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针对训练 整体阅读 散文类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58093072 上传时间:2020-12-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针对训练 整体阅读 散文类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针对训练 整体阅读 散文类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针对训练 整体阅读 散文类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针对训练 整体阅读 散文类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针对训练 整体阅读 散文类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针对训练 整体阅读 散文类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考点针对训练 整体阅读 散文类 新人教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考点提升练(二)散文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醒心亭记曾巩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故即其事之所以然而为名,取韩子退之北湖之诗云。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虽然,公之作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

2、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以寄意于此也。若公之贤,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今同游之宴客,尚未知公之难遇也。后百千年,有慕公之为人,而览公之迹,思欲见之,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公之难遇也。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而巩也,又得以文词托名于公文之次,其又不喜且幸欤!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记。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群山相环,云烟之相滋滋:滋扰B.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涯:水边C.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憾:怨恨D.韩子殁数百年而始有之殁:死答案A解析滋:滋生,蔓延。2.下列各组

3、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 C.D.答案C 解析A项以:连词,表目的/连词,表原因。B项焉:兼词,相当“于之”,在那里/疑问代词,什么。C项均表修饰关系。D项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的。3.下列句子编成了四组,全都表现“公之乐”的一组是()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A. B.C. D. 答案A解析“其心洒然而醒”是“乐”的实质,虽然是“或醉且劳”者之乐,但是也是欧阳公之乐;由“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可知这不是“公之乐”;由“天下之学者,皆为才且良,

4、夷狄鸟兽草木之生者,皆得其宜,公乐也”可知均是“公之乐”;是写同游者的“喜”与“幸”。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写欧阳公以“醒心”命亭,而曾巩为之作记,并与欧阳修的文章丰乐亭记巧妙地联系在一起,以“醒”贯穿全文。B.本文虽为“记”,却主要围绕欧阳公的“醉”“乐”“醒”展开议论,体现了曾巩散文平正周详而长于议论的特点。C.作者指出欧阳公“醉”只是表象,“醒”方是实质,“乐”则是体现,而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D.正如韩愈诗所说:“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欧阳公筑亭题名的含义就是为了使人在国泰民安的太平盛世中能“洒然而醒”,而这也正是本文的主

5、旨所在。答案C解析“这种乐就在于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的山水之乐”错。原文已经说明,欧阳公的“乐”是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国君无为而治,百姓安居乐业,人才各显其能,万物自然生长。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译文:_(2)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而名之以见其实,又善者矣。译文:_ (3)则凡同游于此者,其可不喜且幸欤!译文:_答案(1)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眺望风景。(2)欧阳修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3)所以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参考译文在滁州的西南方,一条

6、泉水的旁边,欧阳公担任滁州太守的第二年,在那里修建了一座亭子叫“丰乐亭”,他自己写了一篇丰乐亭记,来说明它的名称的由来。之后又在距离丰乐亭东面几百步的地方(直译:笔直朝丰乐亭的东面走几百步),找到一处山势高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凉亭叫“醒心亭”,让我为它写一篇记。只要欧阳公和州里的宾客一道游玩,就一定会到丰乐亭饮酒。有人喝醉并且劳累了,就一定会到醒心亭眺望风景,只见到那群山环绕,白云、山岚、水气滋生,蔓延,一望无际的旷野,花草树木茂盛,山泉岩石秀丽,让他们眼睛所看到的都是清新之景,耳朵所听到的都是清新之音,从而他们的心也因惊奇而醒来,甚至想久待在这里而忘了回去。所以欧阳公根据这些事为它取名“醒心亭

7、”,“醒心”二字取自韩愈北湖一诗的句子。唉!他真可以说擅长从山泉之间获得乐趣,而给它们取名来显示它们的实际情况,又是更擅长的了。虽然如此,欧阳公这样做的快乐,我却能解释它。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罚;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充裕,没有怨恨;天下的求学的人都贤德、有才能;不论边远地区的人,还是鸟兽草木的生存,都适当合宜,这才是欧阳修的快乐。而只是呆在一座山的角落、一池泉水的旁边,难道是欧阳公的快乐吗?这其实是欧阳公用来在这里寄寓他的理想呀。像欧阳公的贤德,韩愈死后的数百年才有。现在与他同游的宾客,都还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以后的百千年,有人仰慕欧阳公的为人,来参观他的遗迹,想要见他一面,却有没办

8、法再见到的感叹(或“有比不上他的感叹”),然后才知道欧阳公的难得。所以凡是与他在这里同游的人,难道可以不感到欢喜、幸运吗?而我又可以借着这篇文章在他的文章之后使自己扬名,难道不更加感到欢喜、幸运吗?庆历七年八月十五日作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记径山之游(宋)蔡襄临安县之北鄙,直四十里,有径山在焉。山有佛祠,号曰承天祠。有碑籀述载,本初唐崔元翰之文,归登书之石,今传于时云。始至山之阳,东西之径二。自其西,壁绝襟绕,轿行少休。松桧交错,盘郁蒙翳,寻丈之间,独闻语声。跻棱层,披翠茜,尽十里许;下视来径,青虬蜿蜒,抟岩腾霄;且及其颠,峡束洞隐,几不容并行。已而,内括一区,平盈坦壑,四面五峰

9、,如手竖指,一峰南绝,卓为巨擘,屋盖高下在掌中矣。峰间小井,或云故龙湫也,龙亡湫在,岁率常一来,雷雨螟曀,而乡人祠焉者憧憧然。环山多杰木,丝杉翠桱,千千万万,若神官苍士联幢植葆,骈邻倚徙,沉毅而有待者。导流周舍,锵然璆然,若銮行珮趋而中节者。由西峰之北数百步,矻然钜石,屏张笏立,上下左右可再十尺,划而三之若“川”字,隶文曰“喝石岩”,其传甚神。并岩被谷,修竹茂密,尝以契刀刻竹两节间,成“景祐三年十二月十五日”字云尔。由东迳而往,坎窞为池,游鱼旷空。其西迳东折,蹴南峰领脰之间,平地砥然,盈亩而半,偃松一木,其高丈,其荫四之,横柯不竦,如芝孤生。松下石泓,激泉成沸,甘白可爱,即之煮茶。凡茶出北苑第

10、品之无上者,最难其水,而此宜之。偃松之南,一目千里,吴江之涛可挹,越岫之桂可搴。云霭褰,状类互出,若古图画虫蠹断裂,无有边幅,而隐显之物尚可名指。群山属联,呈露冈嵴,矫矫翦翦,咸自意气,若小说百端,欲圣智之亢而不知其下也。临观久之,魁博通幽之思生焉。古人有言曰:“登高能赋,可为大夫。”旨乎哉!予于斯见之矣,曷止大夫之为也。大凡言之,天邻地绝,山回物静,在处神巧,举可人意。虽穷冬阒寂,未睹夫春葩之荣,薰风之凉,秋气之清然,取于予者犹在也。既归,无几何,而曩所历者重钩复结无一见焉。追而言之,若觉而言梦,使人悄怆而不知其自也。同游者建安黄瑊君度,岳阳朱师德宗哲;又君度之侄子常、子美,甥杜沂皆从游。其

11、前与谋而后以事己之者,朱宗哲之兄师道希圣,杜沂之父叔元君懿,揭阳卢几举之三人,莆阳蔡襄一与之善,惜乎不及俱也。书所经见,往贻之,人一通。尝刻竹两节间之十字,其游之年月日也。 (有删改)注碑籀:碑文。崔元翰:崔鹏,唐朝人,以文学知名。归登:字冲之,中唐人,擅长书法。若小说百端,欲圣智之亢而不知其下也:古人轻视小说,认为是街谈巷议,不入大雅之堂,所以有此说法。这里比喻径山高出浙西群山。取于予者:大自然。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临安县之北鄙鄙:边境B.龙亡湫在亡:死亡C.若銮行珮趋而中节者中:符合D.重钩复结无一见焉见:通“现”,出现答案B 解析亡:离开,离去。7.下列

12、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B.C.D.答案A解析A项副词,将要、将近/连词,表递进关系,而且、况且。B项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C项介词,拿、用。D项助词,相当于“的”。8.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径山景致“在处神巧,举可人意”的一组是()壁绝襟绕,轿行少休青虬蜿蜒,抟岩腾霄环山多杰木,丝杉翠桱矻然钜石,屏张笏立临观久之,魁博通幽之思生焉追而言之,若觉而言梦A.B.C.D.答案C解析是说山险。是作者的感悟。是形容作者事后追记游历的感受。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径山位于临安县北郊四十里处,从南麓登山有东西两条山路,其中西面的山路十分陡

13、峭。B.西面山路两边长满松树和桧树,浓荫遮天蔽日,游人相距虽不过几丈,但彼此之间只能听到说话的声音。C.径山四面被五座高峰环环围住,有若竖起五指的手掌,又以南面山峰最高,承天寺就坐落在其中。D.虽说严冬时节游山,但那与天邻近、与地隔绝、山峦环绕、万物静谧的径山景致,登临观赏仍让作者生发出高蹈出世的念想。答案C解析第一段和“屋盖高下在掌中矣”均表明,承天寺的寺院房屋应在五峰环环围住的径山之中。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环山多杰木,丝杉翠桱,千千万万。译文:_(2)松下石泓,激泉成沸,甘白可爱,即之煮茶。译文:_(3)书所经见,往贻之,人一通。译文:_答案(1)全山多巨大的树木,细叶的杉树和苍翠的桱木,成千上万。(2)松树下面有一个石潭,泉水向上涌起仿佛沸滚,水色洁白可爱,可用它来沏茶。(3)(所以)记下游览时见到的景色,寄给他们,每人一篇。参考译文临安县的北郊,距县城约四十里,径山就在那里。山上有座寺庙,叫承天祠。有石碑记载(建寺的经过),是初唐时崔元翰撰写的碑文,由归登书写镌刻的,拓本到今天仍有流传。初到山的南面,登山的路有东西两条。从西面的路登山,山路在陡峭的山腰间盘旋,轿子到这里后就要稍稍休息。路两边松树和桧树交错,浓荫遮天蔽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