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议论文结尾的9种技法素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58093078 上传时间:2020-12-3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议论文结尾的9种技法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议论文结尾的9种技法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议论文结尾的9种技法素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议论文结尾的9种技法素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议论文结尾的9种技法素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议论文结尾的9种技法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议论文结尾的9种技法素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议论文结尾的9种技法常言道:“编筐织篓,全在收口。”议论文的结尾是伸延文意收束全文的关键,是对论点的充分显示和升华,也是衡量考生写作水平的标尺,就如编筐织篓的“收口”,十分关键。好的结尾必然使文章整体结构,更加严谨自然、完整统一,必然使文章的内容和主旨,更加深刻、鲜明。因此,一定要尽力写好议论文的结尾,切不能掉以轻心。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若是找不到适当的结尾而勉强作结,就像行路的人歇脚在日晒风吹的路旁,总觉得不是个妥当的办法。”那么,怎样才能写好议论文的结尾呢?【技法解说一】名言警句式名言警句是语言的精粹。善

2、于在结尾处引用名言、俗语、格言、警句结尾,既能有力佐证自己的观点,又能借精彩助阵,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积淀,达成自我的精彩,让人眼前一亮,过目难忘。【文本展示】交友之道 潘益大人生在世,总希望能结交几个志同道合的好朋友。诗经写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鸟儿呼叫,也是在寻找友谊,何况人呢?青年人热情纯朴,血气方刚,尤其喜欢交朋友。当你伸出友谊之手,换取了一颗真诚相等的心,可以与他倾吐知心的话,做起事来有人相帮,你会获得一种幸福之感。然而,结交朋友,不可不察交友之道。这就是荀子所说的:“匹夫不可以不慎取友。”这是因为:“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

3、其臭。”无数的事例证明:朋友的好坏,对青年人的品行影响极大,有的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古之君子,对于交朋友这件事总是认真对待的。魏晋时有个叫管宁的读书人,与华歆在园中种菜,见地上有块金子,管宁照样锄地不停,华歆却拾起来看了看才扔去。后来,两人在一起读书,门外恰好驶过大官的马车,管宁仍然专心致志读下去,华歆却丢掉书出门观看。通过这两件事,管宁觉得华歆这个人贪慕钱财,热衷功名,不是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于是便与他绝交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管宁割席”的故事。当然,用今人的眼光来看,不给教育帮助,单纯地用绝交的办法对待华歆,似乎有点过分,但管宁选择朋友时这种严肃的态度是值得肯定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管宁为保持自己纯正的节操,避开了名利思想严重的人,这正是交友之道的第一要义。现在,有的青年人只讲仗义,不重志向,谁给我好处就跟谁好,甚至在公共场合所遇到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就轻率相交,由于不善于识别那些假朋友,受骗上当之事屡屡发生。希望青年们能记取这类教训。对于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应该如明代学者苏浚所说,做“缓急可共,生死可托”的“密友”,而不能当“利则相攘,患则相倾”的“贼友”。王安石有个好朋友叫孙少述,素来交情很深。王安石曾以诗相赠:“应须一曲千回首,西去论心更几人?”引为知已。但当王安石当了宰相后,孙少述却一直不与他往来,大家议论纷纷,以为他们断交了,孙少述却自有想法。后来,王安石变法失

5、败,丢掉了宰相职务。到地方上做小官,这时孙少述又对他热情相迎。两人见面,互相宽慰致意,彼此谈经学,乐而忘返,直到暮色苍茫,方才依依惜别。事情传开,人们才知道孙少述对朋友高尚真挚的情谊。朋友间由于各自个性、习性、特点不一样,在交往中要绝对不发生分歧、磨擦是极为罕见的。如果发生了矛盾怎么办?歌德与席勒之间的友谊向来为人称颂,可是由于生活遭遇和性格上的不同,这两个同时代的大诗人的最初关系并不是融洽的。歌德比席勒年长十岁,当席勒还是个小青年的时候,歌德已名扬天下。但是后起之秀席勒的才华并不亚于当年的歌德,二十一岁剧作强盗一举成名,接着又以阴谋与爱情等三个风靡一时的悲剧成为有名的青年悲剧诗人。文人难免相

6、轻,两人相处便不如从前那样自如,感情上也产生了距离。不过,歌德毕竟具有伟大的胸怀,他钦佩席勒的长处(席勒能够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专心致志努力创作),他决心追上同时代的年轻人。五年之后,他与席勒重新相会,并以诚挚的心灵开始深交。他对席勒说:“你给了我第二次青春,使我作为诗人复活了。”此后,两人在写作上多次亲密合作,成为终身好友,死后还同葬在一起。歌德的虚心好学、克已待人,弥合了他与席勒之间的裂痕,使他们的友谊的基础打得更深更扎实。培根说:“在智慧提供给整个人生的一切幸福之中,是以获得友谊为重要的。”青年人如何择友,如何建立和发展友谊,从以上这些前人的事迹,也许可供借鉴。(选自千字议论文精选)【技

7、法剖析】本文论述交友之道,帮助人们选择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文章先说为什么要重视交友之道,接着以三个古人交友的历史故事来论述交友摇重志向,要“缓急可共,生死可托”,要胸怀广阔、克己待人。最后引用哲学家培根的名言作结,说明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给人以幸福的道理,紧紧扣住了“交友之道”一句中的“道”字。【技法解说二】点题点旨式用凝练、简洁的语句或重提文章标题,或点明文章主旨,使结尾文字起到画龙点睛,揭示中心或卒章显志等方面的作用。学会在文章结尾处紧扣标题,点题点旨,笔下的文章就能避免文不对题的毛病。【文本展示】才能来自勤奋学习钱伟长生而知之者是不存在的,“天才”也是不存在的。人们的才能虽有差别,但主要来

8、自于勤奋学习。 学习也是实践;不断的学习实践是人们才能的基础和源泉。没有学不会的东西,问题在于你肯不肯学,敢不敢学。自幼养成勤奋学习的习惯,就会比一般人早一些表现出有才能,人们却误认为是什么“天才”,捧之为“神童”。其实,“天才”和“神童”的才能主要也是后天获得的。当所谓的“天才”和“神童”,一旦被人们所发现后,社交等等因素阻止了他们继续勤奋学习,渐渐落后了,最后竟或落到一事无成者,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反之,本来不是“神童”,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 牛顿、爱因斯坦、爱迪生都不是“神童”。牛顿终身勤奋学习,很少在午夜两三点以前睡觉,常常通宵达旦工作

9、。爱因斯坦读中学成绩并不好,考了两次大学才被录取,学习也不出众,毕业后相当一段时间找不到工作,后来在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当了七年职员。就是在这七年里,爱因斯坦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学习工作着,利用业余时间研究出了相对论的理论基础。发明家爱迪生家境贫苦,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在班上成绩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学,对于许多自己不懂得的问题,总是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钻研。为了研制灯泡和灯丝,他摘写了四万页资料,试验过一千六百多种矿物和六千多种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几小时,比一般人的工作时间长得多,相当于延长了生命,所以当他年纪七十九岁时,宣称自己已经是一百三十五岁的人了。著名数学家高斯自己就曾说过:任何人付出

10、和他同样的努力,都会有他那样的贡献。高斯和他的夫人感情很好,夫人病危时他正在书房里研究数学,当家人一再催促,夫人在临终前要见他一面,他总是说:请她再坚持一会儿,一会儿。足见高斯是怎样忘我地醉心于科研工作。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为了提炼“镭”,在“共和国不要学者”的豪华巴黎,只能在一个没人要的小木板棚里,坚韧不拔地工作了四年。 其实不仅是科学,在文学艺术上也是一样。狄更斯曾说:“我决不想念任何先天的或后天的才能,可以无需坚定的长期苦干的品质而得到成功的。”巴尔扎克说:“不息的劳动之为艺术法则,正如它之为生存法则一样。” 在我国历史上也有不少事例。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有动人的描述:“二十以来,昼课赋,夜

11、课书,间又课诗,不遑被息矣。以至口成疮,手肘成胝,既壮而肤划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明代伟大的药物学家李时珍为了编写本草纲目,研究自然,搜集资料,踏平坎坷,搏击逆浪,勤奋工作了大半生。清代以画竹有名的郑板桥,曾有描绘刻苦学画的诗句: 四十年来画竹枝,昼间挥写夜间思。风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由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所以牛顿说:“天才就是思想的耐心。”爱迪生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门捷列夫说:“终身努力便是天才。”高尔基说:“天才就是劳动。”古人曰: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也是说的一个道理。马克思终身好学不倦,为了写资本论

12、,花了四十年的功夫阅读资料和摘写笔记。他在伦敦,每天到大英博物院图书馆阅读,竟在座位前的地板上踩出一双脚印。马克思是我们的光辉榜样,这双脚印深刻地说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节选自钱伟长文选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思考)【技法剖析】文章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人们的才能主要来自勤奋学习”,否定了“生而知之”论和“天才”论。接着从多角度入手,用充足的实例证明:“才能来自勤奋学习”,引用名人名言和马克思的动人事迹,强调、突出中心论点:“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结尾一句,“总之,人们的才能主要是勤奋努力学习得来的”,对前面几段的内容予以高度概括,最末用“才能来自勤奋学习”点题点旨,鼓励大家发奋读书,刻苦努力。【技

13、法解说三】呼吁号召式写议论文的目的,总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好的议论文不仅对问题有关注,有思考,还有自己深刻的见解,或强烈咏叹,或呼吁号召,以促使人们自我超越,战胜困境。以呼吁号召的文字结尾,能有效剖白作者的写作意图,唤起读者共鸣,给人以启迪和激励,彰显文章的现实意义。【文本展示】请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郑渊洁 近年在教育领域对家长误导最严重的一句话是“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些家长由于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通过各种培训班给孩子超前大满灌与其年龄不同步的知识,揠苗助长。倘若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程竞赛,例如百米赛。如果是马拉松那样的长跑

14、,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由此可见,父母是否应该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看家长对孩子寿命的预估。如果孩子的人生属于短跑,只有区区十几年,您一定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都知道百米赛的关键往往是起跑,起跑领先了,就成功了一大半。但是假如家长对孩子的寿命预估较长,就相当于孩子的人生是参加一场马拉松长跑竞赛,起跑线是否领先就不重要了。马拉松竞赛的特点是谁笑在最后谁笑得最好。长跑的要诀是保存实力,这和孩子学习知识的道理一样。当孩子没有一定的阅历时,给其灌输与孩子的年龄不相符的知识,孩子没有生活经验,对知识的感悟不会深

15、刻,不但没有共鸣感,甚至会厌恶。衡量教育是否成功,不是看分数,而是看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还是越来越小。如果受教育者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越来越大,说明教育成功了,反之则相反。受教育者对于所学知识感兴趣的程度,除了老师的教授方法,还取决于孩子对知识的感悟程度。举个例子,一个5岁的孩子对于静夜思只是机械背诵,而一位远离家乡的 20岁青年如果第一次看到静夜思,可能泪如泉涌,百感交集。20多年前,若干神童家喻户晓。如今,这些昔日的神童几乎全军覆没,没有一个成为栋梁之才。这些孩子没有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他们或父母将人生的马拉松赛跑误判为短跑,拼尽全力赢在起跑线上后,后劲不足,最终败北,贻笑大方。 买

16、过新汽车的人都知道,新车有磨合期。在新车的磨合期,车速不能太快。只有这样,这辆汽车未来才能风驰电掣。如果在新车的磨合期高速行驶,汽车就会早衰,该急速行进时,就会力不从心。假设将人比喻成汽车,人的磨合期就是童年。在童年,不能满负荷运转,要适度磨合。如此,孩子到了成年,才能快马加鞭,后劲十足。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重要。”有想象力的人才能进行创造性劳动。想象力和知识是天敌。人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想象力会消失。因为知识符合逻辑,而想象力无章可循。换句话说,知识的本质是科学,想象力的特征是荒诞。人的大脑一山不容二虎:在学龄前,想象力独占鳌头,脑子被想象力占据。上学后,大多数人的想象力将被知识驱逐出境,成为知识渊博但丧失想象力终身只能重复前人发现的知识的人。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