能:,分泌,降钙素:增强成骨细胞的活性血钙,生长抑素:,抑制,甲状腺激素 降钙素的分泌,(嗜银颗粒),7,甲状腺光镜图示滤泡旁细胞,8,甲状腺素合成、释放示意图,9,甲状腺常见疾病,先天性: 甲状腺不发育、发育不全 异位甲状腺 甲状舌管囊肿 后天性: 甲状腺炎:急性;亚急性;慢性(Reidel,桥甲) 单纯性甲状腺肿:弥漫性;结节性 甲状腺肿瘤: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 其他:甲亢、甲减、甲状腺结核、囊肿、 淋巴瘤等。,10,先天性畸形,11,异位甲状腺

3、,异位甲状腺(ectopicthyroidgland)是一种胚胎发育畸形,甲状腺不在颈部正常位置而出现在甲状腺下降途中的其他部位,如咽部、舌内、舌骨上、舌骨下、喉前、胸骨上、气管内、食管内、胸骨后及胸腔内等处。,12,阿克曼外科病理学,9版,518,13,本院,F,36Y,查体B超未见甲状腺,14,15,16,甲状舌管囊肿,概念:甲状舌管囊肿是指在胚胎早期甲状腺发育过程中甲状舌管退化不全、不消失而在颈部遗留形成的先天性囊肿。 发病人群:男女均可发生,任何年龄,以30岁以下青少年为多见。 发生部位:囊肿可发生于颈前正中舌盲孔至胸骨切迹之间的任何部位,以舌骨体上下最常见,有时可偏向一侧 治疗:手术

4、,17,F,62Y,颈前肿物流脓60余年,甲状舌管囊肿感染并瘘管形成,瘘管造影,18,19,甲状腺炎,20,急性甲状腺炎,分为:非化脓性,化脓性 病因:甲状腺周围感染累及 致病菌:球菌 病理: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组织坏死(阿克曼外科病理学,519) 临床表现:寒战高热,甲状腺肿痛 CT表现:甲状腺肿大,边缘模糊,脓肿呈低密度,21,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为肉芽肿性甲状腺炎 病因: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发病人群:40-50岁妇女 临床表现:发热,甲状腺肿痛 病理:炎症与含有异物的巨噬细胞的肉芽肿;镜下:滤泡坏死破裂,其周围有急性、亚急性炎症,以后形成肉芽肿。肉芽肿中心为不规则的胶质碎块伴有异物巨细胞反

5、应,周围有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以后肉芽肿纤维化,残留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CT表现:甲状腺肿大,边缘模糊,密度减低 预后:自限性,22,女48岁,颈前部疼痛伴发烧,23,女48岁,颈前部疼痛伴发烧,24,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又称,Reidel甲状腺炎 发病率:很少见 人群:中青年妇女 病因:不明 病理:广泛玻璃样变的纤维组织取代受累部位的腺体,滤泡萎缩(阿克曼,523) 病变范围:局部,一叶,全部 临床表现:颈部肿块,气管压迫,甲减 CT表现:局部,一叶,全部甲状腺,中度肿大,边缘模糊,密度减低 确诊需要穿刺活检,25,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氏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 发病人群:30

6、-50岁女性 病因及发病机制:自身免疫遗传易感性+感染/膳食碘过高过低 临床表现:甲状腺弥漫肿大、无痛或合并甲减 病理:间质淋巴细胞浸润与滤泡上皮嗜酸性变,滤泡萎缩(阿克曼,521) 实验室检查:TSH渐高,T3、T4、FT3、FT4渐低,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始终增高 治疗:小剂量优甲乐或甲状腺素片 预后:大多良好;有较高危险发展为淋巴瘤。,26,27,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CT表现:弥漫性;局限性 弥漫性: 双侧较均匀的弥漫性肿大 密度减低,近似周围肌肉 密度一般较均匀,无低密度结节及钙化 均匀轻度强化 局限性: 平扫时像

7、花斑脾样,而增强后密度趋于一致。,28,女,39岁,发现甲状腺包块5月,其他无任何不适,外院T3、T4检查正常,29,病理:桥本氏甲状腺炎伴结节性增生,30,单纯性甲状腺肿(simple goiter),又称非毒性甲状腺肿 病理: 增生期:滤泡上皮增生肥大,呈立方形或柱状,滤泡无扩张弥漫性增生性甲状腺肿 胶质贮积期:滤泡壁细胞变为扁平,滤泡的高度扩张,充满大量胶体弥漫性胶样甲状腺肿 结节期:滤泡的高度扩张,滤泡上皮部分乳头状增生结节性甲状腺肿 形态: 弥慢性 结节性 病因:绝对或相对缺碘,合成障碍(酶缺陷) 临床表现:甲状腺肿大+压迫症状 化验:基本正常 治疗:大部分不需要;放射碘碘131治疗

8、或手术治疗。,31,32,CT表现,平扫: 弥漫性:体积增大,形态规则,密度均匀正常或略低 结节性: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多个大小不等低密度结节,坏死囊变(无强化),弧形或环状钙化,瘤样增生(如果多个腺瘤,下结甲并瘤变较好)】,密度略低。 强化:低强化;边缘较平扫清晰,33,F,60,颈部肿大,34,病理: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35,F,54Y,颈部肿大。病理: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伴左侧腺瘤样增生,36,甲状腺腺瘤(thyroid adenoma),1.病理 滤泡状腺瘤:1、亚型间质丰富水肿或变性;3、4亚型间质少;5亚型少见 胚胎性、胎儿型、单纯型、胶样、嗜酸性 乳头状腺瘤 混合型腺

9、瘤 2.特点 多为单发结节,包膜完整; 肿瘤组织与周围甲状腺组织不同; 腺瘤内部结构相对一致; 周围正常腺体组织受压 3.临床表现: 甲状腺结节 4.治疗原则: 患侧叶大部切除,甲状腺滤泡状腺瘤,甲状腺滤泡状腺瘤,37,38,甲状腺腺瘤CT表现,平扫:圆形、类圆形低密度结节,边界清晰,包膜完整,密度较均匀,或有出血、囊变及颗粒状钙化 强化:强化明显,可高于正常甲状腺密度(2-3ml/s,50s),39,F,61Y,左侧颈部肿块1年余,40,41,42,病理:滤泡型腺瘤,43,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1、病理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乳头状癌:约占甲状腺癌的70%。分化好、生长

10、缓慢、恶性度低、预后较好,发生于滤泡上皮细胞 滤泡状癌:约占甲状腺癌的15%。发展较快、中度恶性,发生于滤泡上皮细胞 髓样癌:约占510%。发生于滤泡旁细胞,恶性程度中等。 未分化癌:约占甲状腺癌的1015%。发展迅速、高度恶性、预后很差。 2、临床表现: 甲状腺肿块+侵犯或压迫周围组织+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 3、辅助检查: 核素、B超、CT、PET、穿刺活检 4、治疗: 手术、碘131、甲状腺素、外照射,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状癌,甲状腺髓样癌,44,45,46,47,甲状腺癌的CT表现,1、低密度实性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可以出现假包膜(肿瘤周围纤维受推压引起) 2、甲状腺边缘中

11、断征(咬饼征);囊变后出现岛征 3、细沙砾样钙化(砂粒体) 4、强化程度低于周围甲状腺,磨玻璃强化(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增强后病灶缩小,边缘较平扫模糊(强化后密度差减小) 5、淋巴结转移,48,咬饼征,49,咬饼征,F,54Y, 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50,岛征,M,48Y,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51,岛征,M,48Y,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52,砂砾样钙化及磨玻璃强化,F,45Y,右侧甲状腺癌并左侧结甲,53,女,59岁,体检甲状腺结节,病理:左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咬饼征及磨玻璃强化,54,女,58岁,发现甲状腺结节1年余,左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大径1.0cm,55,女,75岁,颈前肿块十余天,56

12、,女,75岁,颈前肿块十余天,57,病理,58,小结,59,征象分析,60,疾病鉴别,61,诊断流程,62,如何评价CT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地位?,“如果超声CTMRI=100的话,超声等于90,CT等于9,MRI等于1。”,63,囊性病灶,64,65,三例均为甲状旁腺囊肿(PCs),病理,66,PCs与甲状腺囊性变的鉴别,1、PCs沿气管食管沟及气管旁与颈总动脉之间间隙铸型生长的不规则囊性病变,其生长形态可能与甲状旁腺周围疏松的结缔组织结构有关;而甲状腺囊性病变多为规则的圆形或椭圆形,张力较高。 2、PCs囊性病变与甲状腺交界区呈平直的线征;而甲状腺囊性病变呈曲线状的“爪征”或“抱球征”。

13、3、PCs位于甲状腺后方,上下径与前后径比值大于1,而甲状腺囊肿更倾向上下径与前后径比值为1:1的球形。 4、单发囊性病变,同侧甲状腺呈推移改变有助于PCs的诊断;而甲状腺囊性病变多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出血囊变所致,故病变常多发。,67,PCs与甲状腺囊性变的鉴别,5、因PCs与甲状腺之间存在或多或少的脂肪间隔,故增强前、后囊性病变与甲状腺边界情况相仿,而甲状腺囊性病变在增强后边缘较平扫清晰,甲状腺癌增强后边缘较平扫模糊 6、PCs的囊液大体标本上多呈无色、清亮状,CT值较低,本院资料中,PCs的CT值为7-30HU;而甲状腺囊性病变易出血呈暗红色或褐色,CT值多在30-60HU之间,提示CT值越

14、低,越倾向PCs的诊断,而CT值越高,越有助于甲状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但PCs偶尔也会发生出血,故不可单纯依靠CT值的大小对PCs和甲状腺囊肿进行判断。,68,弥漫性病变,69,弥漫性病变,70,病理,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71,原发性甲状腺淋巴瘤CT表现:,( 1)单叶或单叶加峡部发生时, 常突出于甲状腺包膜之外 ( 60% ), 境界欠清, 可见边缘受压甲状腺呈狭条征 ; 双叶加峡部发生时, 边缘境界较清晰, 常合并桥本甲状腺炎 ( 20% )。( 2)平扫密度一般均匀减低, 低于邻近肌肉, 增强后多表现为均匀轻 中度强化, CT 值上升幅度15 20HU, 强化程度仍低于邻近肌肉。(

15、 3)单叶和 单叶加峡部发生时, 对侧叶常密度不均匀 ( 70% ), 增强后不均匀强化, 但未见明显肿块影, 可能与原发 性甲状腺淋巴瘤患者都同时存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 炎有关 。( 4)合并淋巴结肿大时, 淋巴结强化往 往与甲状腺病灶强化特征类 似, 多呈轻中度强化。( 5)合并周围组织受侵时, 病变常向后、向下延伸 ( 30% ), 累及下咽或食管, 向外累及胸锁乳突肌, 与临床症状相对应。有时侵犯颈内静脉 ( 20% ), 形成瘤栓及周围积液等。,72,鉴别诊断:,1,桥本甲状腺炎: 表现为甲状腺双叶及峡部均匀增大、对称, 密度明显均匀减低, 腺体边缘与周围结构分界欠清, 增强后腺体密度均匀增高, 强化程度往往高于邻近肌肉, 边缘光整清晰, 无钙化及更低密度 结节等特点。2,弥漫性甲状腺肿: 表现为甲状腺双叶及峡部呈 基本对称性肿大, 密度有不同程度减低或极不均匀, 伴多发分布均匀 1 3cm 的更低密度结节, 实性结节内密度不均, 边缘模糊; 可见大范围囊变, 囊变边缘有壁结节突入囊腔内; 局部腺体边缘多有隆起; 腺体内可见钙化; 腺体边缘连续无破坏中断及无腺体 外结构破坏; 无淋巴结肿大。,73,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内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